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峰期的顫抖

    歷史事實非常清楚:在歷時十年的中越戰爭中,戰場的主動權始終在解放軍手裡。就總體評價而言,越軍的正規戰(即運動戰和陣地戰)能力是相當有限的,並不善於組織師以上規模的兵團協同作戰。越軍在1979年僅僅組織了一次團規模的進攻作戰(即雲南方向316A師148團代乃地區進攻戰鬥),在1984年實施了一次加強師規模的進攻作戰(即7月12日對老山前線的全面反撲),在解放軍的強大火力面前,均以慘敗收場。

    話又說回來,越軍畢竟經過了幾十年游擊戰爭的考驗,最為熟悉和擅長的就是分隊游擊戰,步兵連以下的組織指揮和戰術運用都比較熟練,單兵軍事素質也有可圈可點之處。每當大部隊在正面交鋒中失敗之後,往往能夠迅速化整為零,上山進洞,憑藉熟悉的地形和有利的民情,轉入遊擊作戰牽制和消耗對手。這一個突出特點,在1979年的高平戰場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高平戰役,廣州軍區前指原計劃用3到5天的時間,以41軍、42軍(並加強129師)共7個師的兵力,採取大縱深戰役穿插的打法,速決全殲高平守敵越軍346師及其地方部隊。沒想到真的打起來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越軍見態勢不好,迅速分散,實施遊擊,讓你有力也用不上。我軍為了加大兵力密度,維護交通線,除了第一批參戰的7個師之外,又先後投入了戰役預備隊的4個師,合計11個師的兵力,一直打到3月16日撤軍完畢,也未能徹底解決高平戰區的敵人。

    而在回撤階段,來自成都軍區的戰役預備隊50軍150師,由於50軍駐該師工作組的錯誤決心,造成448團在那嘎以北地區遭到越軍伏擊,導致擔任先頭任務的2營和實施增援的1連與8連作戰失利,成為了自衛還擊作戰中我軍最大的一次損失。越軍以游擊戰和持久戰對付我之正規戰和速決戰,是他戰術上得法的地方。

    回顧越軍戰史,其抗法戰爭、抗美戰爭、對華戰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傷亡很大。這充分暴露了其弱點:雖然打了將近半個世紀的仗,但基本上是以游擊戰為主,以分隊作戰為主,真正經歷的大仗、硬仗、惡仗不多,各級將領指揮師以上兵團作戰的能力和經驗明顯不足;最為致命的是部隊火力不強(大口徑火炮不多,且害怕太過集中遭受更大損失,多數時候是以連、排為單位分散配置,很少實施營、群集中射擊,零敲碎打,根本沒有辦法對我軍構成實質性威脅),攻堅能力有限,協同也不熟練,很難打好反覆爭奪的惡仗。

    縱覽十年中越戰爭的歷史,越軍在團以上部隊作戰層面,全敗無勝;在營以下分隊作戰層面,雖然可以取得若干勝利,但是對於大局無甚作用,影響不了戰場態勢。這並不是一支可以用“強大”一詞來形容的軍隊。他是一支非常優秀的游擊隊,但絕不是一支強大的正規軍。

    而華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按照當年毛澤東的教導,要做的是地表最強!“工人農民的軍隊,黨領導的軍隊,不能打勝仗呀?不能把進攻的敵人打下去呀?別的星球上的,如果來了怎麼辦,現在我們沒有經驗。地球上的,我看就是要把它整下去!”——《在聽取中印邊界東段自衛反擊作戰情況彙報時的插話》1963年2月19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一在讀被父母明示以後有工作了要給他們生活費同時接濟弟弟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