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叢中笑6603

    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有生有滅,有起有落。不管是鯨也好,鯊也罷,都擺脫不了這個規律。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古就有之,我們之生活,不能常在忙碌,辛苦,悲傷,痛苦和情感之中打轉,要心向光明,希望,快樂和向上,這樣,對生活,對自己,對別人,對家庭,就不會有包袱之感,欠缺之感。

  • 2 # 百科千尋君

    最近一段時間鯨落的熱度又被炒起來了,這個詞彙代表著一種自然現象 ,一頭鯨死後巨大的身軀落到海底,為深海動物帶來食物,各種動物會圍繞鯨的殘骸建立起一個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生物群落,猶如深海里的綠洲。

    很多人覺得這個詞彙和過程都非常唯美、詩意和浪漫,它意味著死亡,也意味著新生,鯨生於海洋,死後歸於海洋,在哲學裡稱作“天人合一”。聽起來就充滿文藝氣息,所以網上一時間出現了大量的“鯨落文”。

    隨著鯨落的爆火,各種衍生版也出現了,比如:

    一條鯊魚死後落入海底,用身軀供養一個生物群落,這種現象叫“鯊凋”。

    一隻海狗死後落入海底,用身軀供養一個生物群落,這種現象叫“狗剩”。

    一隻海龜死後落入海底,用身軀供養一個生物群落,這種現象叫“龜損”。

    一隻海牛死後落入海底,用身軀供養一個生物群落,這種現象叫“牛斃”。

    玩笑歸玩笑,那麼其他海洋動物死後能不能經歷鯨落一樣的過程,並起到像鯨落一樣的作用呢?科學家透過研究後得出答案:不能。

    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太小了。形成鯨落的鯨一般都是須鯨,是現存及史上體型最大的動物群體,動輒10噸以上,它們所蘊藏的的能量和資源是其他動物群體難以企及的。而且鯨是偶蹄目哺乳動物,它們的肌肉組織非常厚實,骨骼和豬牛的骨骼一樣堅硬。而鯊魚是軟骨魚類,它的骨骼很容易被分解。一條鯊魚死後被食腐動物拆得七零八落,很難落入海底,食腐動物把能吃的部分吃完之後就一鬨而散,無法形成長期的生物群落。

    一個完整的鯨落分為四個階段。

    1、移動清道夫階段:鯨殘體下沉的過程中,以鯊魚為主的食腐動物會將鯨90%的組織吃掉。

    2、機會主義者階段: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和環節動物等將鯨骸當作棲息場所,在裡面繁殖,並繼續使用鯨骸剩餘的部分。

    3、化能自養階段:前兩個階段把鯨骸吃得只是骨骼了,大量厭氧細菌進入鯨骨分解其中的脂類,用海水中的硫酸鹽作氧化劑產生硫化氫 ,創造一個類似深海熱泉的富硫環境,養活大量自養生物。在這些厭氧細菌的作用下,鯨的骨骼就不會被浪費。

    4、礁岩階段:鯨骨骼中的有機物都被消耗完後,剩下的礦物遺骸將會成為礁岩,成為空曠海底為眾多底棲生物的庇護所。

    這四個階段可持續數十年,它的影響可持續上百年。

    從四個階段來看,鯨落形成是很困難的,首先大多數鯨死後都很難沉下去,因為它們身上的鯨脂密度比海水低,會漂浮在海面上,體內產生的氣體會讓它們鼓得像一個氣球。還有些死鯨會被衝到岸邊,被人類發現並處理掉,或是被岸邊的食腐動物消滅。大多數鯨在第一階段就“粉身碎骨”了,難以落到海底,因此鯨落的數量是很少的,而且難以觀測,目前人類觀察到的鯨落才50餘個,今年4月份才宣佈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

    而“鯊凋”、“狗剩”、“龜損”、“牛斃”的規模比鯨落小太多了,它們的遺骸在第一個階段就會被食腐動物拆得稀碎,殘骸幾乎不可能落到海底。

    即使是現存最大的魚類——鯨鯊,也不能達到鯨落一樣的規模。

    在安哥拉海域海1210米深處發現了一具鯨鯊遺骸,它生前長約7.3米,重約3.6噸。研究人員沒有在這具鯨骸裡發現鯨落中常見的食骨蠕蟲,這類多毛綱生物主要食用鯨類身上的膠原蛋白和骨髓中的脂類,而鯊魚身上這兩種物質很少,對食骨蠕蟲的吸引力很弱,不會像鯨落那樣滋養食骨蠕蟲和厭氧細菌從而形成生態群落。

    還有團隊用其他動物來做實驗。

    比如路易斯安娜大學海事協會的團隊就曾將幾隻短吻鱷沉到墨西哥灣1600米的海底。第一條鱷魚短時間內就被幾隻大王具足蟲給啃穿了。第二條鱷魚在51天內被吃得只留下脊椎和顱骨。第三條鱷魚下落不明,估計是被大型鯊魚給帶走了。

    因此,由於鬚鯨擁有龐大的體型和特殊的身體結構,它們死後才能發揮出其他海洋生物無法實現的作用,鯨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是其他動物無法替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色菜乾菜汪刺魚怎麼做好吃又簡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