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陶德中士
-
2 # 熊孩子222722837
這個要看彈本身帶不帶火箭助推,像RPG這種發射以後靠慣性飛行的就對射手沒什麼危害,因為擊發時的氣體已經從發射筒後面排掉了
如果是對空導彈這種,很多都是發射後有一個延遲點火,也就是導彈被髮射藥推出發射器一段距離以後發動機才點火,這樣就對射手也沒有危害了
以前有一些老式的火箭彈沒有這個延遲點火就加裝一個防盾,比如二戰納粹德國的戰車噩夢,明顯特徵就是發射器前端有一個鐵片防盾,保護射手面部不受尾焰影響
-
3 # 陽光燦爛月光明媚
肩抗式導彈一般是採用兩級發動機:發射發動機和主發動機。發射發動機一般工作六百到八百毫秒,這個時候導彈還沒有出筒,所以尾焰是從發射筒後部噴出,不會燒到射手。導彈靠慣性飛行一段距離,一般是十五到二十米,主發動機點火,導彈加速飛行,這個時候尾焰已經燒不到射手了。所以只要發射筒後面不站人,導彈發射過程基本還是安全的,尤其射手是不會被燒傷。之所以說“基本”,那就是說導彈發射過程還是有可能發生一些事故的。以老美的“毒刺”和老毛子的“針”為例說明一下。“毒刺”是發射發動機伴隨導彈飛行,出筒後主動分離,發射發動機動能耗盡就跌落在發射陣地前方,注意,是跌落。而導彈發射陣地前方有時候是步兵的掩體,所以就曾經出現過跌落的發射發動機砸傷步兵的情況(當然這與本問題無關)。老毛子的“針”從結構上克服了這個問題,在發射筒上設定了擋銷,直接把發射發動機擋在發射筒內。但是由此也帶來另一個問題:那麼大的動能全靠射手吸收,儘管老毛子高大魁梧,導彈飛出的瞬間也會被髮射筒拉著鞠個躬。此類影片很容易找,大家不妨看看。遇到東南亞身材矮小計程車兵估計還真有可能拉一跟頭。
-
4 # 海邊椰子
當然會傷人,肩扛發射的導彈或者火箭筒用的不好傷到射手是常有的事。
一般的肩扛式導彈或者火箭筒都有比較長的發射筒尾部,發射時第一級發動機或者發射藥在發射筒內燃燒完畢並將彈頭推出到安全距離外,多數尾焰受發射筒約束從發射筒後部噴出並錐形擴散,少數尾焰向前噴出。這段時間內由於高溫燃氣前後噴出,對發射管前方後方的人都很危險,而且一旦尾焰被後方的物體遮擋反射的話,射手就會被尾焰燒傷,而同時後噴的碎片和衝擊波也一樣可能傷人。
在立姿或者蹲姿發射時,副射手要協助射手清空後方區域,尾焰可能波及的地方不能有友軍。危險範圍視型號而定,不過一般至少十米到十幾米的區域是不允許有人的。如果是臥姿發射,必須傾斜身體以一定角度發射,避免腿部捲入尾焰之中。如果是室內發射或者是對天發射,對射手的要求就更加高了,要極為注意尾焰和衝擊波可能被牆壁和地面反射傷人,必要的時候需要穿防火服,清空室內人員,又或者是在身後挖好承接尾焰的深坑避免尾焰直接反射回發射者身上。
而比較先進的導彈現在傾向於使用冷發射方式,使用壓縮空氣或是低溫燃氣等安全的能源將彈頭從發射筒中彈出到安全距離之外再為主推進劑點火,避免發射時的火箭對射手和後方人員造成危險,並且可以在室內和狹窄空間開火,極大的增強了使用時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
5 # 小杰V奇牙-傑
其實肩扛式導彈不全是噴火發射的,就拿最常見的40火說吧,在按下扳機的時候就相當於開啟火箭彈的點火裝置並將它彈出去,在彈出去的飛行階段才會飛向目標的,有的時候還會有尷尬的事情發生,就是火箭彈點火失敗,剛彈出去就掉地上了。
-
6 # 軍武資料庫
不會!如果會燒到發射員誰敢發射?
雖然這個軍事專家分不清導彈和火箭筒,但是咱們就導彈和火箭筒一塊講吧。
敲黑板,W君覺得首先得先明確下基本概念了,都拿好筆記本!
戰場上凡是能爆的:
火箭彈:有自身動力,無制導能力。
導彈:有自身動力,有制導能力。
智慧彈:無自身動力,有制導能力。
沒動力又帶制導能力的那就叫炸彈!
說回題主問題:
導彈和火箭彈發射有冷發射和熱發射之分別。上面那個答主說到的RPG實際上是冷發射原理(大部分單兵導彈和火箭都是冷發射)。
我們來看看RPG的結構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RPG-7的飛行狀態,穩定彈翼開啟彈尾是蜂巢結構,因此RPG-7並不會在彈尾噴出火焰,火焰是在單體中部的23位置的噴口噴出。發射藥在單體後部1/3的位置,發射的時候彈藥發射藥引爆,從單體後部的蜂巢孔內噴出。後半部分的殼體在火箭筒後部飛出,同時彈體向前崩出,在離開火箭筒10米的位置火箭發動機點火。
因此RPG不會造成火箭胃焰傷及射手的問題。
同樣大多數的單兵導彈武器也是這樣設計的,大部分是由拋射藥進行拋射後彈體飛離發射筒後進行點火。
例如FIM-92 毒刺導彈,裝備了兩個火箭發動機,第一級僅僅在發射管內工作,隨後拋棄,主發動機在導彈飛離後15米點火,例如照片中拋棄的第一級發動機。
-
7 # 鍛刀煉心
問題圖片是中國自行研製的陸軍PF89單兵反坦克火箭,不具備制導功能,所以不是肩抗式導彈。單兵作戰導彈是對付直升機使用,因為目標移動快速且有裝甲防護,所以採用制導飛彈。發射時佩戴耳機,當聽到長“嘟”聲時表示鎖定目標,發射後可以自行制導飛行。而反坦克火箭筒普遍採用光學瞄準器,提前算好移動量(有的在瞄準器內建),發射後是直線飛行。
下面再說問題,PF89單兵反坦克火箭後筒出現的尾焰是導爆管和點火具產生的,說是火焰並不對,擊針擊發底火後5-12ms就使彈體飛離發射筒了。準確的叫法是爆閃氣體,同時PF89後筒有一個橡膠蓋是特殊設計的,發射時不用卸下。而是隨著爆閃氣體的推力斜向地面一米左右掉落,不可能傷害到發射操作人員。圖片是高速攝影機抓拍的鏡頭,看上去十分可怕,實際上十分安全。
單兵防空導彈因為射程遠,一般使用曾程彈或者分級火箭發動機的方法達到目的,擊發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是有一個統一的地方就是----長。因為曾程和火箭分級加長了彈體的長度,所以筒具也就相應的變長了。防空導彈肩抗式發射是發射者站立,選擇15°-65°仰角發射,還有依託式發射。又長仰角又高,這樣就可以保護髮射者不被尾氣傷害到了。而且一般單兵導彈發射都是類似於艦艇垂髮的冷發射原理,先把導彈彈出去再點火。綜上,單兵作戰的筒類武器傷到自己的情況微乎其微。
-
8 # wangan1
考慮到是人抗在肩上發射之故,為此設計者知曉導彈噴焰傷人後果是無法迴避的問題,且這也是該類武器能現實使用,首先不得不先期解決的問題。至此原因設計肩抗式噴氣為動力的各類武器,均以發射初始給予彈體初始(噴氣)動力,且該動力在彈體飛離發射筒前完成工作,確保導彈飛離發射筒時,即噴口直接面朝發射者時不至於發生危險。在此時起一段時間內發動機被設計為停止工作,這也是純粹為確保發射者人身安全之故。在彈體飛離發射者(印象中有資料介紹)超20米外時,至此再次啟動發動機給導彈增(加)速,讓其按指令奔襲目標完成預定任務。實際該設計己通用於有人在彈體旁操作的,各種後噴作動力之類武器,類似如肩抗更新代有支架人坐操的超輕型(近程)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各類單兵火箭筒等等。其發射後飛離有距離才再點火非戰術需要,實際該設計既影響了彈的加速,還增加了彈的飛行時間之弊端,這純粹是此類武備實際使用條件的無奈所致哈。
回覆列表
像RPG7火箭筒的站姿發射,尾焰對射手本身是沒有傷害的,但其正後方20米內是不允許站人的。在中東戰場上出現過不少這樣誤傷,射手在在前面要發射了,隊友也不看直接從後方走過去,結果正好這時射手發射火箭彈,走過去的人直接就被尾焰給斬了首。這種烏龍只能說確實是太缺乏軍事訓練了。
對於肩扛式導彈發射裝置在使用時,如果不認真檢視它的使用要求和環境那麼就有可能會被噴射的尾焰燒傷。但是這種事情很少發生,那麼一旦發生則多數是因為使用者不會用這類武器,或者自己忘記了使用必要條件。
目前,比較主流的肩扛式武器(也稱行動式武器)有幾種:
一是行動式防空導彈(如我們的前衛系列、紅纓系列、俄羅斯針式、美國的毒刺)
二是行動式火箭發射器 (如俄製的RPG-7系列、中國的69式火箭筒和新的單兵攻堅彈系列、瑞典的M4、卡爾古斯塔夫)
三是行動式反坦克導彈(如美國的標槍、以色列長釘)
這些武器都具備一個特點就是,在發射時不是有尾焰,就是有強大的尾噴氣流。射手在發射時就要考慮到尾焰如何處置,才能不傷到自己。
跪姿發射與站姿一樣,只要注意後方無人就行,傷不到射手自己。
一般肩扛式武器在發射時根據環境和用途不同,會規定射擊姿勢和空間範圍的大小。
比如在火箭筒發射時,一般分臥姿、跪姿、站姿三種。發射前要求後方20米範圍內不得有人,這就是要避免傷人。在野外發射時,這三種姿勢中跪姿和站姿,基本上尾焰都傷不到自己,因為是向後方噴射的。但在臥姿發射時,就有傷到自己的危險。因為在臥倒狀態中射手扛火箭筒的如果與跪姿和站姿一樣的話,那麼火箭筒的尾噴口會正好對準自己的屁股和大腿,在這種情況下,尾焰必然會傷到射手。如何避免自傷呢?這就需要射手在臥倒後,將身體與火箭筒方向錯開,形成一個人字形,這樣尾噴口就會衝向無人的方面,而不是自己的身體,可以有效避免誤傷。當然現在技術發達,很多這類武器都設計有內部的封閉式平衡系統,基本解決了狹小空間發射尾焰的問題。可以放心使用。
而在室內發射時則要危險得多,這三種姿勢都有可能會傷到自己。因為室內空間小,不太可能會有規定的20米安全距離。在室內發射時就要注意不要在全封閉的狹小空間內發射,或者你穿好全套的防護裝具。發射前要將兩側開啟通道,有門開門,有窗開窗。這樣有助於將尾焰衝擊力儘量分散,減小傷害性。根據本人的親身體驗,在室內發射火箭筒最重要的防護還是要保護好自己的聽力,野外發射無防護時都能讓貼近火箭筒的一側耳朵瞬間失聰更別說在室內了。發射時的噪音絕對比你想像的要大得多。
對於行動式防空導彈來說,由於尺寸長,一般更多的是採用站姿發射,跪姿也可以但很少用,臥姿的話導彈筒直接懟地上了,沒法操作,因為你瞄準的目標是天上。畢竟防空導彈的目標都在數公里外,不像火箭筒就在幾十米或者百米開外,對方火力能直接威脅到射手。相對比防空導彈的射手則要安全得多,從天上發現一個步兵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另外,防空導彈發射時後噴的不是尾焰,而是高壓的氣流。
行動式反坦克導彈的發射方式一般多采用坐姿、跪姿、臥姿三種;注意事項基本也是與火箭筒發射時一樣。臥姿時側身,就能有效防止尾噴氣流傷到。
這個臥姿發射時就要注意了,射手的身體要與火箭筒呈個夾角,就是人字形,這樣尾焰後噴方面對不到射手自己就不會傷到。如果火箭筒的方向與射手身體方向一致的話,那麼尾焰會直接把射手的屁股和大腿燒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