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齜牙小豬豬
-
2 # 無為圍觀者
富有在當時來說是比較富有的,畢竟盛產黃金。先進是相比較於當時非洲而言可能先進。
馬裡原來位於迦納南部尼日河上游康家壩地區的一個小國,居民主要是黑人曼丁戈族的馬林凱人,和迦納的素克寧人屬同族,也信仰伊斯蘭教。11世紀時,曾被加納徵服;12世紀初,又被遊牧民索索人征服。1235年,馬裡王子宋迪亞塔率領軍隊驅逐索索人取得獨立,建都尼亞尼。5年後,馬裡趁迦納衰弱入侵迦納並完全征服了迦納,形成了馬裡帝國。宋迪亞塔作為開國之君是十分英明神武的,不但富有武功,而且擅長內政:他注意發展生產,鼓勵砍伐森林、擴大耕地,推廣種植穀物和棉花,實現了馬裡糧食自給。而且馬裡的棉織工藝大為發展,成為非洲特產行銷各地,馬裡國家逐漸發展起來。
大約100年後,馬裡帝國在國王曼薩·穆薩的統治下達到極盛。歷經多年擴張,馬裡帝國版圖西起大西洋,東到加奧,向北佔領了陶尼德產鹽區,南邊擴張到熱帶雨林邊緣,完全佔有了西非產金區。所以,擁有金鹽之利的馬裡帝國成為重要的貿易帝國,整個努比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的貿易都在馬裡掌握之下。重要的商業都市如廷巴克圖、瓦拉塔、迭內、迦奧等繼續發展,廷巴克圖成為非洲著名的國際都市。其中廷巴克圖到開羅的貿易路線最為發達,國營的龐大商隊達到12000頭駱駝來往兩地,可見一斑。1324年到1326年,曼薩率領龐大的隊伍帶領數目巨大的黃金去麥加朝覲。途徑開羅的時候,曼薩大肆施捨,居然造成黃金市價下跌,可見其數目巨大。從此,南方馬裡帝國富強之名遠揚歐洲。
馬裡帝國的文化是非洲諸國最發達的。由於阿拉伯帝國內亂導致逃亡的阿拉伯學者都被請來在學校任職,廷巴克圖的桑克爾清真寺(大學)是著名的學術中心,其中就學的有數千學生,還有好多歐洲留學生。埃及、摩洛哥的學者都應邀來講學。大學中的圖書館藏有大量圖書、文獻和資料。馬裡帝國的學者地位很高,而且待遇很好。著名的格拉納達建築師薩希禮應邀到馬裡講學,他的建築設計思想使馬裡的建築藝術大大發展,開創了馬裡帝國新的建築風格。
馬裡的軍事較迦納為弱,士兵只有10萬餘人,但是騎兵首次出現,而且出現了重騎兵,在尼日河上還有一支水軍。馬裡實行城鄉二元制,城市由國王委官直轄,農村則保留原始的部族統治,只是由族長定期向國王納貢,並象徵性的接受國王派來的官吏的監督。
由於馬裡王國的形成是小國家透過武力驟然征服廣大的地域,內部部落、集團、種族和階級矛盾十分複雜,官僚機構效率低下,類似於蒙古帝國的崛起,其興也驟,其亡也速。14世紀末,馬裡帝國步入衰敗,暴發了爭奪王位的內戰,而其中受壓迫的部落和階級趁機起義,國勢日益衰落。1546年,桑海王國入侵馬裡,兵攻佔了馬裡首都,馬裡被迫遷都偏安於東南。17世紀中葉,巴拉班人入侵,最終滅亡了馬裡帝國。
-
3 # 鏡鑑青年
說起非洲歷史,好些愛好者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貧窮落後”。但是,就是在中世紀曆史上,非洲也曾有一個媲美亞非諸多強國的強大政權:馬裡帝國,又名曼戈丁帝國。
馬裡帝國,位於今天西非地區,其本是桑卡拉尼河地區的一個小部落,後來在1235年強勢崛起,建立了馬裡帝國,然後經過世代經營,其國家版圖不斷擴大。其鼎盛時期,其國土南到熱帶雨林,北到撒哈拉,西到大西洋,堪稱中世紀非洲大陸的“超級大國”。
而且這個超級大國,更有十分發達的文明。馬裡帝國本身就盛產黃金,憑著其強大國力,也一度壟斷了非洲的貿易線路。馬裡首都尼亞尼城,也是當時的超級城市。曾經造訪過中國的北非旅行家白圖泰,也同樣曾來到過馬裡,盛讚過馬裡城市的繁榮發達。特別是與傳統印象裡,非洲大陸生產落後的印象不同,馬裡有著發達的水稻棉花產業,其紡織業與鐵木製造業也遠近聞名。尤其獨步非洲的,就是其發達的造船業。馬里人曾經組織了二百多艘規模的強大船隊,試圖橫渡大西洋。雖然這次空前的海上遠征,最後除一艘船倖存外,幾乎全數沉沒在風浪裡。但也足以見證黃金時代的馬裡帝國強大的國力。
如此雄厚國力,馬裡帝國鼎盛時期,也是相當財大氣粗。其國王曼薩·穆薩也曾帶著六萬人,高調訪問埃及馬穆魯克王朝,一路上不停的撒錢,因此也有了“黃金國王”的稱號。當同時代的歐洲,還困於“黑暗的中世紀”時,強大的馬裡帝國,卻創造了非洲古文明的輝煌年代。
-
4 # 國家人文歷史
馬裡帝國是西非地區13世紀到14世紀崛起的一個奴隸制國家,說它是帝國也並不誇張,在十四世紀鼎盛時期,其在非洲、中東地區都有著不凡的影響力,不僅僅經濟繁榮,文化發展也很昌盛,並且其君主也很有威權,被稱為“曼薩”,意思就是“眾王之王”,可見當時的影響力。
馬裡帝國透過武力征服擴張,囊括了西非以及北非很打一部分地區的版圖,在原本就已經成熟的農業經濟的基礎上,不僅佔領了北部的產鹽區,還佔領了更多的金礦,在當時與北非國家之間透過貿易促進了經濟的大繁榮。馬裡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就是食鹽、黃金以及奴隸,據說馬裡每年到開羅去做買賣的商隊,光是駱駝的數量就曾達到12000多頭這麼多,可見其規模。
1324年到1326年間,馬里君主曼薩·穆薩率領了一支十分龐大的隊伍去麥加朝覲,因為馬裡的國教是伊斯蘭教,一路上這支隊伍稱得上是真正的浩浩蕩蕩,據記載,當時隊伍的前面有五百名奴隸手執金杖為其開道,隊伍的後方又有80頭駱駝專門馱著黃金,曼薩·穆薩也是一路走一路施捨。在開羅他曾經賞賜當地官吏黃金,居然使得當地的金價大跌,可以想象其賞賜是有多麼豐厚,更可以想見的是馬裡帝國的富有。
要說馬裡十分有錢,但是絕對不是沒文化的土財主,發展文化也是其帝國的重要舉措。當時的明君曼薩·穆薩,不僅僅從國外請來了許多穆斯林學者,還創辦學校,當時的大城市廷巴克圖中的桑科爾清真寺就是著名的學術中心,還收了很多歐洲的白人留學生在此,當地的圖書館也是藏書豐富,各類學者、醫生、建築師都紛紛前來馬裡。
回覆列表
首先,14世紀馬裡的統治者曼薩·穆薩是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
這位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請往下看:
他的名字響譽歐洲。在著名的卡塔蘭地圖集上有他的畫像,手裡就拿著一塊金塊。
他在開羅送出了太多黃金,令當地的黃金價格跌了好幾年。
馬裡帝國建了多所大學。要知道當時可是摩爾人統治歐洲的時代,西非出了許多學者。
馬裡儲存了許多手稿。
曼薩·穆薩曾在14世紀對開羅蘇丹王說,他的前任巴卡里組織了2000艘船去探索時稱衣索比亞海的大西洋,比達伽瑪或哥倫布早了100多年。
“我的上一任統治者不相信人類無法到達圍繞著地球的大海的邊界。他想要到達那個邊界,而且是下定決心要完成這一計劃。因此他集結了200艘配滿了船員的輪船,外加許多艘裝滿黃金、飲用水和各種供給的輪船,足以在大海上支撐好幾年。他命令船長,不到達海的另一邊或在補給和飲用水消耗殆盡之前不得返航。船隊出發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訊息,最後只有一艘船回來了。船長在接受問詢時回答道:‘國王殿下,我們航行了很久,直到我們看到大海中間有一個巨大的旋渦……我前面的船全都被捲了進去,所有人都死了。我的船在最後,我拼命後退才逃了出來。’但是國王不相信他的這番話。他又下令為自己和自己的船員準備2000艘船,外加1000艘船裝滿飲用水和各種補給。將攝政權交給我之後,他就帶著船員們出發了,但卻一去不返,也沒有任何活著的訊息。”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段故事,但15、16世紀到過非洲的歐洲遊客們都曾寫道,他們在非洲見過的城市可與歐洲城市相媲美。
這是荷蘭人對16世紀貝南城的印象。
1668年,作者達帕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一本銅版畫冊,其中一頁上寫道:
國王的宮殿或宮廷呈正方形,和哈勒姆鎮一樣大小,四周建著特殊的圍牆,像包圍著小鎮的城牆一樣。宮殿由許多華麗的王宮、房屋和侍臣的公寓組成。王宮雖大小不一,但幾乎都與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差不多,其間由美麗的方形長廊連線。宮殿的木柱從上到下用鑄銅包裹,上面刻著著名的戰役和顯赫的戰功……
順便說一下,非洲在中世紀時就已經出現了城堡和石頭建築。噓,這可是世界上保守得最好的一個秘密了。我不會把這些照片一一標註出來,但給個提示,照片上的建築都位於東非和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