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到影記
-
2 # 彈繃子佔翎子費頭子
2017年這個國慶假期,全家最喜愛的電視節目就是第二季《中國民歌大會》了!作為85後的我幾乎80%的歌曲都張口即來!那些民歌創作大師的名字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王駱賓、雷振邦、施光南……感慨祖國的偉大孕育出了那麼多能歌善舞的民族!感慨之餘,覺得以後的生活陪伴群眾的也只有這些作品咯!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口水歌曲、神曲、一首接一首堂而皇之的來強姦大眾的耳朵!曲調猶如魔怔,歌詞更是膚淺粗糙!首先,浮躁的社會不利於誕生經典,因為經典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沉澱和積累!第二,到現在中國的藝術類院校的招生標準都普遍低於各類院校,要知道藝術類專業對情商和智商的要求是很高的,然而高考兩三百分的就可以去擔當人民群眾精神食糧的供給者,可以想見,製作出來的精神食糧能經得起檢驗嗎?第三,現在這個社會的奉獻精神已經快要瀕臨滅絕了,更多的人會認為是人民公僕才需要有奉獻精神!
原來為祖國,為民族創作,為人民創作,滿腦子有的全是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全是大局觀和社會責任感,沒有個人利益這個概念,心底無私天地寬,思想境界高,胸懷寬廣,肯吃苦肯鑽研,創作的歌曲自然優秀。現在所謂的作曲家腦子幾乎是為錢而寫,是寫一首得幾多錢的問題,小雞肚腸、急功近利的人還能出什麼好東西?另外,受利益驅動,電視臺、自媒體、歌手在使用歌曲上,門坎很低,娛樂至上,沒有培育出優秀歌曲茁壯成長的土壤,同時,權威的音樂創作比賽,比如“五個一”之類,偏向詞的時代感和領導意志,忽略了曲的群眾性、專家性、流傳性,有投機取巧的空間。所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