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歡聲笑語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元代郭居敬編成《二十四孝》。《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輯錄而成。

    《二十四孝》所表現的是兒女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必盡的義務,是對父母的理解和報答;它所倡導的是做人的最基礎、最人本的精神。

  • 2 # 劉傳哲1

    是戲曲杜撰的,古時富有的家庭會有棺材,一般的家庭也會有的只是薄棺材,貧苦人家應該都是用草蓆一裹就行了,流民就是白骨露於野了。古代賣身就是買家的人了那才是最大的不孝,父母親在世時你是平民,父母親不在時你就成了賤籍了,你對的起父母的在天之靈嗎?所以說賣身葬父純屬杜撰。

  • 3 # 嘯歌雜譚

    我們熟知的“賣身葬父”故事來自黃梅戲《七仙女與董永》。

    戲曲故事中董永的是一個忠厚老實的孝子形象,他因為家境貧寒,只好賣身葬父,成為地主家的長工,受盡欺壓。

    玉皇大帝的女兒七仙女被董永的孝心感動,下凡與其結為夫妻。

    董永曆史上確有其人,他是漢朝時期的人物。古代流傳行孝歷史模範。其家境貧寒,幼年喪母,與父相依為命。父去世後,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賣身葬父的主角。

    董永祖上曾是貴族,被封為高昌侯,因罪被免去侯爵。東漢光武帝建武2年(公元26年)董武子董永又被朝廷再度封為高昌侯。再次封侯,很大部分歸功於董永的孝行。

    其後董永的故事漸漸被文學家演繹。曹植的《靈芝篇》是第一部描寫董永的詩。

    附:《靈芝篇》

    靈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濱。榮華相晃耀。光采曄若神。

    古時有虞舜。父母頑且嚚。盡孝于田壟。烝烝不違仁。

    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娛親。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蘭少失母。自傷早孤煢。刻木當嚴親。朝夕致三牲。

    暴子見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

    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

    歲月不安居。嗚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棄我何其早。

    蓼莪誰所興。念之令人老。退詠南風詩。灑淚滿褘抱。

    亂曰:

    聖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萬國鹹禮讓。百姓家肅虔。

    庠序不失儀。孝悌處中田。戶有曾閔子。比屋皆仁賢。

    髫齓無夭齒。黃髮盡其年。陛下三萬歲。慈母亦復然。

    東晉幹寶的《搜神記》則在董永的故事中首次加入了他與七仙女的故事。

    “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曰:“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者,但令婦為我織縑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故事中的仙女是織女,還不是後世的七仙女。天帝為董永的孝心感動,派織女下凡幫助董永。織女也僅僅是奉天帝的旨意,下凡替他織百匹償債。

    經過兩千年的人民群眾的口耳相傳,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最終演繹成我們今天熟知的戲曲故事《七仙女與董永》。

  • 4 # 豆子人民藝術家

    是真的。

    “董永賣身葬父”這件事的確出現過,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傳成神話。實際上是漢代的董永,他的祖上曾經當過官,但是到他這裡家庭早就不行了。他家裡窮,努力耕作但是種地並不能改善生活。董永的父親病了,家裡又只有自己一個孩子,所以就用土車拉著爸爸,放在樹蔭底下。自己下地幹活,幹累了到地頭歇歇的時候,可以照看爸爸。後來董永的父親死了,可他無錢安葬,因此賣身。

    這裡的“賣身”,不是說讓人隨意處置。其實就是賣身為奴,跟現在你為了自己或父母更好地生活,跟公司籤合同,沒什麼本質區別。但是賣身為奴就完全沒自由了,非常辛苦,而且沒有盼頭。

    本身草蓆裹屍隨便安葬個地方也行,但那太不像話,豬啊狗啊的才挖個坑就埋。古人常說“留個棺材本”,說的就是“葬殮費”。和現代人結婚一樣,不說炫耀、風光,最起碼辦一個像樣的婚禮,也是要花一些錢的。現代很多人,不能理解古人為什麼一定要買棺材,為什麼一定要請人抬,但換成婚禮就明白了。董永是十幾歲的孩子,他沒錢,為此才賣身為奴湊喪葬費的。一般人真是沒錢隨便把父親埋了就完了,但董永賣身,就讓很多人感動了。

    他賣身到的那家主人,就是個好心人,就看他孝順,給了他錢讓他回家了。董永守孝三年後回來想繼續履行職責,主人就讓他和願意跟他的那個女子織布償還,也沒把他當奴隸看待。故事到後來被神化了,但董永這個人,的確是有的,他賣身葬父這件事,也的確是有的。至於七仙女,這個肯定沒有。

    歷史上可信的“賣身葬父”的記載也是有的,甚至有比這更令人感動的事情。譬如清朝初年,楚雄(在雲南)人李邦相:

    家貧甚,父歿,賣身以葬,留妻養母。未幾母卒,妻亦願賣身葬姑。妻父怒,訟於郡,郡高其事以上聞,詔建坊旌之。

    還有劍川人段尚龍:

    傭工養親,親歿,賣身以葬。遇兵,投河救嫂,撫養孤侄如己出。

    這是縣誌中記載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只是他們的故事,有可能毀在兵火之中。只有少數人的往事,能被記載下來,並經歷兵火之後,倖存下來。

    其實在明末天下大亂的時候,出現了一大批真正感人的事蹟。如騰越人陳世培,他的父親因為駁斥軍閥而惹怒了一名武官,武官准備打死他父親,他懇請以身代替,竟然死在杖下。不過他的父親也死了。

    兵荒馬亂時,被武裝人員抓獲以後的處置,大概就如圖中展現的情況。很多人說為什麼不反抗,實際上有很多人反抗過。有個名叫徐瓚的人,一群賊闖進他們家,抓住了他的父親拷打。他“挺身捍父,力鬥群賊”,最終被這群人殺死。

    綜上,既然題目問的不是“董永賣身葬父”是真是假,問的是“古人賣身葬父是真的還是假的”,可以確切地說,就是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欠錢不還是民事糾紛,還是刑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