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大舍
-
2 # 黑旋風李太白
史記成書公元前91年,秦始皇稱帝公元前221年…中間差了140年,什麼概念?你現在寫本史學書寫清末慈溪時期的歷史,你覺得你有多少真實的史料可作參照?咱們往後再推40年,民國的民風民俗你有多少史料?這還是有文字東西可尋,有官方記載可找的。清代人的壽命增長大約在60左右,秦時期戰爭,徭役不斷,活過50都難,道聽途說都沒地…死完了呀…你說司馬遷這一塊該怎麼寫?最最嚴重的是始皇帝主動清理過一部分當時的史料,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始皇帝未稱帝之前有個右丞相叫昌平君,是稱帝后末代反秦的楚王…如果不是現代新的史料挖掘出來,根本不知道。始皇帝歷史記載子女五十多個,只有胡亥扶蘇有出現,最神奇的是大澤鄉起義中的一面旗幟就是為扶蘇復仇。始皇帝后宮沒一個字記載,嬪妃皇后都沒。始皇帝兒時王位競爭對手成蛟整個史記就兩句話,大概意思就是一個10來歲的孩子出使南韓完成了一次外交任務拿回了一部分土地。成年後在長平之戰期間背叛秦國被殺。這些種種都說明當時有人因為政治需要刪過史料,而有權利的只有始皇帝。
所以唐教授說的不屬實真的不是不無道理,不是司馬遷亂寫,是因為他所掌握的知道的就這麼多…你說寫不寫?至於信不信用邏輯想一想,針對嫪毐和呂不韋的梗我就說一個動物界的小故事,猴群中只要選出新猴王,猴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凡不是它子嗣的小猴都掐死。猴子都懂的道理,你覺得一個國家的王位繼承人會存在血脈問題麼?
-
3 # 暮月山
這應該說的是<史記 呂不韋列傳>中關於呂不韋嫪毐的事情。
史記中對於與西漢不遠的秦朝中關於人物的列傳,有部分是對當時民間流傳故事的記錄。司馬遷在寫史記前跑了很多地方,瞭解了很多民間故事,家傳故事等口頭歷史,並以此進行整理和採信,存異等處理。
史記和隋唐之後的具有權威性的官修史書不同,它是史書,更是文學創作。因此,故事性也是史記的特點。
因此史記中,除開本紀等非常具有嚴肅性的內容外,列傳中有很多都是以流傳的故事來記錄的,並非來於正史。
至於說,是否屬實,在沒有證據之前,誰也無法證實。
回覆列表
長信侯嫪毐是秦皇太后趙姬的男寵和政治代理人,類似情況在秦國曆史上不乏先例。比如秦宣太后就曾經與義渠戎王相好,並生有二子。而義渠戎王則作為傭兵為秦國征戰。
女王和傭兵,人類歷史永恆的傳奇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年幼,秦國大權掌握在丞相呂不韋和帝太后趙姬之手。後秦王年紀漸長,呂不韋認為與趙姬的私情不應再繼續下去,於是便將“天賦稟異”的門客嫪毐推薦給趙姬。後為掩人耳目,趙姬攜嫪毐搬遷至秦國古都雍,並生二子。隨著太后對嫪毐的日漸寵信和重視,而嫪毐也春風得意的被封為長信侯。嫪毐封侯之後不僅將河西太原郡封為其領地,宮廷中事無大小也均決於他,家中門客僮僕多至數千人。被榮華富貴衝昏頭腦的嫪毐酒最終後失言,公開自稱秦王假父。秦王政聞之大怒,當下密令調查虛實。後來得到密報,說嫪毐確與太后有私。事情敗露後的嫪毐盜取太后和秦王的璽綬,調動縣卒和宮衛士卒宮騎,攻擊居蘄年宮。秦王命相國(呂不韋)、昌平君和昌文君(二人皆楚人)發動咸陽士卒平叛。嫪毐戰敗,三族盡誅,其黨羽流放蜀地。趙姬被逐出咸陽,與嫪毐所生的兩個兒子都被處死。而在整個事件中做好作惡的呂不韋則被賜死。
少年秦王政(翁斐然飾)
嫪毐之亂是秦始皇帝一生中最大的危機,但整個事件的記載卻有大量語焉不詳之處,尤其是嫪毐與呂不韋的關係更是令人費解,主要疑點在於:為何呂不韋會參與平定嫪毐的叛亂?為何呂不韋在事後又被賜死?
其實嫪毐與呂不韋之間早有積怨,尤其是嫪毐得到帝太后趙姬的寵愛以後,呂不韋與帝太后的關係疏遠,而原本是曳裾侯門的一介匹夫,幾乎是一夜之間便和自己的舊主平分秋色,這種奇遇難免令人膨脹,而秦漢之時自秦宣太后以來便常有母后執政的傳統(可能正是因為忌憚於此秦始皇帝終身不立正室),而嫪呂二人同為帝太后麾下的主將,同處權力遊戲的中心,自然就難免勾心鬥角。
關於嫪毐與呂不韋之間的尖銳矛盾,據《戰國策·魏策》記載,秦王政八年,秦魏交戰,有人向魏王建議:
秦自四境之內,執法以下,至於長挽者,故畢曰:“與嫪氏乎?與呂氏乎?”雖至於門閭之下,廊廟之上,猶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賂秦,以為嫪毐功,卑體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國贊嫪氏,以嫪毐勝矣。王以國贊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於骨髓,王之交最為天下上矣。……今由嫪氏善秦,而交為天下上,天下孰不棄呂氏而從嫪氏?天下必舍呂氏而從嫪氏,則王之怨必報矣。
也就是說,當時的秦國從官方到民間,從官員到庶民,大體分成兩派,或者選擇嫪毐,或者選擇呂不韋。如果魏國透過嫪毐的渠道向秦國割地送給秦國,屈身尊禮秦國,這些都透過嫪毐上達,的功勞嫪毐就能夠勝過呂不韋。如此一來,帝太后自然會感謝魏國,魏與秦的關係就會比其他各國更加緊密。而天下也必定拋棄呂不韋而追隨嫪毐了……
此時正是嫪毐封侯開國之時。這段對話,不僅告訴後人嫪毐與呂不韋的政治鬥爭何等激烈,而且,在兩人的鬥爭中,帝太后已經把政治天平的砝碼放到了嫪毐。
正是因為如此,在嫪毐反亂之時呂不韋自然會幫助當時的秦王政鎮壓平亂。至於以後的事情,在當時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
嫪毐叛亂失敗之後全家覆滅。參與叛亂的二十多名骨幹,都被梟首示眾。其他相關人員因被追責,而被流放到蜀地的就有多達四千多家。
而此時的呂不韋的角色在整個事件中的來龍去脈都被查清,秦王政十年十月,呂不韋被免去相國職務,驅逐出咸陽,回到自己的封地河南(今洛陽)。
次年,也就是秦王政十一年,秦王政決定徹底除掉呂不韋,並賜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看到這封信以後,自知難逃一死的呂不韋飲鴆自殺,其門客被流放於蜀地。 不過,就在呂不韋免相的同一年,秦王政與母親帝太后的關係卻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首先是母子二人“和好如初”,而在呂不韋死後的秦王政十一年九月,秦王政有下令“復嫪毐舍人遷蜀者”,並對他們作了租稅徭役的減免。
嫪呂之亂真像也許將永遠隱藏在歷史的重重迷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