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長史

    滿漢各四成左右,還有兩成是蒙古及其它人。  漢人主要是洪承疇,吳三桂,耿精忠等人,南方大部分領土都是他們打下的,洪承疇主要是運疇帷幄之中。  滿人有莽古爾泰、代善、阿敏、阿濟格、多爾袞、濟爾哈朗、多鐸 費英東等人,打下北方領土及與李自成部隊作戰主要是這些人。

  • 2 # 青年史學家

    滿清的疆土並非都是由漢人打下來的,雖然在滿清滅亡明朝的過程中,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這些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清朝其實也只是利用其對漢地民情、軍事、地理、風俗的熟悉而已,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還是多爾袞等人領導的滿清八旗鐵騎,這些鐵騎在青州和濟南僅僅安排幾百個就能有效的威懾數萬綠營兵。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這些降將帶領的軍隊雖然是久戰貔貅,在與清軍的長期作戰中得到鍛鍊,比一般明朝內衛的軍隊要強,但是跟清軍相比還是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統一中國本部的戰役雖然他們都有參與,而且還是先鋒,但是核心骨幹無疑還是清軍。

    其次當時中國的疆域除了中原地區之外,還有東北、新疆、蒙古、西藏等廣大地區,這些地區加起來幾乎不弱於中原的疆域,這些地方其主要作用的還是滿清的軍隊。先說東北,這是滿清的龍興之地,因此肯定是滿清人打下的。再說蒙古,是滿清政府透過滿蒙聯姻拉攏過來的,屬於外交上的勝利,和軍事沒有什麼關係。西藏也是,滿清政府信仰藏傳佛教,設立理藩院,這拉近了滿藏之間的關係。最後講漠西蒙古噶爾丹、新疆大小和卓、臺灣的鄭經等,這些都是康熙帝和乾隆帝的赫赫武功,更是和漢人沒有多大的關係。筆者絕非是所謂的歷史虛無主義者,要回護滿清,筆者只是就歷史而說歷史而已。

  • 3 # 晝冕

    漢族,嗯,不對,是漢人參與的很多,滿化的漢人有相當的數目,其實努爾哈赤起家的地方是當年明重點經營過的,有大量漢人,那些葉赫、烏拉以及更遠的赫哲、索倫、錫伯之類的才是更純些或者其實是有蒙古血統的女真。但綠營從來不是清軍主力,八旗的京營以及很多代不做戰兵的確實有不行的,但就像現在一樣,真正的戰兵普通人平時你能看見幾個啊,在道光以前作戰主力一直都是八旗,從來沒有所謂八旗不堪戰綠營是主力的情況,清的史書裡八旗的存在感很高,比如乾隆的紫光閣功臣,就算你看清史稿的目錄你也能看出來八旗出身者的份額,駐東北、外蒙、唐努烏梁海、新疆、青海、西藏的將軍基本上也都是滿族和蒙古族。

  • 4 # 愛看愛思考

    滿族,在清朝初年全族才有多少人口?只是區區數十萬而已。一直到滿清政府倒臺滿族的人口,也不就是數百萬而已。這中間經歷了,二百多年的變遷。怎麼可能全部由滿族人來包打天下,與漢族的人口比較起來,滿族人的人口沒有任何優勢。處於絕對的劣勢地位的。這樣廣闊的疆土,當然是以漢族人為主體的軍隊的攻打下來的!頂多就是領導人是滿族人罷了。

  • 5 # 姚遠專號

    漢人一直都是割據狀態,雖然人口多但是形成不了拳頭。現在看看各個省份都是方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飲食文化不同。。所以漢人在多不在強。而少數民族尤其是北方草原民族,他們不但彪悍而且幾乎統一的。幾十萬騎兵能夠形成拳頭各個擊破漢人的省份。。滿族人血洗太原幾乎屠城。如果當時河北省或者山東省去攻打北京。當時北京已經沒有滿族人了。可是沒有。漢族人不團結,所以元朝,清朝,包括日本人。都是佔了這個便宜。。滿族人無疑是打仗能手,統一清朝是主力。。

  • 6 # 銳度何老師

    在這裡咱們可以簡單的分析一下清軍一方的構成。

    清軍最基礎的部隊是滿八旗,也就是滿族人組成的八旗。滿族是皇太極建立的,是把滿洲這個地區的所有人統稱為滿洲人。這裡麵包括女真人、蒙古人、北韓人、呼爾哈人、索倫人,也包括部分漢人,滿洲族裡甚至還有俄羅斯人。滿族,滿八旗本身就包含了少量的漢人。

    滿八旗之外是漢八旗,這是純粹由在遼東生活的漢人組成。

    清朝最核心的部隊就是八旗軍,由滿、蒙、漢三八二十四旗組成,這裡面漢人超過了三分之一。在關外,八旗軍總共十二萬人,漢人就佔了5萬。八旗裡就有漢人5萬!

    這5萬漢人是清朝壓箱底的。滿洲族裡的漢人是滿族的自己人,漢八旗是親兄弟。而皇太極能坐穩汗位,本身也是靠著漢八旗的強力支援。

    其實真正清朝的骨幹部隊是大名鼎鼎的三順王: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部隊,和吳三桂的部隊,純純的漢軍。這是清朝的中軍。這些人相當於清朝的親信部隊,打得也是最賣力的。

    在前面打先鋒的是大量的明朝降軍,最著名的就是李成棟,所謂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這些人的部隊乾的。這些人佔了清軍的大多數,戰鬥力不高,也是軍紀最差的,殺起老百姓來卻不含糊。戰鬥中經常是這些部隊打了敗仗,三順王和吳三桂這些人馬過來擺平。八旗軍出場的機會不多。

    如果說清軍總共有40萬,真正的原始的女真人也就在3萬人左右。蒙古人和其他民族能有5萬人,剩下32萬都是漢軍。還沒算范文程、洪承疇這些文人。

    目前網路上有一個特殊的無腦群體:明粉!總是喊滿人在關外殺漢人,可這些人從來不考慮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這些漢人為什麼跑到遼東來了?

    按理說,關外是苦寒之地,生活條件艱苦,還有兇殘可怕的女真人,呵呵。他們為什麼放著大明朝幸福快樂的日子不過,反倒跑到關外來了呢?還那麼多人。最起碼在這些人的眼裡,塞外要比大明朝幸福!對不對?不然他們跑出來幹啥?為啥不搬回去?

    苛政猛於虎。努爾哈赤帶領的女真人是老虎,可明朝的貪官汙吏是苛政!跟老虎做鄰居,隨時會被咬死,但老百姓寧可選擇背井離鄉逃到遼東,也不在大明朝待著,為什麼?根本活不下去!

    皇太極在關外建立滿洲族,漢八旗,極大的緩解了內部矛盾,遼東完成各民族團結。然後多爾袞在幾十萬漢軍的幫助下入主中原。另外,八旗不僅獲得了漢軍的幫助,更主要得到了中原文人士大夫和地主大族的支援。而李自成一觸即潰,就是因為這些人並不支援他。

    清朝建立以後,從三藩之亂到甲午戰爭,仗也都是漢軍打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和長平坑殺降卒、曹操屠徐州沒有區別,都是內戰,自相殘殺。

    不獨清朝,往前推,蒙古、金、契丹,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在崛起的時候都是小部落,但每次入主中原也都是組織了幾十萬軍隊,人哪來的?跟清朝都是一個道理。蒙古、女真、契丹這些民族總共才多少人?主力部隊都是漢軍。

    再往前我們可以追溯到李克用的沙陀軍。唐末沙陀人驍勇善戰,但就是人少,一個猛將領幾十個人就算一支人馬了。到最後能建立後唐,靠的依然是擴招,建立以漢軍為骨幹的部隊。

    在中華大地,戰爭的主體從來都是漢人,只不過是偶爾換個領導而已。沒有漢人的支援,任何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都立不起來。即使是忽必烈也是依靠漢軍打敗的其他蒙古汗國。

    其實探討這些問題並沒什麼意義,幾千年來,就是這一群人在咱們這一個圈裡打來打去,有屠殺,更多的還是融合。只不過有些人跑到偏遠地區穿起了皮衣,梳起了辮子,有些人跑到內地,穿了布衣,留起了頭髮。而且布衣還是皮衣並不固定,互換壓根就沒停過。匈奴、鮮卑、契丹最後都變成了漢人,漢人活不下去的跑到邊疆成為異族的也不少,漢八旗不就是這麼回事嘛。朱元璋滅的也是大元朝廷,明朝建立以後,蒙古人並沒有離開,當兵,做官的有的是。蒙古騎兵從朱元璋到朱棣,到朱祁鎮,到崇禎,從來都是明軍中的骨幹。這些人,在中原不結婚嗎?不生孩子嗎?

    今天是2018年10月1日,談滿族、漢族,大清、大明,好吧,我承認是閒的。

  • 7 # 曼伯

    打仗打的是國力。

    若無漢地農民種田,交糧納稅,不管什麼軍隊,都得餓肚子,搞不好,譁變生事。

    以此論之,近一半國土漢人打下。又靠漢家老農經濟支援,才能拿下另一半國土。漢人之功不可磨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是創業企業必備的工具軟體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