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98895345900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便宜。在明朝時候,火器是用來彌補戰鬥力不足的。三眼銃的射程大概只有50米到70米之間,而且穿透力也有限。

    如果敵軍是身穿鎧甲,那麼對對方的殺傷力其實很有限。三眼銃對於沒有鎧甲的蒙古騎兵和日本倭寇,有較好的效果。

    但是三眼銃的造價卻很便宜,一個三眼銃大概只需要7-8錢的銀子。而戰鬥力比較強的鳥銃,一杆的造價至少要3兩銀子,當資源不足的時候甚至需要5兩。

    明朝統治的末期,其實國庫已經非常空虛了,整個國家都陷入了財政危機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的軍隊實力也沒有辦法強大到哪裡去,只能夠維持繼續使用三眼銃。僅僅只有一些小的精銳部隊,有辦法配備鳥銃。

    清朝入關之後,經濟能力也還是不行,當時的部隊當中,也還是有很多的三眼銃。但是到了雍正和乾隆時期,隨著國家不斷髮展,國庫越來越充沛,所以綠營軍也開始有了鳥銃的武器裝備。

    所以,在平定準噶爾部的戰爭中,基本都不是騎行對打,而是依靠雙方的火器在對打。

    當然,在一些綠營軍隊中,三眼銃也還是有在繼續使用,但是越到後期比例就已經越來越低了。在抗日戰爭中,雖然我們國家的火力和日本相比差距很大,但是當時並沒有放棄抵抗。

    很多老人家還是在繼續製造三眼銃來對抗,由此可見三眼銃的製作並沒有太複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淨、靜、境、敬。對各個字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