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插游擊隊
-
2 # 環球網
其實“幕府”原本指的是將軍的軍帳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日本的特殊政治條件下,擁有實權的將軍,成為了國家的實際掌權者,而幕府也成了凌駕於皇權之上的特殊的政府權力機構。幕府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幕府將軍”。
日本歷史上經歷了三個幕府時期,1185年源賴朝建立源氏幕府,也稱為鎌倉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幕府統治時期;軍人出身的源賴朝奪取政權,選取險要之地“鎌倉”為自己 的根據地和中央樞紐,而武將武士的掌權,也成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點,意味著出身低微的武士走上了日本政壇,同時這也是日本“尚武”精神的發源。源氏幕府的上臺使皇權衰落,日本天皇成為幕府將軍的提線木偶,儘管在1324年和1331年分別有兩次討幕運動,但是都以失敗告終。1333年源氏幕府在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下被推翻,宣告滅亡。
足利幕府也稱為室町幕府,是由足利尊氏1336年建立的幕府政權,足利幕府一切軍政大權都集中在將軍一人身上,將軍之下設立有“三管領”,管領的首長均由親信氏族擔任,管領下設有“四職”。1573年織田信長滅亡了連續十五代的足利幕府。
德川家康在1603年在江戶建立了江戶幕府,經歷了15代將軍,德川幕府是三個幕府當中最強盛的,同時也是日本最後一個由武家控制的政治組織。德川幕府時代大力弘揚武士道精神,培養武士們忠義、勇敢的性格,從而從思想上綁架這些武士,讓他們成為自己權利的有力守護者。
德川幕府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已經悄然進入日本,社會矛盾不斷激化,農民生活困難,下層武士生活地位卑微,大量下層武士迫於生計轉行,這對幕府統治基礎造成沉重打擊。加之幕府後期與西方國家簽訂了大量不平等條約使農民和下層武士的生活更加窘迫,於是倒幕的運動開始此起彼伏出現。1868年,德川幕府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還政於明治天皇,這標誌著延續了682年的以武家政治組織為核心的幕府統治徹底結束。
-
3 # 透明小溪看歷史
日本幕府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
歷時時長從1185年至1861年,共682年
幕府原字面意義是指將領的軍帳,但由於日本國內當時其特殊性,卻演變成了一種特有的日本的政治體制。
鎌倉幕府
由關東武士首領源賴朝創立,他實行獨裁統治。幕府設在鎌倉
有負責幕府領域內行政和財務政所
統轄與源氏結為主僕關係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
審理御家人的訴訟的問注所
將軍任命御家到日本全國各地行政單位守護和各莊園的地頭
掌握警察,徵稅和土地管理
直到1199年,源賴朝死後,實權被源氏外戚所控制。到時鎌倉幕府後期。因農民反抗和“御家人”的貧困,加劇了社會矛盾特別因1274年到1281年的二次“抗元戰爭”,因為中小武士未得賞賜。導致對幕府日益不滿,到了1333年,下野豪族響應,5月上野豪族攻入鎌倉,鎌倉幕府滅亡。後來醍醐天皇親政,第二年改年號建武。
室町幕府
足利尊氏不滿醍醐天皇輕視武士利益政策,在1335年反叛,佔領了京都。立了光明天皇當傀儡,11月在京都開設室町幕府,這時日本朝廷已明存實亡。
將軍下設管領,總轄幕政,輔佐將軍,由足利民同族的守護大名斯波,室町幕府實際是以將軍為中心的強大守護大名的聯合政權。將軍直轄領土大小,軍事權力方面還不如鎌倉初期的將軍。
而且那些守護大名各自擁有自己怕土地,有強烈地方割據性質,加之經常剝削農民,農民經常聯合起來動搖了幕府統治。和鎌倉滅亡之前的情景如出一轍。到了16世紀中葉,有一些地方領主和武士已經發展成為控制一方的戰國大名,比如: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德川家康,尾張的織田信長,中國的毛利元。在以後的角逐中,織田信中的力量已超過其他戰國大名,在1568年,進入京都,1573年室町幕府滅亡,日本慢慢走上了統一的道路。
江戶幕府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立幕府。到德川第三代時,幕府機構基本完備。全國4分之1的土地是德川幕府佔領,其餘則由大名(諸侯)領有稱藩國。德川將軍的權力雙起鎌倉,室町權力更為強大,但內部同時相較鎌倉,室町更加完善。對底下的大名控制很好。但各藩國仍是有獨立性,最終形成德川將軍控制下的各藩國分割統治的體制。
直到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了“王政復古“政變,廢除了幕府的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經1868年到1869年的“戊辰戰爭”徹底打倒幕府勢力,至此,日本封建幕府政治結束。
總結:日本從古代就有著軍人長期干政的歷史,當時日本的軍人強人一向以成為徵夷大將軍為志向。開設幕府,為當時軍人最高的指揮機構,並掌握了政權,得到天皇的授權。其實是以軍事統治凌駕於日本中央集權政府機構,也就是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
4 # 荒野歷史
幕府是日本古代特殊的政體,都是一些或多或少有著皇室血統的貴族所建立的與天皇政權並駕齊驅的政權,雖然名義上依舊臣服於皇室,但其實就是架空天皇掌握日本的最高政權!
日本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幕府時代,第一個是源賴朝在北條氏的幫助下於鎌倉建立了首個武士政權鎌倉幕府。源賴朝是清和源氏血統,屬於皇室貴族。在源平爭霸後源氏一家獨大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成立鎌倉幕府,雄居一方與天皇分庭抗禮!為了恢復中央集權天皇號召天下推翻鎌倉幕府,而與此同時與日本毗鄰的元朝在忽必烈的引導者也開始了對日本的兩度東征,內憂外患最終鎌倉幕府在眾叛親離中滅亡。
在滅亡鎌倉幕府後,足利氏逐漸崛起成為又一個強大的武士政體。迫於武力天皇無奈再一次承認了足利氏政權的合法性,足利尊氏成為室町幕府(即足利幕府)建立者。然而足利幕府時期各路諸侯互相征伐根本不聽從幕府的號令,整個日本陷入混亂時期,這段時間又被成為日本戰國。湧現了大批有名的軍事人才,譬如武田信玄、織田信長、上杉謙信等等。總之這段時間足利幕府跟天皇一樣也被各個諸侯當猴耍,當做傀儡!直到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流放足利幕府滅亡。
足利幕府滅亡後,日本依舊是各種混戰!期間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上洛京都有望成為下一個徵夷大將軍開設幕府時,結果卻在本能寺被手下明智光秀所殺!豐臣秀吉趁機篡奪織田政權,但由於出身低微沒能當上徵夷大將軍。卻當了個關白,也算是同一了日本!這段時間屬於日本戰國時期為幕府政權的真空期。
在豐臣秀吉遠征北韓離世後,韜光養晦的德川家康得以抬頭逐漸篡奪豐臣政權,成為天下最具勢力的天下人並接受天皇冊封成為幕府大將軍。於江戶建立江戶幕府(即德川幕府),雖然這些武士建立的幕府政權名義上依舊臣服於天皇,因為歷代徵夷大將軍都必須要有皇室貴族血統,且需透過天皇冊封!但幕府實際上掌握了日本軍政大權,是日本的最高統治政權,天皇也是很無奈很多次想過推翻幕府,均以失敗告終還時常遭受幕府的恐嚇和要挾。
明治維新後倒幕運動興起江戶幕府被推翻,日本天皇從新掌握朝政。天皇發動二戰侵略中國,戰敗後天皇又被美華人架空,當做傀儡號召日本。而如今的日本內閣和古代的幕府如出一轍成為日本實際的統治者!然而隨著軍國主義的抬頭天皇在近代逐漸被拉上政治舞臺,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
5 # 夏有涼風61
謝邀,日本古代的幕府是怎麼一回事?日本幕府的意思就是,帶統帥部隊將軍的軍帳。日本幕府就是將軍靠軍隊征服其它軍閥,以軍權來統治國家,幕府權力駕臨在天皇之上,在日本誰的拳頭大誰就是幕府,可能在二戰時候的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就是受其歷史幕府統治國家的思想影響。
-
6 # 心技BOY
日本古代的幕府是中央行政機構,代替日本天皇行使權利,幕府的最高領導者稱為徵夷大將軍。幕府將軍幾乎可以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來管理統治日本。
日本幕府在日本古代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歷史時期。
鎌倉幕府
1192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的開始,建立者是武將源賴朝,他打敗了貴族階級的實權派平清盛,還逼迫了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兄弟源義經自殺,隨後將幕府設定在鎌倉,稱為鎌倉幕府。
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之柱“武士道”也就此形成。地位很低的武士由此登上歷史的舞臺。
室町幕府
1335年7月,關東勢力對後醍醐天皇新政越來越失望,於是起兵造反,接著足利尊氏陸續打敗叛軍,並把後醍醐天皇廢了,新立光明天皇(在沒有神器的情況下)。
1336年12月,後醍醐天皇逃出京都,並開設朝廷南朝,與足利尊氏擁立的朝廷北朝對抗。由此南北朝六十年的內亂就此開始。
1338年8月10日,足利尊氏就任徵夷大將軍,從此室町幕府正式成立。
1392年,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合併南北朝,實現了統一日本的統治。
但到了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時,爆發了大規模的內亂,從此進入了日本戰國時期。
明智幕府
1582年6月2日夜,明智光秀下達了“敵在本能寺”的命令,主君織田信長被叛變的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燒死。
隨後,進入京都,被天皇冊封為徵夷大將軍,但未能建立幕府,就被趕回來的羽柴秀吉給打敗了。
就做了幾天的徵夷大將軍。
德川幕府
1603年2月,德川家康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立幕府。
1614年開始,透過兩次大阪城之戰,滅亡了最後的對手豐臣氏,從此日本再無戰事。
幕藩體制的改革維持了長達260多年的德川幕府。
-
7 # 劇透歷史
日本幕府,是天皇大權旁落,由徵夷大將軍為首的武士階層執掌權柄的政治形態。它源自於公元12世紀末源賴朝建立的鎌倉幕府,歷經足利室町幕府、織田•豐臣政權、德川江戶幕府。1868年,江戶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嚮明治政府交出江戶城,由武士階層建立的、延續長達700餘年的幕府制度正式退出日本歷史舞臺。 天皇制度自創立以來,大權先是落於外戚之手,日本名門藤原家依靠不斷生女兒造皇后造太后,建立“攝政•關白制度”,透過控制天皇進而控制全日本實權。天皇家族為了奪回實權君臨天下,造出一個“上皇、法皇(太上皇)制度”,一度成功壓制外戚勢力。在兩個家族爭權奪利的過程中,雙方都深明“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為了增強自身力量,都不同程度得吸納武士群體到己方陣營。不同的武士陣營如步棋子,散佈在整個日本列島,逐漸掌握各地田莊、土地實際所有權,開始有了自己的經濟基礎,進而覬覦朝廷政治權力,甚至由棋子變棋手,開始掌握朝政大權。 以平清盛為首領的平家武士集團首開武士參政先河。平家在與南宋的走私貿易中賺得盆滿缽滿,便開始周旋於天皇和外戚家族之間漁翁得利,逐步進入權力核心。在打敗另一強力武士集團源氏以後,平家效仿藤原模式,透過將女兒嫁給天皇的方式成功掌控政權,一時間“滿門朱紫貴,盡是平家人”。遺憾的是,平清盛帶領下的平家武士集團雖然開創了武士掌權的時代,但卻沒能在政治上確立武士執政的制度,一番偉業隨著平清盛的離世人亡政息。 建立武士執政制度的重任落到了源氏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身上。源賴朝在打敗平家統一全日本後,正式建立各項政治、經濟、軍事制度,鞏固武士階層執政的政治樣態——幕府政權正式創立。在權力結構中,幕府將軍將全國土地、田莊授予每個武士集團,武士集團則以“御家人”的身份效忠將軍。在幕府中央,將軍設定“問注所”、“評定所”等職能機構處理日常行政、審判業務,京都的天皇和公卿則被完全排擠在權力之外。源賴朝奠定了武士階層、幕府政權執政掌權的制度基礎,盛行700餘年的幕府將軍正式登臨政權頂峰。
-
8 # 彼得堡的肥天鵝
“幕府”的叫法源於古漢語,原指徵夷大將軍出征時的府署。源氏頭領源賴朝在“源平合戰”中滅掉另一個武家平氏後,於公元1192年(建久三年)受封武家最高官職——徵夷大將軍,並在鎌倉開幕建府,幕府的稱呼也是由此時開始的。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稍微提一下“徵夷大將軍”。這個官職最早是日本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期間,被派遣至東國的高階將軍的一個稱呼。“夷”指的是當時生活在日本本州東部和北海道的蝦夷族(即日本北方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從字面上很好理解這個官職,即征討蝦夷族的將軍。後來則逐漸發展成為日本武士階層的最高首領。當然,縱觀整個日本歷史也有特例,比如前面提到的平氏首領平清盛,當時是全國武家的最高統治者,但他獲得的最高官職只是文官體系裡的從一位太政大臣。咱們耳熟能詳的豐臣秀吉也沒有獲得過徵夷大將軍的官職,而是文官體系裡的最高官職關白。
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由貴族掌握中央(京都)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的終結,而在此前貴族時代地位卑微的武士階層從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而幕府作為武家的統治機構實際上是獨立於天皇朝廷之外的小朝廷,並且凌駕於京都朝廷之上,幕府將軍成為國家的實際最高統治者,而天皇則成為了國家的精神象徵,大權旁落。幕府有分封土地給其他武士的實權,那些分封到各地的守護大名(後來轉變為戰國大名以及再後來的外樣大名)只對幕府負責,而事實上不聽命於天皇。
德川家康的畫像
鎌倉幕府的開創對日本的歷史發展程序影響深遠,這標誌著長達600餘年的武士時代就此拉開序幕。鎌倉幕府之後,日本還經歷了兩個幕府時代,即足利尊氏開創的室町幕府以及德川家康開創的江戶幕府。
-
9 # 東瀛遊俠
一般來說,日本史上的幕府是指“以徵夷大將軍為首長的武家的全國政權”,歷史上一共成立了鎌倉、室町、江戶三個幕府。對於今人,這樣說倒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有些歷史理解上的細節還是需要澄清一下。
首先就是我們一般認為的“幕府”並不存在於“日本古代”。因為按一般華人的理解,日本在明治維新前似乎都叫“古代”,但日本史有它自己的時代劃分,有“幕府”的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叫“中世”,中世之前的叫“古代”,之後的江戶時代叫“近世”。雖然籠統的說也不影響理解,但歷史還是要追求準確。
然後,所謂“幕府”這個稱呼,實際上使用的比較晚近。“幕府”一詞實際上在平安時代就有了,那時候“幕府”是從中國引進的指近衛府的概念,之後就指涉近衛大將的辦公場所,甚至指左右大將其人。鎌倉時代的《吾妻鏡》中說:“將軍之御居所稱幕府”。
根據渡邊浩的研究,鎌倉和室町兩個武家政權存在時期,並沒有人使用“幕府”這個說法。那時的文書中用的是“關東”或“武家”等詞語。江戶時代的寬正年間(1789~1801年)之前的文書中也極少出現“幕府”二字。那時普遍使用“公儀”一詞。而讓“幕府”這一概念普及化的是江戶後期的水戶學。
《弘道館記述義》(卷之下)中寫道:“無知識、無見識之徒,表示幕府時用‘朝廷’,甚或用‘王’”。這裡的“無知識、無見識之徒”並非指一般百姓,而是包括山鹿素行、荻生徂徠、太宰春臺等儒學大家。對此,藤田幽谷等後期水戶學者為了德川政權的正統性與合法性,要為該政權是“由天皇任命的‘將軍’的政府”而尋求一個概念。埋藏於古典中的“幕府”這個概念,就這樣被重新挖掘出來投入使用了。
那麼,江戶時代的德川政權自稱“幕府”了,但鎌倉和室町時代的武家政權也被叫做“幕府”則是更晚的時期。明治維新初期這種說法還不存在,像福澤諭吉的《文明論之概略》用的都是“鎌倉政府”、“室町政府”這樣的詞。將“政府”換成“幕府”,是1890年出版的,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編的名叫《稿本國史眼》的一套教材。這之後,才有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這樣被我們沿用至今的概念。
-
10 # 鄧海春
在日本鎌倉淨土宗寺院高德院內,至今屹立著一尊銅製大佛,日本國寶——鎌倉大佛。它被視為古都鎌倉的象徵。大佛修築的那些年,鎌倉也是日本的中心。而鎌倉繁盛的緣起,就是日本第一個幕府的建立。
我們知道日本有天皇。“皇”,讓我們很容易想到權力中心。但是日本自平安時代晚期,就皇權旁落,武士階級崛起奪走政權。而武士們建立起來的第一個政權,就是鎌倉幕府。幕府,是日本十二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期國家主要存在的政權形式。它的實際地位就如同我們古代的皇帝、官府和封國。
在鎌倉幕府建立之前,武家中的一股力量——平家,控制了以天皇為核心的公卿勢力,成為了日本的實際控制者。但是平家並沒有建立幕府。作為戰勝者,平家處理了曾與他們爭奪天下的源氏。源氏公子源賴朝被流放,源義經被送進寺廟。
本來在平家當家人平清盛的殺頭名單上,有源賴朝的名字。可是平清盛的繼母偶然看到源賴朝,覺得他長的很想自己早年夭折的兒子,於是請求放過源賴朝。平清盛多少也算個孝子,便放過了年幼的源賴朝。
可後來事實證明,這次孝順無異於是“放虎歸山”。
源賴朝成人後,一心想為父親源義朝報仇。他先是與被流放地伊豆國的貴族小姐北條政子(後來成為源賴朝正妻)私會,有了一個孩子。由此獲得北條家兵力支援。
在源賴朝勢力壯大到建設鎌倉作為根據地之前,發生過一次很有意思的戰爭。
源平軍隊在富士川相遇。平家大軍抓到了一名源氏武士派出去的信使,而這名信使帶了一封家書。平家將士見只不過是一封寫兒女情長的信,便沒有在意,反倒是好奇起來東國的情況。大將平維盛向在東國待過的驍勇善戰的齋藤實勝詢問。
齋藤說,像他一樣能拉開十三束箭的武士在東國比比皆是,能拉開十五束的也大有人在。關東武士個個驍勇善戰,一個能抵得上二三十個西國武士。
有沒有覺得齋藤像是源氏的間諜?
結果齋藤自己都說,不要認為他這是在漲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東國武士吃苦耐勞,不懼死亡,這確實是西國武士比不上的。
平維盛不問還好,這一問,就搞得全軍人心惶惶。
當天晚上,源氏的突襲隊來到平家軍營,發現空無一人,還以為是中了調虎離山計。可事實是,聽到齋藤一番話之後,西國武士紛紛逃跑。連大將平維盛都帶兵撤退。
富士川一戰,讓平家成為了膽小鬼的代名詞。源賴朝也乘著大軍士氣高漲大力建設鎌倉。
實際上,在源氏徹底掌握天下之前,源氏內部就已經建立了幕府制度的雛形。後來的幕府制度,就是這一雛形在全國的發展和推廣。
-
11 # 指尖看日本
實際上,在日本歷史之中,幕府時代並非算在古代裡,而是算在中世史和近世史中,其中鎌倉幕府與室町幕府是中世史範疇,江戶幕府是近世史。
那麼,接下來就來簡單介紹介紹三個幕府
鎌倉幕府鎌倉幕府的建立者是清和源氏河內流出身的源賴朝,源賴朝一家其實非常慘,他的祖父源為義以及幾個叔叔在保元之亂時被誅殺,其父源義朝以及幾個兄長又在平治之亂裡敗亡,源賴朝自己也被掌控朝政的平家給流放到了伊豆國。
好在源賴朝的流放地,離其父源義朝以前在關東的地盤不遠,在這個地方,源賴朝漸漸與父親的郎黨混在了一起。後來京都的清和源氏攝津流出身的源賴政與以仁王起兵反抗平家戰敗,平家派遣家臣前往關東捉拿以仁王殘黨,源賴朝被迫起兵反抗平家。
關東的武士歷來不受重視,與朝廷的離心力比較重,因而源賴朝在稱霸關東以後,於鎌倉建立了據點,並開始給家臣們賞賜關東莊園的地頭職役,這個做法被稱為“御恩”,而作為代價,家臣們需要向源賴朝“奉公”,源賴朝的家臣也被稱為“御家人”。
平家滅亡後,源賴朝逐漸統一了日本,但是其實這個時候的日本仍然處於雙頭政治,源賴朝賞賜給家臣們的“地頭”職役並非是莊園主,只是在地管理莊園的職務罷了。
室町幕府室町幕府是鎌倉幕府的御家人足利氏建立的,在鎌倉幕府倒臺以後,倒幕成功的後醍醐天皇倒行逆施,而在倒幕過程中立下戰功的武士們便重新聚在了同為河內源氏出身的足利氏周圍,建立起了日本的第二個幕府,因為這個幕府以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御所室町御所聞名,因而被稱為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與先前的鎌倉幕府不同,因為建立在亂世中,室町幕府擁立了自己的天皇,因而日本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為了對抗南朝,在地的地頭與守護許可權大大增強,早年鎌倉幕府的守護僅能執行警察權與軍事權,室町幕府時期,連莊園的收入都可以被守護支配。
在這個時期,武士真正成為了莊園的主人,傳統的舊貴族開始沒落,連天皇都得看室町幕府的臉色行事。而這一局面帶來的負面影響,便是使得各地的守護都變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導致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
江戶幕府江戶幕府雖然是日本的第三個幕府,但是卻是繼承了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的安土·桃山政權而來的,先前的兩個幕府裡的侍所、政所等機構在江戶幕府已經看不到了。
江戶時代幕府由德川家康建立,制度完善於二代、三代在位將軍期間。得益於戰國時代的三位天下人推行的制度加上前三任將軍都不是泛泛之輩,江戶時代的日本趨向於繁榮與穩定,共延續了兩百七十年左右。
回覆列表
古代日本的國家權力,曾經長期掌握在幕府手中。如果是在古代中國,掌握實權的人在時機成熟時,就會取代失勢的君主,自立為帝。但日本的情況不一樣,天皇號稱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在日本社會中享有獨特的地位,所以幕府並不能貿然取而代之。那幕府怎麼才能合法地掌握權力呢?
幕府做的事情仍然是抬高天皇位置,具體辦法是“尊王攘夷”。但如果你對日本近代史比較熟悉就會知道,維新派推翻幕府統治,高舉的旗號也是“尊王攘夷”。
很多人會把“尊王攘夷”理所應當地看作維新派對付幕府將軍的大殺器。因為,“尊王”的口號說明,幕府將軍竊取了天皇的統治權,那是非法的。而高喊“攘夷”的口號,也說明幕府將軍無能,不能盡職盡責掃清外來威脅。你看,“尊王攘夷”這口號擺明了是在瓦解幕府統治的合法性。既然這樣的話,當初幕府將軍是如何透過“尊王攘夷”來維持統治呢?
這還得說到中國的影響。“尊王攘夷”出自《春秋公羊傳》,意思是“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後來傳入日本,並實現本土化。來看看幕府將軍是怎麼完成這套論證的。
先看“尊王”。這一點其實比較好理解,天皇是神的後裔,作為日本的最高權威無可爭議,但天皇過於尊貴,世俗的瑣事不應該煩勞天皇分神。所以,幕府將軍從天皇手上接過了“大政委任權”,行使駕馭各地諸侯和武士的權力,其他階層則順從幕府統治、安守本分。總體上形成天皇代表神明,幕府行使權力的局面。以前,幕府將軍雖然也可以憑藉武力,佔有天皇的權力,壓制地方的勢力,但有了“尊王”的論證,透過拔高天皇的神性,讓自己的世俗權力更加穩固。
與“尊王”思想相輔相成的就是“攘夷”思想。在江戶時代,大致相當於明清時期,日本人認為除中國王朝以外,北韓、琉球都是低日本一等的“藩國”。而日本列島北方的蝦夷族,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等這些來到東亞地區的西歐國家更是未開化的“蠻夷”。日本神國以天皇為首,有神明加護,絕不能與藩國、蠻夷等同,更不接受被壓迫和威脅。所以,以天皇為尊的日本必須要抵抗蠻夷,保衛國家的神聖性。誰來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呢?
當然就是掌握強大軍事力量的幕府將軍。從17世紀開始,日本做了一件事,就是模仿古代中國修史。在古代中國,每當新的王朝建立,都要為前朝修史,透過給前朝蓋棺定論,來強調新王朝的正統性。所以,日本也想透過修史,來確立尊卑主從,穩定社會秩序。經過一個世紀,皇皇鉅著《大日本史》得以問世。
編纂《大日本史》的一些學者認為,日本之所以能走出戰亂,享受數百年的太平盛世,全都歸功於天皇與將軍之間的君臣關係順應了“天命”,社會才井然有序。他們堅信,普天之下,只有神國日本才能做出這種“創舉”。
在18世紀,從上層社會的幕府、朝廷,到深受儒家影響的中上級武士階層都認為,只要幕府帶頭“尊王”和“攘夷”,那幕府統治的正當性就不會受到質疑。換句話說,最初的“尊王攘夷”思想與幕府統治是互為因果的。這相當於給幕府統治進行了一場精緻的合法性論證。幕府高舉“尊王”大旗,透過拔高天皇的神性,使各地諸侯和平民繼續擁護幕府體制。
不過,“尊王攘夷”的口號其實是幕府將軍身邊的一顆隱形炸彈。畢竟“尊王攘夷”的基礎是“尊王”,整套理論的核心論述是“因為尊王,所以長治”。到了幕府統治末期,隨著社會矛盾加劇,再加上幕府一連串的外交失利、內政失誤,“尊王攘夷”反而變成刺向幕府的尖刀,葬送了1000年的武士統治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