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智般若
-
2 # 無量光佛剎
漢傳佛教寺院中,把早晚鳴鐘和擊鼓合在一起。清晨先鳴鐘後擊鼓,傍晚先擊鼓後鳴鐘,是為“暮鼓晨鐘”。其主要作用是為了破除煩惱和祈福。
在唐末五代以前,寺院中是沒有專門的鼓樓的,和鐘樓相對應的是經樓,那是存放佛經的地方。宋代以後的寺院中,殿堂的佈局才逐漸定型為:在山門和天王殿之間有一個小院,院中左邊是鐘樓,右邊是鼓樓。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寺院裡的鐘鼓並非只有在清晨和傍晚的時候時候才使用,而且鍾和鼓都是佛教經常使用的重要法器。下面就為大家簡單的說一下鍾和鼓在寺院裡的用途。
先說說鼓。早在釋迦世尊親身說法的時代,鼓就已經開始使用了,主要是用來集合僧眾,相當於現在的上課鈴。宋代以後,寺院裡開始有了專門的鼓樓,內懸有一個“大鼓”,配合鐘樓的鐘敲擊,這就是所謂的“暮鼓晨鐘”。
除此之外,使用最頻繁的除唄器外應該就是法鼓和茶鼓了。此二鼓設於禪宗寺院法堂內,東北角設法鼓,西北角設茶鼓。近現代漢化佛教寺院多沿用此種設定法,但在沒有設法堂的寺院內,則將此二鼓安置在大殿。
法鼓的作用主要也是集合僧眾聽經聞法。而茶鼓則是漢化佛教特別是禪宗的創造,是召集僧人用茶的,乃寺院專用。
另外還有一些唄器類的鼓,主要是頌唸經文的時候配合使用,就不逐一介紹了。
接下來說說鍾。漢化佛教寺院中的鐘,基本上分為大鐘和小鐘兩種。
大鐘一般懸於鐘樓之內。個體比較大,大致來說,起碼也得有一米五左右高,直徑約為高度的一半,多為銅,鐵鑄造而成。寺院裡早晚鳴鐘便是撞擊此鍾。
小鐘是指,不懸掛在鐘樓內的所有鐘的統稱。它們大概只有大鐘的一半大,故稱為“半鍾”。
小鐘的主要作用是通報和傳喚。例如它常用來通報法會等佛事將要開始的資訊,所以也稱“行事鍾”。另外還有招呼僧人用飯的“飯鍾”。方丈用來傳喚學人單獨入內的“喚鍾”等等。
最後還要特別說一下,在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裡有這樣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裡的“夜半鐘聲”指的是一種在後半夜鳴擊大鐘的做法,稱作“幽冥鍾”。是為了救拔地獄亡靈而作。這是根據《增一阿含經》中所說,若打鐘時,願一切惡道諸苦並皆停止;若聞鐘聲,兼說佛咒,得除500億劫生死重罪。
《續高僧傳》有一則著名的“釋智興夜半鳴鐘感應緣”故事,說的是:隋朝大業年間,禪定寺僧人智興自願按照上述經典的教導,堅持寒天露手夜半鳴鐘,發聲響徹地獄,許多受苦者同時解脫。可見,夜半鳴鐘,是和救拔地獄中的苦難相聯絡的。
回覆列表
古代沒有鐘錶,所以就在城牆上建立了鐘樓和鼓樓,天亮敲鐘報時,天黑敲鼓報時,還有半夜打更報時。現代有鐘錶以後就不再用鐘鼓了。但寺廟繼承保留了這個傳統,借取了鐘鼓莊重並謹醒世間名利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