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焚風效應”是指由於空氣再作下沉運動時,因為海拔不斷降低空氣溫度不斷升高,從而形成的一種乾熱風。對於焚風效應的產生,我們通常需要從空氣的連續運動角度來看,而不能認為所有的空氣下沉運動都肯定會產生焚風效應。這裡可能需要把握兩個方面,首先是空氣作下沉運動的垂直距離要較長,落差要比較大,從而能夠產生較為強烈的升溫,一般來說海拔每下降1000米,氣溫就會升高大約6.5℃。

    也就是說海拔落差越大的地區,由於空氣下沉垂直距離大,升溫效果明顯,也就能產生明顯的焚風效應,如果海拔落差能夠達到4000米以上,則更為明顯。反之,如果海拔落差很小,比如只有1000米甚至更低,雖然空氣也作了一段下沉運動,但是並不會產生明顯的焚風效應。其次“焚風”是指又幹又熱的風,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很少,因此最好在空氣作下沉運動之前裡面的水汽含量就很少,然後空氣作下沉運動,隨著空氣溫度不斷升高,空氣越來越乾燥,產生“焚風效應”。這種焚風吹在人的身上就像是用熱吹風機在吹一樣,整個人都像在“烘烤”之中。世界“焚風效應”分佈圖

    由此,我們發現高大山地的背風坡是最容易產生“焚風效應”的區域,由於高大山地的阻擋,空氣翻越山頂之後,由於海拔落差巨大,下沉運動距離長。此外,當空氣在山地的迎風坡一側作上升運動是,由於海拔升高氣溫下降,水汽凝結容易成雲致雨,所以迎風坡一側多降水,而動空氣翻越山頂之後,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已經很少,然後作下沉運動,就能產生強烈的“焚風效應”。有時候在強大高壓系統的控制下,空氣作強烈的下沉運動,也會產生“焚風效應”。中國“ 焚風效應 ”分佈圖

    因此,我們可以在世界範圍內尋找高大山地的背風坡,大多都有明顯的焚風效應。比如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的東部地區,這裡常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安第斯山脈西側太平洋沿岸地區屬於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而安第斯山脈東側地區處在背風坡,有著強烈的“焚風效應”,從而形成了溫帶荒漠景觀。在北半球同樣是盛行西風帶控制的北美洲落基山脈和歐洲阿爾卑斯山脈地區都有焚風效應。中國的臺灣島上分佈著東北西南走向的臺灣山脈,是中國東部地區海拔最高的山脈,最高峰玉山海拔達3952米,臺灣山脈西側的地區處在東南季風的背風坡,是“焚風效應”非常明顯的地區。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巴塔哥尼亞荒漠

  • 2 # 使用者6307278371827

    焚風效應是發生在山地的一種特殊大氣現象。

    在山地迎風坡一側,氣流上升,按照同學們一直記憶的原理,在對流層中,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但其實這個規律僅僅是針對上升過程,在上升過程中,溫度會按照溼絕熱直減率(0.5-0.6℃/100m)降溫。但是在下降過程中,其實就不是如此了

    首先我們得來了解一個物理現象——氣溫的垂直遞減率。

    空氣當中含水量不同,導致其氣溫遞減效率並不一致。一般而言,含水量較大的空氣,其垂直遞減效率要更高,因為空氣上升過程中預冷會使得水汽變為液態水珠,而液化過程又是一個放熱過程,所以會抵消一部分降溫,一般為0.6℃/100米,被稱為溼絕熱垂直遞減率。但是在幹空氣上升過程中,由於水汽較少,所以降溫作用就比較大,大致在1℃/100米左右,被稱為幹絕熱垂直遞減率。

    在氣流越過高山以後,由於重力作用下沉,在下沉過程中,但由於在山地迎風坡一側已經形成降水,空氣此時就像是被擠幹水的海綿一樣,十分乾燥,在下降過程中,受到幹絕熱垂直遞減率的影響,升溫速度會快於相同海拔變化的降溫速度(下沉大致是按照幹絕熱直減率1℃/100m,進行增溫的)。這就意味著,在同海拔的山地背風坡一側,空氣的溫度會更高。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焚風效應。

    在焚風作用的影響下,非常容易導致農作物枯死,甚至還容易出現森林火災。比如近期的颱風“利馬奇”,在其影響下,就給泉州帶來“焚風效應”,導致出現高溫。此外,好多異常高溫現象其實也是焚風效應在作祟,以及國外的阿爾卑斯山和落基山等等,也經常出現焚風效應,甚至引發山火。如果焚風效應出現在有積雪冰川的高山地帶,那麼還會導致高山積雪加速融化,形成融雪性洪水災害,甚至出現雪崩。

    與雨影效應又有何關係呢?

    雨影效應指的是水汽在山的迎風坡形成大規模降水後,到達背風坡時候少雨乾燥的一類現象。其實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是空氣越過山地後的同一過程,只不過一個的關注點在降水,另一個的關注點在氣溫。

    典型案例:澳洲的雨影效應

    澳洲的大分水嶺的東西兩側不同的降水量,在大分水嶺的東側面,悉尼和墨爾本氣候溼潤適宜,降水量較多;但是在西面就是澳洲的沙漠,這也是沙漠能夠深入內陸的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氯化鋁主要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