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歸秦淮

    這句話出自於《 論語· 為政》。原文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不惑”就是到四十歲的時候,在你所從事的領域中基本做到遊刃有餘不存在困惑了,這是孔子對自己前半生的經歷的概括總結。從孔子的個人經歷上來看,他四十歲之前,基本上都在學習新知識。

    四十不惑,不單純指的是四十歲整,更多的是指向人到中年時的生活狀態和精神境界。

    “惑”字上面是個“或”,為城池攻守之地;下面的“心”是若有站守,矛盾的意見相執不下。在理學家朱熹看來,“不惑”,是隨事物上見這道理合是如此”。

    這裡的“不惑”,從人生的角度上來看,應該是有自己的判斷力,從而不被世俗迷惑,而不是單純學會了多少知識。

    從孔子個人的生平上來看,孔子在中年,已經是魯國的名人,開創私學,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注重從“六藝”培養人才,成名弟子72人,據魯史而著《春秋》,名聲遠播。

    “四十不惑“”中的“不惑”應該從兩個角度來理解:

    第一、應該對自己的人生不再困惑。

    人到了四十歲左右,已經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家庭和事業基本上已經有所成就,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不會像20歲的人那般的迷惘,人予以雲了。

    第二、對事情可以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四十歲的年齡段,對事情的美與醜、善與惡、是與非可以做出明確的判斷,知道那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這個年齡段的人,身體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變化,不會像二十幾歲的人迷茫和鋒芒畢露,已經開始懂得了退避和謙卑。身體上,精力也大不如前,不像年輕人那樣,熬個大半宿,還能元氣滿滿地完成第二天的工作。

    所以,不惑之年的人們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未來生活,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從年輕時候的爭名奪利,開始轉向平實和淡然,由天馬行空的理想開始追求現世的生活,只要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子女乖巧,一切就應該知足了。

    不惑之年的人們,把功名利祿,人生的生死都已經看明白了,所以他們不再追求外在的東西,而是開始轉向自我完善的階段。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這個年齡段的人,乃至更年長的一些人,他們開始摒棄功利和成功學的書,開始潛身心地閱讀《論語》、《莊子》等修身養性的東西。開始讓自己的生活有意識地慢下來,養養寵物和花草,培養幾項興趣愛好,充實和修煉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未來的生活更加的平和。

    總之,四十歲的“不惑之年”是生命線上的一道分水嶺,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還是返璞歸真親近自然,都取決於我們內心深處的追求。

    人生如白駒過隙,匆匆而已,珍惜有生之年,過得更加詩情畫意。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 2 # 陳廣逵

    什麼是“不惑”?就是“不被迷惑”,就是有了定力,不為外界誘惑或困擾。“四十而不惑”就是“四十歲才不被迷惑”,或者是“四十歲已經不被迷惑”。

    孔子說自己“四十而不惑”,孟子說“我四十不動心”,意思是一樣的,這二位是有定力的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四十而不惑”的。

    “不惑”就是不為利益誘惑,不被外物困擾,就是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確定原則操守,就是慎獨,就是“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情侶談著談著感情越來越淡,有些卻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