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史論新

    《周易 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垂衣裳以辨貴賤,乾尊坤卑之義也。”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唐人孔穎達曾註疏:“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絲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長大,故云“垂衣裳”也。“取諸乾坤”者,衣裳辨貴賤,乾坤則上下殊體,故云“取諸乾坤”也。”,可謂一語道破玄機,袖子不寬,何以垂?

    漢服的大袖便是如此由來,之前先民們的服飾大抵短窄,因為那時候先民們尚處於打獵維生的初期,只能“衣其羽皮”,這個從出土的商代人俑等可以看出來。此後,隨著其他面料如麻 絲等的出現,比獸皮長很多,因此可以製作寬大的袖子。個人認為,寬袖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代紡織技術水平的提高,側面反映了我們開始轉入農耕社會,隨著農業的發達,人們不再過於依賴打獵所得維持生存,也不需要剝獸皮來做衣服,開始種植桑樹 養蠶等等,逐漸定居下來。寬袖的出現,也側面說明了當時的貧富貴賤等級逐漸的加大,貴族們不事生產,依靠勞動人民的供養,所以可以寬袍大袖的生活

    《禮記 深衣》有云:“短毋見膚。長毋被土。”,這個形制要求同樣適用於所有漢服。漢服袖子的長度應該可以遮蓋住手指,不讓肌膚外露。不管袖子的寬窄如何,這個從歷代的人俑 壁畫 古畫等各方面資料可知,即使是眾人口中胡風甚濃的隋唐,從出土的人俑看,即使極度窄小的袖子,也是長出指尖一截的。文章所用的“袖手旁觀”,其實側面印證了漢服的袖子長度是比較長的,唯有這樣才能手籠在袖子裡面,更能體現漢服袖子長的還有“拂袖而去”,同理,袖不長,何以拂?

    那麼,為什麼先人們規定了漢服袖子的形制必須是“短毋見膚”呢?《周易》裡說過衣裳的制度“蓋取諸乾、坤”,而後又蒲松齡的“袖裡乾坤”,這些都和先民們遵循的大一之道有關。大一者,道也,所謂禮法自然,《禮記 禮運》有云:“是故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荀子 禮論》雲:“禮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華夏衣冠的服制都是來自於道 天地 陰陽五行等等學說,我們的先民一向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製衣之時,服制理念亦取諸於此。漢服的袖子就像陰和陽,和在一起方見禮取自自然,也反映了先民們對於天人合一的渴求之心。自古以來,先民們一直追求的是與天相溝通,祭祀時候亦要以五方帝 五方神相配,就連人間帝王,亦自稱天子,衣為天,裳為地,上衣取五行之色為正,下裳取五色混合之色為間,歸根到底就是我們民族最初和貫徹至今的文化思想------天人合一!

  • 2 # 眼睛四周

    先說說什麼是漢服,筆者查閱相關資料。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是漢衣冠,漢服,華服。從時間點上來說,樓主說的是古代漢服。而且是古代達官貴人以上才能穿戴。老百姓穿的也不是這樣,那還怎麼幹活呀!絕就絕在我們有一套的服飾禮儀制度。就是什麼階層的人穿什麼樣子的衣服。所以大袖口的漢服是出席重要場合才穿的。袖口大,看起來穿戴者人瀟灑,飄逸。更符合袖裡有乾坤之說,符合古代人追求的文化。

    最後說兩句,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傳統文化,希望漢服能實時改進,再次傳承和發展。

  • 3 # 芯溪

    據說是齊桓公時代,管仲為了讓列國買齊國的布(貌似是推行經濟戰略打擊各國)專門設計了有寬大的袖子衣服讓齊恆公穿上,結果列國國君貴族紛紛效仿,從此漢服的袖子就如此寬大了。(貴族穿狐裘的習慣也是管仲推廣的結果。。。。。。)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火星了還望見諒。

    漢服衣袖有哪些功能?

    古人的衣袖不僅僅是為了遮體禦寒,還有許多功能。

    一、作手帕用:古人用衣袖拭淚、擦汗、遮面、擋陽。例如:宋詞大家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拭淚;魏晉阮籍《詠懷第十九》“舉袂當朝陽”--------擋陽;戰國《左傳•哀公十六年》“子西以袂掩面而死”-----------“掩面”。

    二、作衣袋用:古人外衣無衣袋,以衣袖為衣袋。“袖珍”一詞的原意就是指衣袖裡所藏珍奇寶貝。宋人辛棄疾《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袖裡珍奇五光十色,他年要補天西北”,正好說明古人有以衣袖藏物的習俗。古代官員的衣袖裡都有口袋,貪官受賄往袖子裡一放,快捷方便。清官衣袋無物,兩個空袖子甩起來,有一股清風。所以古人以“兩袖清風”形容為官廉潔。漢服衣袋一般是縫在內衣袖子的內側,距手腕約現在尺寸20公分處,袋口朝斜上方,只固定袋口,袋底不固定,盛物後,衣袋自然下垂,既不讓東西掉出來,又不影響胳膊運動。古人衣袋放置書信、銀兩、首飾等, 也可藏放兵器,甚至可以藏匿很大的東西,如“竊符救趙”故事裡,信陵君矯旨奪兵權殺晉鄙所用者,即“朱亥袖四十斤鐵豬”(《史記•魏公子列傳》)。

    三、作表演用。如《楚辭•招魂》中狀鄭舞之容曰:“祍若交竽”。據歷史學家顧頡剛考證:“衽自有襟義,而亦有袖義。”“竽長四尺有餘之樂器,長袖善舞,迴轉相交,有若兩竽,若釋為襟則何由交乎!”(《史蹟俗辯•十三•被髮、左衽》)。故而“衽若交竽”是言長袖舞時,如兩竽交往。 戲劇中的水袖就是由它演變而來。

    四、作禮儀用。漢服與禮儀有著密切的關係,衣袖直接用於禮儀活動中。寬袍大袖,顯示莊嚴、穩重之態。古時常見的行禮“斂衽”(即“斂袂”),就是先整一整衣袖,然後再拜禮。元代以前男女均行此禮,元代以後只有女子行此禮。此禮與戲曲中女子行禮的方式有些相似。

  • 4 # 蘇禾醬

    不是所有的漢服袖子都這麼大,就像所有的非民族服飾都像晚禮服那樣華麗。

    影視劇裡特別大是有為了視覺效果的因素在。而正常情況下,漢服禮服是大袖,常服及其他場合所需的漢服是直袖或者箭袖。根據場合等級地位穿衣服。

    至於為什麼是大袖子,也是為了視覺美,就像晚禮服的大拖尾、抹胸、露背設計一樣。

  • 5 # 青藜子

    在這裡我想罵人,那就是高曉松,這個賤人在一個節目中大肆誣衊漢服,如果你說有道理我服,可是這個畜生如此說:什麼漢服,什麼皇漢,哪裡來的漢服,早在戰國時就胡服騎射了,那是胡服,而且那時候是沒有褲衩的,沒褲衩!在往前是什麼?是樹葉,華人傳樹葉,所以說沒什麼漢服。

    你說這是個什麼人?說的什麼話?

    首先,胡服騎射僅在趙國實行,而且僅在軍事領域實行,幾年後趙武靈王被他兒子軟禁餓死沙丘了。這個軍事改革也就終止了。

    其次,我裡面有沒有褲衩跟我穿漢服有直接關係嗎?老子傳褲衩就不能穿漢服了嗎?

    第三,再往前說是穿樹葉,簡直是鬼扯,連詭辯都算不上,穿樹葉和漢服有什麼關係?!

    這個節目好像叫《曉松奇談》,於是我對這廝有了重新認識:自輕自賤,崇洋媚外,妖言惑眾,小丑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款開衫怎麼搭配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