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老的月光
-
2 # 寶燈111
“物”是“人”的語言約定。根據康德認識論,人無法證明物是“客觀存在”,但也同樣無法證明它不是“客觀存在”。那麼,“物到底是不是‘客觀存在?’”這個問題就是“沒意義”的問題(釋迦牟尼佛就拒絕回答這類無意義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卻經常在使用“物”的概念(比如,我說:我面前有個“杯子”〈物體〉)。當“我們”達成這個“約定”(語言約定)時,“物”(杯子)就是“客觀存在”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我們所達成的)語言約定,“物”(杯子)就沒有“客觀存在”的必要性(因為沒有人可以證明這種必要性〈包括康德〉)。也就是說,是“人”的“語言約定”賦予了“物”之“存在”的全部意義。把這個觀點貫徹到底,那麼,結論就是:“世界”的本質是“語言約定”。猛一看,這個結論“不可思議”。但其實,這個觀點卻是人類最古老的一個觀點。《創世紀》: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神用“話語”“創造”“世界”);《老子》: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最後一句的意思就是:“名”(語言約定),產生了“萬物”。
-
3 # 悠悠微影
假如說物質世界的一切都是眾生妄心生成的,一定會有很多人不解吧?
假如說每個人即使在夢境中,也有穿不透的牆、拿不起的重物和飛不過的天空,相信人們都有體驗吧。
同樣的道理,夢境是妄心生成的,現實世界也是妄心生成的。妄心一旦堅固,妙明靈覺即被遮掩,身處的妄想世界由此產生。等於畫地為牢,從此生死輪迴,不得自由。
-
4 # 真實純潔
每天用而不知,心是一切萬物統帥,是一切萬物之主。人類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所有行為,都是心在起絕對的主宰作用。物,當然是心在看啦。離開心的作用,一切眾生的肉體就是死物而已。生命的生機,就是因為有了心的緣故。才多姿多彩。故而。六祖慧能曰:生來坐不臥,死了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身體只是宅舍,因為有了心這個主人,身體才會發揮智慧的作用。心若離開,身體馬上就是個行屍走肉。就象汽車輪船飛機,駕駛艙中若沒有一個駕駛員,來進行操作駕馭。這些飛機汽車輪船會有作用嗎。人類的身體也是同樣道理,心就是身體中的駕駛員,在駕馭著人類身體的一切行為動作。不但是身體如此,就是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在這個心的作用下,才會展現出一切不可思議的現象。一切萬物都是源於此心。此心即是宇宙的源頭。唯有自悟,方能不疑。
-
5 # 快招了吧你就是狐狸
以前所有哲學家都回答不清楚這個問題,因為科學的侷限和資訊的侷限。當代對於物的存在,普通人已經很清楚原因了,大部分哲學家也都知道了,只是不大容易說明白。
那天太晚了沒做具體回答,現在來說一下:
物作為客觀存在是人對客體的認知,主要透過感官來認識。認識論是哲學三大領域中最類似於神經病的一個部分………無意冒犯,諮詢普通人之後這個論點不難證實。
所有物的存在,哲學中分兩派。古代有一派讓別人無法質疑,就是物與意識共生,看不見就代表沒有的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統治哲學圈很久,讓人無法說服和辯駁,只要還是受時代侷限,人和人交流頻率低,對人慾共性研究不深。
但是到了客觀唯心主義時代,因為大家發現了對於物的認知有客觀共通意識來決定物,所以我們其實已經證明了物的客觀存在,也對主觀的感官認知建立了信心,所以這種神經質的我思故我在類心理影響就被歸為病態認知了。
目前認識論的最大難點不在於如何證明物存在,而在於如何證明感知的共通背後的感覺是一樣的,就是你眼中的紅色和我眼中的紅色看起來一樣嗎?因為假設你看紅跟我看藍一樣,那麼每當我們看見波長660奈米的可見光,我感受到的是紅色,你感受到的是藍色,但是因為我們都對這種波長的感覺反饋命名為紅了,所以即使感受不同,我們也在對客觀上同一事物表達同樣意思。這個感知影響到了美學的研究,就是人對不同顏色做出的審美判斷不同,但是我們沒有辦法證明。
回覆列表
後來康德提出自在之物,他的好學生黑格爾又搖著頭開懟,自在之物既然不可認識,那就是隨你說羅?我可不認。我認為存在的只有關係,意識和物是不可分割的,我就名它“事物自身”。
所以,人是憑藉什麼認識“物”的?換我這種簡單的人一張嘴就回答了:意識!但是,這樣首先就把意識和物分割了,而且物質置於人先。嗯,簡單說唯物了。
可能有人要說,那人類出現以前地球不也生命豐滿嗎?物根本不需要人。真的是這樣嗎?
假設有一個物,他是史前存在的,早已滅絕,一丁點痕跡都沒留下,也無任何可以探知的線索,那麼請問,我們談的這個“物”存在嗎?嗯,這是個沒人任何意義的問題。
所以,抱歉。我很想回答清楚這個問題的,可是我還在一開始就跌到“物”這個坑裡,還沒找到可供攀緣而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