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腳投票007

    因為英國挑起了南北戰爭但是被美國新教徒戰勝了,勝者為王。

    但是它們還是一體的、美國立國之初也是用英國的大憲章為範本設立了自己的憲法,所以說英聯邦國和美國是聯盟國家,因為它們有太多的共通性。

  • 2 # 南小鎮

    英國和美國在歷史上有著諸多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中葉,英國王和教會迫害清洗清教徒,迫使他們背井離鄉,躲避迫害移民到美洲大陸.他們就是現今大多數美華人的祖先.從政體上來說,英國和美國又有著根本上的區別: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所有的英聯邦國家都承認英國王,是這些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而美國在經歷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後,建立了美利堅共和國.國家的政體是共和制,實行的是“三權分立”,選舉出來的總統執掌國家的行政和軍事大權.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從政體已經排出了美國成為英聯邦的國家的可行性..

  • 3 # 北美車釐子

    曾經作被英國作為殖民地,之後又脫離了英國統治的國家,並不是都會成為英國君主領導的超國家體的一部分。

    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努力擺脫英語和英國統治的愛爾蘭也不是英聯邦成員國。(愛爾蘭曾經在1949年廢除君主制,將國王職權全部交予總統,之後沒有重新申請加入英聯邦)

    如果他們願意,美國和愛爾蘭都可以說是英聯邦的成員,畢竟這兩個國家都符合正式成員國資格的標準。但他們不想,坦率地說,英華人可能並不想要美國加入,也不太關心愛爾蘭的情況。

  • 4 # 冰冷雨天

    其實曾經被英國統治的國家中不是英聯邦國家的很多,其中緬甸和亞丁(現在的南葉門首都)是在獨立時就拒絕留在英聯邦,中東的原英國保護國和託管地如埃及、伊拉克、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蘇丹、索馬利亞、科威特、巴林、阿曼、卡達和阿聯酋也都沒有加入英聯邦。

    除了那些國家之外,還有愛爾蘭、辛巴維(威)和馬爾地夫先後於1949年、2003年和2016年因為各種原因退出了英聯邦。

    所以曾經被英國統治過的國家不一定就是英聯邦國家。

    但是美國之所以不是英聯邦國家的原因和以上這些國家還都不一樣。

    這要從“英聯邦”的由來開始說,“英聯邦”是大英帝國無法維持了以後逐漸形成的概念,首次正式見諸於官方檔案是是在1926年帝國會議上透過的“貝爾福宣言”。

    至於所謂“大英帝國”還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一般認為存在兩個大英帝國,也就是說以美國獨立為分水嶺的第一大英帝國和第二大英帝國。

    北美殖民地在1776年的獨立對大英帝國打擊很大,英國不得不把注意力從西半球轉到東半球,集中精力經營東半球的殖民地,而且在和殖民地的關係上也在不斷調整。

    19世紀末,大英帝國雖然還在不斷擴張,但實際上帝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下降,特別是和其他列強比較起來更是如此,各殖民地和自治領在帝國內的發言力也不斷增強,於是從1887年開始就設立了一個“殖民會議”(Colonial Conferences)的機構,聯合王國政府和各主要殖民地政府幾乎平等地坐在一起討論問題。1907年之後覺得“殖民會議”的名字不好,改為“帝國會議”(Imperial Conference),那個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就直接聲明瞭:“不列顛以及其他領土無論在對外事務還是內部事務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統治和被統治的關係,僅僅是維繫在同一個王冠之下,成為英聯邦的自由成員”,英聯邦的概念就是這麼來的,現在英聯邦的成員除了莫三比克都是那時候大英帝國群裡的。

    莫三鼻克是奇葩,他原來是葡萄牙殖民地,於1995年申請加入了英聯邦。

    而美國只是第一大英帝國的一部分,和第二大英帝國沒有關係,當然和英聯邦就沒有關係了。美國還是大英帝國殖民地中唯一透過和宗主國的戰爭得到獨立的國家。到英聯邦概念形成時的1926年,美國已經是和英國表面上平起平坐,實際上早已超越了的有極大國際影響力的大國了,只不過還不是超級大國而已。誰敢把美國和英聯邦放在一起考慮呢?

    當然,不是第一大英帝國的國家也可以申請加入英聯邦,莫三鼻克不就是前例嗎?美國當然也可以申請加入,但是除了美華人全體腦子進水,一般不會提這種申請。

  • 5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簡單。

    只需要明白兩個問題就可以,即:

    美國獨立時,英聯邦還不存在;

    英聯邦成立後,並不是所有的英國殖民地都選擇加入英聯邦!

    所以,美國不是英聯邦國家很正常!

    1、英聯邦並不能給美國帶來實際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元氣大傷,對於殖民地的控制也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此時的英國的很多殖民地人民紛紛要求獨立,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本土與自治領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英國的殖民體系開始走向瓦解。

    為挽救即將崩潰的答應殖民帝國,英華人換了個玩法。1926年,英國承認各自治領在內政和外交方面獲得獨立。自治領與宗主國以“共同忠於國王”的旗幟下組成英聯邦,雙方權利平等,互不隸屬。

    1931年,英國議會透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決議,這標誌著英國各自治領獲得了獨立,英聯邦正式形成,大英帝國名存實亡。

    英聯邦雖然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中央政府。但英聯邦成員在英聯邦內部享有貿易特權,而且英聯邦成員可以移民英國,在英國享有選舉權等,對於很多落後的原殖民地來說,留在英聯邦有利於文明化程序的推進。

    但是這些對於美國而言都是多餘的。首先,美國在19世紀末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依靠著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配合這整個拉丁美洲作為美國的後花園,美國不需要依靠英聯邦來取得貿易優勢。

    再加上英聯邦本來就是一個相對落後的體制,它不僅不能給美國帶來實際的收益,相反,很多方面可能需要美國做出較大的犧牲,比如批准英國女王作為美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再加上,19世紀之前,門羅主義的盛行,所以加入英聯邦大家庭與美國的政策不符合。

    2、美國在獨立之日就和英國分道揚鑣了

    1776年,美國發布《獨立宣言》,1783年,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的獨立。

    美國獨立是對英國的一個巨大打擊,是美國走向獨立自主的開始。

    雖然此時的英國仍然維持著龐大的帝國,但是在北美洲,因為美國的獨立,使得英國不得不在維持加拿大的統治基礎上,將主要精放在大西洋以東的東半球。

    美國獨立後,逐漸建立起了在美洲的霸權,並逐漸具備了和歐洲列強抗衡的實力。

    1823年,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表明了美利堅合眾國當時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而對於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或各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事,美國保持中立。相關戰事若發生於美洲,美國將視為具敵意之行為。

    這一觀點被稱為“門羅主義”。這意味著美國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特別是和之前的宗主國英國開始了分庭抗禮。

    而且,這種針對歐洲特別的是英國的政策,註定是要和英國擦槍走火的,也就意味著美國和英國已經走向了分道揚鑣。

    對於美國而言,加入英聯邦,意味著美國放棄之前堅持的國策,有點自降身價的意思,所以美國不會這麼做!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6 # 風信102

    美國獨立戰爭以前也是屬於英聯邦的。因為反對英國的極端剝削統治,而拿起槍來開始反抗。絕大部分是民兵,可能因此美華人擁有了持槍權。《獨立宣言》中寫有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統治之下時,那麼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併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獨立戰爭中美國在法國的支援下,打敗了英國軍隊,然後開始獨立的。

    領導人是華盛頓,初中的歷史課本上有的。萊剋星屯的槍聲!美國的獨立也是打出來的,所以,美國也好打仗!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英聯邦是1931年英國議會透過《威斯敏斯特法案》將自己的殖民地、自治領聯絡在一起的一個共主邦聯。二戰後隨著英國殖民體系的坍塌,殖民地紛紛獨立,不過除香港迴歸中國以及獨立的愛爾蘭、緬甸之外,絕大多數英國的前殖民地都選擇留在英聯邦內。這時的英聯邦並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中央政府,英王只是英聯邦成員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但無權干涉各國內政,英聯邦實際成為由英國的前殖民地組成的一個國際組織。而美國早在1776年7月4日就已透過獨立戰爭的形式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那時世界上壓根還沒英聯邦這一組織。英聯邦的成立本身是大英帝國日益衰敗過程中不得已而為之的產物,正日漸興起的美國自然沒必要再去加入這一由前宗主國主導的國際組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RAFF一克拉左右的鑽戒大概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