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234854071

    那就要看他是不是對孩子有暴力傾向,如果有,心理有問題,很難改正的,而且很難預料以後會怎麼樣,趕緊逮帶著孩子離開他吧

  • 2 # 使用者情感導師zmj

    ​你和老公吵架,老公把氣撒在孩子身上。我覺得這是一種心理病態。

    在生活中,平淡的生活會釀出甜蜜,也會釀出苦酒,釀出各種矛盾。你跟老麼吵架,這也很常的。

    有本事和大人吵,他不跟你吵。

    把暴脾氣和心中的不滿遷怒於孩子。這是很不對的。

    孩子是無故的,你們大人打架,該孩子什麼事?​

    你丈有這種心理。我吵不過你,我不和你吵,你不是痛孩子嗎?我朝孩子撒氣,看你能把我怎樣?

    我覺得,即然你丈夫有這樣的心理病態,你要剋制自己。

    儘量與他少爭吵或不爭吵,避免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 3 # Fern_陳哞哞

    情緒這件事,有時候不受他的控制,孩子是你們夫妻雙方應該共同教育和呵護的物件,而不是出氣筒。誠然,孩子在家庭中,在精神方面,實質是處於一個相對弱勢的一方的。他似乎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年齡小,思想單純,成了父母發洩不滿的視窗是很普遍的現象。

    這種現象的出現,既然已經意識到了問題,那麼就應該去努力解決。當你和老公關係處於常態的時候,你和他都靜下心來,好好談一談。你們五年的感情,相信你的話,他可以聽得進去。吵架連累孩子,這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或者,你們吵架的時候,你可以稍微的退讓一步,讓他有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這樣就不會波及孩子。孩子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期,家庭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 4 # 像風一樣吹過4

    夫妻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看完你還敢吵嗎?

    嬰兒期

    嬰兒出生第一天就有聽覺反應,嬰兒對聽覺的感受有撫慰、警覺、痛苦。嬰兒如聽到父母強烈的吵鬧聲,他的感覺是痛苦,身體會變得僵硬,收縮神經,封閉起來自我保護。

    嬰兒期如果經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勢必影響嬰兒聽知覺、視知覺發育,嚴重的將來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由於視-動覺協調發育不好,將導致考試卷面成績差。

    幼兒期

    孩子在幼兒期老見父母吵架、打架,心裡緊張恐懼,由於認知水平低,幼兒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他不能辨別誰是誰非,更不願認定誰是壞的。

    有的孩子會認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壞孩子,因此有心理負擔,會引起生理反應,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家長中有一方是衝動型、情緒失控的人,還會導致孩子由於受驚嚇而長期尿床。

    如果母親遭暴力打擊,孩子會感到極度不安全,因為保護弱小生命的他的媽媽都自身不保,他還怎麼“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兒園裡退縮,不合群,害怕與媽媽分離,主動參與活動的欲求低。在小朋友當中,各種心智和行為發育顯得相對落後。

    兒童期

    兒童階段父母常大吵大鬧,會給孩子帶來羞辱感。如果父母是為他的事爭吵,孩子就會顯得很難受,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做惡夢,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課時心事重重。

    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說離婚,那就像有把劍懸在孩子的頭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著這把劍掉下來,真正生活在恐懼和擔憂中,這樣的孩子,學習沒心思,做什麼事都興趣索然,成績越來越差,自尊感低,由此又引來了老師的低評價的打擊,進入惡性迴圈,對他今後的人格成長產生一定影響。

    案例分享

    初二學生小樺在學校不能合群,總是獨自來往,有時不願去上學。有天下午在教室裡用小刀割自己手腕,被老師送來心理治療。

    在瞭解了小樺的成長經歷後發現:小樺的父母從她母親懷孕起就經常吵鬧,其父是個很衝動的人,常常發火,吵完後又很快平息。父母吵架習以為常,嬰幼兒期常因父母吵架而惡夢頻繁,且一直尿床至12 歲。

    小樺從小在不安中長大,父母的吵架嚴重地影響了她的心理,心靈長期被緊張、恐懼、不安折磨著,造成了膽怯、懦弱、自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別人是不會喜歡自己的,在同學面前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形成內向抑鬱的性格,日漸疏遠同學。到了青春期,由於人際關係的困擾,終於導致精神崩潰。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是隱性的,問題的出現有時是滯後的,如果父母不意識到後果,必將禍害孩子。所以,欲生養孩子的父母自己首先要成長為能夠控制情緒的人。

    夫妻吵架的學問

    學問一:吵架時儘量避開孩子,有什麼問題要等孩子離開後,再進行溝通。但千萬不要冷戰,因為那樣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孩子會不知所措,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學問二:吵架後要當著孩子面和好,輕輕鬆鬆“一笑泯恩仇”,並好好安慰一下受驚孩子的情緒。並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再有針對性地加以寬慰解釋。

    學問三:要勇於承認錯誤,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語言、行為、甚至連“吵架”都可能成為孩子們模仿的物件。

    學問四:把握程度,儘量不要讓爭吵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這樣也能減輕孩子的恐懼感。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為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大人不要認為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便相互攻擊、謾罵,這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將終生難以彌補。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互動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有些創傷終身難以癒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歲寒三友松竹梅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