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洛指揮官
-
2 # 白虎堂
俄羅斯國防部近期宣佈將在4月份簽下採購兩艘大型兩棲攻擊艦的合同,預計克里米亞海灣造船廠將在5月份獲得這份合同。按照計劃,俄羅斯希望在本世紀30年代之前獲得這兩艘萬噸級戰艦,其中一號艦將爭取在2027年之前交付給俄羅斯海軍,而二號艦交付的時間節點為2030年之前。
俄羅斯曾在2011年和法國簽署了採購首批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合同,這是一種長度大約200米、滿載排水量為21500噸的大型戰艦,艦上可裝備多達16架多用途直升機,並可投送最多900人的登陸部隊。但是由於烏克蘭問題的出現,法國最終拒絕向俄羅斯交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這些戰艦之後被轉賣給埃及。
和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相比,俄羅斯這一次要開建的兩棲攻擊艦規模更大,新的設計方案長度可達到220米,設計排水量在25000噸左右,甲板上可裝備20多架各型直升機。由於新的兩棲攻擊艦是俄羅斯自己設計生產的艦型,因此更能夠滿足俄羅斯自己的需求。該級艦可運送近千人的海軍陸戰隊,艦上還有塢艙可以運輸兩棲作戰裝置,如果新兩棲攻擊艦服役的話,將可以大幅增加俄羅斯在黑海等水域的活躍能力。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俄羅斯已經多年沒有開建萬噸級戰艦了,這也使得俄羅斯的造艦能力不斷縮水。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現在處於維修狀態,該艦長期得不到充分保養,因此問題頻發,而在維護過程中,也遭遇浮船塢沉沒、火災事故等困擾。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暴露出俄羅斯在大型戰艦生產維護方面存在的隱患,如果俄羅斯不繼續開建大型戰艦,則相應的軍工配套設施將無法得到充分發展。
英國媒體認為,未來俄羅斯仍將削減大型遠洋戰艦的數量,預計小型戰艦在俄海軍艦隊中的佔比仍將不斷增大。事實上,俄羅斯近年來確實是不斷下水小型戰艦,其中規模比較大的如22350型護衛艦,排水量為4500噸左右,已經算是比較鮮見的了。而比較小的則如21630型護衛艦和21631型護衛艦,排水量均不足1000噸。俄羅斯的策略是造小艦,但配置強火力,在偏向防禦的海軍戰略影響下,這些戰艦足以解決燃眉之急。
當然,新型兩棲攻擊艦專案,算是一個例外,這不單純是為了發展俄羅斯海軍,以及拉動造艦技術發展而已。事實上,俄羅斯在黑海、地中海乃至波羅的海等水域都有複雜的戰略安全利益,而這些水域均非常適合兩棲攻擊艦活動。在航母力量缺乏的情況下,俄羅斯要捍衛自己的戰略安全利益,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兩棲攻擊艦。因此,俄羅斯情願咬緊牙關,也要力爭在10年之內造出兩艘兩棲攻擊艦。這是需求使然,也和當前俄羅斯的海洋戰略佈局有關。
-
3 # 軍武最前哨
實際上,俄羅斯計劃建造兩萬噸級兩棲攻擊艦的訊息由來已久:早在去年九月中旬,俄國防部就曾釋出過建造計劃。按照莫斯科的既定計劃,這兩艘攻擊艦將於今年開建。如果成行,那麼這也將是俄海軍近些年來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水面艦船。
在此之前,俄羅斯原本已經準備引進法國的“西北風”級(4艘)作為其主要的兩棲作戰平臺。但是受烏克蘭危機的影響,身為北約成員國的法國最終拒絕繼續與俄羅斯交易,甚至寧可賠償俄羅斯十二億美金的違約金。
也正是在採購無望之後,俄羅斯才決定自行建造。但是,外界卻對俄羅斯的自行建造計劃並不看好;而不看好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俄羅斯已很長時間沒有建造大型艦船的經歷;其二,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狀況仍舊低迷。
關於很久沒有建造大型軍艦的擔憂其實不足以成為制約俄海軍建造兩棲攻擊艦的主要原因。誠然,俄羅斯近些年來在艦艇發展上確實正在呈現出小型化的趨勢,但這並非是技術原因導致的。
整體來看,俄海軍之所以做出艦艇小型化的發展思路,主要還是受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情況等因素的制約。
相較於西歐國家而言,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本就落後。尤其是自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事件發生後,西方陣營更是對俄羅斯群起制裁,這也導致結構本來就略顯單一的俄羅斯經濟自那以後不僅增速嚴重下滑,更是一度跌入負增長的低谷。
除此之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還在技術、裝置出口領域加緊了對俄羅斯的制裁。比如軍民兩用的柴油發動機和發電站等裝置就赫然列在對俄製裁清單上面。
所以說,俄羅斯目前想要建造大排水量兩棲攻擊艦最主要的阻礙還是在於經濟狀況和國際環境。不過,考慮到俄羅斯正在刻意縮減其遠洋艦隊的規模,那麼發展一艦多能的兩棲攻擊艦似乎就成為了一種必要。
回覆列表
建造兩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俄羅斯可以成功,最大問題就是錢,所以最終下水服役恐怕要比計劃晚一些。
蘇聯解體後,原先相互配套的造船工業體系支離破碎,使得俄羅斯整個造船工業元氣大傷。其中,原先建造航母、大型艦用發動機、大型建造船塢等重型配套設施超半數在烏克蘭,使得俄羅斯航母維護地僅僅剩下北方艦隊轄區內還有大型船塢和維護設施。最近十年,俄羅斯透過整合了國家全部的造船業務,才終於扭轉了造船工業衰落的現狀,各造船廠都已經逐步恢復了大型戰艦的建造能力。比如俄羅斯遠東紅星造船廠,就已經恢復大型戰艦建造能力,全套中國設施。所以俄羅斯建造兩萬噸級兩棲攻擊艦的宏觀條件的。
再者,最近十年俄羅斯開啟的"護衛艦計劃"也讓俄羅斯有了能力去設計和建造這樣的大型戰艦。最近十年,透過由小到大的發展模式,俄羅斯先後建造了22800型、22160型、20385型、22350型等各類先進護衛艦,排水量從800噸到4500噸,模組化建造,隱身設計,精確遠端打擊,先進雷達系統等現代化技術都已經用上了。雖然跟法國訂購過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事情,因為美國的攪局最終流產,但俄羅斯卻跟法國可能達成了一定的技術協議,從俄羅斯公佈的模型來看,跟"西北風級"似乎有一定淵源。所以俄羅斯建造兩棲攻擊艦已經具備了技術前提。2014年併入克里米亞後,俄羅斯得到了克里米亞的"海灣"造船廠,這是蘇聯時代的大型造船廠,原本在烏克蘭已經處於風雨飄搖境地,克里米亞劃入俄羅斯後,重新恢復生命力。"海灣"造船廠有360米長、60米寬的幹船塢,大型裝置俱全,在俄羅斯境內其他造船廠正在加緊建造潛艇、護衛艦的情況下,確實只有"海灣"造船廠有足夠時間和人力建造兩萬噸級兩棲攻擊艦,所以俄羅斯具備技術平臺建造。
不足的是,俄羅斯由於經濟不景氣,受制裁多年,建造兩萬噸級的戰艦資金可能並不完全充裕,這制約俄軍建造速度。加上多年未建造萬噸級大型戰艦,在建造速度上恐怕無法太快。但兩棲攻擊艦建造俄羅斯肯定可以完成,只是時間需要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