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令狐沖101

    業餘選手 無法回答這樣高深問題,就隨便閒聊兩句。

    百年前《溫病條辨》,對千年前《傷寒雜病論》做出了 反思和註解,對溫病傳遍做出了 重新註解,臨床用 衛氣營血 補充 六經傳病。

    新中國成立之後 又有很多溫病大家 對“溫病學”做出 解釋概括,對應溫病學 著作你去尋找一下,博採眾家吧。

    我的拙見 溫病學 不能脫離仲景學說 內經體系獨立存在,是傳統醫學的延生。

    深層次解決問題 可能還需要 內經和仲景學術,以及各個時代的 臨床註解

  • 2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公元1636年,時正值崇禎九年,發生了震驚天下的鼠疫。

    提起鼠疫,先鼠疫的由來,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是因為饑荒,人們為了生存,有些人就捕捉老鼠來食用,結果導致鼠疫的產生。二是因為遊牧民族為了補充食物來源,捕食草原黃鼠等鼠類所致。鼠疫的症狀大抵是先是腋下和大腿間生一個硬包,服藥無效,然後吐血而死。又由於當時的人們缺乏衛生知識,再加上流民無數,導致了鼠疫的傳播。

    中國歷史上級生的鼠疫數不勝數,也導致了災害無窮。後來,張仲景預防和醫治鼠疫的醫學研究成果普及之後,古人抗擊瘟疫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到了明清時代,由於人口流動的頻繁,瘟疫的爆發是較多的,多數省份五分之一的年數都有瘟疫的記錄。而明末大瘟疫簡直達到了毀滅級,造成了北方人口的嚴重傷亡。萬曆初年,就有零星疫情,“萬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在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闔門不起”。

    更令人恐懼的是,明末崇禎晚期這次發生的鼠疫卻是百年難遇的災難性的大規模爆發。

    這次鼠疫最開始在陝北的榆林、延安暴發,但由於陝西已經人口流散嚴重,鼠疫並沒有大規模蔓延到關中地區。4年後,也就是公元1640年,鼠疫開始席捲華北,直至蔓延到南直隸地區——的安徽和江蘇,整個中原都成立重災區。鼠疫爆發後,共有20餘萬人出於鼠疫,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的慘狀。

    好在在這個危急時刻,出現了一名救世主——名醫吳又可。

    吳又可江蘇吳縣東山人,他自小學醫,瘟疫為他提供了大量磨練的機會,讓他得以自學成才。和諸多奮鬥在前線的醫者一樣,吳又可在疫區不斷奔走,尋求治癒之法。他大膽推翻舊法,大聲疾呼:“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簡古書。”

    鼠疫發生後,作為一名醫生,吳又可選擇了挺身而出,他親自到疫情第一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始積極尋找病理、研製防護應對抗疫之術。透過“望聞問切”,透過不斷查詢資料,不斷摸索探究,他寫下了醫學名篇《瘟疫論》。

    在《瘟疫論》,吳又可認為,瘟疫非風非寒,非暑非溼,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於天地間存在有一種異氣感人而至。

    吳又可在《瘟疫論》中指出,雖然張仲景《傷寒論》中提出時行之氣有傳染之說,但據實際情況,有時行之氣未必有疫,故而時行之說不可使人信服。人之是否得疫病,是由於厲氣所致。厲氣是雜氣中之一,每年都存在。疫氣的存在盛衰多少,與地區、四時與歲運有關。感受疫癘之氣之後,可使老少俱病。

    可以說吳又可在張仲景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瘟疫的傳染性,並猜想到了病原體的存在,這個重要論斷的提出要比歐洲要早近200年。

    吳又可還指出,瘟疫由口鼻侵入,透過呼吸傳播,強調與病患隔離的意義。

    更令人稱讚的是,吳又可不光有理論知識,而且還有實質物品——他發明了治療鼠疫的特效藥——“達原飲”。

    “達原飲”可以稱之為神藥,有效地遏制住了鼠疫的繼續傳播和擴散。後有專家推測,如果沒有吳又可的論斷和發明,這次鼠疫死亡的人可能遠遠不止20萬,翻幾個倍也可能。

    也正是因為這樣,吳又一舉成為中國溫病學的開創級人物。然而,這位牛人的結局仍然是悲催的。

    天災加人禍引發了全國各地的暴動。之後,李自成所率的義軍攻破北京,存世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再後來,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敗亡。

    李自成滅亡,再也沒有人能阻止清軍的南下了。而清軍為了以最快的時間“同化”漢人,下令了“剃髮令”,實行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血腥政策。結果在亂世中,一直“愚忠”大明的吳又可卻顯示了不屈的民族氣節,他拒絕剃髮,最終被清軍殺害。

    吳又可死了,但他的醫學成果卻永存於世。相傳,在清代得到葉天士、薛生白等人的傳承,發被展成為完整的溫病學體系,在清末鼠疫流行時發揮了重大作用。

    時至今日,吳又可依舊是中醫和西醫都一致褒獎的醫學大師。

    舉報/反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皮皮魯系列》有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