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天府另類生

    元未明初的名人王冕就是牛背上長大的。王冕家貧,從小幫鄰家放牛,長在牛背上。無事就沙地上寫詩作畫,品格奇高。儒林外吏開篇就有命紹,他的詩: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有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但留清氣滿乾坤。

    充分印證了王冕一生不巴結權貴,後為朱元璋皇家騷擾,舉家隱沒深山而終。

  • 2 # 聽濤言

    丟人丟大發了……還是經驗不足啊。

    話說題主您這是不厚道啊,是想要鮮花麼?我給您買去……回答就不刪了,你們這本尊給掌掌眼吧

    題主是不是聽師長或朋友提起了?應該說的不是古代詩人。當代倒是有一位民間現代詩人毛文軒符合題主所問。

    土牛

    江蘇首家“鄉間詩社”——“土牛詩歌俱樂部”,詩社主人是46歲的農民毛文軒,他從小放牛,被稱為“牛背上長大的詩人”,他的筆名就叫“土牛”。

    土牛,原名毛文軒,之所以取這麼名字,毛文軒說,因為從小放牛,因此也被稱為“牛背上長大的詩人”。“從小在農村長大,鄉村火熱的生活,總情不自禁讓人有表達出來的衝動。”土牛向記者介紹,年少時下地幹活,口袋裡喜歡揣著本子和筆,一邊幹農活一邊想著詩。儘管那時他是在練筆,但熱情很高,常在勞動中得到詩句。

    長大後,土牛養過魚,賣過菜,跟隨泥瓦匠拎過泥桶,去過廣州、深圳找出路,但他從沒有停下過手中的筆。1994年從事專職宣傳工作後,土牛仍在業餘繼續寫詩,成為中國詩歌學會、江蘇省作協會員。30年來,他用自己的一腔赤誠,為故鄉寫下2000多首詩歌。

    其自己一直固執地認為,詩歌不是寫出來的。而是以“正氣、正義、正直”之心,以“真實、真誠、真情”之念,深入生活,親近萬物,珍視生命,哲思人性,讓滿滿的愛和情從胸腔中噴湧而出。

    其事

    為了讓更多的人喜愛上詩歌創作,土牛成立了“老水牛詩歌沙龍”,每逢休息日,便召集十多位周邊的文學青年,辦起了“朗誦會”。每當這些年輕人念起描寫家鄉的作品,土牛就像醉了,故鄉的景色與人,又重新曆歷在目。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副教授徐軍,她對土牛創造的主旋律正能量詩歌尤為喜愛,從2015年5月起,選擇並研究翻譯了他100首詩歌,擬定書名《一個農民的祖國》,計劃透過遼寧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英譯版詩集。

    目前,土牛在部落格上開設了“雙語詩歌”欄目,每週從詩人作品中精選一首中國鄉土詩歌進行譯評。下一步,徐軍還打算甄選更多土牛和其他當代詩人的一些“祖國詩”,把主旋律詩歌帶進大學校園。

    引用:

    1. 2017年01月09日《新華每日電訊》:為故鄉執著歌吟的“牛背詩人”——一位農民詩人和他的鄉間詩社

    2. 2019年《莫愁》雜誌/第12期:《這片土地上,發現生活的詩意》

  • 3 # sddz以書潤心

    被譽為“牛背上長大的詩人”是南京江寧的毛文軒。

    他的筆名是土牛、馬塘,看著就能感到是和農村有關的,馬塘”是他出生的村莊名字,“土牛”是對人生的一種態度,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老牛精神。

    他的作品圍繞著故鄉,農村,他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故鄉,做一頭為故鄉執著耕耘的“老牛”。

    他小時候,人們的生活中物質條件都極差,他家條件更差些,從小放牛,12歲就參加生產隊勞動並從事簡單農活,熟悉田間地頭所有穀物,瞭解鄉風民俗,掌握節氣變化,生活磨礪了他,也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他17歲愛上文學開始寫作,為故鄉寫新聞、散文、詩歌、小說及報告文學作品等達3000件。

    2004年來,他相繼出版了鄉土詩集《流逝的情感》、《觸控鄉村的心跳》、《聆聽鄉村的心音》等,這些詩歌抒發了一個農民詩人的愛國愛鄉之情和美麗鄉村夢想。

    國家富裕了,人民過上了好日子,他見證了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他要用他的筆謳歌農村的新生活,新時代。

    他在部落格《汪國真影響了我的一生》寫到:

    特別他的《熱愛生命》讓我為之一振:“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那時候就有了這樣的認識,未來靠自己去努力,放下包袱,相信前途“一切都在意料中”。

    青年時代讀書有多重要啊,它是你的一盞明燈,指引著你人生的方向,一首詩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農民詩人毛文軒出詩集、他被譽“牛背上長大的詩人”。

  • 4 # 鳳凰山3113

    因為從小放牛,因此也被稱為“牛背上長大的詩人”。

    這個人就是:土牛,原名毛文軒,南京本土詩人,之所以取這麼名字,毛文軒說,因為從小放牛,因此也被稱為“牛背上長大的詩人”。

    他從小在農村長大,鄉村火熱的生活,總情不自禁讓人有表達出來的衝動。”年少時下地幹活,口袋裡喜歡揣著本子和筆,一邊幹農活一邊想著詩。儘管那時他是在練筆,但熱情很高,常在勞動中得到詩句。

    毛文軒的個人詩集《一個農民的祖國》(中英文對照版),已由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籌備了近兩年,收錄了毛文軒近年來創作的100首詩歌。這個46歲的農民,養過魚,賣過菜,還做過泥瓦匠,從小放牛,被稱為“牛背上長大的詩人”,他用自己的一腔赤誠,30年來為故鄉寫下2000多首詩歌。

    長大後,土牛養過魚,賣過菜,跟隨泥瓦匠拎過泥桶,去過廣州、深圳找出路,但他從沒有停下過手中的筆。1994年從事專職宣傳工作後,土牛仍在業餘繼續寫詩,成為中國詩歌學會、江蘇省作協會員。30年來,他用自己的一腔赤誠,為故鄉寫下2000多首詩歌。“我也記不清自己寫過多少土地方面的詩,每首不一定都成功,但那份情感是真摯的,那份愛是有溫度的。”

    《三天三夜的灌溉》《回到馬塘村》……因為滿含深情,故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在他的筆下都擁有了別樣的生命力。30多年的創作,土牛榮獲全國、省、市、縣徵文獎項40餘個。

    回顧自己的寫詩生涯,土牛說,他的詩歌起點在新華書店,“因為家境原因,我上到高中後沒能繼續上大學,為了看書,就經常從家裡騎著腳踏車到新華書店來看書,省下的三四元錢就可以買兩本新書了。”這一路騎下來距離可不短,差不多有40公里,可在勞累的“路途”,也擋不住土牛對書、對知識的渴望。正因為長期的閱讀積累,他開始走上創作的道路,寫下2000多首歌頌家鄉的詩歌,飽含了對故鄉的深深熱愛,有些流傳甚遠並集結出版,他也漸漸地在當地小有名氣。

    土牛的個人詩集《一個農民的祖國》(中英文對照版),由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籌備了近兩年,收錄了毛文軒近年來創作的100首詩歌,並由遼寧大學副教授徐軍翻譯成英文。徐軍表示,他與詩人土牛的結識,還要追溯到2015年8月初,看到了他的詩《祖國在我生命之上》,被他那詩裡深深浸潤的農民的土地情懷和迸發出的家國意識所感動。

    在堅持用寫作服務故鄉發展的同時,毛文軒還扮演了“文化義工”的角色。他創辦了“土牛文學沙龍”,並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及自媒體等載體上主持詩歌專欄,打造了一個全國詩人的交流平臺,讓農民詩人能與來自各地的詩人共同交流和學習。

    目前,土牛在部落格上開設了“雙語詩歌”欄目,每週從詩人作品中精選一首中國鄉土詩歌進行譯評。下一步,徐軍還打算甄選更多土牛和其他當代詩人的一些“祖國詩”,把主旋律詩歌帶進大學校園。

  • 5 # God是個老王

    童年

    輕身如燕三五里,疾風驟雨擔麥稷;

    月明星稀燈下筆,盛夏朝露鋤禾地;

    夢想丈劍遊天下,縱然萬劫全不怕;

    而今回首結華髮,不堪回首鏡中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腰部冰涼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