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閒閱讀

     

      大恩不言謝,深恩幾於仇 。

      釋義:很大的恩情無法用語言來道謝;太深的恩情,就得銘記,幾乎近於與這件事有仇,記得刻骨銘心。

      歷史故事:唐朝有個嶺南節度使,名叫李勉,在開封尉任上時,曾放走了一個囚於獄中的刺客。數年後,李勉客遊河北,偶然遇到這位當年的囚徒。

      故囚見到當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說將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並私下和結髮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報德?”

      妻子說:“償還千匹可乎?”故囚說,不行不行,一千匹布不足以報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說:“兩千匹可乎?” 故囚仍然搖頭,說,還不夠。妻子就說:“若此,不如殺之!”幸得此家僕人密告,李勉才免於一死。

  • 2 # 志博雲天

    大恩如大仇,這是華人於人情世故冷酷而又精闢的至理名言,古今同理,中外一也,放之四海皆準。在我輩看來,小恩小惠如家常便飯,你請我一頓,我請你一頓,施之者如沐春風,受之者吹面不寒,倒顯得觥籌之間一團和氣,而大恩則不然,施之者居高臨下,受之者心有慼慼,均知恩重如山報之不易,長久則成為雙方的負擔。但凡朋友往來,誰不希望人敬一尺?起碼也要平等,誰願意見一個自己先矮三分的故人?受人大恩的感覺,大抵如此,避大恩人有如避大仇人。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可是如果你暫時甚至永久都拿不出湧泉哪怕是滴水回報,則又當如何?只有無顏相對,避之惟恐不及,有恩難報的壓力,低人一等的心理暗示,轉化為怨恨自然毫不足奇,陰暗一點的,甚至希望恩人在眼前永遠消失,於是大恩即成大仇。古之高風亮節之人,施恩不望報,常常舉家歸隱或遠遷,以免相見之尷尬,其實,這些暢曉世情的通達之輩,此舉名為避世、實乃避禍,深得大恩如大仇之三昧。

  • 3 # 一起快樂人生

    恩:對於這個字,我們都不陌生,因為在我們一生當中會有很多人對於我們有恩,如:父母恩、夫妻恩、朋友恩、國家恩等等。父母恩大於天,這是我們經常講的,但在我們生活中,有多少子女最後把自己的父母當成了仇人呢?夫妻恩:俗話說的好一日夫妻百日恩,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最後為了“一塊錢”就成了仇人,多麼的可悲。朋友恩:在我們的事業上升之時,我們的朋友大力支援我們,我們才能得到今天的成就,今天朋友有難,我們東躲西藏的,結果呢?國家恩: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的社會中,國家穩定,我們幸福。但是有些人就忘記了國家對於我們的恩情,例如:瘟疫期間那些黑心的商家。那我們對於這些都怎樣對待的呢?

    仇:這個字很厲害,那什麼算仇呢?今天你和我發生矛盾,發生意見不和,夫妻之間的打鬧,兄弟之間的打鬧,這些都算不上仇。古時有對仇的一個概念就是:殺父母之仇:自古以來對於殺父殺母的人,自己的孩子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來報仇,為的是在天父母可以瞑目。奪妻之仇:妻子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有人敢於觸碰,那就是拼命。朋友反目成仇:好朋友一起創業,一起吃苦,結果為了一些分成變成了敵人。在我們生活中屢見不鮮。毀滅自己的家園之仇:我們生活的國家沒有了,自己的小家肯定保不住。正如秦朝時,秦始皇統一六國,滅了楚國後,楚國留下了一句經典: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樣的話語,這就是國仇。

    古語有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如果把別人都於我們的恩,變成了仇恨別人,那是我們人格問題,教養問題。雖然在我們現今的社會中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要引以為戒,而不是去學習和效法。我們要時常感恩,人有一顆感恩之心才為人。

  • 4 # 善忘29612911

    凡事無絕對,大致來說這句話是對的,這句話的依據便是人性貪婪的本性矇昧了良知,所求過度得不到滿足者往往會做出違背道德的行為,最終會恩將仇報,所以君子施恩以不求回報為高,施恩有度,受恩思止。

  • 5 # 周初東

    大恩如大仇這句話,還是第一次聽到你說過?以前從來就沒聽到別人說起過,只聽見人民說過恩將仇報這句話?或者是:鬥米養一個恩人、擔米養一個仇人、這種說法,這幾句話是告訴人民,不要對一個人太好了,因為對他太好,會把他慣壞了,會養成一種依賴性,或者懶惰性。時間久了他會認為是應該樣,不懂得感恩。如果古人真講了大恩如大仇這句話出來?那我就以我個人的觀點分析出來,給大家作為意見參考。比如說:聊齋之異故事裡面,有一段劍俠七郎報恩的故事一樣。事情起因,是有位財主有一天晚上做夢的時候,夢境裡看到一個鬼魂,那個鬼魂說:他是財主的祖宗老子,鬼魂告訴財主他有大難?說有一個叫七郎的年輕人能夠救他,叫他平時多救濟一下(七郎)這個人,到時候有用,財主夢醒之後,去方圓百里之地,四處打聽叫七郎的這個年輕人,果然被他打聽到大山裡有,一位打獵的獵戶名字叫七郎,他母子二人,七郎與母親兩個人從小就相依為命!從此以後財主就經常性派人去,送糧食或者送銀子去幫助他母子倆人,七郎母親就看出了事情的名堂來?叫七郎不要跟財主來往,可是後來七郎母親身患重病,七郎是個大孝子。

    七郎為了救母親沒辦法,萬不得已去找財主幫助,財主到也大方,給了不少銀子給七郎,從此以後財主,到也把七郎當做朋友來看待,可是沒過多久,縣官老爺與地方惡霸勾搭成奸,謀害財主,想霸佔財主家產,七郎聽到恩人被壞人謀害,心裡很氣憤,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要湧泉相報!後來七郎為了報答恩人,把自己性命也搭上了,所以說:大恩如大仇,這句話也有些道理?只要是個有良心之人,聽到恩人有難,肯定會捨命相救,所以說:有些人不願意欠人家的恩情!如果你不報恩回來,人家又會說你是個忘恩負義之人?想報恩嗎,又不知道恩人需要的幫助有多大?事情由不得你個人來選擇,有時候為了報恩!自己付出的代價太大,甚至於連自己的性命都賠上了,真是得不償失。

  • 6 # Aa午夜朝陽

    我是午夜朝陽,我來回答

    我非常贊同“大恩如大仇”這句話。

    這涉及到人和人的相處之道,其實人在和人相處的時候,其實最在乎的是平等交流,“平等”這個詞是所有交流的前提和保障,就算三歲的小孩,都渴望和自己父母能夠平等交流,誰都不渴望被人居高臨下的俯視。

    所以,當你對別人有“大恩”的時候,對方在心理上的這種平等就被打破了,總覺得欠你一個巨大的恩情,如果這個恩情對方還不了,而你又不會處理這微妙的關係時,這種恩情就很容易引發對方對你的反感牴觸,甚至仇視的情緒。

    因此,就算你對朋友有“大恩”,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天天掛在嘴巴上了。

  • 7 # 河東來

    先到為君,後到為臣。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在自己的生存領域,必須劃分出自己的勢力範圍,就像老虎,透過尿液來區隔 ,形成“一山不容二虎”的格局。

    所謂“大恩” 是在先到的人的勢力範圍內給予他人的“種內互助現象”,但是,人類的生存勢力範圍有限,為了生存下去,先到者與後到者之後會發生“種內競爭現象” ,這時,“大恩”就成為了“養虎為患”,自己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進而演變為“大仇”。

    如何讓“大恩”不演變為“大仇”?

    首要的是生存領域不至於發生競爭關係,一般同行之間不提倡給予“大恩”。

    其次是“大恩”不要希望獲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效果,因為泉水也是有限度的。

    再次,可以將“大恩”分解為“小恩”處理,這樣施恩者由於是“小恩”,不會糾結於是否回報的問題,而受恩者考慮當“白眼狼”值不值的問題,都不會成為“翻臉無情”的導火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口袋妖怪》遊戲中,綠毛蟲怎樣進化成裂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