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26198074816

      (唐)裴迪《華子岡》賞析   【作者】徐俊   裴迪《華子崗》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裴迪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詩人之一,早年與王維、崔興宗等隱居終南山,互相唱和。后王維得輞川別墅,裴迪成為座上常客,“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賓主詠輞川二十景,各成絕句二十首,這就是著名的《輞川集》。《華子岡》就是其中的一篇。  王維曾這樣描述他們對華子岡的感受∶“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池也。”(《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裴迪此詩描寫的正是這秋晚的華子岡景色。  落日西下,松風漸起,詩人遊興未盡,漫步在回家的山間小道上。全詩即以還家為線索,透過詩人對所見所聞的獨特感受,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亦動亦靜的藝術畫面。首句一“落”一“起”兩個相對應的動詞,把夕陽西下、晚風初起的黃昏景色鮮明地勾畫出來,人們可以看到夕陽悄悄躲入山後,微風輕輕掠過鬆林。第二句緊扣上句,正當秋高氣爽之日,落日照射,松風吹拂,路邊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揮發殆盡了,所以說“草露晞”。後兩句寫雲光、山翠。雲光指傍晚的夕陽餘暉,山翠即山氣、山色,山色青縹,謂之翠微。這裡詩人也用了兩個動詞━━“侵”和“拂”,侵有侵染之意,形象地描寫出詩人在夕陽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崗的生動情景。“山翠拂人衣”一句,暗裡轉換了主賓關係,賦予薄暮明滅的山色以主動性,增強了景物的動感。雲光山色,追逐著詩人的腳步,吹拂著詩人的衣衫,從反面又襯托出詩人對華子岡景色的喜愛和流連。  寥寥二十字,寓詩人獨特的感受於尋常的山間景色之中,筆墨疏淡而意蘊超遠。前人論王、裴輞川唱和,說“神與境會,境從語顯,其命意造語,皆從沈思苦練後,卻如不經意出之,而意味、神采、風韻色色都絕”(王士禛《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誠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無限火力最“煩人”套路,雙盾“粘人流”組合玩法,被粘住就別想跑!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