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Winter的五百天
-
2 # 使用者64381645087
我本人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整部電影充滿了壓抑的氣氛,雖然電影長達兩個半小時,但是節奏依然很緊湊,不過我就是感覺,男主角與女主角的相遇顯得有些生硬,而且女主角這個“異類”應該有她應有的神秘感,而男主那種讓人感到很高大,很有安全感的形象沒有表現出來。給人的感覺反到還不如女主。這個電影讓人看來就是一部懸疑電影,但是卻穿插著商業政治上的黑幕,影片中間大部分內容雖然並沒大提到,但是在開頭還有結尾處的詳細的講解,讓我感到有一種違和感,這究竟是一個業餘記者當偵探破案,還是鞭撻政治商業中的黑幕呢?
-
3 # 辣媽追劇
《龍紋身的女孩》故事依然是芬奇最擅長的懸疑推理,其中的元素也依然包括:性、暴力、強姦、宗教、驚悚、犯罪。
調查過程中,男主與一位神秘古怪的駭客女孩開始聯手,並抽絲剝繭揭開了這宗命案背後涉及的謊言和殘酷和變態的秘密,而這位龍紋身女孩,正是本片的女主。
女主在酷帥而特立獨行的表象下,有著不堪回首的歷史與傷痕累累的靈魂,所以當看到她對第二任監護人由屈從到智慧的報復,甚至最後成功盜取鉅額不義之財,忍不住為邊緣小人物漂亮的反擊而叫好。
應該說,《龍紋身女孩》是芬奇電影的成熟製作,孤僻內斂寡言的女主,比《搏擊俱樂部》裡的女主更出位,駭客技術比《社交網路》裡的扎克伯格玩得炫,而其中變態殺手利用宗教殘殺女性的“變態值”,相比《七宗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人性與社會黑暗之處的全力曝光,是芬奇電影一以貫之的宗旨。
在這部《龍紋身女孩》中,無論是前面的“政治陰謀”還是之後的“孤島探案”,真可以說是無惡不在啊。
<end>
1
相比於大衛芬奇的另一部作品《消失的愛人》來說,《龍紋身的女孩》表現出來的暴力和血腥則更加張揚和富有衝擊力,看過這部片子的朋友大概知道,在《龍紋身的女孩》中,上演過多次床戲,而且每次床戲的尺度都非常大,極盡陰暗、懸疑色彩。
《消失的愛人》裡就出現過一次床戲,然而正是因為這一次床戲,使得女主角的人物維度一下子豐滿起來了。
而且在《消失的愛人》的床戲段落裡,大衛芬奇還透過快速剪輯的方式來突出格局的緊張形勢,利用忽明忽暗的燈光則將恐怖的氛圍和情緒強化,使得影片中性愛的兩人之間的衝突張力拉開至最大化。
可以感受一下,鏡頭的剪輯和光影的變化幾乎與我們的呼吸頻率是一致的,這種情緒同化非常能夠感染人,並且能夠帶來很好的視聽體驗。
製造恐怖、陰暗的氛圍可以說是大衛芬奇的拿手絕活了,在《龍紋身的女孩》這部電影裡,大部分場景的建置都是以冷色調為主的,背景音樂的設定也都是低沉和壓抑的,這給電影本身覆蓋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本片是由瑞典小說《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而成的,因為脫身於小說,所以故事的格局非常龐大,在由小說改編成劇本的過程中,電影需要捨棄很多東西,所幸在大衛芬奇執導這部電影之前,由導演涅爾斯·阿登·歐普勒夫2008年執導的同名懸疑電影《龍紋身的女孩》就已經上映了,雖然很難確定大衛芬奇是否借鑑了前者的改編故事,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歐普勒夫的作品給了大衛芬奇一定的指導經典,已經讓他知道該怎麼去取捨電影中的某些橋段。
但是總的來說,雖然大衛芬奇的作品試圖改變在原版電影——也就是歐普勒夫執導電影中出現的結構問題,但是效果仍然不夠理想。
藉著此次機會,嘗試著對《龍紋身的女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做一些分析,看完這部長達158分鐘的電影其實也是一件非常費心費力的事情,我用了兩天的時間看了兩遍電影,得出來的結論仍然還是太過於膚淺,但是足以說明一些問題。
2
可能很多人對這一部電影有所耳聞,但是沒有接觸過,不妨藉著這個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這部以性愛、陰暗為主色調的懸疑電影吧。
可以說《龍紋身的女孩》仍然是一部典型的具有大衛芬奇風格的懸疑電影,從電影的配樂、場面排程和故事建置上其實都可以看出來這一點。
介紹完男女主角之後,電影是如何讓這兩個人聯絡到一起的呢?
影片前半段所展現的,就是作為調查者的布隆維斯特對範耶爾家族和命案線索抽絲剝繭的過程,在調查的過程中,布隆維斯特越來越發現事情的複雜性,這時候我們的女主角沙蘭德才出場,透過自己精湛的駭客技術來幫助男主角一起調查這宗命案,而此時,電影已經過去將近二分之一的時間了。
我是在看第二遍電影的時候才發覺這部電影的故事結構的,電影裡包含的東西很多,但是多看幾遍的話,你會發現其實有用的東西並不多。女主角真正進入主線——也就是調查命案的時候,電影已經過去一大半了,這使得電影的前半段非常的拖沓和無聊。
3
在前半段電影裡,女主角的生活一直都在我們的視角之下,同時與其平行發展的則是男主角接受調查命案的任務一步步抽絲剝繭的過程,這兩個過程是交叉展現,雖然是兩組故事平行發展,但是相比之下,女主角的生活片段對電影本身的意義其實並不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
你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除了開頭所提到一個小線索:女主角曾經跟蹤過男主角的生活這個故事背景之外,之後發生的故事再也沒有與兩人相關聯的橋段了,彷彿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兩部電影的故事片段。
在2008年的原版電影裡面,這種錯誤更加的明顯了,影片更是加長到了足足180分鐘,雖然影片的長度保證了電影的質量和深度,但是故事的深度遠遠達不到影片所要表現的深度出來。
簡單的來說,這就是一個偵探型別電影,表面上講的是一個調查命案的故事,而實際上則是給我們的女主角龍紋身的女孩的一個開場預熱,原著小說《千禧年》總共有三部,主角其實就是我們的女主角沙蘭德,所以在第一部小說裡,電影想要表現的,就是塑造出一個完整的“龍紋身的女孩”角色出來。
這麼說其實就很容易明白了,故事並不複雜,絕沒有複雜到《指環王》三部曲那樣去塑造一部史詩鉅作,也不會和《消失的愛人》一樣反映某種社會現象,但是即使是塑造人物,電影也沒有將莎蘭德這個人物立起來。
大衛芬奇在150分鐘的電影故事裡講述了男主角調查的命案的懸疑和神秘,但是在表現女主角莎蘭德的時候,卻一直在保持角色的邊緣感,此外,電影中的幾條故事線太過鬆散,甚至毫無對立性或同一性,幾乎算得上是各說各話,說實話,大衛芬奇犯這個錯誤,我很不能理解。
4
在《消失的愛人》裡,雖然女主角從未真正出現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裡,但是其實她是無處不在的,一旦沒有了女主角,整部電影的衝突就沒了,男主角也不會報警,更不會被誣陷和栽贓,對比我們的這部《龍紋身的女孩》呢?
莎蘭德的角色在前半部分可以去掉嗎?
當然可以,你可以試著刪掉女主角莎蘭德前半段的角色故事,只留下與男主角布隆維斯特相遇之後的故事,你會發現,電影故事並沒有被影響多少,甚至女主角的人物性格要比沒刪之前更加的集中和立體化了,而且故事的衝突張力因為電影時間的縮短而增強了。
既然這樣可以讓電影表現更強的張力,為什麼導演沒有去嘗試?
我想可能是大衛芬奇太過於保守了,出於對原版電影和原著小說的尊重,大衛芬奇保留了電影故事中相對完整的段落,但是也因為將電影的缺點也隨之帶進來了,如果認真的調整一下故事結構的話,電影的表現會非常好。
在電影《阿甘正傳》裡,男主角與女主角小時候的陪伴為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做了鋪墊,而在之後很長一段劇情裡,電影將很長一段時間的建置放在男主角身上,直到電影的後期才將男女主角重新放到了一起,進而昇華和結合這段愛情。
其實《龍紋身的女孩》也可以做這樣的處理,電影開頭莎蘭德對男主角布隆維斯特的調查就是一種情感暗示,不信的話可以回頭多看幾遍,在電影裡,莎蘭德曾強調過布隆維斯特的乾淨,而這種乾淨,可能就是布隆維斯特吸引莎蘭德的地方所在吧!
電影太長,謹慎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