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皓巖

    茶樹赤星病的防治及治療方法!

    (1)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加強茶園肥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

    (2)選栽抗病品種,逐漸淘汰感病品種。

    (3)及時摘除病葉,以減少初侵染源。

    (4)早春或秋季初發病時開始噴灑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900倍液。

    (5)非採摘茶園也可噴灑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

  • 2 # 林區小范

    【茶樹園赤星病為害症狀】:

    中國各茶區均有發生,新茶園或高山茶區發生較多。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嫩梢等部位。葉片染病主要見於早春色葉或第一葉上,病部初生褐色小點,後擴充套件成灰白色中間凹陷的圓形病斑,大小0.8—3.5mm,邊緣具暗褐色或紫褐色隆起線,中央紅褐色,後期病斑中間散生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菌絲塊,溼度大時,上生灰色黴層,即病原菌的子實層,別於白星病。葉柄、嫩梢染病產生類似的症狀。

    【茶樹園赤星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塊在茶樹上病葉及落葉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嫩葉、成葉、幼莖,經幾天潛育,產生新病斑後,又形成分生孢子,進行多次重複侵染,使病情不斷擴大,該病亦屬高溫低溫型病害。相對溼度高於80%,氣溫20℃易發病。每年4月下旬一5月上旬發病重,秋雨時節也常常發生,尤其是平原低窪、潮溼的茶園及高山多霧的茶區易發病。茶園管理粗放、肥料不足、採摘過度,造成茶樹衰弱的發病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龍井茶、毛蟹、黃葉早等抗病;白毛茶、雲臺山大葉種、鳳凰水仙易感病。

    【茶樹園赤星病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加強茶園肥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

    (2)選栽抗病品種,逐漸淘汰感病品種。

    (3)及時摘除病葉,以減少初侵染源。

    (4)早春或秋季初發病時開始噴灑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900倍液。

    (5)非採摘茶園也可噴灑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

  • 3 # 世間悠然

    一、病害易發環境

    該病屬低溫高溼型病害,氣溫16-24℃,相對溼度高於80%易發病,故在春茶期間發病多。 多霧的高山,以及廕庇、低窪的茶園,由於溼度高、溫度低、日照弱,所以發病也重。缺肥貧瘠、用氮肥過多,以及管理粗放、採摘過度、土壤過酸等,都易誘發此病。

    病菌分生孢子器中釋放出大量分生孢子,透過風雨傳播。

    二、病症

    主要為害嫩葉、嫩芽、嫩莖及葉柄,以嫩葉為主。嫩葉染病初生針尖大小褐色小點,後逐漸擴大成圓形病斑,灰白色,中間凹陷。在潮溼條件下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後期病斑互相融合成不規則形大斑,葉片變形或捲曲。葉脈染病葉片扭曲或畸形。

    三、防治措施

    1、選擇抗性品種,以貴州茶科所選育的419品種,福鼎大白抗病較強,毛蟹鳩坑次之,清明早、藤茶發病較重,加強茶園管理,培育茶樹樹勢,提高茶樹自身抗病能力。

    2、及時分批多次採茶,減少病原真菌發生,並控制其發展。

    3、結合輕修剪防治。

    4、藥劑防治,一般在未發病時選用99%礦物油150~250倍液,低容量蓬面噴霧,將茶叢中上部葉片正反面全部噴溼,間隔7d~10d再噴一次。在發病嚴重的地區應提倡早治。

    預防: 噴霧枯草芽孢桿菌800-1000倍液, 或噴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預防。

    病發: 噴霧丁子香酚500-600倍液, 或復配蛇床子素微乳劑600-800倍液防治,重點噴施病部。

    圓赤星病

    茶圓赤星病病症

    一、易發環境

    屬低溫高溼型病害,低溫多雨春茶季節,最適引起病害流行。高山及幼齡茶園容易發病。每年4~5月發生最重。

    二、病症

    被害葉片初生褐色小點,後逐漸擴大成圓形病斑。病斑小,中央凹陷,呈灰白色,邊緣有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線,後期病斑中央散生黑色小點(菌絲塊),潮溼時,其上有灰色黴層(子實層)。後期癒合成不規則形大斑,並蔓及葉柄、嫩梢,引起大量落葉。

    三、防治措施

    (1)加強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

    (2)結合採茶,及時採下有病芽葉,以抑制病情。

    (3)結合輕修剪防治。

    (4)藥劑防治:冬季清園是預防茶圓赤星病措施的重中之重,必須噴施石硫合劑封園,發生重的茶園噴施銅製劑(氫氧化銅、波爾多液等)。

    生產季節藥劑防治適期為發病初期,防治指標為葉發病率達6%以上,可用枯草芽孢桿菌10億活芽孢/克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

    兩種病害的最佳防治期:新梢1芽1葉期。

    用藥技巧:

    1.選擇陰天噴藥或者早晚用藥。

    2.枯草芽孢桿菌下午5點後使用,夜間潮溼的環境更有利於芽孢萌發 。

    3.二次稀釋,充分攪拌。

    4.發生較重時,藥劑輪換使用,間隔5-7天,連續2-3次。

    5.不建議丁子香酚或蛇床子素與枯草芽孢桿菌復配。

    6.葉片正反面要均勻噴霧。

  • 4 # 老六說三農

    中國各茶區均有發生,新茶園或高山茶區發生較多。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嫩梢等部位。葉片染病主要見於早春色葉或第一葉上,病部初生褐色小點,後擴充套件成灰白色中間凹陷的圓形病斑,大小0.8—3.5mm,邊緣具暗褐色或紫褐色隆起線,中央紅褐色,後期病斑中間散生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菌絲塊,溼度大時,上生灰色黴層,即病原菌的子實層,別於白星病。葉柄、嫩梢染病產生類似的症狀。

    (1)增施磷、鉀肥,合理採摘,促使樹勢健壯,以提高抗病力。

    (2)在茶萌芽期噴藥保護。可選用75%百菌清每畝2.5—3兩(合8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每畝2—2.5兩(合1000倍液)或25%滅菌丹每畝5—6兩(合400倍液)進行防治。由於白星病菌潛育期短,再侵染次數多,噴藥後間隔7天左右應再噴藥一次,連續2—3次。非採茶期還可噴灑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防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考改革後,留給非法本考生的時間還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