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 隱逸列傳
【原文】
喬字伯孫。年二歲時,祖馨臨終,撫喬首曰:“恨不見汝成人!”因以所用硯與之。至五歲,祖母以告喬,喬便執硯涕泣。九歲請學,在同輩之中,言無媟辭。弱冠,受業於樂安蔣國明。濟陰劉公榮有知人之鑑,見喬,深相器重。友人劉彥秋夙有聲譽,嘗謂人曰:“範伯孫體應純和,理思周密,吾每欲錯其一事而終不能。”光祿大夫李銓嘗論楊雄才學優於劉向,喬以為向定一代之書,正群籍之篇,使雄當之,故非所長,遂著《劉楊優劣論》,文多不載。
喬好學不倦。父粲陽狂不言,喬與二弟並棄學業,絕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沒,足不出邑里。司隸校尉劉毅嘗抗論於朝廷曰:“使範武威疾若不篤,是為伯夷、叔齊復存於今。如其信篤,益是聖主所宜哀矜。其子久侍父疾,名德著茂,不加敘用,深為朝廷惜遺賢之譏也。”元康中,詔求廉讓衝退覆道寒素者,不計資,以參選敘。尚書郎王琨乃薦喬曰:“喬稟德真粹,立操高潔,儒學精深,含章內奧,安貧樂道,棲志窮巷,簞瓢詠業,長而彌堅,誠當今之寒素,著厲俗之清彥。”時張華領司徒,天下所舉凡十七人,於喬特發優論。又吏部郎郗隆亦思求海內幽遁之士,喬供養衡門,至於白首,於是除樂安令。辭疾不拜。喬凡一舉孝廉,八薦公府,再舉清白異行,又舉寒素,一無所就。
初,喬邑人臘夕盜斫其樹,人有告者,喬陽不聞,邑人愧而歸之。喬往喻曰:“卿節日取柴,欲與父母相歡娛耳,何以愧為!”其通物善導,皆此類也。外黃令高頵嘆曰:“諸士大夫未有不及私者,而範伯孫恂恂率道,名諱未嘗經於官曹,士之貴異,於今而見。大道廢而有仁義,信矣!”其行身不穢,為物所歎服如此。以元康八年卒,年七十八。
晉書 隱逸列傳
【原文】
喬字伯孫。年二歲時,祖馨臨終,撫喬首曰:“恨不見汝成人!”因以所用硯與之。至五歲,祖母以告喬,喬便執硯涕泣。九歲請學,在同輩之中,言無媟辭。弱冠,受業於樂安蔣國明。濟陰劉公榮有知人之鑑,見喬,深相器重。友人劉彥秋夙有聲譽,嘗謂人曰:“範伯孫體應純和,理思周密,吾每欲錯其一事而終不能。”光祿大夫李銓嘗論楊雄才學優於劉向,喬以為向定一代之書,正群籍之篇,使雄當之,故非所長,遂著《劉楊優劣論》,文多不載。
喬好學不倦。父粲陽狂不言,喬與二弟並棄學業,絕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沒,足不出邑里。司隸校尉劉毅嘗抗論於朝廷曰:“使範武威疾若不篤,是為伯夷、叔齊復存於今。如其信篤,益是聖主所宜哀矜。其子久侍父疾,名德著茂,不加敘用,深為朝廷惜遺賢之譏也。”元康中,詔求廉讓衝退覆道寒素者,不計資,以參選敘。尚書郎王琨乃薦喬曰:“喬稟德真粹,立操高潔,儒學精深,含章內奧,安貧樂道,棲志窮巷,簞瓢詠業,長而彌堅,誠當今之寒素,著厲俗之清彥。”時張華領司徒,天下所舉凡十七人,於喬特發優論。又吏部郎郗隆亦思求海內幽遁之士,喬供養衡門,至於白首,於是除樂安令。辭疾不拜。喬凡一舉孝廉,八薦公府,再舉清白異行,又舉寒素,一無所就。
初,喬邑人臘夕盜斫其樹,人有告者,喬陽不聞,邑人愧而歸之。喬往喻曰:“卿節日取柴,欲與父母相歡娛耳,何以愧為!”其通物善導,皆此類也。外黃令高頵嘆曰:“諸士大夫未有不及私者,而範伯孫恂恂率道,名諱未嘗經於官曹,士之貴異,於今而見。大道廢而有仁義,信矣!”其行身不穢,為物所歎服如此。以元康八年卒,年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