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山萬丈
-
2 # 相知相惜178910574
皇帝是秦王贏政統一六國後,集三皇五帝取其中一字並稱為皇帝,來顯示其地位的尊貴和威嚴無比,此後到清朝的末代皇皇帝宣統退位。皇帝做為至高無上地應的稱號延續了兩千餘年了。
陛下、萬歲是臣民對皇帝面對面的稱呼,來顯示身份地位的尊貴。從秦漢時期開始。聖上大概從明朝開始,多出現在聖旨中提及,聖上有旨和聖上隆恩等。皇上是對皇帝的俗稱,多用於宮中人員和百姓稱呼皇帝。
-
3 # 張峰149764346
中國上古《三皇,五帝》時期,如伏羲,女娃,黃帝,炎帝,神農等,都不是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聯盟首領。“皇”和“帝”為後人所加。周朝時期周天子稱“王”,戰國諸候大多僭越稱“大王”或“天王”。一,“皇帝”是贏政秦始皇統一6國後用“皇”和“帝”創造的名號,他把“皇”和“帝”結合起來稱《皇帝》,就是從他開始自已是千古一帝,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二,“陛下”這一稱呼最早見於史馬遷的《史記》中有這樣記載,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法令一統朝臣尊稱,由此而來。三,“聖上”是唐代,皇權神聖化之後,開始一些書面上出現“聖上”這個詞,意為皇帝在聖人之上,唐韓愈“祭薛中子文”“聖上”軫不憗之悲,具僚興雲亡之嘆。四,“萬歲”一詞究競在何時歸帝王專用,史學界並不一致,據《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元年春正月,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有三,有誰呼的“萬歲”山神稱之,連山神都喊“萬歲”臣民們豈能不呼,從此“萬歲”聲不絕於耳。在漢朝,漢和帝的弟弟名子就叫劉萬歲,從漢到唐,對人稱“萬歲”的事例,是不絕於書的,沒有記誨,到了宋朝以後,“萬歲”人臣才決不可染指。
》
《說文》:“皇,大也。從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地也。”
“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
《爾雅•釋詁上》:“皇,君也。”“帝,君也。”
清吳大澂《說文古補》:“皇,大也。日出土則光大,日為君家,故三皇稱皇”
“皇”和“帝”都是君主、帝王的稱號,二字相連也是君主、帝王的合稱。
清梁章鉅《稱謂錄》:“德合天者謂之皇,合地者謂之帝,合人者謂之王,父天母地,養人理物謂之皇帝。”
皇帝是“九五至尊”,是上天選中,“君臨天下”的驕子。所以,稱呼皇帝當然不能像稱呼一般人那樣隨意。皇帝的稱謂要包含所有的威嚴和氣魄,所有的德性和智慧,要體現出君王所獨有的存在感。在中國古代,諸侯臣子、平民百姓對帝王君主的稱謂有很多種。
一、皇上
皇上是一種最常用的稱呼。是臣下對皇帝的稱呼。西晉文學家陸機在詩作《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中寫道:“皇上篡隆,經教弘道”。
二、陛下
陛下也是一種最常用的稱呼,尤其是官員都會這樣面對面稱皇帝。“陛”字本是宮殿臺階之意。《國策·燕策》中寫道:“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周秦以後,臣子在朝見國君時,常以陛下作為對君王的尊稱。東漢末年的文學家蔡邕在《獨斷》卷中解釋道:漢代天子的正號是“皇帝”,自稱“朕”,臣民呼之為“陛下”。
三、萬歲、萬歲爺
萬歲也是一種常用的稱呼之一。因為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稱呼萬歲。“萬歲”一詞,原為古人飲酒上壽的祝詞,是人們在喜慶時所使用的一種歡呼用語。如《戰國策·齊策》記馮諼替孟嘗君燒掉債券,“名皆呼萬歲”。將國君稱為“萬歲”,大約始於戰國時期,盛行於秦漢。秦漢以後,臣下覲見國君,都要呼“萬歲”。後來,“萬歲”一詞逐漸演變為對國君的專用稱謂。
四、天子
殷周時期,君主只是稱“王”。春秋時期,隨著吳楚諸侯國君的相繼稱王,諸侯便尊稱周王為天子,以示區別於其他諸侯王。從此,“天子”便成了君主的一種代稱。所謂“天子”,意即“上天之子”、“天之驕子”,他擁有的權力是上天所賦予的。《禮記·曲禮下》寫道:“君天下曰太子。”《尚書·洪範》中寫道:“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白虎通·爵》中寫道:“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天子用來最高統治者,不光古代可以用,現代也可以的。
五、聖 聖上 聖人
聖、聖上、聖人,也是一種對帝王很普遍的稱呼。不過除了稱呼帝王之外,還可以稱呼一些有優秀品德的人,如孔子就被稱為孔聖人。《禮記·大傳》中寫道:“聖人南面而治天下。”
六、官 官家
官、官家也是對皇帝的敬稱。《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寫道:“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
七、上主
上主,指賢明的君主。這個稱呼比較少見。由於皇帝高高在上,故以“上”字代替皇帝。
八、君主、君王 、君人
古代對帝王也稱“君主”、“君王”或“君人”,簡稱作“君”。君字古體從“群”字,意即“群下之所歸心也”(《白虎通·號》篇)。君字的本意,說明了國君是從原始的部落群體發展而來的。《漢書·丙吉傳》寫道:“君為元首”。《說文》解釋君字:“君,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
除了上述列舉的稱謂之外,還有一些朝代專有的對皇帝的稱謂。如:西漢時稱皇帝為縣官,東漢時稱國家。
還有至尊、天王、天闢、人主等尊敬的稱呼。當然,也有對皇帝的蔑稱,如:天囚。東漢今文經學家何休在《春秋公羊解詁》中寫道:“以無為有。”唐朝學者徐彥疏解雲:“《公羊》經傳本以周王為天囚之義。而公羊說及莊、顏之徒以周王為天囚,故曰以無為有也。”當然,對那些殘暴無道的國君,臣民在私下也有一些稱謂,如“獨夫”、“民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