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漢字見大歷史

    這是我前面回答過的一個問題中的一個書法作品,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1962572781191438/,

    儘管書法作品中的字寫的很差,並不妨礙我們從中看出一些有趣的東西。我當時的回答是:

    -------------------------------------------------------------------------

    這位網友說得有一定的道理,在古文字中,這個字真的可以讀成「牧」!

    其實我當時在回答的時候,注意到這個問題,但是,因為兼顧的點太多,資訊密度較大,我就忘記了交代這個問題。

    我準備在原答案下加進去的,但考慮可能會有點長,而且稽核有點麻煩,還是想「自問自答」答一發吧!

    ---------------------------------------------------------

    為什麼「養」可以讀成「牧」呢????一句話,兩句話真的難以說清。

    首先,我要交代一下,這涉及到【古文字構形學】中兩個概念:「形體相通」和「同形字」。

    在文字學中比較重要的兩個概念,特別是喜歡篆刻、書法的人最好了解一下。因為書法篆刻創作的時候會經常遇到這些情況。

    -------------------------------------------------------------------------------

    我們來看一下,古文字「牧」的結構,甲骨文為例:

    《說文》:養牛人也。從攴從牛。《詩》曰:牧人乃夢。

    「牧」的字形幾千年來都沒怎麼改變,造字意圖簡單明顯:「手持鞭子放牛」之形,會意「放牧、牧養牲畜」,引申表示「牧人」。

    殷周時代,「農牧局局長」就叫「牧人」,有專門負責養牲畜,供給王室使用:

    《周禮.地官司徒.牧人》:「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

    既然是畜牧業,肯定是牛羊一起養,所以,甲骨文的「牧」有兩種形態,從羊、從牛皆可,正如【甲骨四堂】之一的羅振玉的解釋:

    引自《古文字詁林》3 冊,第 708頁

    兩種字形:

    字形引自:臺灣《小學堂》

    所以,從造字意圖的角度來看,【從攴(鞭)從羊】也一樣表示「放牧、牧養牲畜」的意思。

    其次,古文字在構形上,並不是很穩定,意義相近的偏旁是可以通用的,如「人、大女」「眉、目」「木、禾」分別作為作為偏旁部首,它們是可以通用的:

    (引自:劉釗,《古文字構形學》,頁42)

    同理,「牛、羊」作為表意的義符,是可以通用的,除了「牧」以外,「牢」字也可以從「牛」也可從「羊」,如甲骨文的「牢」字:

    其實,「牢」字的古今意義有些不一樣,「牢」的古義表示「犧牲」——也就是專門用來祭祀的牲口。

    在《周禮》中,祭祀用的「犧牲」都有等級規定:

    「牛」叫做「大牢」,是商王、周天子祭祀用的犧牲,也就是從「牛」的「牢」。

    「羊」叫做「少牢」,是諸侯祭祀用的犧牲,也就是從「羊」的「牢」。

    平常百姓,只能用「豕(豬)」祭祀,也即「家」。

    華人確實有把「豬頭肉」擺在家裡祭祀祖先傳統,上古沒權沒勢的平民「陳豕於室,閤家而祀」,這恐怕正是「家」字的本義。

    上文說過,在殷周,「牧人」專門養牛養羊供應皇室和諸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牧人」這個官職經常在甲骨文中出現,而且他們的官職、職業是世襲的,且在商代金文中,也發現以「牧人」族徽字:

    這個家族恐怕一直都是當商朝的「農牧局局長」。

    ------------------------------------------------------------------------------------------------------

    那麼,為什麼古文字的「養(養)」又是怎麼來的呢?

    先看《說文》的解釋,我們知道《說文》是以小篆體為字頭進行解說,「養(養)」的小篆是:

    《說文》:養,供養也。從食,羊聲。「」,古文養。

    但是,《說文》也同時說:【從攴從羊】的「」是「養」的古文。怎麼回事呢?

    看《字源》一書的解釋,《字源》認為《說文》說的「」,最早見於戰國,剛好與甲骨文、西周金文中從「羊」的「牧」,是字形一樣,意義不同的兩個字:

    不知道說到這裡讀者懂了沒有?如果還沒有懂,我舉個例子:

    「櫃」是「櫃」的簡化字,但是,歷史上有一個與「櫃」完全一樣的冷僻字,讀若【舉】,它的意思是一種「樹名」:

    《說文》:櫃,木也。從木,巨聲。

    那麼,今天的簡化字「櫃子」的「櫃」,和表示【櫃樹】的「櫃」是【同形字】。

    還有比如:「笨蛋」的「笨」字,歷史上也有個同形字「笨」,表示「竹子裡面的那層薄膜」:

    《說文》:笨,竹裡也。從竹,本聲。段玉裁注:「謂其內質白也。又有白如紙者,《吳都賦》注謂之竹孚俞。」

    說到這裡【同形字】的意義也就很清楚了——字形一樣,意義不同,與【異體字】概念剛好相反——字形不一樣,意義相同。

    「同形字」相比「異體字」數量比較少,不是很常見,但給人造成困惑是非常大的。

    ---------------------------------------------------------------------------------------------

    綜上所述,結論如下:

    1、這個書法中的【從攴從羊】的字形,如果他寫的是甲骨文,真的只能讀成「牧」,因為這個字形就是甲骨文、西周金文「牧」的異體:

    2、如果說是西周以後的文字,就可以讀成「養」,因為它是戰國時代「養(養)」的異體字,

    顯然這一切,寫這幾個字的作者是不知道的,但是我們不能跟著他錯,雖然「靜能牧心」在語義上也講得通,但是綜合判斷的話,我認為是「靜能養心」。

    就是這個書法家,寫了這四個個字,分析文章寫了幾千字,死了很多腦細胞!

    你TM沒事瞎寫什麼?

    ----------------------------------------------

    還有要注意:

  • 2 # 桂花芳香77105282

    這個字應該是“牧”字。歷史上,蘇武牧羊就用“牧”字;牧場也用這個“牧”字。“牧”與“養”同義:養牲畜用“牧”,養心用“養”。有些差別。

    以上只供參考,請指正之。

  • 3 # 老閒餘

    這就是牧字。此處之所以用牧,其實仍是“養”的意識。因為,養,在如今的慣性意識裡,它已與圈養——待著別動;比如心臟病人養病就必須用這個養字不可了。但在所謂知趣意識上的養心,則絕非這一養的概念。而是一種陶冶的概念。因此,作者巧妙的用了一個“牧”字。我們知道“牧”其實也是一種“養”的模式,所不同的是。這種“養”是放養,但又不是家禽的那種放養,而是有所管制的放養。在這為什麼要強調有所管制這一概念呢,這是因為,我們養心的目的是為了陶冶我們好的、智的修養。而不是放任自流的“養”。因此,這就是此處換一“牧”的“妙”之所在。“養心”說是養,其實更是放。是放養。但是讓心去探討“真理”的放養。是去開釋、參悟困惑,力求獲得昇華的“養”。因此,此處用一“牧”字,便將我們養心之旨躍然紙面,意會於心。既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活養。又有棘勒川,天山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狂野。更有於寂寥中,上下求索歸去來兮之豪邁。好字,好詞。堪稱一字之師的大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島紀元如何馴服大炎金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