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民居
-
2 # 前程似錦189738007
現在的農村,比三十年富裕了,農村人富了以後,首先想到是建新房。從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農房再不斷創新,有建三層磚混結構的房,有二層結構的小洋房,在建築面積上和設計創新上都有突破傳統風格。所以說農民房屋再不斷創新,還有可能象歐美髮達地區一樣,城市人向農郊去居住的可能。
現在的農村,比三十年富裕了,農村人富了以後,首先想到是建新房。從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農房再不斷創新,有建三層磚混結構的房,有二層結構的小洋房,在建築面積上和設計創新上都有突破傳統風格。所以說農民房屋再不斷創新,還有可能象歐美髮達地區一樣,城市人向農郊去居住的可能。
上圖為四川自貢四合院
這兩個設計的時間相差了一年。
就在一年前,我還以為每一個民居專案的設計都需要從一張白紙開始構思,其結果一定會是五花八門,無限可能的。因為主流的建築媒體報道的國外最新別墅設計,幾乎從來沒有重樣的。好像永遠只能這樣無窮無盡地花樣翻新下去了。說實話,我很煩,有點像是逛街買不到衣服的那種苦惱。
之前我寫過一篇《一樓一圖的嚴重浪費——我為什麼反對無限可能性》,提出了這個問題,今天說的是反對之餘,我們具體可以怎麼做。答案就是——微創新。
什麼是微創新呢?簡單說,就是在一個原型的基礎上,不管是大格局還是小細節,都保留已經成熟的大部分,但是對一小部分格局和細節進行微調。每一次的設計至少會改進10%,還有一些變化來自於獨特的場地條件和客戶需求,因此大致上會造成40%的差異,但仍然保留60%的繼承。
有時候經過無數輪的改進,我都覺得整個設計很好了,不會再改進了,但只要新專案一來,新想法就自然來了,擋都擋不住啊真的是。
其結果是非常可怕的,來看看8年前我們設計的第一例四合院:
我們現在所有的四合院設計,包括兩面圍合、三面圍合以及一部分獨棟的民居,其原型都是上圖這個設計於2009年的民宿四合院,大的格局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可怕吧。。。。
只是之前從未有意識地在原型上微調,而是每一次仍然試圖去原創,每一次竭盡全力之後發現仍然走不遠,最後還是停留在距離原型不遠的地方。這中間我們也走過很多彎路,比如下面這兩個四合院,說實話我們內部是不滿意的,有時候是客戶的個人偏好左右了我們的判斷,但更多的時候,還是我們自己在一些美學問題上沒有覺醒。
第二,設計深度驟然加深,因為前面節省了很多的工作量,在資金相同的情況下,就允許我們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後期的深入設計,於是設計的深度加大了,細節更豐富,空間更有趣。
第三,定案變得容易,因為每一次都要經歷升級換代,經過較長時間之後,原本簡陋的原型變得極為成熟和耐看,就好像一個足月的胎兒,處處飽滿,客戶一看就喜歡,定案的難度比之前下降了好幾倍。。。。天哪,我這是踩到了多大的一坨狗屎啊!相比之下,早先的很多設計都像是資金和時間不足的早產嬰兒,別人不喜歡,真是活該。。。。
寫到這裡,肯定有人要說了,那不就是抄襲嗎?不就是套用舊圖嗎?
NO!!!
我們轉換了思維的方式,提高了效率,工作量並沒有減少,因此產出量大增,給客戶和我們自己都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還有,民居微創新並不僅限於四合院,我們還有很多獨棟的別墅原型還在研發之中,道理和四合院是一樣的。
可以想見,如果這種設計方法得到普及,假以時日,會導致一個很恐怖的局面,就是民居設計的風格日漸趨同,一改之前的千奇百怪,最終歷經百年之後,我中華民居終將大致匯聚在十餘種風格之下,由十餘個不同的公司原創出品,一個地區之內的民居風格、顏色都相互接近,於是有一種恍若回到古代的景象。。。。
好了,不能繼續往下想了,喝藥時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