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年年月月在南方
-
2 # 金蘭中醫學社
對於膳食,還是《黃帝內經》有高屋建瓴的獨到之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公佈的居民膳食寶塔為:寶塔塔基為穀類薯類及雜豆250~400克、水1200毫升;第四層為蔬菜類300~500克、水果類200~400克;第三層為畜禽肉類50~75克、魚蝦類50~100克、蛋類25~50克;第二層為奶類及奶製品300克、大豆類及堅果30~50克;塔尖為油25~30克、鹽6克。
1.飲食寶塔
其實,早在黃帝內經中也公佈了百姓生活的健康膳食寶塔,那就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素問·髒氣法時論》)。唐代醫家王冰曾這樣解釋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為五穀;桃、李、杏、慄、棗為五果;牛、羊、豕、犬、雞為五畜;葵、藿、薤、蔥、韭為五菜。但在我看來,所謂五穀,應該包含我們常食用的五穀雜糧。五果,就是一切可以食用的水果和乾果。五畜就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家禽、家畜,還有少許不是國家禁捕的野味、海鮮。
2.食飲有節
主要是科學膳食。大約有飲食有規律、飲食有節律、飲食要潔淨。我們的飲食應該“日食以三餐為宜,早餐好,中餐飽,晚餐少。既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能飢飽失度”(《飲膳正要》)。但是在一日三餐中,我們的飲食應該合理、科學才行。不能因為某種事物好吃,就天天吃某種食物,也不能因為某種食物不合口味就一直不吃,這樣就會飲食偏食而形成營養不良。
每天的食量只能適可而止,應遵循蘇東坡的“以飢方食,未飽先止”原則。《內經》說“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講的是過飢給人體造成的傷害。《內經》又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的則是過飽的給人體帶來的傷害。在《內經》看來,進食過量,脾胃的負擔就會過重,飲食積於胃腸,日復一日就會損害脾胃功能,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就不能化生,就會產生疾病。
回覆列表
黃帝內經成書於東漢時期,距離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裡面的樸素哲學思維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思考地,但是黃帝內經裡面具體的醫學指導,個人認為需要結合現代醫學。
我們是現代人受過高等教育,如果現在還按照黃帝內經裡面的來做,你讓現在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理病理學、營養學等情何以堪呢?
就算是古人他們也不希望我們現在還抱著2000多年的書不思進取。我覺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樸素辯證的去看待中醫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