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秋趙
-
2 # 夜狼文史工作室
其實真正害死關羽的,是一起叫隆中對的私秘談話節目。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大侃特侃的時候,他恐怕也沒有想到,他像《西遊記》裡的紫霞仙子一樣,猜中了開頭,但猜不到結尾。
他也沒有告訴劉備,以及所有的觀眾。他的隆中對,其實有一個致命傷:
結好孫權與佔據益荊二州如何不發生衝突矛盾?
孫劉聯盟的建立,是在曹操的強大,劉備的弱小對東吳的依附關係上的,而這劉備這股力量雖然幫忙自己抵抗了北方曹操的南侵,卻在孫權的扶持下,一天天膨脹,大有超越東吳之勢。隨著三方力量的變化,三國的格局也在微妙變化著,所以當劉備奪下益州後,孫劉聯盟之間的基礎就開始動搖了。
荊州是原東漢13州之一,其境相當於現在的湖南、湖北、河南南陽地區、貴州、廣西、廣東的部分地區,共有南陽、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南郡、江夏七郡,是當時南北的交通要道,來往益揚的必經之地。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北歸,劉備在東吳孫權的預設下,迅速的佔領長沙、桂陽,零陵、武陵等四郡,後來又透過外交手段,向孫權借得了南郡,取得了自己的發展的根據地。
荊州七郡,南陽郡是曹操的地盤,江夏郡為孫權的地盤,而其餘五郡則盡為劉備所得。
赤壁之戰後,孫權方為了鞏固孫劉聯盟對抗曹操,對於當時實力弱小的劉備方,採取的是扶持政策(所有才有了“借荊州”之舉),可是隨著孫曹之間進入相對平穩的相峙階段,而劉備佔據益州後越來越強大,孫權對劉備從扶助開始轉變為防範和猜忌,孫劉聯盟開始出現裂縫。
劉備在取得益州後,孫權即派人索要當年孫權所“借”給劉備的“荊州”中的三郡——長沙、零陵、桂陽。
《三國演義》把這段演繹得很精彩,老劉一個勁哭,就是不肯給。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定下的基本國策裡,荊州之地是必不可少的必爭之地,是將來北上一統中原的基地,老劉怎麼可能把這塊到口的肥肉讓出呢?
孫權乾脆直接派人去上述三郡就任,結果被劉備駐守荊州方面的最高軍事統帥關羽趕走。
孫權不是吃素的,文的不行只有武力相向,於是派出了呂蒙出兵強奪長沙、零陵、桂陽。
劉備對孫權強奪荊州三郡的行為很憤怒,令關羽率三萬軍進駐長沙益陽,同時自己親率五萬軍駐守公安,予以孫權軍事上的壓迫。
但雙方在益陽相峙的一段時間,但卻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主要原因還是當時對於孫劉來說,最大的敵人還是曹操,(當時曹操正入兵漢中張魯,而與孫權也在淮南爭奪激烈)。
最終劉備還是選擇了妥協以維持孫劉聯盟。雙方最後達成了和平協議,談判結果是劉備獲得荊州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之地,孫權獲得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以東之地。
孫劉聯盟的再度達成對方是有利的,劉備隨後在漢中與曹操的決逐中勝出,佔據了關中。而孫權也在淮南與曹操的爭奪中始終控制著制江權,令曹操不得不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之嘆。
然而在漢中之戰剛結束,關羽卻發動了對曹操軍的襄樊之戰。
而劉備集團的人被一個個勝利衝昏了頭腦,並沒有意識到孫權集團的磨刀霍霍聲,即便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為了奪取南三郡而派呂蒙三萬軍武力討要荊州,在劉備集團看來也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他們總認為孫權在強大的曹魏集團面前,孫權是不會翻臉破壞孫劉聯盟的,雙方會棄小異、求大同。他們忘記了政治中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建安二十四年,坐鎮荊州的關羽發動了對曹操襄樊地區的進攻,而孫權恰到好處的從關羽背後捅了一刀,不但一舉收復了劉備久“借”不還的荊州,並取了蜀漢第一大將關羽的腦袋。
關羽之死,是劉備蜀漢集團的一次集體失誤,更是以諸葛亮為首的智囊集團對於政治格局的誤判,只能說目光短視的關羽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地點,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役,而劉備集團的所有人,都沒能正確的預料到這場戰役的災難性後果,導致了劉備集團在這場三國角力的政治遊戲中頓處下風。
-
3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關羽之死正好發生在劉備、孫權兩大勢力最終定型的關鍵點,所以引發了後人的諸多推測。歷史不允許假設,但是我們卻可以透過對假設進行證明或證偽,來一步一步還原歷史的真相。
關羽之死,大約可以分成三種觀點。
一是意外說:襄樊之戰形勢鉅變,劉備來不及救援,關羽在腹背受敵時無力自救而死;
二是陰謀說:劉備/諸葛亮借孫權之刀殺關羽;
三是放任說:首先襄樊之戰變化得太快,而劉備在各種權衡下放任的關羽的生死。
首先要宣告的是,關羽之死與荊州之失是兩個事件。關羽之死與荊州之失有強關聯關係,但不構成絕對因果關係;而對於劉備來說,關羽之死或許能接受但荊州之失絕對不能接受,這是看待這一事件的兩個重要立足點。因為《三國演義》、民間信仰、“桃園三結義”傳說等的影響,懷疑劉備與關羽之間兄弟情分的想法是一件並不討好的事。在這裡我們不談論感情,只看得失。
襄樊之戰發生在劉備進駐漢中之後,此時劉備跨有益荊,實力達到頂峰,但從“隆中對”的角度來看,還遠遠沒有達到“天下有變,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洛”的程度。所以關羽北伐,有違劉備國策。但襄樊之戰戰果又出奇好,所以劉備此時可能非常矛盾:
不支援關羽,白白浪費北伐的戰果;出兵支援,一方面牽涉到曹操、孫權兩方的戰略態勢,另一方面益州、漢中立足未穩,所以劉備沒有放糧發兵救援而選擇了靜觀其變,是很正常的。
但劉備強則孫權弱,劉備在北伐情勢大好之時,沒有分孫權一杯羹以穩住自己的盟友,為後面形勢的逆轉埋下了伏筆。當時孫權一定也很矛盾:聯合曹操,劉備若死則孫權不能獨活;聯合劉備,則要看劉備方是不是真心實意聯吳抗曹。這時,孫權做出了一個刺探: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
可以說,這一次求婚成為三國曆史的重要決定點。關羽如果同意,劉備、孫權平分天下的戰略目標也許就能達成,可是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劉聯盟在最需要團結的時候,因為關羽的驕傲而分崩離析,直接導致了荊州之失。
有些人以劉備不發兵援助關羽為理由證明他是想借刀殺關羽,這個理由是不充分的。一方面是因為襄樊之戰前期形勢太好,一方面是劉備本部準備不足,還有一方面,是劉備與孫權甚至諸葛亮,都小看了孫權的決心。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復興漢室的基礎,但對於孫權來說荊州同樣是江東鞏固的前提。兩個人做不了親家,就只能做仇家了。
於是後面的結果漸漸明朗:呂蒙白衣渡江,關羽身死,荊州歸於孫權——從此,劉備復國大計幾乎成空,三國後期的態度也基本成形。劉備也許能接受關羽之死,但絕不能接受荊州之失,所以夷陵之戰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段歷史事件繁複,但我們可以推測出以下幾點:
1、 如果劉備真的借刀殺關羽,也絕不可能為此搭上一個荊州。如果真要關羽死,劉備也會對荊州加強佈防,在關羽已死的情況下不失去荊州。但劉備並沒有加強佈防。
2、 劉備沒有對荊州加強佈防,有可能因為情勢變化太快來不及反應(意外說),也有可能是過於輕視孫權,不相信他會偷襲荊州。從劉備與孫權打了那麼久的交道來看,後者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陰謀說的可能性也不大。
3、 孫劉聯盟被破壞,關羽要負重要責任。襄樊之戰發展到荊州爭奪戰,劉備對這個兄弟的情感一定很複雜。放任其生死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綜上,關羽之死連同荊州之失,陰謀說的成立建立在劉備/諸葛亮“敵國未破先誅功(權)臣”以及謀略非常不足的基礎上,可能性不大;意外說與放任說的可能性都有,從後期劉封事件、夷陵之戰發生的時間(整整晚了兩年)、關羽封號(壯繆)來看,放任說有相當程度的可能性。
-
4 # 15991982979
不管關羽之死其真相到底如何,我認為那些關於劉備諸葛想借刀殺人的觀點都是荒謬透頂,毫無根據的胡說八道。的確,關羽此人目空四海,矜持驕橫,對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這其中也不排除他心中瞧不上劉備和諸葛亮的可能性,同時也不能完全排除劉備諸葛亮內心由此而對關羽產生的某些疑慮猜忌與不滿,但我認為如果以此為依據,就硬要說劉備諸葛亮有借東吳孫權之手除掉關羽的意圖,那就大錯特錯,十分不合邏輯了。假若事實果真如此,那我只能說劉備諸葛就是一對白痴。因為只有沒腦子的蠢豬才會做出這樣荒唐的事。我們知道,不管是史書《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雖然都曾談到過關羽此人傲慢驕橫目中無人的個性與特點,但卻都從未明確表現關羽有對劉備諸葛亮有何大不敬的言論和行為,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上並不存在明顯的大的裂痕。因此即使他們之間內心互相有一些猜忌或不滿,也決不至於發展到反目成仇,需要借敵人之手除之而後快的程度。退一萬步講,即使關羽真的擁兵自重,尾大不掉,有自立為王的意向,劉備諸葛亮因此有除掉關羽的想法,但出於為了穩定蜀漢政權及全盤根本利益的考慮,也決不至於出此下策。因為事情非常清楚,若是如此這般的除掉關羽,則荊州之地將盡歸東吳,不復為蜀漢所有。由此看來,這樣的結果於蜀漢有百害而無一利。這種結果,當然是劉備諸葛亮決不能接受也最不想要的。因為這是一個令仇者喜出望外,親者痛心疾首的結果!此種拙劣手段,實為愚夫之所不為,更何況劉備諸葛亮乎?!所以我認為,如果劉備諸葛亮真對關羽不放心,以諸葛亮的聰明與智慧,絕對會有很多很穩妥的應對之策,而絕不至於做出這種對蜀漢政權來說形同自殺或者自殘,有益於敵而有損於己的蠢事。
-
5 # 煮酒君
關羽之死,大部分源於其性格上的弱點,他本不是適合參與到勾心鬥角旋渦之中的人物,其勇武能延其壽數,卻非長久之計。人說文人相輕,其實武者相輕也不少,關羽更是其中極致,他以自身武力,與諸葛亮為首的文臣慪氣,卻弄得劉備不上不下。
由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吹噓,劉備方面的人物,大多數人的才能被拔高,甚至附會、篡改等,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等,關公、諸葛亮是羅老重點“發展”的人物。諸葛亮本自躬耕,劉備三請而出“隆中對”: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諸葛亮雖然沒有演義裡說的那麼神,但畢竟真才實學,其隆中對策,一語道破天機,聯合孫吳以抗曹,可惜,計策雖好,卻難以得到切實的執行。三國時,曹操“並十四州為九州”,三家瓜分荊州,“遂分荊州長沙、匯豐、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富士康襄陽”。
劉表死後,其次子劉琮降曹,長子劉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劉表在時,一直以劉備守新野,雖知其人才識,卻不甚看重,也擔心劉備將其取而代之,劉表手下“為虎作倀”,與劉備也不算對付。劉備成為荊州牧後,實權尚弱小,龐統死後,益州情勢更急,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皆入蜀。建安十三年,曹操以五十萬大軍南來,關羽成為劉備一系勢力在荊州的一哥,內部與糜芳、傅士仁等劉表原班人馬衝突嚴峻——當然,最嚴重的還是關羽沒有了一個制衡之人,其勢如脫韁Mustang。
《三國志》載,“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辱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這為吳蜀關係造成了裂隙;樊城之戰,關羽使人請孫權出兵相助,孫權雖滿口稱是,卻暗中命令隊伍放緩行軍速度,關羽性雖忠直,頭腦卻不傻,遂罵道“狢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如此威脅,雖不使孫權直接與曹操聯合,但必造成吳蜀嫌隙。況且,關羽雖不如演義中吹的那般冠絕天下,卻也是萬夫莫當的勇武之將,對孫吳也是威脅。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擒于于禁、斬龐德,聲威震於中原,終於使曹操向孫權投出了橄欖枝。孫權有什麼理由不同意?所以關羽身死,多半源於他橫衝直撞的爆裂脾氣,及“恃武傲物”的情節。
章太炎說關羽,“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異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以隕關羽之命”,這話有失偏頗,劉備視諸葛亮的勸阻於無物不顧一切地交惡孫吳為關羽報仇,當非刻意損其性命,但關羽的性格,確非良臣。三分天下,蜀之先亡,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6 # 益事堂
故事傳說中的關羽是神話了武聖人,而論其死因必須將他迴歸為實實在在的人。其死因在《三國演義》中已有描述,述其在攻打樊城時,被呂蒙白衣夜襲,佔領荊州,後被迫敗走麥城被東吳潘璋所殺。《三國演義》雖然在刻畫關羽神聖的人物形象上做了許多事蹟的嫁接,但對於襲荊州的情節描述與《三國志》記述卻很接近。
《蜀書》第六章《關張馬黃趙專》中對關羽之死敘述簡單,大意是說關羽對江陵守將糜芳、公安守將傅士仁一向很輕慢,在呂蒙渡江後沒有及時來救,揚言回去後要治他們的罪,然後二位恐懼就投降了孫權。孫權佔領江陵,俘虜了關羽的家眷和許多軍士,關羽軍隊潰散。之後,“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在《吳書》第九章《周瑜魯肅呂蒙傳》中寫呂蒙時做詳細描述。關羽雖然攻打樊城困難,但是對東吳呂蒙特別上心,留守了足夠多的將士抗衡,呂蒙隨後獻策,把犯病返回建業治療的假訊息散發出去,於是關羽調開守軍調至樊城。於是便實施白衣渡江,切斷了關羽的通訊系統——烽火臺,襲取南郡,守將獻城。之後呂蒙下嚴令不得妄取人民一草一木,並讓人民發出訊息說家中一切安好,不必掛念,如此一招,待關羽帶領荊州兵返回奪城時,士兵瞬時沒了戰心。這時候,孫權大部隊已經殺來,關羽已盡失荊州之地,被重兵包圍,於是敗走麥城。
因為大家對關羽的印象已是神聖,所以多數以為他是無敵的,是不可能犯錯的,所以會覺得一定是被人陷害了才置於死地。其實關羽正是死於自己對士大夫的傲慢,就像張飛死於對小人的不屑。
-
7 # 貓眼觀史
關羽死亡的原因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測,說的最多的就是被劉備、諸葛亮、劉封孟達害死的,可是這些都經不起推敲,都是論據十足,可是到現在都還是個迷,大家只能靠猜測,很難去證實,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如今就借花獻佛寫出來讓大家看看。(吳範劇照)
關羽敗走麥城,最後為東吳所擒,有人就說是孫權或者是陸遜,一個下令一個執行,都是為了得到荊州,可是背後卻有那麼個小人物,這個人叫“吳範”。大家肯定不知道這麼個小人物,可往往就是小人物大智慧,古往今來,慘死於無名小輩之手數不勝數,那麼關羽的死怎麼會和這個人扯上關係呢?
據說這個叫吳範的人是東吳的太守令,因為喜歡夜觀天象,推算氣節,天氣情況,堪比現在的天氣預報,而且只要是東吳地區,無論是下雨、陰天、晴天、大霧他都能推算出來,而且大多都應驗了。被孫權知道後,孫權很是欣賞並受到重用。
建安二十五年,孫權想要襲取關羽,呂蒙也同意,但是當時很多大臣覺得不行,說關羽威猛,不可抵擋,這是吳範就說可行,這下孫權一聽,這個能掐會算的吳範都說可以,那就幹唄!
結果可想而知,關羽敗走麥城,派人請求投降,意思是諸葛亮聯吳抗曹,你現在抓我是不妥的,這下孫權範難了,他找到吳範問:“關羽這是真的投降嗎”?吳範說:“肯定是假的,現在關羽有逃走的跡象,現在派人來降定是緩兵之計。”這是孫權趕緊派潘璋攔截關羽,可這時關羽已經逃出麥城。
這下把孫權急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吳範說:“主公不必著急,逃出麥城也無妨,關羽逃不掉的,他們已經疲憊不堪,最多明日中午就能抓獲”。果然第二天關羽被抓,拒絕投降,被斬殺臨沮。
其實歷史記載很清楚了,關羽之所以失敗是其性格決定的,大意失荊州,加上不體恤將士,自作主張這才導致敗走麥城,臨沮被斬。況且孫權不是曹操!
-
8 # 不才講史
關羽的死並不是一個人所為,他的死是和兩大集團有密切的關係。這兩大集團,一個就是劉備集團,另一個就是孫權集團。
說實話關羽正是在他們兩方力量的聯合下,吃了敗仗,敗走麥城,然後被呂蒙捉住並且殺害的。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有一個疑問?
一般在我們的印象裡,孫權和曹操他們一項都是敵對的。孫權和劉備才是合作統一在一起,對付曹操的。
那麼為何孫權會和曹操搞在一起,向關羽下手了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他們之間的矛盾了。也就是說在劉備拿下荊州,佔領益州之後。他即讓曹操害怕,又讓孫權害怕。
尤其是孫權,他對劉備怕的要死。
因為劉備實力的大增,也就標誌著孫權和曹操實力的削弱。本來劉備是最為弱小的一個集團,當他拿下益州來的時候,就把孫權比下去了。
孫權對劉備很不放心,他怕劉備到時候要統一天下,會對自己下手。所以,這時候他必須要未雨綢繆,給劉備穿穿小鞋。削弱一下劉備的勢力,最好是能搶他的一些地盤。
當劉備發動針對曹操的戰爭的時候,孫權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他想要給劉備集團致命的一擊,至少要讓劉備少胳膊斷腿。
當時,劉備是在漢中和曹操打仗,劉備的意圖就是奪取漢中,然後稱霸天下。也就是說劉備想走當年劉備統一天下的老路子。
這時候替劉備鎮守荊州的關羽,為了讓劉備進攻曹操順利一點,他就在荊州發動了針對曹操的襄樊之戰。
因為曹操既要應對漢中的劉備,又有應對襄樊的關羽。而且關羽勢頭很勝,根本阻擋不了。
就在曹操被關羽打的無可奈何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來自孫權的來信。
孫權就在信中告訴曹操,他們兩個聯合,把關羽給殺了,以解曹操的燃眉之急。當然了孫權聯合曹操的主要目的,就是殺了關羽之後,他東吳就佔領益州了。
對於這種請求,曹操當然是求之不得了。
畢竟,孫權聯合曹操就等同於釋放了一種孫劉不合的訊號,只要孫權和曹操聯合一次,給劉備搞個大破壞。劉備和孫權之間的仇怨就會越結越深,以後,自己若是想要滅掉他們,也就易如反掌了。
所以,他們就達成了協議。
這一下可就苦了關羽,本來關羽把鎮守荊州的兵力都調來攻打襄樊了,荊州現在算是無大將鎮守,就如同一座空城一般。
正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孫權派了大都督陸遜和呂蒙佔領了荊州,抄了關羽的後路。此刻曹操計程車兵也響應陸遜和呂蒙,前後夾擊關羽。
關羽一看勝利無望了,所以,他只能敗逃了。當時關羽是想逃到蜀漢的大本營,也就是益州。
可是,最終他並沒有回到益州,就在他走到麥城的時候,他被呂蒙的部下給捉住了。關羽被捉之後,就被呂蒙給殺了頭。
同時,陪同關羽死去的人,還有他的兒子關平。
所以,關羽並不是被某一個人殺掉的,他是敗在了兩股勢力的合擊之下。依照關羽的勇猛,某一個人若是想殺掉關羽,應該還是不好做到的。
確切地說,關羽是死在了孫權和曹操的手裡。他是被孫權和曹操直接殺害的。
-
9 # 劍膽琴心01
關羽之死,和劉備脫不了干係。
一,趙雲不用
說關羽之前先看一下蜀漢另一位名將趙雲,趙雲可以說是最早跟隨劉備的一批人了,他單騎救主,截江奪鬥,威名赫赫,後來在劉備平定益州的過程中,趙雲又溯江入川,多立戰功。按說趙雲能征慣戰,應該得到劉備重用,可是很奇怪,像劉備這樣以用人著稱的明主,似乎對趙雲不感冒。
其實這與趙雲生性耿直有關,在劉備打下成都以後,就準備把田園房舍賞賜給諸將,但是這時趙雲站出來唱反調,說應該把田地房產分給百姓,這樣才會安居樂業,國富民強。此時趙雲的建議雖然被劉備採納,但是無形中他動了眾人的乳酪,必然會遭到怨恨。而且後來劉備決定攻打東吳的時候,趙雲再次出來反對,這些行為無疑使劉備對他愈加疏遠,自此,趙雲不再受重用,前期勢如破竹的他,後期基本沉默。
後來諸葛亮扛起蜀漢大旗重任,仍舊實行劉備的策略,對趙雲不加重用,北伐岐山時,也只是讓趙雲這樣的大將佈設疑兵,英雄無用武之地,趙雲徹底被邊緣化了。
二,關羽忠漢
趙雲唱反調,劉備頂多不重用他,但是關羽卻不一樣,他畢竟掌管荊州事務,有兵馬錢糧,儼然一鎮諸侯氣象。
東吳屢次索要荊州,孫權假意扣押諸葛瑾家小,使諸葛亮哭訴劉備,最終劉備答應歸還一半荊州給東吳,但是諸葛瑾去見關羽,關羽是怎麼說的呢?他說荊州本是大漢的疆土,自己不敢私自給人,就是有皇叔的書信在,也不行。這件事雖然使東吳的計策落空,同時讓劉備看到,關羽對於漢室的忠誠要強過自己,這是關羽公然違抗劉備的命令。
關羽曾經在投降期間,被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追加過漢壽亭侯爵位,這是他一直自以為榮的事,所以他後來一直打漢壽亭侯的旗號,這件事讓劉備定然不爽。劉備打的是匡扶漢室的旗幟,其實內心裡是非常想做皇帝的。這樣,關羽就成了劉備稱帝最大的障礙。
關羽和劉備的關係就如同荀彧和曹操一樣,曹操之所以不敢稱帝,孫權、劉備並不可慮,他更加懼怕朝中像荀彧這樣的忠勇之士,所以曹操殺了不少身邊人進行鎮壓,如董承、吉平、孔融、崔琰、楊修等人,最終也沒有篡漢做皇帝。和劉備比起來,誰是亂臣賊子?
而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關羽是徹底看清楚劉備的真正目的了,所以劉備封他為前將軍時,關羽大怒,以不與老卒為伍的理由堅決不受,這是對劉備權威的挑釁。
三,借刀殺人
劉備看到關羽和自己不是一條心了,於是他開始下一盤大棋:借刀殺人。他給關羽假節鉞的權利,讓他攻打魏國,以解除漢中的壓力,然後不添一兵一卒,坐觀成敗。
關羽擋不住魏吳的前後夾擊,向劉封求救,沒想到他的這個如朕親臨的假節鉞竟然調動不了下屬,可見劉備對劉封也是有所暗示的。
公元220年,關羽被殺,劉備稱帝的障礙徹底解除了,221年,劉備如願以償,終於稱帝。關羽是為國捐軀,壯烈犧牲的,但是劉備卻沒有給他任何封號,他的待遇甚至不如半路歸附的法正,人家起碼被追諡翼侯。直到劉禪的時候,關羽才有了一個有爭議的諡號–壯繆侯,這也是在對他的一種否定。
四,荊州得失
劉備為了除掉關羽,導致荊州易手,到底值不值得呢?大多數人認為荊州很大,當然,那是劉表統治時期。
赤壁之戰後,荊州的七個郡被三家瓜分,劉備是最大利益者,得五郡,後來湘水劃界,劉備把長沙、桂陽歸還了孫權,所以到關羽獨鎮荊州時,蜀漢方面只剩下南郡、武陵、零陵三個郡而已。失去這三個郡,固然可惜,然而也有兩利,第一,可以除去稱帝的障礙,第二,藉此發兵攻打東吳,荊州從此重新洗牌。
-
10 # 音說歷史
關羽大意失荊州和敗走麥城,世人認為關羽存在決策性失誤、蜀漢的糧草供給不足,會說曹操恩將仇報,當年關羽放他一馬,換來的確是曹操大兵壓境,給了關羽極大的壓力,最後就是東吳的孫權,因為當時東吳和蜀漢本來是盟友,一起抗擊曹操,結果東吳偷襲關羽,最後殺了關羽嫁禍曹操。然而,有一個細節問題,關羽自從出兵北伐半年以來,曾經多次給劉備發求助信,但是劉備都找了各種原因不去救關羽,雖然後來為了給關羽報仇,親自帶兵,但是依舊不能掩蓋他的錯,為了不讓劉皇叔沾染名節,把諸葛亮丟擲來當背鍋俠。章太炎老先生說,諸葛亮真的是被人冤枉的:(關羽)臨沮之敗,葛氏(諸葛亮)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譏其無遠略,而或解以敗問之未通。關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以隕關羽之命。章先生將幕後黑手直指劉備。想不通,拜把子兄弟劉備怎麼就下得去手,劉備對待關羽其實早就留下了小心機。關羽當年被張遼勸降後投靠曹操,曾助曹操斬殺袁紹大將,劉備那時正在袁紹處,劉備不得不逃走,原本暫時的安定生活沒有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重新回到劉備賬下,並不代表劉備就完全對關羽沒有記恨。劉備借荊州做大做強,關羽被重用,但是依舊放了自己信任的人,避免關羽哪一天又投靠別人。劉備將荊州的軍事大權交給關羽,把更加重要南郡委託給小舅子糜芳,荊州官員有事可以不用找關羽,找他糜芳就行,這不就是架空關羽。如此明顯的人事安排,關羽竟然毫無察覺,真的以為自己和劉備結拜過,要知道“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關羽不知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封五虎上將,表示不願意和馬超、黃忠平起平坐。猜忌讓劉備直接將關羽放在荊州不管,劉封不救關羽說不定就是劉備授意,只是劉備可能沒有想到,關羽會把荊州全部丟了。假設劉封不是被授意,他不救關羽還跑回成都,不是找死嗎,至於後來被殺,不過是劉備要保住自己虛名的同時給大家一個交代,不然其他大將也寒心。至於劉備後來起兵為關羽報仇,還被陸遜火燒連營,以此認為劉備不可能害關羽。但是大家注意到沒有,劉備給關羽報仇已經距離關羽死亡一年多。
-
11 # 天宇的文史情懷
關羽之死的真相是什麼?現在有種觀點認為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除掉桀驁不馴的關羽,所以在關羽危機時故意不發兵救援,我認為這就是胡說八道,中國曆代王朝確實都有鳥盡弓藏的事,但是當時劉備還沒到統一天下的時候,當時劉備腦袋裡想的是怎麼打敗曹操,還不到想那事的實候。那麼關羽之死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我認為沒別的原因,就是關羽無能。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先取荊州為根本,然後在去西川,待天下有變,兩路夾攻,天下可定,這就是流傳千古的隆中對,在隆中對裡,諸葛亮實際暗示自己就是鎮守荊州的上將,劉備同意了,所以在取西川時,劉備沒帶諸葛亮,而且還把跟著自己多年的關羽張飛趙雲等都留下輔佐諸葛亮,可見劉備對荊州的重視,而劉備取西川只帶了軍師龐統以及新招降將黃忠魏延還有兩個青年才俊劉封關平,可劉璋在西川經營多年,也非等閒之輩,結果龐統陣亡,劉備被困,不得已,諸葛亮盡起荊州精銳支援,並留下關羽守荊州,這樣一來,關羽就成了隆中對裡的的上將。
諸葛亮臨行時,給跟隨劉備多年的班底馬良糜芳孫乾等人都留給了關羽,忠誠度應該說都沒問題的,還有關羽的心腹周倉廖化以及乾兒子關平,這些人都是關羽親自招的,對關羽都忠心耿耿。公正的說,給關羽留下的人能力並不強,能征善戰的都被諸葛亮帶走了,為保萬無一失,諸葛亮臨行時還交帶關羽,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其實無論劉備還是諸葛亮都知道關羽靠這個團隊要完成北伐大業是不可能的。所以劉備拿下西川后,很快發動了漢中戰役,就是為了轉移曹操的注意力,同時給關羽爭取時間。
那麼我們可以算一下歷史給了關羽多少時間,從諸葛亮走到關羽敗走麥城,將近十年時間,這時間可不短了,在這十年裡荊州除了和東吳有點小摩擦外,一直沒有大的戰事,關羽有充足的時間發展軍備積蓄力量,可關羽好像什麼也沒做,在關羽打樊城時,連像樣的先鋒都沒有,觸犯軍紀的糜芳傅士仁在關羽眼裡算是勇將,手下可調動的還是諸葛亮走時給留下的那幾個人,最可悲的是關羽為防東吳偷襲居然在江邊建風火臺,這在軍事上根本行不通,試想如果關羽和曹仁正打的激烈時,東吳偷襲,就算風火臺及時報警,關羽領兵殺回,那曹仁會看著嗎,必然在後追殺,那關羽還是必敗。那麼防備東吳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水軍,當年劉表的水軍連江東都怕,如果有荊州水軍橫在江面,何俱東吳偷襲。可關羽守荊州十年,就水掩七軍時見到幾隻船。也可能關羽不懂水戰,壓根就沒訓練水軍。這些情況劉備諸葛亮可能都不知道。
劉備諸葛亮為保荊州萬無一失,還在上庸留下一支伏兵隨時可支援關羽,可荊州危機時,上庸的劉封孟達竟然見死不救,要知道劉封是劉備的義子,見到關羽是要叫二叔的,可連劉備的小舅子糜芳都背判關羽了,可見關羽在為人上是多麼差。
關羽的敗亡怨不得別人,就是自己的事,只可惜關羽的失荊州徹底毀了隆中對。
-
12 # 烏蒙村夫zz
關羽因為自大,待人傲氣,剛愎自用,平常無視屬下他人,不尊重人,故有難時無人拼死救他!實屬十分悲劇的一代名將與英豪!
回覆列表
就是太驕傲了目空一切除了劉備好像能進入他法眼的人真不多你要贏得別人尊重首先你要尊重別人就一個例子就能證明人家孫權好歹是跟你家領導孫備平級的一方諸候國的皇上吧人家好心要把女兒嫁給你兒子你不要就罷了還罵人家是狗你是不是太狂妄了吧這就叫自作
孽不可活其實人貴在要有自知之明要把自己
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才能在社會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