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48157466890

    進入人體或哺乳動物體內的前鞭毛體部分被多形核白細胞吞噬消滅,另一部分被巨噬細胞吞噬。

    體外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前鞭毛體侵入巨噬細胞並非原蟲主動侵入巨噬細胞,其侵入過程經歷了粘附與吞噬兩步。粘附的途徑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為配體—受體結合途徑,另一種為前鞭毛體粘附的抗體和補體與巨噬細胞表面的Fc或C3b受體結合途徑。還有實驗表明,原蟲質膜中的分子量為63kDa的糖蛋白(GP63)能與巨噬細胞表面結合,透過受體介導的細胞內吞作用使前鞭毛體進入巨噬細胞。前鞭毛體附著巨噬細胞後,隨巨噬細胞的吞噬活動而進入細胞。前鞭毛體進入巨噬細胞後逐漸變圓,失去其鞭毛的體外部分,向無鞭毛體期轉化。此時巨噬細胞內形成納蟲空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並與溶酶體融合,使蟲體處於溶酶體酶的包圍之中。由於原蟲表膜上存在的抗原糖蛋白可抗溶酶體所分泌的各種酶的作用,且其體表能分泌超氧化物歧化酶,對抗巨噬細胞內的氧化代謝物,因此蟲體在納蟲空泡內不但可以存活,而且還能進行分裂繁殖,最終導致巨噬細胞破裂。遊離的無鞭毛體又可被其它巨噬細胞吞噬,重複上述增殖過程。利什曼原蟲前鞭毛體轉化為無鞭毛體的機理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可能與微小環境的改變,如pH、溫度等以及原蟲所需營養物質和宿主對原蟲產生的特異性等因素有關。實驗證明,前鞭毛體發育以27℃為宜,無鞭毛體則需要35℃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殲15和殲16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