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劉金瑞15

    京劇作為國粹,要想發揚光大,首先要放下架子,向地方戲劇學習。

    中國自古以來,行成了好多地方戲,久盛不衰,什麼原因?這些地方戲植根於地方,服務於地方,百姓喜歡。百姓們經常可以看到這些戲。有不少百姓還會唱這些戲。這就是地方戲發展的基礎。

    在農村,看個地方戲很容易。要想看個京劇,難了,上哪兒看去?

    京劇要想發揚光大,就得讓百姓們能看到,能喜歡,做到了這一點其他問題都好辦了。

  • 2 # 西安一線新資訊

    戲曲進校園,增加惠民演出,融合門派類別,加強交流多進行下鄉活動,獲得更多和戲迷見面機會,義務傳教,從最基層帶動更多愛好者學習,發揚民族文化。

  • 3 # 獨角SHOW8

    京劇也是文化的一種。文化的發展會形成兩種狀態,一是文物,一是變革。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把京劇當成文物來傳承還是當成與時俱進的文化來變革。如果當成文物,那就非常簡單,花點錢,養批人,保起來,按照大熊貓的辦法就行了。如果是當成與時俱進的文化,那就要變革,變則通,通才能久,中國文化傳承五千年,都是這個道。如何變革呢?一是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青年,貼近時尚;二是三宣傳,媒體宣傳,國際宣傳,品牌宣傳;三是三創新,劇目創新,曲調創新,形式創新。

  • 4 # 跪射俑

    對弘揚京劇我提出自己的以下淺薄的建議,希望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1、市場化。愛看的人您掏錢,不愛的莫論事非。

    2、必須創新。要大膽嘗試創新,讓演員、編劇擁有自主權,好的創新保留、發揚,失敗的則汲取教訓、找出問題。

    3、大力向青少年做好宣傳工作,積極借鑑西方歌劇是怎麼吸引、培養青年觀眾的方法。

    4、必須提高從事京劇表演事業的從業者的工資、保酬,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這項保護國粹的偉業之中。

  • 5 # 浩茫廣宇

    謝邀。(1)首先是高層意願,要有一種一定要綠化沙漠的決心。不管不行,瞎管也不行,索性廢了更不行,單靠偶爾冒出一點的民間星星之火式的活動是沒啥大效果的。(2)其次是政策,科學的正確的可行性的政策。如果有好政策,自然會出人才,尤其是有效宣傳京劇的人才。(3)如果京劇人才統統出來了,一切都好辦。在全國範圍內尋找發現真正的京劇人才,國家創造條件為其提供種種良好環境,讓他們一門心思地從事京劇工作……拿出高質量的作品,讓現在的很多華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京劇。

  • 6 # 黃花小秘書

    題主問:如何讓京劇傳承下來?曾經和一些從事京劇的朋友聊過這個話題,可以肯定的是京劇傳承一直再繼續

    1.京劇的傳承一直在繼續

    京劇,從誕生到今日有200多年的歷史,京劇的傳承經歷了兩個重要時期,“徽漢合流”後應該算做京劇的第一個傳承時期,奠定了京劇的基礎和框架!第二個傳承時期應該是以譚鑫培、梅蘭芳等京劇大師為首的流派時代,從“伶界大王”到“四大名旦”,再到今天的京劇舞臺,一直都可以算做京劇的第二代,旦行出現“梅、尚、程、荀、張”等、老生界有“譚、馬、楊、奚”等眾多流派,直到今日的京劇舞臺上還再上演譚、梅等產生於上個世紀的劇目,還唱著百年前的老唱腔,可見,京劇的傳承確實一直再繼續,但有傳承還要生存!

    2.培養京劇生存的土壤

    京劇要生存,必須要有相適應的土壤!面對娛樂多元化的當下,京劇從百年前的“全民皆唱皮黃調”到今日的“小眾藝術”,與其說是京劇的傳承問題,不如直接歸為京劇的市場流失更為貼切!對於京劇,市場絕定了它的生存方向!沒有生存的市場,再精緻的藝術也無疑只是一個毫無抗擊打能力的花瓶,如果沒有國家的大力扶持,那些京劇從業者是否依然從事這份職業都是個未知數,傳承或許會出現斷代!

  • 7 # 不止看戲

    這個問題太大了,大的可以寫一本書了。不過,可以肯定的說讓京劇復興該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把京劇傳承下去,透過努力還是可以做到的。下面嘗試來說幾點關於京劇傳承的感受:

    王珮瑜和張火丁合演《紅鬃烈馬》場面火爆 一,明星演員的帶頭作用。這裡的明星演員,並不單是“角兒”的意思,它是同時在戲曲界之外的娛樂圈甚至公益界等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比如王珮瑜,不僅認真演戲,還在《奇葩說》《跨界歌王》等娛樂欄目中傳播京劇,也因他的個人魅力取得了很多年輕觀眾。 二,教育普及。目前國內戲曲教育的專業學府中國戲曲學院帶頭開展“高參小”專案,所謂“高參小”,就是戲曲學院的專業學生到北京的小學中去進行一些戲曲普及,除了講述一些戲曲的常識之外,還會身體力行的教孩子們一些經典的戲曲小片段,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和體驗戲曲,這是提倡很久的“戲曲要從娃娃抓起”的一種成功的落實和實踐。

    三,環境引導。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我們不應否認戲曲現在勢微,也不要盲目自信戲曲一定會“大地回春”。應該適當在文化環境,傳媒渠道中滲透一些戲曲的元素。 四,傳媒影響。關於戲曲的話傳播,不管是網路也好、電視也罷,都可以做一寫戲曲相關的欄目,比如前段時間北京電視臺的《傳承中國》以及接下來央視要播出的《中華戲曲大會》都是不錯的欄目,知識這些欄目在形式上應該更活潑一些。之前,世界博物館日的時候與“抖音”平臺合作推出的一個H5,就刷爆的社交平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奚夢瑤維密秀場摔倒,真的值得被原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