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A美妮

    琺琅又稱佛郎、拂郎、發藍,是以礦物質的矽、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和,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再依其琺琅工藝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繪製於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經烘燒而成為琺琅製品。

    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琅”。 準確來說,琺琅——珠寶中的奇葩

    琺琅英文名叫“enamel”,在南方俗稱“燒青”,在北方俗稱“燒藍”,主要分為:畫琺琅、內填琺琅、掐絲琺琅三種。掐絲琺琅在中國也叫作 “景泰藍”。這三種琺琅中,工藝難度及級別最高的當屬畫琺琅,琺琅表中的琺琅彩基本上是畫琺琅。

    琺琅製品是使用金、銀、銅等金屬製胎,採用石英、長石、硼砂等礦物質配製成的琺琅釉料細磨成粉狀顏料,在金屬胎上繪彩部分(俗稱開光部分)精細手繪事先設計好的圖畫,然後至入高溫窯爐中經800度爐火反覆多次高溫燒結,最後出爐一件精美的琺琅藝術品。琺琅色彩非常絢麗,具有寶石般的光澤和質感,耐腐蝕、耐磨損、耐高溫,防水防潮,堅硬固實,不老化不變質,歷經千年而光色不變。可以說琺琅在珠寶中的表現力是最強的,形、色、光俱佳,且永不褪色,歷久彌新!既實用、又保值。不愧是珠寶中的一株奇葩!明清時的琺琅器及當時從歐洲進口的琺琅表,已歷經數百年,如今看去仍然光色如新,瑰麗無比!

    畫琺琅工藝起源於西歐法國,於清朝康熙年間由歐洲商人及傳教士經廣東傳入中國,最早在廣東製造,俗稱“燒青”或“廣琺琅”。這種異常精美的工藝一進入中國便受到皇帝及大臣的喜愛與重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於北京皇宮及廣東兩地設立琺琅作坊,並多次從廣東選送優秀畫琺琅工匠進京效力,大量生產。所作琺琅製品皆供皇室享用。

    廣東以畫琺琅為主,北京以掐絲琺琅為主,南北各具特色。琺琅製品在清三代曾達到鼎盛,後歷經晚清國衰、民國戰亂、文革摧殘,漸趨稀少。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仿琺琅的製品,有些地方叫作“軟琺琅”或“滴油飾品”“滴膠飾品”“烤漆飾品”。從表面上粗看酷似琺琅。但不管是“軟琺琅”“滴油”“滴膠”還是“烤漆”,全都屬於塑膠樹脂類的有機化合物,這種材質不耐久,也不耐高溫,容易腐蝕和磨損,不長時間便會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澤。檔次較低,這類塑膠樹脂類的產品無需在高溫爐中燒結呈色,只需將液態狀的色膠塗在金屬上自然風乾或在烤溫箱中烤乾即可,製作簡單,不保值。

    區別琺琅與仿琺琅的方法有幾種:

    一,眼看;因琺琅是無機物,表面呈水晶玻璃般的冷光澤和硬硬的質感,而仿琺琅是有機物,性質偏軟,表面光澤呈油脂感和塑膠感,容易刮花。

    二,刀刮;用小刀片在表面刮擦,琺琅質硬,不容易刮花,而樹脂塑膠類的仿琺琅容易刮花。

    三,熱針刺;將針的針尖燒熱或燒紅之後,在琺琅表面鑽刺,仿琺琅容易被刺鑽出痕跡,而琺琅卻絲毫無損。

  • 2 # 青島聚玉堂

    琺琅飾品

    琺琅首飾 enamel jewelry。琺琅也叫琺琅彩,英文名叫“enamel”,在中國廣東俗稱“燒青”,在北京俗稱“燒藍”,在日本叫作“七寶燒”。琺琅主要分為:畫琺琅、內填琺琅、掐絲琺琅三種。琺琅首飾色彩非常絢麗,具有寶石般的光澤和質感,耐腐蝕、耐磨損、耐高溫,防水防潮,堅硬固實,不老化不變質,歷經千百年而不褪色、不失光。

    中文名

    琺琅首飾

    外文名

    enamel jewelry

    別稱

    “燒青”、“燒藍”等

    分類

    畫琺琅、內填琺琅、掐絲琺琅

    優點

    具有寶石般的光澤和質感,耐腐蝕

    簡介

    琺琅也叫藝術搪瓷,是指將玻璃質琺琅粉末熔結在基質(如金屬、玻璃或陶瓷)表面形成的複合工藝品,多為彩色具有藝術美感的花樣,用於保護和裝飾。

    明清時的琺琅器及當時從歐洲進口的琺琅表,已歷經數百年,如今看去仍然光色如新,瑰麗無比!可以說琺琅飾品在珠寶家族中藝術表現力是最強的。

    琺琅首飾,是用金、銀、銅等金屬或陶瓷、玻璃製成胎骨,將琺琅彩顏料繪製或點填於胎骨上面,然後至入高溫窯爐中經800度高溫爐火多次燒結而成。琺琅彩顏料是石英、長石、氧化金屬等礦物質配製成的釉料經研磨而製成,經過在胎坯上不斷點彩繪彩再不斷至入窯爐中反覆燒結呈色,最後出爐一件精美的琺琅藝術品。琺琅色彩非常絢麗,具有寶石般的光澤和質感,耐腐蝕、耐磨損、耐高溫,防水防潮,堅硬固實,不老化不變質,歷經千百年而不褪色、不失光。型、色、光三者俱佳,就如將一幅精美的微縮畫隨身配戴,且永不褪色,歷久彌新!既實用、又保值。不愧是珠寶中的一株奇葩!亦非常適合時尚服裝的色彩搭配。

    歷史淵源

    畫琺琅工藝起源於西歐法國,於清朝康熙年間由歐洲商人及傳教士經廣東傳入中國,最早在廣東製造,廣東民間稱作“燒青”或“廣琺琅”。這種異常精美的工藝一進入中國便受到皇帝及大臣的喜愛與重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於北京皇宮造辦處及廣東兩地設立琺琅作坊,並多次從廣東選送優秀畫琺琅工匠進京效力,大量生產,所作琺琅器及琺琅珠寶皆供皇室享用。

    種類

    琺琅主要分為:畫琺琅、掐絲琺琅、內填琺琅三種。

    畫琺琅也叫琺琅彩,是使用琺琅顏料在燒好底釉的胎坯上直接彩繪圖案然後入爐燒製而成,胎坯上不需要掐絲及鏨刻花紋。畫琺琅胎種較豐富,包括金銀銅等金屬胎及玻璃陶瓷等非金屬胎。畫琺琅製作者除了要掌握琺琅燒製工藝外還需具備繪畫功底,工藝相對複雜。

    掐絲琺琅是指在制胎時需要掐出花絲,然後將琺琅釉料點填花絲之間再燒製而成,中國的“景泰藍”全稱是“銅胎掐絲琺琅”屬於掐絲琺琅的一種。“景泰藍”是中國民間對“銅胎掐絲琺琅”的俗稱。

    內填琺琅是指制胎時不用掐絲,在鑄胎時直接將花紋及凹坑鑄造出來或鏨刻打製出來,在凹坑處點填琺琅彩後燒製而成。

    廣義的琺琅製品所用胎坯主要有金胎、銀胎、銅胎及玻璃胎、陶瓷胎等。工藝程式主要為:設計、制胎、點彩繪彩、入爐燒彩、打磨、拋光。廣東以畫琺琅為主,北京以掐絲琺琅為主,南北工藝各有特色。同為中華傳統工藝的兩大瑰寶!

    發展演變過程

    琺琅製品在清朝康、雍、乾三代曾達到鼎盛,後歷經晚清國衰、民國戰亂,漸趨稀少。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仿琺琅的製品,有些地方叫作“軟琺琅”或“滴油飾品”“滴膠飾品”“烤漆飾品”。從表面上看酷似琺琅。但不管是“軟琺琅”“滴油”“滴膠”還是“烤漆”,全都屬於塑膠樹脂類的有機化合物,這種材質不耐久,也不耐高溫,容易腐蝕和磨損,不長時間便會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澤。這類塑膠樹脂類的產品無需在高溫爐中燒結呈色,只需將液態狀的色膠塗在金屬上自然風乾或在烤溫箱中烤乾即可,製作簡單,不保值。區別琺琅與仿琺琅的方法有幾種:一,眼看;因真琺琅是無機物,表面呈水晶玻璃般的冷光澤和硬硬的質感,而仿琺琅是有機物,性質偏軟,表面光澤呈油脂感和塑膠感,容易刮花。二,刀刮;用小刀片在表面刮擦,真琺琅質硬,不容易刮花,而樹脂塑膠類的仿琺琅容易刮花。三,火燒;直接用火機點火燙燒,仿琺琅不耐火燒,表面會留下燒痕,而真琺琅卻絲毫無損。總之,鑑別真琺琅與樹脂類仿琺琅的方法有很多種,難度並不大,因為這兩種材料存在本質上的區別,真琺琅是無機礦物質,假琺琅是有機塑膠類物質。

  • 3 # 潮包黛麗絲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是由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譯而來。琺琅器是以琺琅為材料裝飾而製成的器物,其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屬矽酸鹽類物質。依據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又可分為掐絲琺琅器、鏨胎琺琅器、畫琺琅器和透明琺琅器等幾個品種 [1] 。

    琺琅就是將經過粉碎研磨的琺琅釉料,塗施於經過金屬加工工藝製作後的金屬製品的表面,經乾燥、燒成等製作步驟後,所得到的複合性工藝品。琺琅工藝的製作分類很多,一般根據製作方法和胎地種類將其分類。 [2] 琺琅依據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又可分為掐絲琺琅器、鏨胎琺琅器、畫琺琅器和透明琺琅器等幾個品種。其中掐絲琺琅器就是俗稱的“景泰藍”,15世紀中期明代景泰年間的製品尤為著稱,故有景泰藍之稱 [1] [3] 。

    清代,西洋琺琅從廣州傳入中國,廣州生產的琺琅俗稱“廣琺琅”,是朝廷的貢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畫琺琅 ,鏨胎琺琅的製作中心也在廣州 [4] ,透明琺琅器也以廣州出產的最為著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蹇叔哭師中,秦國和鄭國哪個國家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