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輝boss

    周朝分封制分為五種等級的諸侯國,分別是公、侯、伯、子、男。在周朝早期,秦國被封為伯爵,後來實力強大,被重新分封為公爵。

  • 2 # 臥聞海棠

    《燭之武退秦師》和《蹇叔哭師》都是出自《左傳》,但這兩篇文章裡面,為什麼一開始把秦國國君稱為“秦伯”,後來又稱為“穆公”呢?秦國國君到底是伯爵還是公爵?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說法,是後人所附會的,並不能反映春秋時真正的爵位制度。

    關於五等爵位制度,最早見於《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孟子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不得而知,但自從孟子提出這個觀點之後,後來的《禮記·王制》和《白虎通義》都沿用了這個說法,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就拿這兩篇文章中另一個人晉文公來說,《燭之武退秦師》說的是“晉侯、秦伯圍鄭”,《蹇叔哭師》說的是“晉文公卒”,也是既把晉國國君叫“晉侯”,又叫“晉文公”。這樣的例子在先秦典籍以及青銅器上比不少見,比如《尚書·費誓》:

    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並興,東郊不開。作《費誓》。公曰……

    伯禽是魯國第一代國君,這裡一開始叫魯侯,後面又稱“公”。要知道,魯國是周朝所分封的諸侯國的領袖,其爵位最尊、地位最高,也稱魯侯。同樣的,對姜太公的封國齊國的國君也稱“齊侯”: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在出土的許多青銅器上,我們還能找到很多對同一國家的國君既稱“某侯”又稱“某伯”,以及“公”與“子”,“侯”與“子”等並稱的情況。總而言之,“公”當是當時所有諸侯國君的共稱,而不是等級最高的爵位,至於當時爵位具體是怎麼劃分的,因為缺少相關史料,已經不太好確定,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這種說法,其實是孟子臆測、後人附會之說,不足為信。

    因此,之所以在兩篇文章裡會有不同的稱呼,大抵上秦國國君應該是伯爵,所以叫秦伯,而穆是其諡號,秦穆公則是對他的一種尊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神鵰俠侶》要拍王俊伊古力娜扎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