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召回185萬輛
儘管日本高田公司已經由於氣囊隱患問題所帶來的數十億美元負債而申請破產保護,但問題氣囊帶來的“後遺症”遠遠沒有結束。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日前釋出的國內乘用車召回公告。7月,國內乘用車市場因高田氣囊缺陷召回的車輛達91.59萬輛,佔到了7月召回總量的46.79%。其中,一汽馬自達的召回數量為68.06萬輛。
此次召回實際上是預防性召回。此前高田氣囊隱患引發的大規模召回造成了一定的替換零部件短缺,目前這一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據不完全統計,這已經是自2015年起一汽馬自達由於高田安全氣囊隱患召回的第四批車輛,召回車輛總數高達185萬輛,涉及自2003年至2016年間生產的馬自達6、馬自達8 以及馬自達RX-8 ,其中馬自達6召回車型達183萬輛,生產日期跨度接近15年之久。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儘管召回數字龐大,但也正由於涉及車輛多為老款馬自達6,一汽馬自達的業績並未受到拖累。
補救措施
7月7日,一汽轎車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8年3月19日起,召回2008年9月18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中國產馬自達6汽車,共計680642輛。
公告顯示,一汽馬自達此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的副駕駛席前安全氣囊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安全氣囊展開時,上述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一汽馬自達將為車輛召回範圍內的車主免費更換其他廠家生產的副駕駛側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一汽馬自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中使用的硝酸銨時間久了可能會變質,全新的氣體發生器更安全。
事實上目前這一工作已經下達到各個經銷商處,且已經可以進行預約以及到店更換工作。目前廠商已進行了通知,將首先對召回範圍內車輛免費檢查,併為存在問題的車輛免費更換合格的氣體發生器,以消除隱患。直接到店即可,更換氣體發生器的時間半個小時就夠了。不過多位在召回範圍內的老款馬自達6車主有的表示“該換車了,懶得去了”,也有車主表示,“下次保養時一起做”。由此可見,儘管提供瞭解決方案,但更換主動權仍然在車主手中。
此次召回計劃並無截止日期等時間限制,隨時可以聯絡4S店預約更換。“如果有4S店告知需等到公告的2018年3月才能進行免費更換,可能是該店新的氣體發生器供應不足了。
隱憂仍存
據瞭解,目前因高田氣囊召回的車輛更換費用均由各車企自行承擔。由於高田公司破產,也使得眾車企“索賠無望”。對於近兩年185萬輛一汽馬自達車輛的召回成本,截至發稿,一汽馬自達官方並未給予回覆。預計未來每個氣囊發生器的召回成本約9000日元(約合人民幣595元)。簡單計算,如果一汽馬自達185萬輛召回範圍內的車輛都進行氣囊發生器的更換,其涉及金額將達到10億元左右。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項支出似乎並未對一汽馬自達的業績產生較大負擔。根據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釋出的《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一汽轎車銷量同比增長37.83%,預計上半年淨盈利為2.7億~3.3億元。而一汽轎車能夠實現扭虧為盈,並且在銷量上快速增長,除了自身改革的見效,一汽馬自達的貢獻也功不可沒。資料顯示,1~7月,一汽馬自達銷量為67838輛,同比增幅高達77%。有研究報告指出,馬自達產品預計單車盈利超過8000 元,有力支撐了一汽轎車上半年的業績反轉。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召回車輛基本為老款馬自達6,事實上大多數車主已經更換車輛,所以實際召回數量可能遠遠低於185萬輛。但是,高田氣囊帶來的隱患並不能忽視。
澳洲最大的消費者監管機構Choice調查發現,在澳洲市場因高田氣囊隱患被召回的車輛中,馬自達一直在用同類裝置替換這些氣囊,也就是仍然選擇高田品牌的氣體發生器作為更換。同樣選擇這種“補救措施”的還包括寶馬、豐田、雷克薩斯以及斯巴魯。
援引澳洲ABC新聞報道,在一份宣告中,豐田表示他們仍在部分情況下使用高田的氣囊產品作為替換零部件。這一做法能夠保證幾年內汽車的安全性,但由於環境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氣囊需要再次被更換。對於一汽馬自達此次召回更換的氣體發生器品牌,截至發稿一汽馬自達並未回覆是否沿用高田氣囊作為替換零件。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高田氣囊事件在全球是一起惡性的產品質量問題事件,且其影響並未完全消退。
從汽車召回涉及問題所在總成來看,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仍是目前較為重大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案件之一。然而,目前在中國汽車安全氣囊並無正式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儘管2009年已經開啟了安全氣囊國家標準研究專案,但到目前為止,這一國標仍未出臺。國家只是於2006年4月出臺了3項涉及安全氣囊零部件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且由於氣囊是一次性使用,因此氣囊隱患隱蔽性非常強。而美國、歐洲、日本在安全氣囊方面早有相應法律法規,如美國聯邦汽車安全標準有關安全氣囊的內容已多次更新。
如果安全氣囊標準一直遲遲不出,長期處於這種無標準的狀態,車主與汽車廠商之間的問題、矛盾也就會越來越多。而標準的出臺,會讓消費者有據可循,也會讓消費者更有底氣跟廠商、經銷商來對峙,這樣會有利於消費者的維權。
兩年召回185萬輛
儘管日本高田公司已經由於氣囊隱患問題所帶來的數十億美元負債而申請破產保護,但問題氣囊帶來的“後遺症”遠遠沒有結束。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日前釋出的國內乘用車召回公告。7月,國內乘用車市場因高田氣囊缺陷召回的車輛達91.59萬輛,佔到了7月召回總量的46.79%。其中,一汽馬自達的召回數量為68.06萬輛。
此次召回實際上是預防性召回。此前高田氣囊隱患引發的大規模召回造成了一定的替換零部件短缺,目前這一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據不完全統計,這已經是自2015年起一汽馬自達由於高田安全氣囊隱患召回的第四批車輛,召回車輛總數高達185萬輛,涉及自2003年至2016年間生產的馬自達6、馬自達8 以及馬自達RX-8 ,其中馬自達6召回車型達183萬輛,生產日期跨度接近15年之久。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儘管召回數字龐大,但也正由於涉及車輛多為老款馬自達6,一汽馬自達的業績並未受到拖累。
補救措施
7月7日,一汽轎車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8年3月19日起,召回2008年9月18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中國產馬自達6汽車,共計680642輛。
公告顯示,一汽馬自達此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的副駕駛席前安全氣囊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安全氣囊展開時,上述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一汽馬自達將為車輛召回範圍內的車主免費更換其他廠家生產的副駕駛側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一汽馬自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中使用的硝酸銨時間久了可能會變質,全新的氣體發生器更安全。
事實上目前這一工作已經下達到各個經銷商處,且已經可以進行預約以及到店更換工作。目前廠商已進行了通知,將首先對召回範圍內車輛免費檢查,併為存在問題的車輛免費更換合格的氣體發生器,以消除隱患。直接到店即可,更換氣體發生器的時間半個小時就夠了。不過多位在召回範圍內的老款馬自達6車主有的表示“該換車了,懶得去了”,也有車主表示,“下次保養時一起做”。由此可見,儘管提供瞭解決方案,但更換主動權仍然在車主手中。
此次召回計劃並無截止日期等時間限制,隨時可以聯絡4S店預約更換。“如果有4S店告知需等到公告的2018年3月才能進行免費更換,可能是該店新的氣體發生器供應不足了。
隱憂仍存
據瞭解,目前因高田氣囊召回的車輛更換費用均由各車企自行承擔。由於高田公司破產,也使得眾車企“索賠無望”。對於近兩年185萬輛一汽馬自達車輛的召回成本,截至發稿,一汽馬自達官方並未給予回覆。預計未來每個氣囊發生器的召回成本約9000日元(約合人民幣595元)。簡單計算,如果一汽馬自達185萬輛召回範圍內的車輛都進行氣囊發生器的更換,其涉及金額將達到10億元左右。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項支出似乎並未對一汽馬自達的業績產生較大負擔。根據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釋出的《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一汽轎車銷量同比增長37.83%,預計上半年淨盈利為2.7億~3.3億元。而一汽轎車能夠實現扭虧為盈,並且在銷量上快速增長,除了自身改革的見效,一汽馬自達的貢獻也功不可沒。資料顯示,1~7月,一汽馬自達銷量為67838輛,同比增幅高達77%。有研究報告指出,馬自達產品預計單車盈利超過8000 元,有力支撐了一汽轎車上半年的業績反轉。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召回車輛基本為老款馬自達6,事實上大多數車主已經更換車輛,所以實際召回數量可能遠遠低於185萬輛。但是,高田氣囊帶來的隱患並不能忽視。
澳洲最大的消費者監管機構Choice調查發現,在澳洲市場因高田氣囊隱患被召回的車輛中,馬自達一直在用同類裝置替換這些氣囊,也就是仍然選擇高田品牌的氣體發生器作為更換。同樣選擇這種“補救措施”的還包括寶馬、豐田、雷克薩斯以及斯巴魯。
援引澳洲ABC新聞報道,在一份宣告中,豐田表示他們仍在部分情況下使用高田的氣囊產品作為替換零部件。這一做法能夠保證幾年內汽車的安全性,但由於環境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氣囊需要再次被更換。對於一汽馬自達此次召回更換的氣體發生器品牌,截至發稿一汽馬自達並未回覆是否沿用高田氣囊作為替換零件。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高田氣囊事件在全球是一起惡性的產品質量問題事件,且其影響並未完全消退。
從汽車召回涉及問題所在總成來看,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仍是目前較為重大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案件之一。然而,目前在中國汽車安全氣囊並無正式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儘管2009年已經開啟了安全氣囊國家標準研究專案,但到目前為止,這一國標仍未出臺。國家只是於2006年4月出臺了3項涉及安全氣囊零部件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且由於氣囊是一次性使用,因此氣囊隱患隱蔽性非常強。而美國、歐洲、日本在安全氣囊方面早有相應法律法規,如美國聯邦汽車安全標準有關安全氣囊的內容已多次更新。
如果安全氣囊標準一直遲遲不出,長期處於這種無標準的狀態,車主與汽車廠商之間的問題、矛盾也就會越來越多。而標準的出臺,會讓消費者有據可循,也會讓消費者更有底氣跟廠商、經銷商來對峙,這樣會有利於消費者的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