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崎峻戰史

    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造成慘重傷亡和巨大破壞令世人震驚,使得戰後很多人對於杜魯門政府做出使用原子彈的決策產生爭議,有人認為使用原子彈完全沒有必要,透過傳統作戰方式,如大規模戰略轟炸或水雷封鎖迫使日本投降。

    1945年5月,美軍B-29轟炸機在橫濱上空密集投擲燃燒彈的場面。

    實際上,從1944年底開始,美軍就已經在使用這兩種方式打擊日本本土,美國陸航的B-29轟炸機群大規模空襲日本,到1945年7月,幾乎所有日本大城市都被炸了遍,造成的人員傷亡不亞於原子彈,僅1945年3月9日至10日夜間,對東京的燃燒彈空襲就造成了不少於10萬人喪生,美國海軍也在日本週邊海域實施佈雷行動,展開所謂“飢餓”戰役,封鎖日本的海上交通線,讓日本國內的物資匱乏狀況加劇,但是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依然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這兩種方式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迫使日本投降的效果,而戰爭久拖不決也意味著更多的消耗,尤其在德國已經投降的情況下,盟國更希望儘快結束對日戰爭。

    戰爭結束後東京市區的航拍照片,由於美軍的大規模空襲,這座城市幾乎被燒成一片白地。

    依靠轟炸和海上封鎖無法短時間內製服日本,那麼就只能實施兩棲登陸行動,美軍已經制定了代號“奧林匹亞”的登陸作戰計劃,問題是這樣做就正好給日本進行所謂“本土決戰”的機會,美軍必將付出重大傷亡。美軍方面估計,如果在日本本土登陸,戰鬥很可能將持續一年,美軍將有25~50萬官兵陣亡,甚至更多,考慮到太平洋戰場上的日美兩軍通常情況下的傷亡交換比,日軍付出的人員損失會達百萬之眾,如果算上平民,這一數字要比廣島、長崎恐怖得多!縮短戰爭程序,減少人員傷亡,是杜魯門做出使用原子彈決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戰後面對爭議時杜魯門也堅持認為這一決策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包括美華人和日本人,這倒是比較客觀 。除此之外,杜魯門和美國政府還有使用原子彈對蘇聯進行震懾的政治意圖。

    1945年8月14日(日本在8月15日宣佈投降,同時西半球還是8月14日),杜魯門在華盛頓向媒體宣佈日本投降的訊息,就加速戰爭結束而言,使用原子彈的決策無可厚非。

    在戰時,反對使用原子彈的聲音主要來自參與“曼哈頓”計劃的部分科學家,公眾對於這種絕密武器是一無所知的,而在政府和軍方高層儘快結束戰爭的意見是主流,所以杜魯門做出決策時的阻力應該不大,指責和爭議主要是戰後廣島和長崎的慘狀公諸於眾後才出現的,畢竟原子彈可以瞬間毀滅數以萬計的生命,這種威力勝過以往任何武器,給人們心理上造成的恐懼也是空前的。

    廣島(左)和長崎(右)升起的蘑菇雲,希望這種場面不要再次出現,如果一定要出現,最好還是在日本上空。

  • 2 # 故國有明

    曾經親手在長崎投下原子彈的投彈手克米特•比漢上尉在臨終前這樣說道:“但願我 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投下原子彈的人!”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有幾個大國都擁有原子彈,但是原子彈的使用一直充滿爭議。曰 本是唯一一個遭受過原子彈襲擊的國家。這次襲擊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幾萬人葬身原子彈的威力中。直到現在,原子彈留給日本人甚至全人類的陰影依然存在。在遭受原子彈過後不久,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人類史上的浩劫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接近尾聲。美國為什麼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他們3米長的原子彈——"小男孩”目美國就是用它的“驚世一爆”結束了二戰。1945年6月18日,美國計劃直接進攻日本南端的九州,放棄原有的進攻臺灣計劃。1945年6月29日,杜魯門總統批准了 11月1日進攻九州的作戰計劃。根據這項作戰計劃,美軍第6軍11

    月在九州實施兩棲登陸。次年3月,美軍第8軍、第3軍對日本發起第二次進攻,此次計劃的作戰時間將會持續到1946年11月15日,也就是歐洲戰爭勝利一年半之後。對於這樣一項龐大的計劃,美國以及歐洲將要付出慘重的代價。7月23日,經過各方的協調和最終決定,格羅夫斯將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始起草投擲原子彈的指令。斯帕茨將軍指揮的空軍戰略大隊,將負責此次投彈。對於此次用原子彈攻擊日本,具體目標的選擇也是幾經波折。最後選定了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四個城市作為轟炸目標,而放棄了攻擊京都。這裡面還有著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首先是對四個城市的選擇。廣島是日軍南方司令部所在地,並集結了實力可觀的防禦部隊。長崎是工業中心,有兩個重要的兵工廠。在這兩個城市,日本都把兵工廠和部隊配置於市區中心。這些城市是按照作為第一次襲擊的先後順序排列出來的。美華人確立這樣一個名單,其依據是這些城市所發揮的軍事作用的大小,同時考慮到投彈時的氣候條件。其次,為什麼會將京都從轟炸目標中除去?這和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還有很大的關係。起初在選擇目標時,出於軍事戰略地位考慮,美國陸軍航空隊總司令阿諾德將軍主張把日本的軍事活動中心——京都也列入轟炸目標。但是,早在1944年,梁思成和他的學生向美國提交了一份建議書。建議書中指出,日本的古都和古寺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他們應該作為保護物件將它們標示出來免於轟炸,建議美軍在軍用地圖上將這些地點標出。美華人接受了梁思成的建議,最終使得京都這座古城免於災難。戰後,日本的《朝日新聞》曾以大字標題把梁思成等中國學者奉為“古都的恩人”。7月24日,美國陸軍部給斯帕茨將軍下達指令:“美國陸軍戰略空軍司令官卡爾•斯帕茨將軍:第20航空隊混合大隊應於1945年8月3日以後,在氣候許可目擊轟炸條件下,對下列目標之一投放第一顆特種炸彈: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1945年8月6日,原子彈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爆炸。原子彈最後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那麼,在確定使用原子彈之前,各個大國對此是怎樣考慮的呢?首先是美國的考慮。使用原子彈可以減少上百萬美國軍隊的傷亡,並減少大量的人力、財力投入。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行為辯解,珍珠港事件過後,日本嚴重激怒了美國,迫使美國不得不採取行動給日本一點顏色,根據當時的作戰計劃,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讓日本投降,而美國這樣做的代價則是至少100萬人的傷亡及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原子彈是一個具有很高風險的選擇,但是,原子彈的用途,用杜魯門自己的話說: “我認為原子彈是一種戰爭武器,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可以使用它。”當時,美華人認為,原子彈可以從三個方面威脅敵人。一是作為技術上的武器,如在荒島上投放,以威懾敵方,但這很難結束戰爭;二是軍 事上的武器,直接打擊敵人。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必須用原子彈襲擊敵人。”至於 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投放原子彈,那就是美國總統決定的事情了。第二個方面則是出於美國本國利益考慮。當時的美國在原子彈的研究方面已經投入了 大量的人力、財力。據瞭解,“曼哈頓工程”僱傭的人數曾經一度達到12.9萬人,花費的 資金更是上億。當時“曼哈頓工程”的負責人都認為,是時候讓這項工程的成果發揮作用, 而不是徒然浪費了。這樣才能夠向美華人民有所交代。第三個方面則是針對其他國家,美國想用原子彈製造一種心理效應,以核壟斷地位攫 取戰後利益,制定戰後格局。這種說法是歷史學家阿納託利•科什金提出的。所以其實原 子彈並不是必要的軍事手段,而是出於美國利益考慮。英國又是怎樣看待使用原子彈的呢?對於英國,如果美國採取一年半的作戰計劃,英國勢必也會有大量的損失,據保守估計, 至少有50萬人的傷亡,鉅額的花費也會使英國不堪重負。丘吉爾曾在波茲坦會議上毫不猶 豫地說:“如果原子彈有助於結束戰爭,我主張運用它。”起初,英國想要接受日本有條件的投降,因為用丘吉爾的話說:“到目前為止,我們 只打算用可怕的空中轟炸和大量軍隊的進攻來打擊日本本土。我們所想到的是日本人的武士 道精神,他們拼命抵抗,直到戰死。不僅是對陣作戰如此,而且在每一個洞穴裡,每一條壕 溝裡都是這樣。我心中有著沖繩島的可怕情景,有好幾千日本士兵不願意投降,等他們的指 揮官行完切腹禮後,站成一排,拉響手雷炸死。要一個一個地消滅日軍的抵抗,一寸一寸土 地征服那個國家,很可能要喪失100萬美華人和50萬英華人的生命。”所以英國想要儘量 避免戰爭帶來的危害,提出接受有條件的投降,但是,經過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絕對不會同意, 同時,只有堅持讓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才能繼續,美國才有投放原子彈的理由。對於杜魯門為什麼要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原子彈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至今,人們對於 這些問題的認識仍然有爭議。

  • 3 # 深空電報

    二戰期間投放原子彈的爭議就是是否直接攻佔日本,如果不投原子彈,就是採取常規戰爭來攻佔日本,這樣盟軍將會付出巨大的傷亡。根據盟軍的計劃(Operation Dawnfall,沒落行動),美軍將在1945年10月發動登陸九州島的奧林匹克行動,並在次年5月發動小王冠行動進攻關東平原。

    美軍參考之前在沖繩戰役中的慘重損失以及登陸日本後可能陷入日本人瘋狂抵抗的處境,估計了登陸日本本土的傷亡可能達到數十萬,這一數字雖然有不同的版本,但是總而言之,這一傷亡數字將會十分可怕。而且日軍的抵抗意志仍然沒有被粉碎,看起來除非佔領日本本土的每個角落,否則日本人的抵抗將會無休無止。

    考慮到這一時期日軍的部署,除了日本本土以外,在中國大陸、北韓、東南亞還有著數量可觀的日軍部隊,如果真的對日本本土發動攻擊,即使佔領了日本本土,這些地區的日軍是否會向盟軍投降也是未知數,如果採取軍事行動傷亡會繼續擴大。

    雖然蘇聯承諾在結束對德作戰三個月後加入對日本的戰爭,但是考慮到遠東地區蘇聯海軍力量較為薄弱,在對日本本土的進攻中投送能力不足,更多的是透過打擊位於中國大陸的日軍。相比之下,兩顆原子彈和蘇軍出兵東北這雙重打擊的同時到來徹底粉碎了日本高層的戰爭意志,讓所有可能的傷亡不再發生,單是這一點就足夠讓美國的政客們心動了。

  • 4 # 戰爭史

    我們都知道,當兵既是義務也是一份榮譽。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的當兵,很多人雖然有著滿腔熱血的報國從軍熱忱,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後只能和軍旅生涯擦肩而過。最常見的就是身體原因,因為體檢不過關導致不能服兵役的情況,古今中外不勝列舉。但是,凡事皆有例外,有位先生不但順利通過了體檢,最後還成為了美國總統,這可夠傳奇的了。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來說非常重要)

    現在的美國實行的是採用的是募兵制,因為越戰的關係,在1973年的時候美國廢除了徵兵制,改由各大軍種的部隊在全國各州設立募兵站,每個月招募一次兵源,條件符合軍方要求的就可以和軍方簽訂合同,成為美國大兵了。因為現在美國招募士兵不容易,所以條件放寬了許多,不管是戴眼鏡的,還是同性戀的,統統都收。可是在早期的時候,美國招募士兵卻相當嚴格。有個小夥子,因為視力有問題,按照當時的體檢要求肯定不會合格了。但是,人家另外想了一個辦法,把體檢用的視力測試表背誦下來,這樣體檢的時候雖然看清楚視力表上的內容,卻可以憑藉記憶順利的透過視力測驗,就這樣,靠著作弊體檢過關後,這個小夥子順利進入了美軍。後來成為了第35師60旅的129野戰炮隊炮兵進入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他的帶領下,這個炮兵連的D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沒有人員傷亡。他也贏得了長官和戰友的尊重,為後來的從政道路打下基礎。

    (美國第三十三任總統——哈里·S·杜魯門)

    此人就是哈里·S·杜魯門,後來他投身政治;一直當到參議員,後來又成了副總統。可是,就在他當了82天副總統之後,總統突然死了!事情就是這麼不可思議,1945年4月12日,美國在東西兩個戰場都大軍壓境,眼瞅著馬上就要結束在德國的戰事了,而美國總統羅斯福居然在勝利前夜突發腦溢血死了。老百姓都知道蛇無頭不行,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美國還在和軸心國打世界大戰,那麼多事情要等著總統處理。羅斯福從來不把杜魯門這個副總統當成是助手,甚至副總統這個位置的存在都是因為法定程式,所以大權獨攬的羅斯福才選擇杜魯門這個看起來“人畜無害”的人當副總統,主要是防止其他人成為競爭對手。所以杜魯門這個副總統當的就是個擺設,可是造化弄人,自己都莫名其妙的杜魯門在羅斯福死後兩個小時就進入白宮,正式就任美國第33任總統。

    (羅斯福的突然去世,讓杜魯門坐上了三巨頭之一的寶座)

    因為杜魯門當總統前只當了82天的傀儡副總統。什麼也不懂,幸虧那時候美國在各個戰場都大局已定,否則還真不知道會出什麼亂子。他甚至連美國正在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專案他都不知道。當得知秘密研究的核武器成功了,而且威力巨大的時候。他果斷下令對日本使用核武器。一來減少美軍的傷亡,二來迅速壓垮日本的抵抗意志,結束戰爭。三來嘛,就是出口氣。你想呀,換了你是杜魯門,當副總統居然都不知道有原子彈這麼個東西,太沒面子了。現在就是要讓全世界知道,我是第一個掌握核武器的總統!(話說回來,現在有個80後的年輕人也是這樣。)

    (杜魯門下令對日本實行核打擊,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使用核彈)

    二戰結束後,杜魯門又主導建立了聯合國。制定了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使得戰後歐洲得以快速復興。1949年又和歐洲國家一起建立了北約組織。還支援了以色列復國。可以說二戰結束的世界格局,除了雅爾塔體系外,杜魯門的成就功不可沒。參考資料:《美國總統全傳》、《杜魯門回憶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徐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