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拂塵

    《水滸傳》寫武松在景陽岡喝了那裡的一種烈酒,叫“三碗不過崗”,並創造了歷史記錄:18碗。這種酒碗底高、口寬,盛酒較淺,一碗大約有三兩,18碗酒即6斤左右。別說酒了,就是水也得灌一個肚子圓,武松確實能喝。

    那麼,這裡有個問題,“三碗不過崗”到底有多少度?有的文章說宋代之前,人們喝的酒都是釀造酒,酒精度數不高,武松喝的“三碗不過崗”頂多十來度。

    雖然《水滸傳》說的是宋朝的事,但卻是明朝人寫的,所以在很多事上肯定是放到當時的背景、按明朝人的習慣來的。比如,武松景陽崗喝酒這個事,要用明朝人的視角來看這個事。

    元朝出現了了蒸餾酒,酒更純、酒精度更高,到了明朝,酒的提純技術更加成熟,度數能達到40—60度,和現代酒的度數差不多。比如,很多酒廠賣的“原漿酒”在60度左右,還有一種“悶倒驢”,能達到70度。

    武松是一個身體強健的壯士,豪氣沖天,他的酒量自然大,輕易醉不了。按照明朝酒的標準,他喝的“三碗不過崗”即使到不了60度,也有50度。不然,施耐庵跟讀者說,這酒是宋代的酒,度數是10度甚至是更低,“武二郎”的形象定會一落千丈,人們會想,酒量還沒我大呢,他怎麼會藉著酒勁打死一頭猛虎?!這不科學。

    綜上所述,武松在景陽崗一共喝了6斤5、60度的烈酒!他能不醉得膽子比天還要大,而去打老虎嘛!

  • 2 # 一哥於一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笑談“三碗不過岡”

    話說好漢武二郎景陽岡下村店之中豪飲美酒十五碗,打虎一舉成就千年美名,那麼諸位肯定會問,這酒幾度啊? 先來個百度官方答案,宋代的酒大致分官方釀製與民間釀製兩種,根據發酵時間和方式的不同也分大酒(半年以上)、小酒(幾天時間的米酒),官方的提純技術好,能達到20度左右,民間的則要低點,多在10度左右,類如現代人喝的啤酒,應該沒有現代紅酒的度數高。當然,白勝賣的酒是酒飲料,度數應該更低些,魯智深五臺山喝的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樣看來。若以現在梁山好漢演繹中的山東產的“尿泥碗”來看,一碗四兩,十五碗六斤,純酒精6兩左右,大致相當於1.2斤左右的某臺酒,放在現代也是個好喝家啊。

    再看武二在白虎山下喝了四“角”酒便醉了,魯達與史進、李忠到潘家酒樓時也說“先打四角酒來”,三個人喝四角,顯然這個“角”是一種酒具,據考證是一種兩端尖中間圓帶蓋可用來溫酒的酒具。那麼一“角”是多少呢?古代度量衡歷代不一,《儀禮·特牲饋食禮》中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為之。” 那麼,升又是多少呢?一般認為相當於現在的500毫升或少點,也有說是200毫升的。從另一個量度“斛”來看,是與“角”有關係的,具體關係如何,不知啊。那麼就按現在一角四升的話也就是四瓶,四角是十六瓶,雖說白虎山下村店的酒是度數低的劣酒,但要比景陽岡下的酒數量多,因此醉也是正常的,更何況喝的是窩心酒呢。

    其實在唐宋詩人詞人的筆下,能喝“斗酒”人也不少,“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李白斗酒詩百篇恐怕也不是什麼狂言,連小酒都能“花間一壺”,李清照一個老女人還能“三杯兩盞淡酒”,看來宋代酒的度數是不會太高的。

    那麼武松酒後打虎真的是醉中嗎?非也,武二思鄉思親心切,又得宋江照顧,自然心情不錯,加之初秋天氣,午後好酒速醉,景陽岡青石之上睡到初更,已是半醒,老虎驚起,已然全醒了,這才成就了英雄打虎的美名啊。

  • 3 # 踏歌走馬

    古代因為釀酒技術的不成熟,所以沒有高度酒,一般都是二十度以下。

    而武松喝的酒度數應該更低,一般好酒度數比較高一點,但是武松在景陽岡那麼偏僻的地方肯定是喝不到好酒的。

    推斷一下,度數差不多就在十度左右,可能有的人覺得不對,因為酒家說了三碗不過崗,肯定度數不低。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一個不能喝酒的人喝了兩瓶啤酒,可能就醉倒了,一個能喝兩瓶啤酒的人,喝半斤白酒可能也會醉倒。

    所以三碗不過崗指的是酒量不好的人,再者這個酒家打出來的標語,大家完全可以把這個標語當做一個廣告,而且十有八九就是一個吹噓的廣告。

    一個山村的酒店無論如何是不會有什麼好酒的,可能就是最普通的水酒米酒之類的,這種酒通常是用來解渴的,不過酒精度是有的。

    武松的酒量在當時肯定是不錯的,十五碗可不是十五杯,以前的那種陶泥碗,一碗大概就是三兩到半斤左右。

    按照三兩算,十五碗差不多就是四斤半了,正常人可能喝水都喝不了這麼多,這裡也可以看出武松的酒量很好,但是肚量更好。

  • 4 # 龍戰於野888

    宋代時期的酒採用發酵法,度數大致為10到18度左右,技術越好,度數越高。景陽岡的酒號稱“三碗不過崗”,顯然對自己的釀酒技術比較自信,據此推測武松喝的酒大概15度左右。

    在中國古代,釀酒方式最先是發酵釀酒,元末明初開始採用蒸餾技術釀酒。酒的度數是隨著時間和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的。最開始釀酒,採用發酵法,酒的度數都是在10度以下,和現在的啤酒度數不相上下。後來技術有了改進,度數能達到10到18度。

    元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把酒麴發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得到度數更高的酒,酒精度大概有50%,這和現在的酒比較接近了。

    中國古代,自酒出現後,便形成一種文化。關於酒的詩實在太多了,“水村山廓酒旗風”,“借問酒家何處有”,“勸君更盡一杯酒”……,文人墨客在酒中陶冶情操,下里巴人在酒中尋求安慰,人們無酒不歡。

    文人注重飲酒禮儀,他們飲酒優雅而緩慢,很注重節奏,顯示了高雅的生活情趣,他們在飲酒中秉詩作賦,併產生了很多千古絕唱。凡夫俗子飲酒更具豪邁之風,比如武松等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盡展英雄氣節。

    所以,喝酒的武松赤手空拳下打死了老虎,喝酒的李白豪邁奔放中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詩歌,喝酒的商人醉眼朦朧中拿下了又一個合同。

    酒是上天給人們的賜予,有了酒,人們的生活就有了千般樂趣,人類的歷史便有了萬種風情,真可謂是“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BA網球王子光榮之金怎麼打隱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