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太史
-
2 # 大鬍子說史
《元和郡縣圖志》和《三輔黃圖》皆載:“鍾官故城,一名灌鍾城,在戶縣東北二十五里,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銷為鍾鋸處,”
根據以上史籍記載:秦朝時在戶縣東北二十五里(今戶縣大王鎮兆倫村)設灌鍾城,為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銷為鍾鋸處,可見此地就是秦始皇鑄造12金人的地方。《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漢書五行志》雲:“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臨洮,故銷兵器,鑄而象之。”依照以上史籍推斷:12金人為夷狄人裝束,空心鑄造,12銅人不是一樣大,也不是一樣重,以文獻推斷換算成現在應該是小銅人8.12米重達30噸以上,大銅人13.7米,重達80噸以上。至於為什麼要做成夷狄人的模樣,應該是取四海臣服的意思。據《三輔黃圖》載:“營朝宮於渭南上林苑中”;“可受十萬人。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銷鋒鏑以為盎人十二,立於宮門”。《三輔黃圖校注》引《三鋪舊事》雲:"鑄金狄人,立阿房殿前。"又據史書記載,銅人背後銘刻著李斯篆、蒙恬書:“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等字樣。銅人造形之大,製作之精巧考究,為歷史上所罕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公元前211年,秦始皇才下詔開始在渭水南岸修建朝宮,《史記》:始皇帝三十六年,以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庭小,曰: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詔營朝宮於渭南上林苑中,未成而亡。就是說公元前211年才開始在渭水南岸修建朝宮,這個朝宮就是所謂的阿旁宮。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朝宮也僅僅是做了個基礎,未成而亡。他剛剛死,國內陳勝吳廣開始作亂,六國復國,公元前207年,秦亡。
依以上史料推斷:12金人背後銘刻著李斯篆、蒙恬書,立於營朝宮宮門,營朝宮即為阿旁宮。
《關中記》雲:“董卓壞銅人,餘二枚,徒清門裡。魏明帝欲將詣洛,載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龍徒之鄴,符堅又徒之長安而毀之。”《三國志·魏書·董卓傳》雲:椎破銅人十及鍾鐻,以鑄小錢。
依以上文獻記載:這12個銅人有10個毀於董卓、東漢未年,董卓率兵攻人長安,便將其中的10個銅人銷燬、鑄成銅錢,剩下的兩個被他遷到長安城清門裡。
-
3 # 小龍閒諞
“秦始皇造十二金人的故事是確有其事嘛?”
“當然確有其事,而且還有關於一個英雄的故事!”
秦始皇造了十二金人,其實是照一個人的樣子造出來的,他就是——阮翁仲。
百度百科如下說:
1、
故事的起因是這樣的。
話說,當年的翁仲從小就異於常人,別人家的小孩剛出生最多不過6斤8兩,好傢伙,他一生下來體重就20斤!
從小不僅長得快,還長得高,長得壯,身體各項指標也是正常水平,絲毫沒有基因突變帶來的那種弱智感。
這瘋長的速度,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他把自己老爹給生生地吃垮了:一頓飯30多張大鍋盔、20斤牛羊肉!
之後,因為這種非於常人的體魄,政府把他收了,成為隴西山地草原的一名秦軍。
2、
在軍營裡,翁仲可謂是如魚得水了,打仗都不用騎馬,徒步飛馳比馬還快。
一次和匈奴的小仗中,他一人身先士卒,腋下的十幾支長矛就像連弩機一樣連續射出去,威力比秦軍的強弩大箭還要NB,
其他戰士看這架勢,啥也不幹了,都把自己的長矛遞給他,瞬息之間,匈奴騎兵都被射地人仰馬翻了。
越打越來勁,激戰得性起,竟雷吼一聲,徒手把一匹戰馬撕成了兩半,兩手提著各半片血肉橫飛的馬屍排山倒海地亂打,就像一尊血紅的天神踏步在一群侏儒之間……
匈奴人本本就比較迷信,遠遠地看見這麼一個血紅的巨人凶神惡煞地屹立於戰場,人馬不約而同地都癱軟在地了,邊拜嘴裡邊喊:天神饒命……
3、
這一戰,翁仲一戰成名,天神翁仲的故事在草原傳開了,匈奴再也不敢來犯:但凡有翁仲將軍,馬上就望風而逃。
翁仲不僅做了將軍,而且也讓秦始皇給記住了,始皇帝不相信世間會有如此奇偉的牛逼之人,一直想親眼看看。
幾年後,秦始皇準備來隴西慰軍,中途在一片崎嶇的山林裡休息,
突然,巨石背後躥出來兩隻斑斕猛虎,始皇帝渾身一激靈,本能地躲到一棵老樹後拔出長劍……
千鈞一髮之際,山谷間一聲雷吼,吼聲未落,一個巨大的身形驟然撲到了始皇帝的樹前,
沒錯,這位就是咱們的天神翁仲,
始皇帝一眼掃過去,“麻辣,此人高給兩丈,黑衣黑甲銅套護腕,滿臉的鬍鬚蓬刺四張,真得就像個天神。
面對那兩隻猛虎,哦,不對,是兩隻”小貓“,天神凌空提起了兩隻猛虎,大喝一聲,把它們丟到深溝去了!(求此時猛虎的心理陰影面積)
當晚,始皇帝單獨召見翁仲夜飯,只有蒙毅陪同,聽天神訴說種種傳奇故事,不時舒暢的大笑聲飄向深邃的夜空。
“匈奴見翁仲如見天神,望見而逃,亙古奇聞也!”蒙毅第二天困惑又驚歎地給始皇說。
“胡人多信天神巫術,當真以翁仲為天神亦未可知,天賜奇偉之士,我大秦真長城也!”始皇帝慨然一嘆,轉身對蒙毅吩咐道,“飛書咸陽,下詔少府章邯:舉凡繳集天下兵器,一律鑄為若干金人,具以翁促將軍之像,鐫刻翁仲之名,永鎮咸陽!”
4、
第二年秋天,集天下的兵器銅鐵最終化成了十二尊巨大的金人,分兩排矗立在咸陽宮前的廣場上。
每尊金人高五丈六尺,重三十四萬斤,金光燦燦鳥瞰著車馬行人,其赫赫威勢遠超過了周天子的九鼎之勢。
後來,一直到了西漢時候,這十二尊金人依然威熱赫赫地矗立在長樂宮門前,匈奴人一到長安,都視若天神馬上跪拜。
可惜,到了東漢末年,所就是三國時期,大破壞者董卓為了鑄錢,把十二尊金人熔化了十尊!
剩下的兩尊金人翁仲後來也在魏晉南北朝大亂期間,被苻堅(草木皆兵典故的主人公)毀壞了。
十二尊天神金人自此不見於世。
-
4 # 琴韻蓮心
秦始皇為什麼鑄造十二“金人”?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中原江山大一統的皇帝。他為中華民族開創了走向統一的局面,為後世所傳頌。然而其焚書坑儒的暴戾之舉又著實令人心寒,而收天下之兵以鑄金人十二,更給世人留下了不解之謎。
雖謂之“金人”,實際並非純金所鑄。當時的兵器主要由銅鑄成,古人也把青銅稱為金,由此,十二金人其實是十二銅人。金人體型高大,飾以精緻的花紋,鑄造工藝相當高超。
關於秦始皇鑄造這十二尊金人的緣由,民間主要流傳著以下兩種說法。
一說秦始皇在群臣的陪同下觀看雜耍,正高興之時,忽見一隊殺氣騰騰、手執刀劍干戈的武士上場表演。此事觸動了秦始皇的心病,他為此日思夜想,寢食難安。恰逢臨洮一農民有訊息來報,說見到了十二個巨人,並講述了當地盛傳的童謠:“渠去一,顯於金,百邪辟,百瑞生。”這正中秦始皇下懷,使其得以假託徵兆,藉助天意,下令收集天下兵器用來鑄造十二尊金人。
一說金人得以現世,源於秦始皇的一場怪夢。一日,秦始皇夢中遇到天象大變、昏暗無光,且鬼神作怪,遂驚恐不已。在此萬般無奈之際,有一道人前來指點迷津:“制十二金人,方可穩坐天下。”秦始皇驚醒之後,即刻下令鑄造十二金人。
秦始皇藉助以上冠冕堂皇的託詞,名正言順地實現了他收繳天下之兵的企圖,想來這也合情合理。作為一代帝王,不得不為如何鞏固自己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王朝霸業苦心籌謀。為防止各地潛在的敵對勢力藉助武力謀反,最直接同時也是最徹底的辦法,就是收繳和銷燬流散在民間的各種兵器。
假傳天意也好,藉助夢兆也罷,都只小過是使之合法化的策略而已罷了,其真正的意圖,已昭然若揭。
-
5 # 煮酒君
相傳秦始皇為銷燬兵器、宣傳符瑞,於秦都咸陽以“臨洮大人”形象鑄造十二尊高近七米的銅質坐像,是為“十二金人”。十二金人作為秦漢時期規模最為宏大的青銅器,是秦代鑄造業的最高成就的代表,雖然其實際只是人形鍾,用途單一,但仍舊展示秦的雄厚國力,一時間聲名遠揚。
史料對十二金人的記述,多有出入,就手頭上的材料而言,實難考證,我們且採擷部分史家之言,對這傳奇般的十二金人進行淺顯的瞭解。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宮中”,《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秦王吞食天下,併吞戰國,稱號皇帝,一海內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鑄以為鍾,……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一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秦始皇為什麼要造這十二金人?人們對此看法不一。
關於秦始皇鑄造十二金人的初衷,學界最主要的觀點,是秦收取天下兵器,以弱黔首,使天下無能反抗秦之統治,籍此謀求千秋萬代的統治。漢朝時的賈誼便在其《過秦論》中提到“至秦王,奮六藝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墜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表達了對這種觀點的支援,此處不再贅述。
佔據主流的第二種觀點,則認為秦始皇是在附會當時臨洮出現的祥瑞。這種觀點,頗得班固的認可,他在《漢書•五行志》中提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臨洮。天若戒曰:勿大為夷狄之行,將受其禍。是歲,始皇初並六國,反喜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這種看法難免唯心了些。我們且將那十二夷狄為外星人來訪地球,五丈高的人形生物,不存在的——且不說空氣是否適合該生物的呼吸,僅其內臟便無法承受身體內部的壓力,奧特曼這種生物,生物學從根本上不允許它的存在。其次,“五丈人”的出現,恐怕會首先引起人們的恐慌,又如何能與祥瑞拉上關係?最後,嬴政如果真的如“反喜為瑞,……作金人十二以象之”般愚昧,那也不配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日本漢學家瀧川龜太郎在其《史記會注考證》中提到,“始皇銷兵,學周武放牛馬也;鑄十二金人,效夏禹鑄九鼎也”,這種說法也得到一些學者的認可,但顯然,這種觀點十分片面。諸多觀點裡面,最實際的還是應對兵器過剩,對兵器的集中銷燬更靠譜一些。
無論秦始皇鑄十二金人的初衷為何,它都已經毀滅在了歷史長河中。據《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將金人胸前銘文刨去,是統治者首次對金人“伸手”。董卓在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毀壞金人,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他“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悉取洛陽及長安銅人、鍾、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此後,前秦皇帝苻堅在長安毀掉最後兩枚金人。至此,秦始皇收天下之兵所鑄十二金人歷五百年悉數被毀,付後人者,僅傳說而已。
回覆列表
秦始皇建國後沒多久,建造了阿房殿,並在殿外立起了十二個高達三丈、重則千石的巨型金人。這些金人都穿著外族的服裝,每個人都精神抖擻地站在那裡,就像一個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日夜守護著秦始皇和他的宮殿。
其實要說這些金人,並不是金子做的,而是用銅鑄成的。金子和銅相比,顯然銅更容易獲得。這些銅人在Sunny的照耀下會發出金子般的光芒,這才讓人誤以為這些金人是用金子鑄成的,其實不然。根據史料中的記載,我們知道原來這些金人的胸前銘文都是由李斯撰文、蒙恬親自書寫的。而這些金人也並不像人們看上去那樣笨重,它們的底座並不是實心的,都是空的。這十二個金人透過內部的一根繩連線,它們可以同時換宮轉調,或是演奏樂曲,可見其設計之高超和鑄造之精妙。
秦始皇鑄這十二個金人,首先不論其材質是金還是銅,那使用量也是一筆龐大的數字。那秦始皇又是從哪裡找來這麼多的銅來鑄造呢?他為自己找了一個很冠冕堂皇的託詞,其實就是想名正言順地收繳天下所有的兵器。想來作為一代帝王,更何況是一個剛剛從刀山火海中一路衝殺過來的帝王,他歷盡千辛萬苦才終得自己的霸業,他怎麼會讓自己的王朝霸業毀於一旦呢!於是,他為了防患於未然,乾脆就乾淨利落地收了天下的所有兵器,這樣最徹底。沒有了兵器,那些手無寸鐵的人在秦始皇眼裡都不足為懼。而秦始皇為自己找的理由,也是老生常談,要麼是天意,要麼是夢裡吉兆,總之是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達到了自己的政治意圖。
秦始皇把十二金人鑄造出來,也是費盡周折,不論是剛開始收集原材料還是到後來的設計和鑄造,每一道程式都有著我們所不知道的困難。可是,即使再困難,這些金人也都屹立在了阿房殿前,成為秦朝的象徵。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如今這十二金人已經不見蹤影了。在史料中,我們只能看到文字,看到它的出現,但是卻沒有看到他們去了哪裡,到底是如何消失的。有人認為,十二金人之所以不見,是因為當年項羽在攻下咸陽後,曾下令燒了那把火,他火燒阿房宮,自然也就把立在殿前的十二個金人一起燒掉了。也有人認為,十二金人沒有被燒掉,而是被董卓和苻堅毀掉了。傳說漢獻帝時,董卓秘密地找到了十二金人,並且把其中的十個悄悄地熔掉了,最後鑄成了銅錢,供他揮霍。剩下的那兩個剛被他轉移到了長安城的清門裡。世事變遷,到了三國時期。當時的魏明帝輾轉得知了金人的下落,之後他也曾秘令下屬將這兩個金人運到洛陽。可是,由於運送金人實在太過麻煩,這項工作只能暫時擱淺。想來也是,那樣的龐然大物,在古代沒有吊車、沒有運輸車等裝置的情況下,要運送這麼巨大的物品那可真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巨大工程,所以魏明帝也沒有得到這兩個金人。到了後來,苻堅統一了北方後,他想到了這兩個金人,他沒有魏明帝那麼麻煩,既然無法運回,就地銷燬總行了吧,就這樣苻堅把最後兩個金人也給熔掉了。到此,十二個金人就全部被銷燬了,歷史當中我們再也未見過關於他們的記載。當然,這也只是傳說,是不是真的,就憑個人思量了。
不過,我們研究秦始皇這個人,會發現他有一個癖好,那就是他喜歡的東西,自己怎麼都是要留著的。你看他的皇陵就知道了,多少的好東西都跟著他一起埋葬了。也許這十二個金人也在其中。這個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只不過這個觀點的印證,還需要秦始皇陵墓進一步地發掘,我們才能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