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佛山車神

    提及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估計大部分人對這個地方一無所知,但是如果提及大吉嶺,肯定就有不少人知道了。

    大吉嶺是世界著名的紅茶產地,這裡出產的大吉嶺紅茶與中國祁門紅茶、斯里蘭卡烏瓦錫蘭紅茶並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其獨特的風景也吸引了大量揹包客,而大吉嶺就坐落於西孟加拉邦的北部山區。

    (大吉嶺風景)

    西孟加拉邦面積約8萬多平方公里,比浙江還要小一點,但是人口卻已過億,人口密度極大。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西孟加拉邦與東面的孟加拉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兩地的主體都是孟加拉人,在歷史上曾經建立過孟加拉蘇丹國,後被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吞併,但其仍然享有一定的自治權。

    (孟加拉人屬於達羅毗荼地域人種,是白種人和黃種人以及澳洲人種的混合)

    在近代歷史上孟加拉地區被英華人殖民,其首府加爾各答甚至曾是英屬印度的首都。直到1911年英屬印度首都才從加爾各答遷往德里,也就是今天的新德里。

    到二戰結束後,英屬印度提出了獨立要求,再加之中美蘇三國的支援,實力大衰的英國只得被迫同意。

    但是英華人在離開之前還留了一手,搞了一個印巴分治,雙方以宗教信仰為建國依據,英屬印度西北部屬於伊斯蘭教流行地區,當地便建立了巴基斯坦。而英屬印度東部的孟加拉地區也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因此加入了巴基斯坦,成為東巴,後獨立為孟加拉國。

    然而雖然同為一個民族,西孟加拉邦卻是信奉印度教,所以在這場印巴分治的大戲中,東孟加拉加入了巴基斯坦,而西孟加拉則加入了印度。

    (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

    與印度其他邦不同,西孟加拉邦長期都是有左翼政黨執政,當時近幾年左翼政黨開始衰落,孟加拉民族政黨開始控制當地議會,民族主義情緒不斷提升。

    得益於民族、文化和歷史上的淵源,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再加之印度施行聯邦制,西孟加拉邦的自主權利還是很大的,很多人都希望西孟加拉邦能夠脫離印度,與東面的孟加拉國合併。

    (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

    對此我認為這種局面幾乎沒有可能,就算是合併,也是印度利用西孟加拉邦的影響去兼併孟加拉國,根本不可能允許西孟加拉邦獨立,但凡西孟加拉邦有一絲絲的獨立傾向,印軍必然出兵剿滅。

    再者,西孟加拉邦隨著有著很強的民族情結,但兩地宗教信仰完全不同,相互之間的認同感不強。

    並且孟加拉國實在是太窮了,即便孟加拉國的人均GDP率高於西孟加拉邦,但是西孟加拉邦至少還有印度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援,而如果兩孟和平,孟加拉國政府自身都難保,根本顧不上西孟加拉邦,所兩孟合併對西孟加拉邦來說沒有任何甜頭,因此也缺乏合併的動力。

  • 2 # 靜夜史

    有的,具體來說就是有個錘子!

    1971年12月17日,第三次印巴戰爭塵埃落定,作為失敗方的巴基斯坦不得不接受東巴基斯坦獨立的事實,於是孟加拉國由此誕生。

    不過此時的孟加拉國,卻不是孟加拉的全部,而是東孟加拉。歷史上的孟加拉不僅包括今天的孟加拉國,還包括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而孟加拉之所以會分為東西兩部,根源在於印巴分治,具體來說就是尼赫魯。

    歷史上的孟加拉和南亞次大陸諸多政權一樣,被外來侵略者不斷入侵和奴役,先後屬於德里蘇丹國和莫臥爾帝國。而後隨著葡萄牙、荷蘭、法國、丹麥及英國等殖民者的不斷入侵,孟加拉也不斷易主,最終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甚至一度作為英屬印度的首都。

    但這種“統一”的局面在1947年被打破了,鑑於英國在二戰後一夜回到解放前,對印度的統治更加有心無力,於是不得不放手成全,但作為世界馳名的攪屎棍,英國按照宗教分異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甘地幾十年奔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最終功虧一簣。

    而作為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在印巴分治前,“強行”索取了本應劃入巴基斯坦的東旁遮普和西孟加拉,這使得英屬印度的糧食產地旁遮普和黃麻產地孟加拉被一分為二。

    孟加拉被一分為二後,因為西孟加拉和東孟加拉本就同宗同源,所以對印度的認同感非常低,幾十年來獨立運動也始終此起彼伏。但因為西孟加拉直接關乎西里古裡走廊的得失,更關係到東北六邦的去留,所以印度對西孟加拉始終非常“重視”,經過印度幾十年來的努力,西孟加拉的主要宗教信仰已經從伊斯蘭教轉為印度教,和孟加拉國的距離也漸行漸遠。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合併的可能性也越來越渺茫。

    當前的孟加拉,像極了當年的內外蒙,因為西孟加拉邦屬於印度的一部分而不是類似於民主德國或者南越這樣的獨立國家。所以孟加拉的合併從來就不只是孟加拉的問題,印度是絕對不能忽略甚至繞開的。

    而因為孟加拉的合併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南亞地區的地緣格局,所以就像越南統一和德國統一一樣,美俄等大國也不可能無動於衷。

    從孟加拉國的角度來看,這個國家除了人口增長迅速,經濟則長期一塌糊塗,相比於西孟加拉邦而言幾乎沒有吸引力;更尷尬的是,孟加拉國和西孟加拉邦在面積等體量方面的差距並不大,無法形成類似於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這樣的差距,所以即便孟加拉國有心,也只能對西孟加拉邦望洋興嘆。

    而從印度的角度來看,首先他不會允許這塊兒好不容易才搶來的土地獨立,但它也沒有吃掉孟加拉國的胃口。

    今天的孟加拉國,雖然在各方面都難以和印度相提並論,但他有一項令印度也忌憚的“資源”,那就是人口。透過瘋狂生育,孟加拉國的體量早已不是印度能吞下的了;非但如此,孟加拉國的子宮戰爭還取得了反敗為勝的成就,比如孟加拉人大量向印度東北六邦偷渡,加劇了東北六邦和印度中央的矛盾。

    而從國際層面來看,無論是孟加拉國合併西孟加拉邦還是印度吞併孟加拉國,都不會進行明確的支援,反而會堅決反對,即便印度和其他大國情比堅金的武器買賣關係也不行,因為在當前的條件下,“無解”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孟加拉不會“分久必合”。

    都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A贏在當下

    當中國強大了!一定要肢解印度。讓印度回到歐洲時代,邦國林立。

    中國目前缺少張儀、蘇秦這樣雄才大略的戰略家。

  • 4 # 三尺命看國際

    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的確有淵源,在1905年之前,現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同屬於英國治下的印度孟加拉省。從人口和語言上來看,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的人口主體都是孟加拉人,使用語言也都為孟加拉語。但是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人多數信仰印度教而孟加拉國的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這是其合併的障礙。

    孟加拉分省法令是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分手的開始

    1905年10月16日,時任的英印度總督寇松頒佈了孟加拉分省法令,根據英屬孟加拉省居民的宗教信仰不同,將原英屬印度的孟加拉省強行分割為東孟加拉省和西孟加拉省。其目的是為了削弱孟加拉人的力量,以壓制和打擊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現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其前身就是西孟加拉省,現在的孟加拉國其前身就是東孟加拉省。

    宗教因素是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合併的障礙

    1947年,根據《蒙巴頓方案》,印巴實行分治,這本是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那時為東巴基斯坦)合併的好時機,但是因為西孟加拉邦居民主要信仰印度教,而當時的東巴基斯坦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就是因為宗教信仰上的差異,西孟加拉邦和現在的孟加拉國沒能成功合併。或許,在這些居民的心裡宗教認同要遠高於民族認同,所以才錯過了最好的合併機會。

    現在的西孟加拉邦被印度統治已久,而且目前印度的國力也是蒸蒸日上,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的合併幾乎沒有了任何可能。或許唯一的可能就是孟加拉國被印度吞併,但這是域外大國所不能忍受的。

    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的悲劇並不是唯一,在中東,在非洲我們都能看見,早先的英國為了方便自己的殖民統治,而隨意的對一些民族進行地域上的切割,造成民族分裂的悲劇。對於這些悲劇英國要負一定的責任。

  • 5 # 澹奕

    僅僅從名字上就看得出,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與孟加拉國之間有非比尋常的關係。的確,歷史上的孟加拉既包括瞭如今的孟加拉國,也包括瞭如今的西孟加拉邦。若非當年英國將孟加拉一分為二,也便不會有“西”孟加拉的存在。

    按理來說,西孟加拉邦與孟加拉國之間淵源極深,同族也同源,若說要合併的話也是有一定基礎的。孟加拉人是整個南亞僅次於印度斯坦的第二大族群,曾經也是整個南亞次大陸最繁榮的所在,如今的西孟加拉在印度的地位卻大不如前。孟加拉人是南亞最古老民族之一,其先祖是達羅毗荼人與雅利安人的混血後裔。“印度”在古代屬於文化地理單元的名詞,而並非完整的一個國度,古代印度是由諸多族群建立的王國共同構成的,而孟加拉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孟加拉地處恆河三角洲,這裡土地肥沃水網密佈,從16世紀開始,孟加拉就是整個南亞經濟最富有、文化最繁榮的地方。

    當時的孟加拉不僅包括瞭如今的孟加拉國、印度西孟加拉邦,還包括了印度比哈爾邦等地。18世紀英國侵入印度之時就是從孟加拉開始下手,19世紀後期,孟加拉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行省,而孟加拉的首府加爾各答,也是當時整個英屬印度的中心所在。雖說如今的印度西孟加拉邦與孟加拉國,主要居民都是孟加拉人,同宗同源,說著同樣的語言體內也是同樣的血緣,然而當初被一分為二也並非偶然。與印巴分治一樣,孟加拉的東西兩部分人群信奉的宗教也完全不同。西孟加拉信奉印度教,東孟加拉信奉伊斯蘭。最終1904年英華人將孟加拉分為東西兩部分,印巴分治之時,西孟加拉加入印度,東孟加拉加入巴基斯坦,被稱作東巴。

    除了宗教不同,西孟加拉與孟加拉在文化、血緣等其他方面,幾乎都沒什麼不同,兩者本就是一家人。畢竟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從這個角度來看,西孟加拉想要跟孟加拉再成一體,也是有足夠的基礎條件的。當年的孟加拉是整個南亞人口最稠密、經濟與文化最繁榮的地方。然而時移世易,西孟加拉加入印度以後,隨著印度的中心轉移到新德里周邊的印度斯坦族地區,以達羅毗荼—孟加拉人為主的西孟加拉邦,各方面的地位都是一落千丈大不如前。

    如今的孟加拉國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其人均GDP進1700美元,比印度要低不少。不過正所謂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印度的確比孟加拉的發展水平好些,可西孟加拉邦在印度的日子過得也不咋滴。西孟加拉除加爾各答外,大部分割槽域發展都相當滯後,還要受雅利安—印度斯坦族的氣,反而孟加拉國更自在些。

    不過,孟加拉國過於落後實力微弱,而印度從來都不是善茬。當年英國將南亞如此繁雜的不同族群雜糅在一起形成印度,印度卻也持續至今。且印度如今發展迅速,西孟加拉想要脫身可能性微乎其微。

  • 6 # 愛之育之

    印度次大陸獨立時。

    疆域按照蒙巴頓協議執行。

    各邦按照宗教信仰來歸屬。

    印度教人口占多數的邦歸於印度。

    伊斯蘭教人口占多數的邦歸於巴基斯坦。

    西孟加拉邦信奉印度教人口占多數,當然歸屬印度。

    東孟加拉邦信奉伊斯蘭教人口占多數,當然歸屬巴基斯坦。

    恰恰是宗教信仰的不同。

    東西孟加拉走不到一起。

    故,在可以預期的未來。

    東西孟加拉依然分道揚鑣。

    #凌遠長著#

  • 7 # 張傑談史

    其實全世界來看一下的話,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說伊朗境內有東亞塞拜然省和西亞塞拜然省。這樣一來也可以問一下亞塞拜然和伊朗的東西亞塞拜然省有沒有合併的基礎和動力?

    其實這都糾結到一個問題,就是跨界民族。這個世界上,很少有民族不跨界,特別是人口比較多一點的。所以鄰國之間共同擁有一個民族也常事。如果說這個民族在這個國家佔主體,就想把鄰國有這個民族的地方拿過來,這還不亂套。

    其實,但就孟加拉國和西孟加拉邦而言,也難。因為現在的孟加拉國經濟發展不好,雖然西孟加拉邦也不是很好,但還是要超出孟加拉國的。所以這兩個地方並沒有合併的基礎和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吳聘喜歡吃的葫蘆雞,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