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尹禾
-
2 # 金山萬丈
魏晉時代八位在不同德行能力方面俱佳的名臣的合稱。賈詡籌謀策算、賈逵忠誠勇敢、張既民政才能、程昱智勇雙全、顧雍縝密持重、王渾風度氣量、劉惔看人能力、庾翼的志向規略,受到後代人的仰慕和推崇,被尊稱為“魏晉八君子”,出自《唐會要》。 賈詡——漢魏之際著名謀士、重臣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曹丕稱帝,封其為太尉、魏壽鄉侯。 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 併為《吳起兵法》校注。賈詡 賈逵——曹魏名臣、將領 賈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 ,河東襄陵人(今山西臨汾東南)。他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權中具有政治、軍事才幹的人物,終其一生為曹魏的統一事業作出貢獻。擔任豫州刺史期間,曾建起了一條二百餘里的運河,稱為“賈侯渠”,便利民生。石亭之戰中,率軍救出曹休。去世後諡曰肅侯。賈逵非常忠誠,如當中被郭援威逼仍寧死不願向他投降。另在曹操死後,鄢陵侯曹彰由長安趕來,問曹操的璽綬時,賈逵則嚴肅地說:“天子在鄴,國有儲輔。先王璽綬,非君侯所直問也。 ”表明尊重曹操和其選立的繼位人曹丕。另在夾石時,雖然賈逵與曹休有過節,但在曹魏的利益面前都可以放低,努力營救曹休以免被吳軍覆滅。在他病重時,又對左右說:“受國厚恩,恨不斬孫權以下見先帝。喪事一不得有所修作。 ”可見他至死都希望助曹魏覆滅東吳,以至統一。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司馬懿病重,夢見賈逵、王凌為作祟,不久去世。張既 張既——曹魏重臣、雍涼都督 張既(?-223年),字德容,馮翊高陵人也。舉茂才,除新豐令,治績為三輔第一。 河東之戰時,張既授命勸說馬騰與鍾繇合擊擊高幹、郭援,大破之。又和馬騰擊張晟等,斬衛固、張琰。召馬騰於關中,定關西叛。為京兆尹撫民興政。後來與夏侯淵平宋建,定臨洮、狄道,安郡民,徙氐以利趨,拔漢中守。從徵張魯,建議曹操遷徙漢中的百姓以充實長安三輔。又協助曹洪在下辯打敗吳蘭。 魏初,為尚書,出為雍州刺史。諸胡叛亂,張既運籌帷幄,漁翁得利定涼州,兵行神速平胡亂。遷涼州刺史,封西鄉侯。在任期間,降蘇衡、鄰戴眾,修工事,撫民、誅西平麴光。張既一生政惠著聞,闢楊阜、胡遵等士,皆有名位,黃初四年薨。 程昱——曹魏謀士、名臣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人,三國時魏國名臣。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初平三年,被曹操徵辟為壽張令,從此為其出謀獻策、征戰四方。 曹操徵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於範縣。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後,任命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討平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 黃初元年,曹丕代漢稱帝,拜程昱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同年逝世,享年八十歲,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
-
3 # 季我努學社
《唐會要》中,賈詡被列為魏晉八君子之首位,易中天甚至評價他: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但其實賈詡是一個頻繁跳槽的人,幾度更換上司。可即使如此,後世的史學家、政治家對於他的評價很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賈詡身處的是一個良禽擇木而棲的時代。亂世中,擁有足夠智慧的人才能生存下去,賈詡身為一代文臣,他能做的就是靠著輔佐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實現自己的人生跨越,這一點是三國的謀士們的共同心聲。三國梟雄曹操求賢若渴,不計前嫌籠絡謀士,也可以體現出賈詡生活的時代特點。而從賈詡的跳槽經歷來看,無論是在董卓、李傕、郭汜、張繡還是曹操父子麾下,他都是做到了在為誰效力的同時為誰盡力盡力,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所以說,跳槽頻繁,但他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三國》中的賈詡劇照
其次,不可否認,賈詡的確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在他參與的幾次計劃中,凡是採納了他的意見的,最終都按照預定個的計劃得以進行,並且結果很好。比如,在董卓死後,李傕、郭汜打算各自逃亡,是在聽了賈詡的諫言之後得以扭轉局面。
後期,在李傕、郭汜、樊稠共同把持朝政又互相猜忌的時候,他又能夠從大局出發進行規勸。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後,獻計策兩次打敗曹操。賈詡的一段對話可以看出張繡和曹操兩人的實力對比: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所以說,張繡能夠打敗曹操,靠的不是實力,而是智慧,而在這其中,賈詡的貢獻不可小覷。
繼承人問題一直是曹操慎重考慮的,在他詢問賈詡的意見的時候,賈詡並沒有直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短短几個字便點破了繼承人問題的核心。
赤壁之戰後,曹操的計劃失敗
再次,賈詡是一個知道進退的人。歷史上的謀士,有智慧的大有人在,但是能夠在功成名就的同時懂得進退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賈詡曾經在幫助李傕大勝之後,拒絕很多獎賞,而是選擇了一個選拔人才的差事。在離開段煨選擇張繡的時候,他這樣評價:段煨生性多疑,容易被猜忌,即使待遇優厚但是不是長久之計,因為不可靠,很可能還有性命之憂。但是張繡缺乏謀士,此時正是求賢若渴,如果投奔他,會得到重用,還能夠保全家人。也就是說,在賈詡看來,他要輔佐的人,應該是一個禮賢下士、用人不疑的人。所以他和張修一起投奔了正在徵求謀士的曹操。即使在曹氏麾下,他也依舊能夠做好自己,深知自己並非一開始跟隨曹操,所以謹言慎行,潔身自好。
知進退的賈詡
參考文獻
李俊恆:《試論賈詡在曹魏時期的歷史地位》,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1期
潘民中:《賈詡的自全之道與裴松之的史家良心》,許昌學院學報,2017年第7期
林夢龍:《賈詡拜太尉考釋》,2017年第10期
回覆列表
關於賈詡,很多人並不熟知。原因很簡單,《三國演義》介紹的太少,而且曹操陣營中郭嘉被吹的太神,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他人的光芒。其實在曹操陣營裡五大謀士當中,論謀略,賈詡和郭嘉不相上下,但如果說戰略家,曹操早期臣子中只有兩人——荀彧和賈詡(其實早期還有一位特別重要的戰略家,劉曄,小編會在以後的“你不知道的三國能臣”中為大家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小編)。
戰略是什麼?是一種從全域性考慮謀劃實現全域性目標的規劃,和戰術不一樣。一個戰略佈局,可能會影響一個勢力、一個國家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命運。就比如我黨中國製定的“一帶一路”戰略,不僅影響國家命運,甚至會改變世界格局。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作為一個戰略家,對一個集團有多麼的重要。
當然不是說郭嘉沒有戰略眼光,他也能跳出對戰雙方的表象,從全域性看待問題,比如對袁紹的戰役,就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並沒有演繹的那麼神乎其神,並沒有所謂的“十勝十敗論”,其實荀彧和賈詡當時也都是主戰派,他們的戰略眼光是相同的。
魏晉八君子,出自《唐會要》,“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東平,宜無慚德,身死之日,並諡曰肅。”他們死後都被追諡為肅侯,這也是把他們八個列在一起的原因。
《唐會要》是賈詡被列為第一的主要依據。我們來分析一下,古人為何如此排名。按時間先後嗎?顯然不是,程昱無論是跟隨曹操的時間,還是年齡,都在賈詡之前,但是隻在第四位。是這按名氣大小嗎?這個不得而知,歷史名人的名氣在不同的時期和朝代是不一樣的,但我想一部斷代典制體史籍,《唐會要》的記載一定有嚴謹的邏輯。那就是八人的功績大小了。
賈詡善籌謀,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看看他的功績吧:
一、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這在當時絕對是大逆不道,有亂漢之罪。我想這也是羅貫中不大力宣揚他的原因,也是賈詡後期為人很低調的原因。但是從歷史的角度講,所謂不破不立,漢朝已然是苟延殘喘之勢,各諸侯擁兵自重,只不過是誰都不願意說破而已。長安被毀,曹操才有機會迎獻帝,挾天子令諸侯。
二、勸張繡投奔曹操
曹操曾經討伐張繡,但是兩次都失敗了,當時對戰雙方的謀士,正是賈詡vs郭嘉+荀攸,可見賈詡的智謀。後來賈詡審時度勢,勸張繡歸順曹操,這也是戰略眼光的體現,張繡勇則勇矣,但是沒有野心和謀略,在亂世很難自立。
三、官渡主戰,赤壁主不戰
前面說過了,與袁紹的決戰,並不是郭嘉一人的功勞,當時荀彧和賈詡都是極力主張決戰的。而赤壁前期,賈詡認為剛剛收復荊州,人心不穩,力勸曹操不要繼續勞師動眾討江東,但是曹操不聽,導致慘敗。
四、收復漢中
赤壁之戰後,曹操傷了元氣。劉備正是趁此時佔領了西川。前後三年時間曹操並未阻止劉備,而是聽取了賈詡休養整頓、清楚邊患的建議,先後平定了馬超和張魯。其中平定馬超更是出自賈詡的離間計。
五、曹魏繼承人
在曹魏繼承人問題上,賈詡以袁紹和劉表的例子,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使曹魏政權得以穩定。
六、休養生息
曹丕即位後,曹魏勢力仍然是三國中最強大的,因此曹丕意欲統一,問計賈詡先滅蜀還是先滅吳,賈詡建議應該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連年征戰內部財力已經不足,應該休養生息。曹丕不聽,執意乏吳,結果大敗。
可見賈詡所做的幾件大事,對曹魏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從他主張的幾場戰爭來看,他能準確的分析當時的形勢,謀定以後動。八君子的二號人物賈逵同樣有戰略眼光,不過主要是在國家發展方面的,比如人才、比如農業水利等等,軍事方面的戰略意見不多。在當時亂世,戰場上打得過才是硬道理,所以人們更關注戰局,這個是賈逵排序在賈詡之後的原因,其實作為三朝元老的賈逵對國家穩定的貢獻未必就比不上賈詡。剩餘六位都是各有過人之處,但是總的來說都沒有謀定全域性的賈詡貢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