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煮汗青
-
2 # Hi8605
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為了講究禮節,而不是為了展示自身的嫵媚和俏麗。中國古代對於女子的言談舉止以及裝束都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明朝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寫道:“婦人之異於男子,全在下體。男子生而願為之有室,其所以為室者,只有幾希之間,掩藏秘器,愛護家珍,全在羅裙幾幅。”
古人對於女子的下體有著強烈的神秘感和神聖感,並強調女子以裙子遮掩下體,否則,就會被認為是輕薄和無恥。
不論是年老的還是年輕的女子,只要結婚成家,就要經常規規矩矩地穿著整齊的裙子,即使在家裡也要如此。如果客人來訪,遇到主婦沒有穿裙子,就會被認為是對客人的不敬和失禮,傳揚出去會遭到恥笑和白眼。
女子在家裡一般都穿黑顏色的裙子,其樣式以褶襉裙為多。當時,對於裙幅的數量也很有講究,裙幅初為六幅,即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後用八幅,腰間有很多細褶,行動輒如水紋。
到了明末,裙子的裝飾日益講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間的褶襉越來越密,每褶都有一種顏色,微風吹來,色如月華,故稱“月華裙”。月華裙是一種色彩繽紛的裙子,彷彿月華一般動人心絃,而且高雅鮮麗,深受當時女子的青睞。
到了清末,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女子不能隨意穿紅裙子。民國時期的作家包天笑在他的《衣食住行的百年變遷》一文中說:
“紅裙子要夫婦雙全才可以穿。若是一個孀婦,不許穿紅裙,而且永遠不許穿紅裙的。如果應穿禮服的時候,青年少婦可以改穿別種顏色的裙子,淺碧淡青,各隨所好,但總覺得不快於心。
老年人已是兒孫繞膝了,可以改穿黃色的裙,而且直到死,終不能穿紅裙;還有夫婦之間,惟正室可以穿紅裙,姨太太不許穿紅裙,即使是她的兒子已是科甲發達做了大官,不許穿就是不許穿。”
當時,為了女子能否穿紅裙子,出現了無數嫡庶之爭的家庭糾紛。後來,一些思想進步的文化人提倡婦女解放,女子們不再裹腳,旗袍也迅速流行開來,女子們穿裙子也有了選擇的自由。
回覆列表
古代裙子種類很多,而且不是女子的專利,很多男子也會穿裙子。至於他們是如何穿的,我們先來看幾張出土文物圖吧:
(南宋黃升墓出土的旋裙)
南宋旋裙:通長87.5釐米,腰高16.5釐米,腰寬140釐米。
(南宋褶裙)
南宋褶裙:上寬69釐米,下寬158釐米(打褶後的尺寸)。
(褐綠地全枝梅金錦綿襜裙)
褐綠地全枝梅金錦綿襜裙:出土於哈爾濱的金代齊國王完顏晏夫婦合葬墓,距今800多年曆史,該襜裙為內空結構,裡面可以絮絲棉。
以上幾款古代裙子有些是繫腰帶,有些則是系揹帶,因為古代沒有橡皮筋之類東西,所以衣服基本上是靠繫帶固定。
裙子在中國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裙子應該是我們看到原始人圍在腰間的樹葉或者獸皮,那就是裙子的雛形。從黃帝時期開始,人們的著裝開始有了規範,據《帝王世紀》記載:
“黃帝始去皮服,為上衣以象天,為下裳以象地。”
這裡的“裳”就是指裙,意思就是黃帝剝去野獸的皮用來製作衣服,上衣代表天,下裳代表地,說明從這一時期開始,人們穿衣服是上下分明。
古代人以獸皮為衣,那時候是不分男女的,《辭海》中對於裳的解釋也是如此:“古謂下裳,男女通用。”到了商周時期,禮儀制度更加完善,人們對穿衣也更為講究,當時的貴族喜歡“蔽膝穿戴”,也就是衣服必須要遮擋住膝蓋。
這樣的穿衣禮節一直延續下來,《漢書》記載:王莽的母親生病時,公卿列侯前來看望,王莽的妻子出門迎接,“衣不曳地,布蔽膝”。多數情況下,裙子都不會拖地,而且古人穿裙子後還需要在外面套上一件褙子或者長衫,用來遮住裙子。
關於裙子的有趣歷史歷史上關於裙子有傳說有很多,其中有趙飛燕的“留仙裙”,安東公主的“百鳥裙”,最出名的莫過於楊貴妃的“石榴裙”。
留仙裙的傳說:據漢朝伶玄寫的《趙飛燕外傳》記載,某日趙飛燕陪皇帝去遊玩時,皇帝突然想看趙飛燕跳舞,於是她就現場跳了起來。此時刮來一陣大風,大家都知道趙飛燕能跳“掌中舞”,按她的體重哪裡經得起這陣風啊!眼看就要被風吹起來,宮女們紛紛跑過去拉住她的裙子,就這樣裙子被拉出很多褶子來,看上去更漂亮!後來人們就給這件裙子取了個好聽的名字——留仙裙,並且在製作裙子時特意打上褶。
百鳥裙:這是唐朝安樂公主發明的,過程比較殘忍,她要求裁縫用一百種鳥兒的羽毛為她製作裙子。為了完成安樂公主的任務,唐中宗甚至派出軍隊去捕鳥,終於製作出二件“百鳥裙”。這裙子正面看和側面看的效果不同,在Sunny照射下和陰暗的地方看又不相同,一時間安樂公主引領了潮流,很多人都效仿她製作裙子的方法,導致許多禽類面臨滅頂之災。
據《朝野僉載》稱:“山林奇禽異獸,搜山蕩谷,掃地無遺。”
石榴裙:我們經常聽到誰拜倒在某位美女的石榴裙下,關於石榴裙的傳說只是來源於民間,據說是唐明皇時期,楊貴妃特喜歡石榴,她的裙子上也繡滿了石榴花。有一天,唐明皇宴請群臣,酒席宴前想叫楊貴妃跳舞助興,但是楊貴妃卻悄悄對唐明皇說:“這些大臣對臣妾側目而視,不禮貌,也不恭敬,我不想為他們跳舞。”
唐明皇聽完大怒,立即下令,要求所有的官員見到楊貴妃一律下拜行禮,違令者按欺君罪論處。從此後,所有大臣見到楊貴妃都紛紛下拜,因為楊貴妃經常穿石榴裙,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成一句俗語流傳下來。
結語關於裙子的穿著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唐朝時期流行過吊帶的穿著方式,從出土的圖畫和陶俑上都可以看到。
古人的服裝款式很多,裙子、褙子之類的服裝出現時間較早,趙武靈王推廣胡服騎射後,褲子開始流行起來。如今我們的服裝每年都在更新,現代服裝是以方便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為主,古代的寬袍大袖穿著確實舒適,倒是影響工作。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