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媛不圓

    作為一個皇帝,應該挺可憐的吧,每天要處理這麼多事情,尤其是明君,應該不能有很多自己的私人情感吧,連一個停歇的港灣都沒有,連身邊最親近的愛人也是和朝中政事掛鉤,必須雨露均霑。

    自己的內心沒有足夠強大隻能被他人擺佈!

  • 2 # 位卑未敢忘憂國

    個人認為,滿清統治者對漢人是沒有任何悲憫之心的。尤其是乾隆,滿清的衰弱始於乾隆!下面,我來說說一些資料,大家就能知道我為什麼那麼說了。

    乾隆的南巡集團聲勢浩大,每次都在萬人以上,所到之處極盡奢侈糜費,地方供給極盡華麗壯觀,百姓的財富經歷巨大的浩劫。江蘇學政(教育廳長)尹會一曾上奏章說南巡造成“民間疾苦,怨聲載道”,乾隆大為光火:“民間疾苦,你指出什麼地方疾苦?怨聲載道,你指出什麼人載道?”被乾隆封為“滿清第一才子”的皇家教師紀曉嵐曾趁便透露江南人民的財產已經枯竭,乾隆怒不可遏:“我看你文學上還有一點根基,才給你一個官做,其實不過當作娼妓豢養罷了,你怎麼敢議論國家大事?”看看今天的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和真實的歷史相差究竟有多大?乾隆南巡的花費超過康熙百倍以上。如今天的影視劇津津樂道乾隆下江南時“微服私訪”的“美政”,何其可笑,將觀眾們愚弄於股掌之間。乾隆從不“微服私訪”,即使有也是出於“獵奇”和“瓢妓”的用心,絕不是因為了解民生疾苦。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時,就因為“微服出巡”,去秦淮河上瓢妓徹夜不歸,皇后在傷透了心的情況下把萬縷青絲一刀剪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截髮皇后。

      乾隆除了下江南遊蕩獵奇外,還花費巨資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復殿,南筑崇臺,北構傑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這裡鑿池,那裡疊石,此處栽林,彼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緻,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蒐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萬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一齊陳列園中,作為皇帝家常的供玩。從前秦二世胡亥築阿房宮,陳後主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隋煬帝營顯仁宮芳華苑,華麗也不過如此,所不同的是前兩位是著名的亡國君王。

  • 3 # 社會我明哥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盲目地回答了總感覺有點看事兒的不嫌事大的意思,乾隆作為皇帝,他要考慮很多,不能單就一件事對他下定論。

  • 4 # Hai子君

    說乾隆是暴君,絕對有理由,他搞“文字獄”是一等一的高手,執掌最高權柄幾十年,以牽強的理由殺掉的文人數不勝數。但他同時又是仁君,關心民生疾苦,對普通老百姓常懷悲憫之心。

    他一生重視救災。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山東德州遭遇洪澇,由於缺少糧食,大家餓得喊爹叫娘。不巧的是,其時德州城最高官員山東督糧道顏希深到省城辦事去了,那個時代聯絡不便,官倉雖然有糧,但因主官在外,沒人敢自作主張放糧賑災。顏母詢問署裡官員為何不放糧,署員說放糧乃國家大政,必須等顏道員回來奏請上級批准才行。顏母為救災民,令人馬上開倉放糧,並說如果朝廷怪罪下來,由她兒子承擔。在她的力爭下,數十萬災民得救。山東巡撫得知此事嚇得癱倒在地,以擅動官倉、蔑視國家體制為由進行舉報。乾隆批道:“這樣的賢良母親,巡撫不但不舉薦,還要彈劾,怎麼能鼓勵那些為國考慮者,”接著他又降旨:已動用的倉谷允許作為正項核銷,無須賠補,並且特別賜給顏母三品封誥。

    他雖喜歡作秀,但救災確實花了大力氣。雍正當政13年,共動用救災銀143萬兩,這在生產力低下的皇權時代已不算少,但乾隆執政的最初18年竟用了救災銀2480餘萬兩,救災糧食達2000多萬石。乾隆五十年,用來賑災的銀兩更高達1400萬兩,超過了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花這麼多錢賑災,難免產生冒賑、濫賑、貪墨等腐敗現象,乾隆對此心知肚明,但他不予計較,說辦賑理應寧濫勿遺。對不認真救災的官員,乾隆會嚴加追究,他曾對大臣這樣說:“向來督撫中失察掛誤處分,朕常加寬免。或有諱災之事,必重治其罪。”甘肅巡撫許容、兩江總督那蘇圖都曾因瞞報災情受到乾隆的嚴厲申斥。

    乾隆在水旱時全力救災,平時也很關注民生。他重視水利建設,在其執政期間,大力治理黃河、淮河、永定河等許多河道。他鼓勵農民墾荒,乾隆時全國耕地超過十億畝,國家卻只按七億畝徵稅,這並不是因為乾隆馬大哈,而是他制定了一項特殊的政策:農民新開墾出來的土地,收穫之物全部歸己,不用給國家繳稅。對這個政策,乾隆這樣解釋:“讓老百姓在正常交稅外留點餘錢,所謂‘藏富於民’,百姓富了,國家也就富了。”乾隆還特別喜歡減稅。他曾先後五次普免全國錢糧,減稅的幅度不可謂不大。

    當然,任何皇權統治者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慈善家,乾隆對老百姓的“善待”更多是出自現實的考量,跟尋常人的悲憫不同,但能利國利民,就不失為一種善行。

  • 5 # 歷史名人物

    乾隆也有悲憫心

      說乾隆是暴君,絕對有理由,他搞“文字獄”是一等一的高手,執掌最高權柄幾十年,以牽強的理由殺掉的文人數不勝數。但他同時又是仁君,關心民生疾苦,對普通老百姓常懷悲憫之心。

      他一生重視救災。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山東德州遭遇洪澇,由於缺少糧食,大家餓得喊爹叫娘。不巧的是,其時德州城最高官員山東督糧道顏希深到省城辦事去了,那個時代聯絡不便,官倉雖然有糧,但因主官在外,沒人敢自作主張放糧賑災。顏母詢問署裡官員為何不放糧,署員說放糧乃國家大政,必須等顏道員回來奏請上級批准才行。顏母為救災民,令人馬上開倉放糧,並說如果朝廷怪罪下來,由她兒子承擔。在她的力爭下,數十萬災民得救。山東巡撫得知此事嚇得癱倒在地,以擅動官倉、蔑視國家體制為由進行舉報。乾隆批道:“這樣的賢良母親,巡撫不但不舉薦,還要彈劾,怎麼能鼓勵那些為國考慮者?”接著他又降旨:已動用的倉谷允許作為正項核銷,無須賠補,並且特別賜給顏母三品封誥。

      他雖喜歡作秀,但救災確實花了大力氣。雍正當政13年,共動用救災銀143萬兩,這在生產力低下的皇權時代已不算少,但乾隆執政的最初18年竟用了救災銀2480餘萬兩,救災糧食達2000多萬石。乾隆五十年,用來賑災的銀兩更高達1400萬兩,超過了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花這麼多錢賑災,難免產生冒賑、濫賑、貪墨等腐敗現象,乾隆對此心知肚明,但他不予計較,說辦賑理應寧濫勿遺。對不認真救災的官員,乾隆會嚴加追究,他曾對大臣這樣說:“向來督撫中失察掛誤處分,朕常加寬免。或有諱災之事,必重治其罪。”甘肅巡撫許容、兩江總督那蘇圖都曾因瞞報災情受到乾隆的嚴厲申斥。

      乾隆在水旱時全力救災,平時也很關注民生。他重視水利建設,在其執政期間,大力治理黃河、淮河、永定河等許多河道。他鼓勵農民墾荒,乾隆時全國耕地超過十億畝,國家卻只按七億畝徵稅,這並不是因為乾隆馬大哈,而是他制定了一項特殊的政策:農民新開墾出來的土地,收穫之物全部歸己,不用給國家繳稅。對這個政策,乾隆這樣解釋:“讓老百姓在正常交稅外留點餘錢,所謂‘藏富於民’,百姓富了,國家也就富了。”乾隆還特別喜歡減稅。他曾先後五次普免全國錢糧,減稅的幅度不可謂不大。

      當然,任何皇權統治者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慈善家,乾隆對老百姓的“善待”更多是出自現實的考量,跟尋常人的悲 憫不同,但能利國利民,就不失為一種善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服是什麼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