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根香道

    下面從香道的發展歷史及宗教用香方面介紹一下:

    下面簡要說一下中國香道的發展,先說兩個與香有很深淵源的地方:香港和澳門。

    香港名稱的由來

    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逐漸成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

    澳門與龍涎香的故事

    西方列強用以敲開中國大門的敲門磚除了鴉片,還另一種名叫“龍涎香”的香料。龍涎香就是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是抹香鯨吞食墨魚之後,腸胃道分泌出的灰黑色蠟狀排洩物。

    明朝嘉靖年間,因為幾位方術之士把龍涎香當做“不死藥”進獻給嘉靖皇帝,從此皇室對此物的需求量大增。但是,這個東西國內數量十分有限,而葡萄牙人手中卻有不少,於是就准許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下來,把澳門當做進口龍涎香的集散地。

    陸、海絲綢之路與香

    漢武帝趕走匈奴,打通了絲綢之路,大量的香料從西域的進入中國,即著名的“西香東進”。

    到了宋代,“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之後,大量南香——沉、檀、腦、麝四大香料進入中國,形成中國香道文化第二次大發展,那時候香文化也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充套件到普通百姓,遍及於社會生活。

    宋代之後,香不僅用於佛家、道家和儒家,更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目前最流行的 “線香”就是始於宋代。

    清朝年間,傳統文化被大幅度打壓,所以從那時候開始,中國的茶道、香道、花道等開始全面萎縮,而香道文化的斷層卻是在甲午戰爭以後,那時國事動盪,而品香、鬥茶、插花此類閒事卻是需要一個輕鬆的政治環境和一個殷實的經濟基礎。使得香道再次衰落。

    現在中國國力強盛,香道又重新迴歸到人們的視野當中,盛世傳香道,香道文化必然會迎來新一輪的復興。

    禮佛為什麼要進香

    香燭是象徵心香和心光之物。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有心光,但凡夫的佛性都被被妄想執著所矇蔽了,正如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所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進香是禮佛、敬佛、修行的一項重要內容。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弟子們就用香、花、燭供養他,因此佛家始終把香作為修行至“明心見性”的助緣,視其為本性的食糧。

    禮佛修行應該用什麼香?

    聚天地純陽之氣而生者為香,能祛疫闢穢、安神正魄。選擇禮佛香要懷有恭敬心,禮佛香的用藥要真,製作工藝嚴謹,制香環境潔淨。化學香大部分卻是有害於人體的,是一種形式上的香,不具有香的功效和作用。

    不是那個人就做不了那個事

    對於禮佛香的選擇,很多人認為香無好壞,心到即是,這種論調乍一聽上去好像不無道理,但實際這是一種對自己、對修行不負責任的想法。比如大家對濟公和尚的名言“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都很熟悉,但對於後一句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卻知之者甚少。濟公心中能留得了佛祖,而我們凡夫卻未必有這份定力,只能是墮入魔道。

  • 2 # 每天懂點香學

    題主好,我們講香道文化,先得了解它的起源和發展。只有清楚演變歷史,才能更好地理解香道文化的發展。

    香道文化發展

    中國香道文化的發展可以概括為:肇始於春秋,成長於漢,完備於唐,鼎盛於宋。

    南宋後期隨著戰亂及元代異族統治的開始,接踵而來的是明朝的海禁,在一段時期內阻斷了香藥進口的海上通道,一直到清後期經濟的崩潰,以及西方文化的衝擊,導致了香文化的基本衰亡。

    香道文化衰落的原因

    香道文化的衰亡,內因是受政治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外因則是西方文化的衝擊。政治的腐敗,經濟的衰落,導致其失去了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內憂外患,導致了人心的躁動。列強的入侵,使人們只能以生存為第一要務,煮茗品香也只能是少數人的奢侈。

    還有《香學會典》贈送哦!

  • 3 # 真馨小師孃

    香,伴隨著中華文明漸漸發展,見證著朝代的更替,也記下了文人騷客不同的心境。中國的香文化,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開始萌芽。據甘肅慶陽出土的燻燒、蒸煮類青銅器表面,原始人類已經在使用薰香香料,改善周遭環境的美感和氛圍。

  • 4 # 子白
    一、 香道簡要發展歷史

    用香文化始於上古時期,神農嘗百草;

    秦漢時期,西方香料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源,香料得到發展;

    六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透過香來傳教,香的使用更廣;

    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尊奉黃老之術,祈求長生不老,崇尚用香;

    唐朝時期,香道文化相對完備;

    宋代時期,航海技術發達,海上絲綢之路更加繁榮,香更加發展;而且宋代士大夫階層,有圍爐、聞香、談情賦詩的雅趣;

    元明清時期,香道開始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

    二、香的種類形態

    原態的香經人工加工處理後,香味會更加醇正,因此原態的香材一般不直接使用,而是經過蒸煮炒炙後,磨成細粉,再加入其他附著劑,製作成不同美麗的形態。

    1.線香

    豎直燃燒的線香叫“立香”,橫倒燃燒的線香叫“臥香”。在古代,線香不僅能用來敬奉神明,還可用來針灸治療,“線香點灸”便是中醫治療中的常見灸法。

    2. 捧香

    又稱籤香、芯香,其香芯子用細的竹梗或木梗做成,呈直線型,使用很方便。

    3. 盤香

    又稱“環香”,為螺旋形盤繞的薰香,可掛,可用支架托起燻燒。

    4. 錐香

    又名“小塔香”,是由一種或多種香料磨製成粉後,製成的圓錐形香。

    5. 塔香

    其形如盤香,懸掛燃燒,垂掛如塔狀,佛寺等宗教場所多用塔香。

    6. 香膏

    將香料磨成細粉,再加入蜂蜜等膏狀的混合而成。香膏常直接塗敷在面板,附著力較香粉更強。

    7. 香丸

    是將一種或多種香料磨製成粉後製成的丸狀香。多用於燻爐焚燒,也可入藥。《紅樓夢》中給寶釵治病的冷香丸就是用多種香材製成。

    8. 香珠

    是將一種或多種香料磨製成粉後,製成的圓柱形的香球,或直接用木雕成,可串成香串,道家、佛家多用做配飾。

    9. 香灰

    又稱“香末”,為粉末狀的香。點香末時應先於淨香爐底鋪香灰,然後把粉鋪成細長狀或環狀,再點燃即可。

    10. 香印

    又稱“香篆”,即將乾燥的香粉壓印成篆文形、字形或圖形,延綿不斷,一端點然後循線燃盡。

    11. 香粉

    古代的香粉是將香料磨碎後經過篩濾,再混合鉛粉或米粉製成。可加入紅藍花、硃砂等植物以及礦物色素,製成敷面的胭脂。現代的香粉可用於隔火薰香、篆香等。

    三、香道中的工具

    1. 香三事:香爐、香瓶、香盒

    香爐是香道中必備的器具,香爐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圓、長,短不一;質料也有銅、鐵、錫、石、陶瓷之別,以示身價有異;刻著不同的花紋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別不同。在這裡先了解,以後在細說吧,也是一門大學問。

    香瓶用於插放香器。流行於清代。口微收,長頸,扁垂腹,圈足。整器呈膽式也有圓筒形、方形的。

    香盒為古代香席用具,以盛放沉香,枷楠香粉之用,故多精巧,雅緻。

    2. 香道七君子

    從左到右依次為:

    香壓:壓平及整理爐灰所用;

    香鏟:打篆時刮平整理香粉等;

    側灰押:用於隔火薰香是整理香灰;

    香匙:取香料用;

    香箸:夾取香料、香炭、鬆散香灰所用;

    香掃:清理爐具上的香灰用,以示敬意;

    香夾:用於隔火薰香時夾取銀葉、雲母片等;

    3. 另外隔火薰香還會用到點炭架、點炭打火機等

    比較講究的還會用到香席、切香板、香刀、銀葉收納盒等。

    最後放一張比較全的工具圖,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童平衡車哪個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