-
1 # 亞洲食學論壇
-
2 # 亞洲食學論壇
《隨園食單》有的“面老鼠”一節,說是“以熱水和麵,俟雞汁滾時,以箸夾入,不分大小,加活菜心,別有風味”,流傳至今,指的是陝西人吃的“老鴉頭”或者“雞腦殼”。
清代麵茶,隨園食單中記載道:熬粗茶葉汁,炒麵兌之,加芝麻醬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鹽。無乳則加奶酥、奶皮亦可。至今,麵茶也是北京的傳統特色風味小吃之一。
清代糖餅(又名面衣),隨園食單中記載道:糖水溲麵,起油鍋令熱,用箸夾入;其作成餅形者,號“軟鍋餅”,杭州法也。隨園食單中記載:粉衣,如作面衣之法。加糖、俱可,取其便也。現在的糖餅,是以麵粉和糖作為主要原材料製作加工而成的點心。而現在稱作的面衣,常指遮住婦女臉部的巾帕,又指江蘇常熟市一款小吃,形似大餅。
裙帶面,隨園食單中記載:以小刀截面成條,微寬,則號“裙帶面”。大概作面,總以湯多為佳,在碗中望不見面為妙。寧使食畢再加,以便引人入勝。此法揚州盛行,恰甚有道理。裙帶面流傳至今,是揚州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
素面,隨園食單中記載:先一日將蘑菇蓬熬汁,定清;次日將筍熬汁,加面滾上。此法揚州定慧庵僧人制之極精,不肯傳人。然其大概亦可仿求。其純黑色的或雲暗用蝦汁、蘑菇原汁,只宜澄雲泥沙,不重換水,則原味薄矣。至今,素面仍廣為流傳,是中國特色的傳統麵食之一,素面味冷而清,常配有鮮香的湯底。
鰻面,隨園食單中記載:大鰻一條蒸爛,拆肉去骨,和入面中,入雞湯清揉之擀成麵皮,小刀劃成細條,入雞汁、火腿汁、蘑菇汁滾。至今,有很多種類的鰻魚麵食。
Cola
-
3 # 蝦吃
袁枚24歲中了進士,37歲辭官歸隱,遊歷江湖。他善於吃喝,遊歷過程中多了一個美食研究者的身份,四十多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便是《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所述的菜品大多精巧,許多菜譜還有小品文的氣質,讀來十分有趣。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選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其中,點心單囊括了許多各地特色麵點。
揚州糕點名傳天下,以製作精巧、造型講究、各具特色而著稱,各地美食家對揚州麵點無不交口稱讚,《隨園食單》裡當然也有很多對淮揚麵點的描述。
發酵麵糰的製作技術是揚州點心的一大特點,書中對小饅頭、小餛飩的描述是這樣的:“作饅頭如胡桃大,就蒸籠食之。每箸可夾一雙。揚州發酵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鬆仍隆然而高。小餛飩小如龍眼,用雞湯下之。”
書中記載,江南地區重陽節會吃一種傳統的特色食品,稱為慄糕。對慄糕的做法也有簡短的描述:“煮慄極爛,以純糯粉加糖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
揚州方糕,昔稱“運司糕”,堪稱一件巧思之作。乾隆年間,盧雅雨任兩淮鹽運司,揚州店中作糕獻之,盧雅雨大加讚賞,遂有“運司糕”之名。《隨園食單》贊曰,“色白如雪,點胭脂,紅如桃花。”壓制好的方糕上再點綴青紅絲,雪白的外衣,甘淡味美,有養陰生津,除煩止渴之功。俏皮的青紅絲還可解膩消食。想來,日料公事的盧大人定少不了一盤精巧的運司糕來作陪。
對其他地區麵點的描寫,比如山東薄餅:“山東孔藩臺家制薄餅,薄如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因此袁大才子有這樣的感慨:“吃孔方伯薄餅,而天下薄餅可廢。”
書中還寫了其他點心的製法,比如裙帶面、蝦餅、韭合、燒餅、水粉湯圓、雪花糕、芋粉團、玉帶糕、白雲片等,不一一贅述。
回覆列表
《隨園食單》有的“面老鼠”一節,說是“以熱水和麵,俟雞汁滾時,以箸夾入,不分大小,加活菜心,別有風味”,流傳至今,指的是陝西人吃的“老鴉頭”或者“雞腦殼”。
清代麵茶,隨園食單中記載道:熬粗茶葉汁,炒麵兌之,加芝麻醬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鹽。無乳則加奶酥、奶皮亦可。至今,麵茶也是北京的傳統特色風味小吃之一。
清代糖餅(又名面衣),隨園食單中記載道:糖水溲麵,起油鍋令熱,用箸夾入;其作成餅形者,號“軟鍋餅”,杭州法也。隨園食單中記載:粉衣,如作面衣之法。加糖、俱可,取其便也。現在的糖餅,是以麵粉和糖作為主要原材料製作加工而成的點心。而現在稱作的面衣,常指遮住婦女臉部的巾帕,又指江蘇常熟市一款小吃,形似大餅。
裙帶面,隨園食單中記載:以小刀截面成條,微寬,則號“裙帶面”。大概作面,總以湯多為佳,在碗中望不見面為妙。寧使食畢再加,以便引人入勝。此法揚州盛行,恰甚有道理。裙帶面流傳至今,是揚州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
素面,隨園食單中記載:先一日將蘑菇蓬熬汁,定清;次日將筍熬汁,加面滾上。此法揚州定慧庵僧人制之極精,不肯傳人。然其大概亦可仿求。其純黑色的或雲暗用蝦汁、蘑菇原汁,只宜澄雲泥沙,不重換水,則原味薄矣。至今,素面仍廣為流傳,是中國特色的傳統麵食之一,素面味冷而清,常配有鮮香的湯底。
鰻面,隨園食單中記載:大鰻一條蒸爛,拆肉去骨,和入面中,入雞湯清揉之擀成麵皮,小刀劃成細條,入雞汁、火腿汁、蘑菇汁滾。至今,有很多種類的鰻魚麵食。
C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