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閉家鎖的紅楓
-
2 # 古風93814281
謝謝邀請,毫不奇怪,當軍事思想、軍事技術、軍事裝備和作戰方式存在代差的時候,確實會出現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中國晚清時期,列強侵略中國的軍隊也並不多,但是晚清軍隊照樣百戰百敗,乃至連戰爭意志和取勝慾望都喪失了。鴉片戰爭之初,英國用於陸地作戰的軍隊約4000人,海軍艦船軍隊約3000人,總兵力約7000餘人。清軍在發生戰事的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省原駐軍,加上增援的外省兵力,共約258000人。但是清軍照樣不是徹底失敗了嗎?
-
3 # 聯合防務
題主說的皮薩羅用100多人打敗印加帝國8萬大軍,應該指的是卡哈馬卡之戰吧。這一仗的結果其實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
首先是科技水平的差異。印加帝國還處於石器時代,主要裝備是木棒、石刀、石矛等,而當時的歐洲已經處於鋼鐵時代,並開始裝備火器。兩者之間的差距差不多有上千年了,所以,當皮薩羅的部隊施放火槍和火炮的時候,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這些武器的印加人頓時就嚇尿了,以為是天罰。另外,印加帝國沒有大型牲畜,馬和騎兵更是聞所未聞。所以,皮薩羅的騎兵發起衝鋒後,甚至被印加人當作天神下凡,完全喪失了抵抗的勇氣。
其次是文化上的差異。《全球通史》認為除了常見的科技落後因素(鋼鐵對石器時代)外,美洲土著對於戰爭規則的理解與歐洲不同——印加和阿茲特克發動戰爭是為了抓俘虜給神靈準備祭品或者逼迫被征服者納貢等,戰爭的目的不是殺人反而存在減少傷亡的傾向。而歐洲的戰爭則是以殺戮和征服作為主題。而且,印加帝國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個人大小事情均由統治者決定,平民缺少主動性和判斷力,失去首領就不知所措。
然後是作戰方式上的投機取巧。皮薩羅最開始向印加帝國皇帝阿塔瓦爾帕通告的是請求在卡哈馬卡與之會面,皮薩羅對印加信使說:“請轉告貴國君主,歡迎他大駕光臨。至於何時來和怎樣來,都可以按照他的意思辦。不管他以什麼方式來,我都會把他當朋友和兄弟接待。我求他快來,因為我渴望和他見面。他將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侮辱。”所以,儘管阿塔瓦爾帕處於謹慎期間帶了8萬人前來會面,但從內心深處是沒有準備打仗的。也許他認為,即使皮薩羅有什麼企圖,看到他的8萬大軍也會安安分分。但他沒想到,皮薩羅從骨子裡就是個亡命徒,居然就敢在8萬人面前悍然發動突襲,不但抓住了阿塔瓦爾帕,還把他周邊的高官大臣一網打盡。
最後就是印加帝國自身的局勢也並不穩固。阿塔瓦爾帕與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華斯卡此前為了繼承權才大打出手,印加軍隊已經四分五裂,在內戰中損失了十分之一,有部分失敗者甚至逃到了皮薩羅那邊。所以,一旦阿塔瓦爾帕被俘,大量高官和大臣或者被殺或者被抓,印加帝國的軍隊頓時不知所措,一鬨而散。
不過,雖然卡哈馬卡之戰皮薩羅用100多人取得大勝,但並不代表此後對印加帝國的征服仍然是靠這100多人。其實,後來皮薩羅一方面得到了來自歐洲的增援,另一方面也發動了大量印加帝國本國的人來為自己作戰。即使如此,徹底征服印加帝國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
-
4 # 燃燒的島群
最大原因是心理戰的成功,斬首行動成功後,皮薩羅沒有給印加人喘息機會,一股作氣利用了戰略視窗期窮追猛打,恐懼是西班牙人最大的盟軍;其次是病毒的助力,讓印加人無法組織大兵團來抗衡入侵;最後的原因才是武器和戰術的落後,如石制武器,抓俘獻祭的惡俗等等
回覆列表
西班牙最終征服印加帝國,靠的不僅僅是100多人的征服者。現在流傳的100多西班牙人滅亡600萬人帝國的屬於誇張。事實上西班牙人的數量是不斷增加的,而且還有大量本體的盟友,本地很多部落一直深受印加帝國的暴虐,甘於為西班牙人效力。
比如印加帝國的最後一戰::由800名西班牙士兵和至少250O名印第安人組成的部隊圍攻都城,都成有數萬印加聯軍守衛。戰鬥十分激烈,並拖延了四個月。最後,1521年8月,殘存的守城者交出了他們的城市。
當然,在西班牙人與印加的第一戰卡哈馬卡戰役中,確實是100多西班牙人擊敗了八萬印加軍隊。
其實這種事在歷史上真的很少出現嗎?其實未必,世界上有很多有名的戰役都是這樣發生:兵力眾多的大軍在無防備的情況下被 兵力劣勢的對手 以“斬首”戰術直接幹掉了指揮中樞,然後全線崩潰,剩下的時間只能被追殺。
比如1560年的桶狹間之戰,織田信長以實際不到2000的兵力突襲擁有2萬以上兵力的今川義元。由於麻痺大意和突降大雨,今川義元的軍隊當然處於休息狀態,且分佈成一條直線,一旦指揮中樞被擊破,就全線崩潰了。
其實以現代眼光看,不僅僅是武器裝備,古代軍隊連軍事思想和技術都是非常落後的。雖然有孫子兵法這種兵書,但其實關於如何行軍,如何設營防止偷襲,如何佈置防線。如何訓練士兵。。。。。。這些細節問題,一直被視為少數軍事世家的命根子,不能廣泛傳播,少數能靠自行領悟或者家傳熟練掌握這類技能的將軍都是百裡挑一的名將。
很明顯,印加皇帝和今川義元都不算是懂謀略的名將。
事實上清朝末年的中國也好不到哪裡去,曾國藩坦誠自己不會這些,只能“結硬寨,打呆仗”,整個北中國挑出一個僧格林沁來,同樣只能算是隻會奔襲作戰一招的“猛將”。清末面對英法軍隊,每次清兵被擊敗的過程幾乎都是相同的:“正面和歐洲軍隊對射還能支援,等到歐洲軍隊分兵從側翼或者後方發動攻擊,清軍就崩潰了。”
清末的所謂“名將”中,我還沒看到一個懂得會留預備隊的。
我們最後從士兵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你自己是印加帝國那八萬大軍的一員,你和大多數同僚都站在距離前線幾公里的位置。實際能看到前線皇帝和西班牙人發生了什麼事的,最多2000人。你不知道皇帝面對的是什麼敵人,敵人有什麼武器,到底有多少人,你都不知道。
當前方傳來驚呼,一大群人驚慌的自相踐踏的從你面前跑過,大喊著“怪物!怪物!”(印加人沒見過戰馬,西班牙騎兵當時給印加人很大恐慌)
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