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道雜之”,是漢代中前期形成的一種漢家政治制度。漢家制度,就是大漢王朝(主要指西漢)的治國思想及指導理論。
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都是經過了從打天下到治天下!劉邦得天下以後,手下謀士陸賈向他進言:天下可以用武力奪取,但是不能用武力治理。
前134年,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內儒外法"!
宣帝繼位後繼續漢武帝的治國政策,實施"霸王道雜之"的政治方針;漢元帝將"獨尊儒術"真正發揚光大。
《漢書-元帝紀》中,首次出現了“霸王道雜之”的用詞。漢宣帝為了教訓太子“柔仁好儒”之弊說的。漢家有自家的制度,歷來就是“王”“霸”兼用,禮法並重,不能只用德教呢?
這就是典型的法家的權勢法制與儒家的倫理勸導相結合。儒法相兼、儒生與文吏相表裡。
也就是說將漢代儒學做為正統思想·,四個字概括就是:外儒內法。
再看劉秀的柔道:天下已定,務用安靜;量時度力,苟非其時,不如息人,以柔克剛。
劉秀的柔道,吸收了儒家的仁政,上乘孔子的仁愛,融合了老子的柔道,二者合一。相比西漢的漢家制度,融合了更多元的文化,是“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的進一步發展。
“霸王道雜之”,是漢代中前期形成的一種漢家政治制度。漢家制度,就是大漢王朝(主要指西漢)的治國思想及指導理論。
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都是經過了從打天下到治天下!劉邦得天下以後,手下謀士陸賈向他進言:天下可以用武力奪取,但是不能用武力治理。
陸賈在劉邦面前談論《詩》、《書》,他張口就罵:"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陸賈回答得也很乾脆:"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他又給劉邦講了一通打天下與治天下不同、治天下必須以仁義道德為先的道理。劉邦似有所感悟,讓陸賈把他想說的話全部寫出來,劉邦賜其書名為《新語》。前134年,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內儒外法"!
宣帝繼位後繼續漢武帝的治國政策,實施"霸王道雜之"的政治方針;漢元帝將"獨尊儒術"真正發揚光大。
《漢書-元帝紀》中,首次出現了“霸王道雜之”的用詞。漢宣帝為了教訓太子“柔仁好儒”之弊說的。漢家有自家的制度,歷來就是“王”“霸”兼用,禮法並重,不能只用德教呢?
這就是典型的法家的權勢法制與儒家的倫理勸導相結合。儒法相兼、儒生與文吏相表裡。
也就是說將漢代儒學做為正統思想·,四個字概括就是:外儒內法。
再看劉秀的柔道:天下已定,務用安靜;量時度力,苟非其時,不如息人,以柔克剛。
劉秀的柔道,吸收了儒家的仁政,上乘孔子的仁愛,融合了老子的柔道,二者合一。相比西漢的漢家制度,融合了更多元的文化,是“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