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武則天死後,武氏家族這種妄圖顛覆朝綱的家族,豈不立刻要被趕盡殺絕?
10
回覆列表
  • 1 # 南陵文旅

    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武則天死後,武氏家族這種妄圖顛覆朝綱的家族,豈不立刻要被趕盡殺絕?然而,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莫測。事實上,在李唐復位後,武氏家族依然過了一段風風光光的日子,比李家很多人都要風光!

    要說武氏家族,需從武則天這輩說起,武則天呢,有兩個異母哥哥,分別叫武元慶和武元爽,待她和她娘都不怎麼滴,於是,武則天一當上皇后,就把這倆討厭的哥哥打發的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

    可能打發的地兒真是太遠太荒涼了,古代條件又差,武元慶剛到地兒就一命嗚呼了。他弟武元爽比他好一點點,真的只是一點點。武元爽到屬地後還是活蹦亂跳的,武則天可能看不過眼,於是又給他換了個地兒,接著他也完蛋了。至此,武則天同輩份的親兄弟全部玩完。

    親兄弟完蛋了,堂兄弟也不能放過!武則天還有倆倒黴堂哥叫武惟良和武懷運,被武則天直接給陰謀掉了。咋回事兒呢?當時李治喜歡上了武則天的親外甥女賀蘭氏,武則天很不爽,乾脆一石二鳥,在武惟良兄弟送給賀蘭氏的食物裡下了毒,這下不僅除掉了賀蘭氏,礙眼的武惟良兄弟也沒了。被當作踏腳石也就算了,武則天還給這兄弟倆改了個姓,叫“蝮”,真是絕了!

    武則天這麼討厭孃家,那她當上皇后之後,封給她爹武士矱的爵位周國公怎麼辦呢?武則天只當孃家沒人,把她親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過繼給了她爹,襲封周國公。賀蘭敏之不太會辦事兒,後來又惹惱了武則天,於是也完蛋了(冷史君忍不住YY一句,這一位可是出了名的美人啊)。

    而賀蘭敏之的死就是武家的轉機。賀蘭敏之死了,但親爹的爵位不能沒人繼承啊,於是武則天從流放地召回了她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襲封周國公。隨著武則天一步步的搶班奪權,武氏族人也都走到了高位,而等到武則天真正稱帝,這些大大小小的武家人便封了王。

    前頭說過了武承嗣,是武則天二哥的兒子,他繼承了追封給自己親爹的爵位魏王,這位魏王一心想當皇太子,可是武則天不讓,最後甚至抑鬱而死。大兒子武延基襲了魏王,找死的惹惱了武則天,於是便“被自殺”了。武則天便令武承嗣的二兒子武延義襲爵。另一子武延秀封淮陽郡王。

    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是武則天大哥武元慶的兒子,繼承了追封給自己爹的爵位梁王。次子武崇訓封高陽郡王。武氏其他人就暫且不說了。

    等到李顯好不容易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要求廢除武家人的王爵,結果李顯對武家還挺有感情的,硬是不讓,僅僅降爵了事,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國公。

    武崇訓娶了安樂公主,結果後來安樂公主和武延秀好上了,等到武崇訓死了,安樂公主便嫁給了武延秀。大家都知道安樂公主十分之得寵,夫憑妻貴,武延秀跟著安樂,混得也著實滋潤。不過,等到安樂她親媽韋后被殺,這夫妻倆便也走到了盡頭。

    再說回武三思,這貨更了不得了,很得李顯的寵信,甚至把幫助李顯復位的敬暉等人都給貶斥了,還把從前被敬暉等打壓的親信又重新提拔了起來。可以說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權傾朝野,比武則天在位時也不差什麼了。當時的太子是李重俊,跟武三思和安樂公主都不對付,覺得自己地位不穩,便造反了,殺了武三思武崇訓及同黨十餘人,最後不幸兵敗而死。

    親兒子死了,李顯卻為武三思罷朝五日,又給武三思追封了梁王,武崇訓追封了魯王。安樂公主甚至還拿兄長李重俊的頭去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訓。終李顯一朝,武家人都活得挺滋潤。

    直到李旦即位,把武三思等人定為謀逆,武家人才倒了黴,被殺的七零八落。但其中又有兩人很特殊。

    一個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李旦剛即位沒多久他就死了,死的很是時候再加上一個得力的老婆,這傢伙還被追封為定王。不過,太平公主一壞事兒,他的墳便也跟著遭殃了。

    而另一個人,武攸緒,才是個傳奇。他是被武則天坑死的武惟良的兒子,武則天在位時,武攸緒被封為郡王,不過人家很快便棄官歸隱嵩山了。等到李顯即位,召他為官,結果回來沒多久,人又客客氣氣的辭官歸隱了。於是,等到李旦朝武家人動手時,只有他還好好的,甚至李旦還專門下旨表揚了他一番。六十九歲,年終而卒。

  • 2 # 職場前沿思維喬春雨

    武則天其實在生前已經意識到武家的處境,但最終的結局卻被生理上需求完全破壞了,讓李家武家進入無限期的政變迴圈漩渦中!之前一直維護武家,比如有一次北方邊界的契丹部落起兵反叛,部落首領自號可汗(這就是日後建立遼國的契丹部落),武則天卻任命多個武家子弟為將,採取了大張旗鼓的方式平定叛亂。

    雖然許多大臣對此事頗有微詞,但武則天還是迅速調集大軍託付武家子弟出發征討。平叛事小,借平叛為武家子弟聚攏實力,樹立軍功事大,此時的武則天隱約為身後武家子弟的命運擔心了,她希望李家和武家能夠和睦相處,同保富貴。

    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出現,最起碼要保證武家子弟的安全,武則天要抓住任何機會來確保這樣的目標,要抓緊有限的時間進行政治佈局。但是,武則天的佈局被兩個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嚴重破壞了。

    所謂的男寵,就是面首,是以身體取悅權貴的男人。

    張易之與張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寵信,專權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連武則天的子侄們都爭相給張易之執鞭轡,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樣地,他們的行為也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李顯的兒子李重潤、永泰郡主兄妹倆暗地裡討論二張專政,不想被張易之的耳目偵知,張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則天進讒言。武則天不僅責罵太子李顯,還嚴令李顯鞫問子女,萬般無奈的李顯只得逼令兒子、女兒自縊。接下來,張氏兄弟又將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獄逼死。

    之後就是神龍政變,在之後就是張柬之等被武三思暗害,當然武家的命運也沒好到哪裡去,之後就是政變接著政變,直到唐明皇。

  • 3 # 拾莫

    也許很多人都會以為,武則天身後,武氏宗族這種試圖顛覆朝綱的宗族,豈不立刻要被斬草除根?然而,前史有時分即是這麼莫測。事實上,在李唐復位後,武氏宗族仍然過了一段風風景光的日子,比李家很多人都要風景!

    要說武氏宗族,需從武則天這輩說起,武則天呢,有兩個異母哥哥,分別叫武元慶和武元爽,待她和她娘都不怎樣滴,所以,武則天一當上皇后,就把這倆厭煩的哥哥打發的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也許打發的地兒真是太遠太荒涼了,古代條件又差,武元慶剛到地兒就一命嗚呼了。他弟武元爽比他好一點點,真的僅僅一點點。武元爽到屬地後仍是活蹦亂跳的,武則天也許看不過眼,所以又給他換了個地兒,接著他也完蛋了。至此,武則天同輩份的親朋友悉數玩完。親朋友完蛋了,堂朋友也不能放過!武則天還有倆倒運堂哥叫武惟良和武懷運,被武則天直接給詭計掉了。咋回事兒呢?其時李治喜歡上了武則天的親外甥女賀蘭氏,武則天很不爽,爽性一舉兩得,在武惟良朋友送給賀蘭氏的食物裡下了毒,這下不只除掉了賀蘭氏,礙眼的武惟良朋友也沒了。被當作踏腳石也就算了,武則天還給這朋友倆改了個姓,叫“蝮”,真是絕了!武則天這麼厭煩孃家,那她當上皇后以後,封給她爹武士矱的爵位周國公怎樣辦呢?武則天只當孃家沒人,把她親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過繼給了她爹,襲封周國公。賀蘭敏之不太會辦事兒,後來又惹惱了武則天,所以也完蛋了

    而賀蘭敏之的死即是武家的起色。賀蘭敏之死了,但親爹的爵位不能沒人承繼啊,所以武則天從流放地召回了她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襲封周國公。跟著武則天一步步的搶班奪權,武氏族員也都走到了高位,而比及武則天真實稱帝,這些大大小小的武家人便封了王。

    前頭說過了武承嗣,是武則天二哥的兒子,他承繼了追封給自個親爹的爵位魏王,這位魏王一心想當皇太子,但是武則天不讓,最後乃至抑鬱而死。大兒子武延基襲了魏王,找死的惹惱了武則天,所以便“被自殺”了。武則天便令武承嗣的二兒子武延義襲爵。另一子武延秀封淮陽郡王。

    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是武則天大哥武元慶的兒子,承繼了追封給自個爹的爵位梁王。次子武崇訓封高陽郡王。武氏其他人就暫且不說了。

    比及李顯十分困難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請求廢棄武家人的王爵,成果李顯對武家還挺有豪情的,硬是不讓,僅僅降爵完事,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國公。

    武崇訓娶了安泰公主,成果後來安泰公主和武延秀好上了,比及武崇訓死了,安泰公主便嫁給了武延秀。大家都知道安泰公主十分之得寵,夫憑妻貴,武延秀跟著安泰,混得也著實潤澤。不過,比及安泰她親媽韋后被殺,這夫妻倆便也走到了盡頭。再說回武三思,這貨更了不得了,很得李顯的寵信,乃至把協助李顯復位的敬暉等人都給貶低斥責了,還把早年被敬暉等鎮壓的心腹又從頭提拔了起來。可以說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權傾朝野,交鋒則天在位時也不差什麼了。其時的太子是李重俊,跟武三思和安泰公主都不抵擋,覺得自個位置不穩,便造反了,殺了武三思武崇訓及同黨十餘人,最後意外兵敗而死。

    親兒子死了,李顯卻為武三思罷朝五日,又給武三思追封了梁王,武崇訓追封了魯王。安泰公主乃至還拿兄長李重俊的頭去祭拜武三思和武崇訓。終李顯一朝,武家人都活得挺潤澤。直到李旦即位,把武三思等人定為謀逆,武家人才倒了黴,被殺的亂七八糟。但其間又有兩人很特別。一個是太平公主的老公武攸暨,李旦剛即位沒多久他就死了,死的很是時分再加上一個得力的老婆,這傢伙還被追封為定王。不過,太平公主一壞事兒,他的墳便也跟著遭殃了。而另一個人,武攸緒,才是個傳奇。他是被武則天坑死的武惟良的兒子,武則天在位時,武攸緒被封為郡王,不過人家很快便棄官歸隱嵩山了。比及李顯即位,召他為官,成果回來沒多久,人又客客氣氣的辭官歸隱了。所以,比及李旦朝武家人動手時,只有他還好好的,乃至李旦還專門下旨表彰了他一番。六十九歲,年終而卒

  • 4 # 峰子奇觀

    我想說,武則天被逼退位後,武家人在唐中宗李顯上位後,前期比誰都風光,照樣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只是後來,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時,才沒那麼風光了。

    先說“神龍政變”,逼年老的武則天退位。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神龍政變”,逼迫一代女皇帝武則天退位,隨後唐中宗李顯復位,誅殺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勢力,兩大美男子麻溜溜的被殺了,頭顱遭示眾。

    唐中宗李顯上位,最高權力又回到了大唐李手中。那麼,大唐李家人上位,作惡多端的武家勢力還存在,是不是要來個大清洗?否則李家皇權,隨時可能面臨威脅。

    在武則天時代,武氏家族地位顯赫,此時應該受到嚴厲的清算,大臣敬暉曾勸唐中宗說:“事不兩大,武家諸王宜皆免。”

    大致意思是,唐朝是李氏江山,哪有兩姓皇室宗親?武姓的親王應該全部免去王爵。為了李唐政權穩固,以及參與這次政變的大臣們的自身安全,肅清武家勢力是再合理不過的選擇了。

    唐中宗李顯,對武家的最終抉擇。

    唐中宗李顯(劇照)

    可是大家想錯了,唐中宗李顯拒絕了大臣們的強烈建議,他不僅沒有清洗武家人,而且依然讓武家人握有權力。唐中宗李顯回覆大臣們說,武攸暨、武三思等人為誅殺張易之兄弟也出了力,所以不應該徹底免去爵位,只是各降一等,結果如下:

    武氏家族之前被封親王的,就降為郡王;被封郡王的,就降為國公,都降一級,以此類推。

    梁王武三思,降為德靜郡王。定王、駙馬都尉武攸暨,降為樂壽郡王。河內郡王武懿宗,降為耿國公。建昌郡王武攸寧,降為江國公。會稽郡王武攸望,降為葉國公。臨川郡王武嗣宗,降為管國公。建安郡王武攸宜,降為息國公。高平郡王武重規,降為鄶國公。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義,降為魏國公。安平郡王武攸緒,降為巢國公。高陽郡王、駙馬都尉武崇訓,降為酆國公。淮陽郡王武延秀,降為桓國公。鹹安郡王武延祚,降為鹹安郡公。

    唐中宗李顯重新登大位,對武氏一門還是非常友善的,武三思依舊權傾朝野,日子過得相當滋潤。李顯的姑娘安樂公主,先後嫁給武氏兄弟,受盡恩寵。

    皇帝,最愛玩平衡術!

    唐中宗李顯,一邊是“降”(明降,實質沒變),另一邊就是“升”了(明升暗降)。

    唐中宗李顯,為制衡在“神龍政變”中助自己復位的張柬之等五大功臣,先升封他們為郡王,削奪他們的宰相權力:宰相崔玄暐,封為博陵郡王;宰相張柬之,封為漢陽郡王;敬暉,平陽郡王;桓彥範,扶陽郡王;袁恕己,南陽郡王。

    所以,你看明白了嗎?不是什麼有些人說的,是因為李顯“柔昏不斷”、不喜歡多事、膽小怕事,什麼多年生活在母親權力的陰影之下,爾爾,這些表面原因或許多少會有,這都不是最本質的原因。最本質原因是:保持朝中權力的平衡,防止張柬之、敬暉等人獨攬大權。

    最後,大致說說,武氏家族成員的結局。

    武家媳婦 太平公主(劇照)

    1、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在太子李重俊發動的政變中,被殺死。

    2、在李隆基發動的“唐隆政變”中,武延秀和安樂公主被殺死在內宅。

    3、作為武家媳婦的太平公主被殺掉之後,其墳墓也被毀掉。

    4、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重規、武攸望、武攸寧等人在唐中宗時代死掉。

    5、駙馬都尉武攸暨,娶了太平公主,在武延秀被李隆基處死時,被降為楚國公,不久去世。

    6、武家還有一支沒有受牽連,就是隱士武攸緒。武攸緒在武則天時代也曾被封王,之後棄官歸隱。朝廷屢次徵召也堅決繼續做隱士。風波沒牽連到他,一直活到開元十二年。

  • 5 # 峰子奇觀

    我想說,武則天被逼退位後,武家人在唐中宗李顯上位後,前期比誰都風光,照樣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只是後來,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時,才沒那麼風光了。

    先說“神龍政變”,逼年老的武則天退位。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神龍政變”,逼迫一代女皇帝武則天退位,隨後唐中宗李顯復位,誅殺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勢力,兩大美男子麻溜溜的被殺了,頭顱遭示眾。

    唐中宗李顯上位,最高權力又回到了大唐李手中。那麼,大唐李家人上位,作惡多端的武家勢力還存在,是不是要來個大清洗?否則李家皇權,隨時可能面臨威脅。

    在武則天時代,武氏家族地位顯赫,此時應該受到嚴厲的清算,大臣敬暉曾勸唐中宗說:“事不兩大,武家諸王宜皆免。”

    大致意思是,唐朝是李氏江山,哪有兩姓皇室宗親?武姓的親王應該全部免去王爵。為了李唐政權穩固,以及參與這次政變的大臣們的自身安全,肅清武家勢力是再合理不過的選擇了。

    唐中宗李顯,對武家的最終抉擇。

    唐中宗李顯(劇照)

    可是大家想錯了,唐中宗李顯拒絕了大臣們的強烈建議,他不僅沒有清洗武家人,而且依然讓武家人握有權力。唐中宗李顯回覆大臣們說,武攸暨、武三思等人為誅殺張易之兄弟也出了力,所以不應該徹底免去爵位,只是各降一等,結果如下:

    武氏家族之前被封親王的,就降為郡王;被封郡王的,就降為國公,都降一級,以此類推。

    梁王武三思,降為德靜郡王。定王、駙馬都尉武攸暨,降為樂壽郡王。河內郡王武懿宗,降為耿國公。建昌郡王武攸寧,降為江國公。會稽郡王武攸望,降為葉國公。臨川郡王武嗣宗,降為管國公。建安郡王武攸宜,降為息國公。高平郡王武重規,降為鄶國公。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義,降為魏國公。安平郡王武攸緒,降為巢國公。高陽郡王、駙馬都尉武崇訓,降為酆國公。淮陽郡王武延秀,降為桓國公。鹹安郡王武延祚,降為鹹安郡公。

    唐中宗李顯重新登大位,對武氏一門還是非常友善的,武三思依舊權傾朝野,日子過得相當滋潤。李顯的姑娘安樂公主,先後嫁給武氏兄弟,受盡恩寵。

    皇帝,最愛玩平衡術!

    唐中宗李顯,一邊是“降”(明降,實質沒變),另一邊就是“升”了(明升暗降)。

    唐中宗李顯,為制衡在“神龍政變”中助自己復位的張柬之等五大功臣,先升封他們為郡王,削奪他們的宰相權力:宰相崔玄暐,封為博陵郡王;宰相張柬之,封為漢陽郡王;敬暉,平陽郡王;桓彥範,扶陽郡王;袁恕己,南陽郡王。

    所以,你看明白了嗎?不是什麼有些人說的,是因為李顯“柔昏不斷”、不喜歡多事、膽小怕事,什麼多年生活在母親權力的陰影之下,爾爾,這些表面原因或許多少會有,這都不是最本質的原因。最本質原因是:保持朝中權力的平衡,防止張柬之、敬暉等人獨攬大權。

    最後,大致說說,武氏家族成員的結局。

    武家媳婦 太平公主(劇照)

    1、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在太子李重俊發動的政變中,被殺死。

    2、在李隆基發動的“唐隆政變”中,武延秀和安樂公主被殺死在內宅。

    3、作為武家媳婦的太平公主被殺掉之後,其墳墓也被毀掉。

    4、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重規、武攸望、武攸寧等人在唐中宗時代死掉。

    5、駙馬都尉武攸暨,娶了太平公主,在武延秀被李隆基處死時,被降為楚國公,不久去世。

    6、武家還有一支沒有受牽連,就是隱士武攸緒。武攸緒在武則天時代也曾被封王,之後棄官歸隱。朝廷屢次徵召也堅決繼續做隱士。風波沒牽連到他,一直活到開元十二年。

  • 6 # 張明揚不說話

    可能要讓題主“失望”了,武則天死後,武氏家族過得不僅挺安樂,還在挺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活躍在政治之巔。

    武則天

    陳寅恪先生有一篇名文《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其中說得很明白,李武韋楊“可視為一牢固之複合團體”,“李、武為其核心,韋、楊助之黏合,宰制百年之世局,幾佔唐史前期最大半時間,其政治社會變遷得失莫不與此集團有重要關係”,“此李武韋楊四大家族最高統治集團之組成實由於婚姻之關係”。

    你也可以說,這是武則天生前為武氏家族提前做好的妥善政治安排。既然她已絕了傳位給武氏家族的念想,準備還政給李氏皇族,自然也要給在皇位爭奪戰中得罪了李氏皇族的武氏家族想好後路,以免被反攻倒算。而武則天的方案正如以上陳寅恪先生所說,用婚姻將李武兩家黏合起來,組成利益共享的統治集團。黃永年先生在名著《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中更是將此稱為,“李武政權”。

    比如,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就是武攸暨,武則天伯父的孫子。中宗李顯也有好幾個女兒都嫁到了武家,其中還有那個著名的想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

    但諷刺的是,武則天也被自己的政治安排所傷害,可謂求仁得仁。在張柬之逼武則天退位那次政變中,李家皇室勢力自然是政治基本盤。但很容易被忽視的是,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家勢力也參與了此次政變,李武兩家聯手,才順利全盤掌控了禁軍。事實上,此次政變的最核心政治訴求是清洗張易之兄弟的勢力,張氏兄弟的存在不僅對李家,也對武家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此,誅張也是李武二家的最大政治公約數。儘管此次政變的第二號目標是逼武則天退位,這本身對武家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作為政治補償,政變後武家的勢力不減反增,形成了李武二家聯合執政的局面。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武氏家族看似全面出了政治舞臺,但卻又以婚姻直接搭上了李隆基本人。我們都知道,在楊貴妃出現之前,李隆基最寵幸的女人是武惠妃,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不僅是楊玉環的前夫,在母親的運作下海差點成為大唐的太子。而武惠妃是誰,武則天是她的姑祖母。

    武惠妃

    說到這,您能不佩服武則天麼?

  • 7 # 張明揚不說話

    可能要讓題主“失望”了,武則天死後,武氏家族過得不僅挺安樂,還在挺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活躍在政治之巔。

    武則天

    陳寅恪先生有一篇名文《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其中說得很明白,李武韋楊“可視為一牢固之複合團體”,“李、武為其核心,韋、楊助之黏合,宰制百年之世局,幾佔唐史前期最大半時間,其政治社會變遷得失莫不與此集團有重要關係”,“此李武韋楊四大家族最高統治集團之組成實由於婚姻之關係”。

    你也可以說,這是武則天生前為武氏家族提前做好的妥善政治安排。既然她已絕了傳位給武氏家族的念想,準備還政給李氏皇族,自然也要給在皇位爭奪戰中得罪了李氏皇族的武氏家族想好後路,以免被反攻倒算。而武則天的方案正如以上陳寅恪先生所說,用婚姻將李武兩家黏合起來,組成利益共享的統治集團。黃永年先生在名著《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中更是將此稱為,“李武政權”。

    比如,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就是武攸暨,武則天伯父的孫子。中宗李顯也有好幾個女兒都嫁到了武家,其中還有那個著名的想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

    但諷刺的是,武則天也被自己的政治安排所傷害,可謂求仁得仁。在張柬之逼武則天退位那次政變中,李家皇室勢力自然是政治基本盤。但很容易被忽視的是,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家勢力也參與了此次政變,李武兩家聯手,才順利全盤掌控了禁軍。事實上,此次政變的最核心政治訴求是清洗張易之兄弟的勢力,張氏兄弟的存在不僅對李家,也對武家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此,誅張也是李武二家的最大政治公約數。儘管此次政變的第二號目標是逼武則天退位,這本身對武家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作為政治補償,政變後武家的勢力不減反增,形成了李武二家聯合執政的局面。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武氏家族看似全面出了政治舞臺,但卻又以婚姻直接搭上了李隆基本人。我們都知道,在楊貴妃出現之前,李隆基最寵幸的女人是武惠妃,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不僅是楊玉環的前夫,在母親的運作下海差點成為大唐的太子。而武惠妃是誰,武則天是她的姑祖母。

    武惠妃

    說到這,您能不佩服武則天麼?

  • 8 # 歷史這樣說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在位期間扶植了一個龐大的武氏家族,也就是新的皇族勢力。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被迫退位並於同年去世,此時,武氏家族成員梁王武三思、高陽王武崇訓、淮陽王武延秀等人還很活躍,接下來,悅史君將一一介紹這些倖存的武家人的下場。

    武三思及其後人

    武則天去世後,武三思因兒子武崇訓是唐中宗的女婿,不僅沒有失勢,反而迅速與韋后、上官婉兒打成一片,權勢更加顯赫。

    唐朝神龍三年(707年),皇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武三思和兒子武崇訓都被殺害,唐中宗追贈他為太尉,復封梁王,追封武崇訓為魯王。

    武三思的兒子新安王武崇烈、梁公武崇謙、武崇撝、武崇操和三個女兒武氏,沒有受到影響。

    唐朝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李氏發動政變,擁立唐睿宗李旦復位,武三思和兒子武崇訓都被“斫棺暴屍,夷其墓”。

    在這種情況下,武三思的兒子新安王武崇烈、梁公武崇謙等人處境兇險,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但悅史君認為,他們要麼被殺,要麼被貶流離,富貴生活不再。

    武三思的三個女兒武氏沒有受到影響,甚至三女兒還曾跟唐玄宗時的奸相李林甫私通。

    武承嗣後人

    武則天去世後,武承嗣的兒子魏王武延義、邢公武延安、燕公武延壽、武延光、淮陽王武延秀和女兒武氏沒有受到影響,武延秀甚至在唐朝景龍二年(708年),娶了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權勢更加穩固。

    唐朝唐隆元年(710年),武延秀在政變中被斬。

    結合同一時期武家後人的悲慘遭遇,悅史君認為,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義、武延光等人凶多吉少,女兒武氏則不受影響。

    武士稜後人

    武士稜這一支在武則天登基後,並沒有過多參與政事,因此,悅史君認為他們在武則天死後,不會受到過多影響,還是低調生活。

    武士逸後人

    武士逸這一支的情況跟武士稜類似,悅史君認為,他們受到武則天的衝擊不大。

    武士讓後人

    武士讓的孫子千乘王武攸暨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則天死後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因妻子而更加富貴,唐朝延和元年(712年)去世,被追封為定王。

    唐朝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涉嫌謀反被唐玄宗賜死,武攸暨的墓也被平毀。

    武攸暨的兩個兒子武崇敏、武崇行被殺,兩個女兒武氏不受影響。

    建昌王武攸寧及其兒子,被唐玄宗滅族,女兒武氏不受影響。

    恆安王武攸止早逝,他的女兒則被沒入宮中為婢,後來成為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

    綜上,悅史君認為,武氏家族在武則天去世後,一段時期內都保持了相當的權勢,直到唐玄宗登基後,才慢慢沉寂,除了個別女性成員,大部分都消失在史海中。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 9 # 歷史這樣說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在位期間扶植了一個龐大的武氏家族,也就是新的皇族勢力。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被迫退位並於同年去世,此時,武氏家族成員梁王武三思、高陽王武崇訓、淮陽王武延秀等人還很活躍,接下來,悅史君將一一介紹這些倖存的武家人的下場。

    武三思及其後人

    武則天去世後,武三思因兒子武崇訓是唐中宗的女婿,不僅沒有失勢,反而迅速與韋后、上官婉兒打成一片,權勢更加顯赫。

    唐朝神龍三年(707年),皇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武三思和兒子武崇訓都被殺害,唐中宗追贈他為太尉,復封梁王,追封武崇訓為魯王。

    武三思的兒子新安王武崇烈、梁公武崇謙、武崇撝、武崇操和三個女兒武氏,沒有受到影響。

    唐朝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李氏發動政變,擁立唐睿宗李旦復位,武三思和兒子武崇訓都被“斫棺暴屍,夷其墓”。

    在這種情況下,武三思的兒子新安王武崇烈、梁公武崇謙等人處境兇險,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但悅史君認為,他們要麼被殺,要麼被貶流離,富貴生活不再。

    武三思的三個女兒武氏沒有受到影響,甚至三女兒還曾跟唐玄宗時的奸相李林甫私通。

    武承嗣後人

    武則天去世後,武承嗣的兒子魏王武延義、邢公武延安、燕公武延壽、武延光、淮陽王武延秀和女兒武氏沒有受到影響,武延秀甚至在唐朝景龍二年(708年),娶了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權勢更加穩固。

    唐朝唐隆元年(710年),武延秀在政變中被斬。

    結合同一時期武家後人的悲慘遭遇,悅史君認為,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義、武延光等人凶多吉少,女兒武氏則不受影響。

    武士稜後人

    武士稜這一支在武則天登基後,並沒有過多參與政事,因此,悅史君認為他們在武則天死後,不會受到過多影響,還是低調生活。

    武士逸後人

    武士逸這一支的情況跟武士稜類似,悅史君認為,他們受到武則天的衝擊不大。

    武士讓後人

    武士讓的孫子千乘王武攸暨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則天死後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因妻子而更加富貴,唐朝延和元年(712年)去世,被追封為定王。

    唐朝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涉嫌謀反被唐玄宗賜死,武攸暨的墓也被平毀。

    武攸暨的兩個兒子武崇敏、武崇行被殺,兩個女兒武氏不受影響。

    建昌王武攸寧及其兒子,被唐玄宗滅族,女兒武氏不受影響。

    恆安王武攸止早逝,他的女兒則被沒入宮中為婢,後來成為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

    綜上,悅史君認為,武氏家族在武則天去世後,一段時期內都保持了相當的權勢,直到唐玄宗登基後,才慢慢沉寂,除了個別女性成員,大部分都消失在史海中。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 10 # 尚宮女史

    即便在武則天生前,武氏家族也是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武則天成為皇后後曾打壓武家,直接或間接弄死了四個哥哥,她攝政後又開始扶持武家,一直到她建立武周政權後,武氏家族發展到了頂峰。 

    武則天殺伐果決,但在立嗣一事上卻一直搖擺不定,立子還是立侄,這是一個困擾武則天的大問題,這也導致武家和李家水火不容,但最終在忠於李唐王室的大臣們的謀劃下,武則天還是還政於李家,唐中宗李顯繼位,而武氏家族在這個時候卻並沒有被打壓甚至屠殺,反而仍風光無限,只是這種風光並沒有維持多久。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在娶楊氏之前有過一段婚姻,並有兩個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原配去世後,在李淵的親自關照下,武士彠娶了楊氏,生了三個女兒,但武士彠去世的早,當時武則天只有12歲,楊氏母女四人被楊家虐待,特別是武則天的兩個異母哥哥和另外兩個堂哥武惟良和武懷運,最終楊氏帶著女兒們回到了孃家,之後武則天進宮成為李世民的妃子。

    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入感業寺,後被李治接進宮中,在655年成為皇后,按照慣例,武氏家族的人該提拔的提拔,該封官的封官,楊氏一時間感覺揚眉吐氣,所以在家宴上說起曾經那段往事,說武家子弟還不是靠著武則天才升官發財,但武元爽、武元慶、武惟良和武懷運都說是靠著武士彠的開國功臣身份和自己的勤勉努力才受到重用的。 楊氏哪受得了,於是進宮要求武則天以謙讓名義打壓武家,讓這幾個不知好歹的人遠離京城,然後四人都被髮配到很遠的地方為官,不久,武元慶和武元爽就去世了。

    另外兩個也沒有活太久,665年,李治泰山封禪,各地刺史都要參加,武惟良和武懷運兄弟倆有機會見到武則天,就準備了特產食物進獻給武則天,武則天利用這些特產毒死了外甥女賀蘭氏,然後,武惟良和武懷運被處死。 然而武則天僅僅是恨這幾個哥哥,卻並沒有對侄子們趕盡殺絕,當她有了當皇帝的心思後開始大力扶持武氏家族,683年李治去世,李顯繼位,過了不到兩個月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了京師,李旦繼位,武則天攝政,武家沒少幫著武則天誅殺李唐宗室。

    690年武則天稱帝,建立了武周政權,奪嫡大戰也跟著開始,武則天稱帝之後,李旦被降為皇嗣,武氏家族裡,武則天的兄弟們、侄子們個個封了王,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做為武士彠的繼承人,被封為魏王,官拜文昌左相,在他看來,武周政權自然姓武,所以太子也必須姓武,他攛掇別人上書武則天要求廢皇嗣李旦而立武承嗣為太子,立嗣是武則天最不願意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她沒有想好,但李昭德說服了武則天不要立武承嗣為太子,並且罷了武承嗣的相。李昭德的觀點其實很簡單,立嗣立親,侄子當上皇帝后不可能祭祀姑姑,更加不可能祭祀姑父,這如何給李治交代呢?

    但很快,因為一個宮女的舉報,李旦又失去了武則天的信任,之後,武承嗣讓人告發李旦謀反,如果不是有人剖心來證明李旦沒有謀反,武則天可能又要廢了李旦。之後狄仁傑終於也來勸諫了,說法和當初的李昭德大體相同,並且狄仁傑建議武則天把李顯召回。 698年李顯被召回,為了緩和母子關係,李顯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武承嗣的長子武延基,安樂公主則嫁給了武則天另一個侄子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經過張易之和張昌宗兩人的枕邊風和李旦的推讓,終於在698年,李顯成為太子,武承嗣則抑鬱而死。

    經過這麼多年的鬥爭,武則天自然知道武家和李家的矛盾,於是,在立了李顯為太子後,她又進一步抬高武家的地位,並在699年組織了一個聚會,讓李顯、李旦、太平公主和武家子弟盟誓,以後相互扶持。

    武則天晚期開始享樂又因為身體方面的原因,寵信二張兄弟,二張兄弟由此開始干政,701年,武延基和大舅子李重潤說了幾句二張的壞話,被武則天知道後下令處死,二張越發無法無天,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崔玄暐和袁恕己這些大臣聯合太子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等開始謀劃除掉二張。705年,神龍政變發生,除掉二張兄弟後,緊接著逼武則天下臺,李顯成為皇帝。 李顯當上皇帝后,武家不僅沒有被打壓,反而受到重用,李顯和武三思本來就是兒女親家,兩家互動很勤快,武三思和韋后的關係也是相當緊密的,在這種情況下,武三思成為一品大臣,太平公主因為在神龍政變中立了功,丈夫武攸暨也成為一品大員。

    久而久之,武三思又動了心思,他讓兒子武崇訓教唆安樂公主打壓太子李重俊、自請成為皇太女。安樂公主頗受李顯和韋后的寵愛,權勢很大,太子李重俊很是害怕,於707年發動景龍政變,殺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訓父子倆。安樂公主又嫁給了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秀。

    710年,李顯去世,不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安樂公主和武延秀也被殺,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繼位。李旦和武家之前可是水火不容的,所以除了太平公主一家,武家基本都遭到了李旦和李隆基的打壓,李旦甚至將武三思父子開棺戮屍,毀壞墳墓。即便是太平公主一家也沒有風光很久,太子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爭權,最終李隆基剪除了太平公主的黨羽,將她賜死,武家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

    處在權利中心的武家人基本被清除,有些沒有做官或者辭官的倒能活下來。而且相比較而言,武家的女兒活下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李隆基最寵愛的武惠妃就來自於武家,其父武攸止為武則天的堂侄。武惠妃最有名的兒子就是李瑁,娶了楊玉環,做了幾年神仙眷侶的生活,武惠妃死後,李隆基就霸佔了楊玉環,演義了一出“悽美”的愛情。

  • 11 # 尚宮女史

    即便在武則天生前,武氏家族也是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武則天成為皇后後曾打壓武家,直接或間接弄死了四個哥哥,她攝政後又開始扶持武家,一直到她建立武周政權後,武氏家族發展到了頂峰。 

    武則天殺伐果決,但在立嗣一事上卻一直搖擺不定,立子還是立侄,這是一個困擾武則天的大問題,這也導致武家和李家水火不容,但最終在忠於李唐王室的大臣們的謀劃下,武則天還是還政於李家,唐中宗李顯繼位,而武氏家族在這個時候卻並沒有被打壓甚至屠殺,反而仍風光無限,只是這種風光並沒有維持多久。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在娶楊氏之前有過一段婚姻,並有兩個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原配去世後,在李淵的親自關照下,武士彠娶了楊氏,生了三個女兒,但武士彠去世的早,當時武則天只有12歲,楊氏母女四人被楊家虐待,特別是武則天的兩個異母哥哥和另外兩個堂哥武惟良和武懷運,最終楊氏帶著女兒們回到了孃家,之後武則天進宮成為李世民的妃子。

    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入感業寺,後被李治接進宮中,在655年成為皇后,按照慣例,武氏家族的人該提拔的提拔,該封官的封官,楊氏一時間感覺揚眉吐氣,所以在家宴上說起曾經那段往事,說武家子弟還不是靠著武則天才升官發財,但武元爽、武元慶、武惟良和武懷運都說是靠著武士彠的開國功臣身份和自己的勤勉努力才受到重用的。 楊氏哪受得了,於是進宮要求武則天以謙讓名義打壓武家,讓這幾個不知好歹的人遠離京城,然後四人都被髮配到很遠的地方為官,不久,武元慶和武元爽就去世了。

    另外兩個也沒有活太久,665年,李治泰山封禪,各地刺史都要參加,武惟良和武懷運兄弟倆有機會見到武則天,就準備了特產食物進獻給武則天,武則天利用這些特產毒死了外甥女賀蘭氏,然後,武惟良和武懷運被處死。 然而武則天僅僅是恨這幾個哥哥,卻並沒有對侄子們趕盡殺絕,當她有了當皇帝的心思後開始大力扶持武氏家族,683年李治去世,李顯繼位,過了不到兩個月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了京師,李旦繼位,武則天攝政,武家沒少幫著武則天誅殺李唐宗室。

    690年武則天稱帝,建立了武周政權,奪嫡大戰也跟著開始,武則天稱帝之後,李旦被降為皇嗣,武氏家族裡,武則天的兄弟們、侄子們個個封了王,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做為武士彠的繼承人,被封為魏王,官拜文昌左相,在他看來,武周政權自然姓武,所以太子也必須姓武,他攛掇別人上書武則天要求廢皇嗣李旦而立武承嗣為太子,立嗣是武則天最不願意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她沒有想好,但李昭德說服了武則天不要立武承嗣為太子,並且罷了武承嗣的相。李昭德的觀點其實很簡單,立嗣立親,侄子當上皇帝后不可能祭祀姑姑,更加不可能祭祀姑父,這如何給李治交代呢?

    但很快,因為一個宮女的舉報,李旦又失去了武則天的信任,之後,武承嗣讓人告發李旦謀反,如果不是有人剖心來證明李旦沒有謀反,武則天可能又要廢了李旦。之後狄仁傑終於也來勸諫了,說法和當初的李昭德大體相同,並且狄仁傑建議武則天把李顯召回。 698年李顯被召回,為了緩和母子關係,李顯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武承嗣的長子武延基,安樂公主則嫁給了武則天另一個侄子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經過張易之和張昌宗兩人的枕邊風和李旦的推讓,終於在698年,李顯成為太子,武承嗣則抑鬱而死。

    經過這麼多年的鬥爭,武則天自然知道武家和李家的矛盾,於是,在立了李顯為太子後,她又進一步抬高武家的地位,並在699年組織了一個聚會,讓李顯、李旦、太平公主和武家子弟盟誓,以後相互扶持。

    武則天晚期開始享樂又因為身體方面的原因,寵信二張兄弟,二張兄弟由此開始干政,701年,武延基和大舅子李重潤說了幾句二張的壞話,被武則天知道後下令處死,二張越發無法無天,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崔玄暐和袁恕己這些大臣聯合太子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等開始謀劃除掉二張。705年,神龍政變發生,除掉二張兄弟後,緊接著逼武則天下臺,李顯成為皇帝。 李顯當上皇帝后,武家不僅沒有被打壓,反而受到重用,李顯和武三思本來就是兒女親家,兩家互動很勤快,武三思和韋后的關係也是相當緊密的,在這種情況下,武三思成為一品大臣,太平公主因為在神龍政變中立了功,丈夫武攸暨也成為一品大員。

    久而久之,武三思又動了心思,他讓兒子武崇訓教唆安樂公主打壓太子李重俊、自請成為皇太女。安樂公主頗受李顯和韋后的寵愛,權勢很大,太子李重俊很是害怕,於707年發動景龍政變,殺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訓父子倆。安樂公主又嫁給了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秀。

    710年,李顯去世,不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安樂公主和武延秀也被殺,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繼位。李旦和武家之前可是水火不容的,所以除了太平公主一家,武家基本都遭到了李旦和李隆基的打壓,李旦甚至將武三思父子開棺戮屍,毀壞墳墓。即便是太平公主一家也沒有風光很久,太子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爭權,最終李隆基剪除了太平公主的黨羽,將她賜死,武家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

    處在權利中心的武家人基本被清除,有些沒有做官或者辭官的倒能活下來。而且相比較而言,武家的女兒活下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李隆基最寵愛的武惠妃就來自於武家,其父武攸止為武則天的堂侄。武惠妃最有名的兒子就是李瑁,娶了楊玉環,做了幾年神仙眷侶的生活,武惠妃死後,李隆基就霸佔了楊玉環,演義了一出“悽美”的愛情。

  • 12 # 簷雨階苔

    武則天死後,他的家族在唐中宗李顯時期,因為和李顯是姑表兄弟,又是兒女親家,依舊富貴無比。後來李顯的太子李重俊發動宮變,誅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之後太玄宗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后,上官婉兒,安樂公主,駙馬武延秀。總之,武家人並沒有被趕盡殺絕,被殺的都是一些作亂的。

    詳情如下:

    武則天晚年寵愛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並以二人為耳目,監視朝廷動靜。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聯合禁軍將領發動宮變將二張捕殺,要求武則天傳位給太子李顯,是為“神龍政變”。李顯再度當了皇帝,復辟了唐朝。

    當初唐中宗李顯為了鞏固地位,於是和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聯姻,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武承嗣、武三思的兒子。武則天死後,武家兄弟並未得到清算,他們既是李顯的姑表兄弟,又是兒女親家,勢力不減反增。

    武三思和唐中宗李顯的妃子上官婉兒以及韋皇后有染,有時當著李顯的面與韋皇后調情,而李顯竟然毫不介意,甚至陪著一塊玩。武三思素有當皇帝的夢想,韋后也有效仿武則天當女皇的想法,二人勾搭成奸,黨同伐異,形成一股左右朝政的勢力,意欲圖謀不軌。

    唐中宗李顯的太子李重俊,聰明果斷,卻又輕浮任性。李重俊不是韋皇后所生,被武三思及韋后的忌憚。二人合謀廢去李重俊太子之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安樂公主是韋后的親生女兒,也是武三思的兒媳,如果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就相當於把江山送給武家。李顯儘管昏庸荒唐,但對這一點還是很清楚,拒絕廢黜太子。

    太子李重俊常常被武三思、韋后一黨的讒毀,心中非常怨恨。他決定先發制人,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衝以及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人,矯詔發兵,殺掉了武三思父子及黨羽十多人。然後,李重俊命令李千里分兵守宮城諸門,他親自率兵入宮,搜捕韋后、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

    韋后及安樂公主聽聞宮變後,心中萬分驚懼,於是拉著唐中宗李顯匆匆來到玄武門,召來左羽林將軍劉仁景等人在城樓下列陣防守。

    不久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率兵趕來,想要衝進玄武門,但被守衛阻攔。唐中宗李顯在城樓扶著欄杆伸頭朝下面喊話。於是有士兵倒戈,斬殺李多祚及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於樓下,其餘士兵潰逃。

    太子李重俊得知宮變失敗,便打算逃入終南山,路上被隨從所殺。唐中宗李顯命人將太子李重俊的頭顱砍下,獻於太廟,並以此祭奠奸臣武三思父子,告慰亡靈。

    後來,韋后相當女皇,而安樂公主也想當皇太女,母女二人合謀毒殺了唐中宗李顯,打算扶立傀儡皇帝。

    相王李旦,是李顯的親弟弟。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發動宮變,誅殺了韋后、上官婉兒,安樂公主,駙馬武延秀。李旦繼位為唐睿宗,下令將武三思父子曝屍。

  • 13 # 簷雨階苔

    武則天死後,他的家族在唐中宗李顯時期,因為和李顯是姑表兄弟,又是兒女親家,依舊富貴無比。後來李顯的太子李重俊發動宮變,誅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之後太玄宗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后,上官婉兒,安樂公主,駙馬武延秀。總之,武家人並沒有被趕盡殺絕,被殺的都是一些作亂的。

    詳情如下:

    武則天晚年寵愛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並以二人為耳目,監視朝廷動靜。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聯合禁軍將領發動宮變將二張捕殺,要求武則天傳位給太子李顯,是為“神龍政變”。李顯再度當了皇帝,復辟了唐朝。

    當初唐中宗李顯為了鞏固地位,於是和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聯姻,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武承嗣、武三思的兒子。武則天死後,武家兄弟並未得到清算,他們既是李顯的姑表兄弟,又是兒女親家,勢力不減反增。

    武三思和唐中宗李顯的妃子上官婉兒以及韋皇后有染,有時當著李顯的面與韋皇后調情,而李顯竟然毫不介意,甚至陪著一塊玩。武三思素有當皇帝的夢想,韋后也有效仿武則天當女皇的想法,二人勾搭成奸,黨同伐異,形成一股左右朝政的勢力,意欲圖謀不軌。

    唐中宗李顯的太子李重俊,聰明果斷,卻又輕浮任性。李重俊不是韋皇后所生,被武三思及韋后的忌憚。二人合謀廢去李重俊太子之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安樂公主是韋后的親生女兒,也是武三思的兒媳,如果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就相當於把江山送給武家。李顯儘管昏庸荒唐,但對這一點還是很清楚,拒絕廢黜太子。

    太子李重俊常常被武三思、韋后一黨的讒毀,心中非常怨恨。他決定先發制人,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衝以及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人,矯詔發兵,殺掉了武三思父子及黨羽十多人。然後,李重俊命令李千里分兵守宮城諸門,他親自率兵入宮,搜捕韋后、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

    韋后及安樂公主聽聞宮變後,心中萬分驚懼,於是拉著唐中宗李顯匆匆來到玄武門,召來左羽林將軍劉仁景等人在城樓下列陣防守。

    不久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率兵趕來,想要衝進玄武門,但被守衛阻攔。唐中宗李顯在城樓扶著欄杆伸頭朝下面喊話。於是有士兵倒戈,斬殺李多祚及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於樓下,其餘士兵潰逃。

    太子李重俊得知宮變失敗,便打算逃入終南山,路上被隨從所殺。唐中宗李顯命人將太子李重俊的頭顱砍下,獻於太廟,並以此祭奠奸臣武三思父子,告慰亡靈。

    後來,韋后相當女皇,而安樂公主也想當皇太女,母女二人合謀毒殺了唐中宗李顯,打算扶立傀儡皇帝。

    相王李旦,是李顯的親弟弟。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發動宮變,誅殺了韋后、上官婉兒,安樂公主,駙馬武延秀。李旦繼位為唐睿宗,下令將武三思父子曝屍。

  • 14 # 有書共讀

    對於“下場”一詞,一般我們會理解為和之前相比,後來的境況比較慘淡。

    譬如武則天統治時期的武氏家族,一定是無限風光。

    而在武則天死後,這種妄圖顛覆朝廷的外戚團隊,應該會被趕盡殺絕。

    然而,真實的歷史卻往往出人意料。

    李唐復位後,很長一段時間,武氏家族依然過著風風光光的日子。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自己作死,他們不會死。

    為什麼這麼說?您聽有書君細說原委便知道了。

    一、武則天在位時,她的孃家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顯赫。

    事情得從武則天這一輩兒說起。

    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原是父親武士彠的續絃。武則天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慶和武元爽。

    父親武士彠病故之後,武則天母女幾個沒少受那倆哥哥的擠兌。

    因此武則天當了皇后,就找理由把這哥倆流放,遠遠打發走了,以免在跟前看著礙眼。

    古時候生活條件差,去的地方又是既遠又荒涼。哥倆沒多久就先後嗚呼哀哉了。

    哥倆都死了也沒消除武則天童年受欺負的心理陰影。於是她又把報復的利劍刺向了堂兄弟武惟良和武懷運。

    由於嫉恨丈夫李治喜歡上了她的親外甥女賀蘭氏,她在武惟良兄弟給賀蘭氏送的食物裡下了毒,用一石二鳥之計,一舉除掉了賀蘭氏和武惟良兄弟。

    至此,武家跟武則天兄弟輩兒的近親基本被她收拾利索了。

    人活一世,唯有出身無法選擇。儘管武則天跟孃家沒啥感情,但那兒畢竟與她血脈相承,這是無法擺脫的事實。

    所以,當她爹武士矱的爵位周國公無人繼承時,武則天開始重新考慮她與孃家的關係。

    為了不想與孃家過多瓜葛。

    她先是把親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過繼給了她爹,襲封了周國公。

    當她發現賀蘭敏之太不成器沒法指望後,面對周國公爵位再一次空缺的情況,她只好從流放地召回了她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襲封周國公。

    這無奈之舉,讓武氏一族從此轉機開始承蒙武則天的蔭庇,有了發展壯大勢力的機會。但是,在武則天內心深處,她對子侄們並不十分待見。

    皇權當然不許他們染指,對他們的感情也遠遠比不了對自己生的李姓孩子們那麼深厚。

    而終其整個武周朝,武氏子侄裡面較有出息的也是屈指可數。

    一是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是武則天大哥武元慶的兒子,繼承了追封給自己爹的爵位梁王。

    再一個是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原本是繼承了追封給自己親爹的爵位魏王,因為一心想當皇太子,野心太大。

    引起了武則天的反感。最後得了抑鬱症死了。

    武承嗣的大兒子武延基承襲了魏王。年輕氣盛的武延基因為得罪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惹惱了武則天,於是被逼迫自殺了。

    武則天便令武承嗣的二兒子武延義襲爵。

    可見,武則天孃家子侄們在她眼裡,還不如她豢養的男寵。

    二、武皇死後,武氏家族更加風光。

    歷盡艱辛,中宗李顯好不容易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要求廢除武家人的王爵,敬暉對唐中宗說:“事不兩大,武家諸王宜皆免。”

    意思是說,不應該有兩姓皇室宗親,唐朝是李氏江山,武姓的親王全部應該免去王爵。儘管沒沾她多大光,武則天一退位,武姓族人跟著受連累,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唐中宗沒有完全接受敬暉的建議,回覆說武攸暨、武三思等人也為誅殺張易之兄弟出過力,所以不應該徹底免去爵位,只是各降一等了事。

    武氏家族在中宗時期自此得以平安無事。

    其中混的最如魚得水的當屬武三思。這人算是武氏家族的翹楚。

    當初他就是武氏子侄中最被武則天欣賞的一個。他懂得韜光養晦,隱藏野心用以自保。

    中宗時期,武三思依仗李顯的寵信權傾一時。他甚至把幫助李顯復位的敬暉等人都給貶了,還把從前被敬暉等打壓的親信又重新提拔了起來。真正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比武則天在位時,嘚瑟多了。

    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娶了安樂公主。後來安樂公主又和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秀好上了,武崇訓一死,安樂公主便嫁給了武延秀。

    夫憑妻貴,武延秀跟著安樂公主,混得也挺滋潤。直到安樂公主的老媽韋后被殺,武延秀才跟著吃了瓜落。

    武三思倒臺則是因為當時的太子李重俊跟他不對付,李重俊造反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及其同黨十餘人,自己最後也兵敗而死。

    縱觀整個中宗時代,武家人活得還是挺滋潤的。就是武三思倒臺,使武姓的人受了牽連,被殺了個七零八落。

    而這場劫難中也有兩個人倖免,一個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李旦剛即位沒多久他就死了。另一個叫武攸緒。

    他是被武則天坑死的那個堂兄弟武惟良的兒子。

    武則天在位時,武攸緒被封為郡王,然而此人為人低調,氣質清高不入俗流,很快便棄官歸隱嵩山了。

    李顯即位,召他為官,沒多久,他又辭官歸隱了。

    因此,等到武氏被李旦清算時,只有他挑不出是非。李旦專門下旨表揚了他一番。武攸緒平安生活,卒於69歲。

    總之,武則天死後,武氏家族成員很長一段時間活的還是挺舒坦的。這都得力於李顯的“寬容大度”。而李顯這樣做不外乎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自然是李顯的性格使然。他多年生活在母親權力的陰影之下,膽小怕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次,他也是為了保持朝廷中權力的平衡,防止張柬之、敬暉等人獨攬大權。

    再者,李顯雖然曾經被武則天奪去皇位,打發到外地,備受冷落。

    但武則天最終還是把他放到皇太子的位置上。

    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也是武周政權的核心成員,如果徹底否定武氏一族,其實也就否定了武則天和自己的合法地位。所以他不可能完全割斷自己與武氏家族的關係。

  • 15 # 有書共讀

    對於“下場”一詞,一般我們會理解為和之前相比,後來的境況比較慘淡。

    譬如武則天統治時期的武氏家族,一定是無限風光。

    而在武則天死後,這種妄圖顛覆朝廷的外戚團隊,應該會被趕盡殺絕。

    然而,真實的歷史卻往往出人意料。

    李唐復位後,很長一段時間,武氏家族依然過著風風光光的日子。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自己作死,他們不會死。

    為什麼這麼說?您聽有書君細說原委便知道了。

    一、武則天在位時,她的孃家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顯赫。

    事情得從武則天這一輩兒說起。

    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原是父親武士彠的續絃。武則天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慶和武元爽。

    父親武士彠病故之後,武則天母女幾個沒少受那倆哥哥的擠兌。

    因此武則天當了皇后,就找理由把這哥倆流放,遠遠打發走了,以免在跟前看著礙眼。

    古時候生活條件差,去的地方又是既遠又荒涼。哥倆沒多久就先後嗚呼哀哉了。

    哥倆都死了也沒消除武則天童年受欺負的心理陰影。於是她又把報復的利劍刺向了堂兄弟武惟良和武懷運。

    由於嫉恨丈夫李治喜歡上了她的親外甥女賀蘭氏,她在武惟良兄弟給賀蘭氏送的食物裡下了毒,用一石二鳥之計,一舉除掉了賀蘭氏和武惟良兄弟。

    至此,武家跟武則天兄弟輩兒的近親基本被她收拾利索了。

    人活一世,唯有出身無法選擇。儘管武則天跟孃家沒啥感情,但那兒畢竟與她血脈相承,這是無法擺脫的事實。

    所以,當她爹武士矱的爵位周國公無人繼承時,武則天開始重新考慮她與孃家的關係。

    為了不想與孃家過多瓜葛。

    她先是把親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過繼給了她爹,襲封了周國公。

    當她發現賀蘭敏之太不成器沒法指望後,面對周國公爵位再一次空缺的情況,她只好從流放地召回了她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襲封周國公。

    這無奈之舉,讓武氏一族從此轉機開始承蒙武則天的蔭庇,有了發展壯大勢力的機會。但是,在武則天內心深處,她對子侄們並不十分待見。

    皇權當然不許他們染指,對他們的感情也遠遠比不了對自己生的李姓孩子們那麼深厚。

    而終其整個武周朝,武氏子侄裡面較有出息的也是屈指可數。

    一是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是武則天大哥武元慶的兒子,繼承了追封給自己爹的爵位梁王。

    再一個是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原本是繼承了追封給自己親爹的爵位魏王,因為一心想當皇太子,野心太大。

    引起了武則天的反感。最後得了抑鬱症死了。

    武承嗣的大兒子武延基承襲了魏王。年輕氣盛的武延基因為得罪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惹惱了武則天,於是被逼迫自殺了。

    武則天便令武承嗣的二兒子武延義襲爵。

    可見,武則天孃家子侄們在她眼裡,還不如她豢養的男寵。

    二、武皇死後,武氏家族更加風光。

    歷盡艱辛,中宗李顯好不容易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要求廢除武家人的王爵,敬暉對唐中宗說:“事不兩大,武家諸王宜皆免。”

    意思是說,不應該有兩姓皇室宗親,唐朝是李氏江山,武姓的親王全部應該免去王爵。儘管沒沾她多大光,武則天一退位,武姓族人跟著受連累,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唐中宗沒有完全接受敬暉的建議,回覆說武攸暨、武三思等人也為誅殺張易之兄弟出過力,所以不應該徹底免去爵位,只是各降一等了事。

    武氏家族在中宗時期自此得以平安無事。

    其中混的最如魚得水的當屬武三思。這人算是武氏家族的翹楚。

    當初他就是武氏子侄中最被武則天欣賞的一個。他懂得韜光養晦,隱藏野心用以自保。

    中宗時期,武三思依仗李顯的寵信權傾一時。他甚至把幫助李顯復位的敬暉等人都給貶了,還把從前被敬暉等打壓的親信又重新提拔了起來。真正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比武則天在位時,嘚瑟多了。

    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娶了安樂公主。後來安樂公主又和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秀好上了,武崇訓一死,安樂公主便嫁給了武延秀。

    夫憑妻貴,武延秀跟著安樂公主,混得也挺滋潤。直到安樂公主的老媽韋后被殺,武延秀才跟著吃了瓜落。

    武三思倒臺則是因為當時的太子李重俊跟他不對付,李重俊造反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及其同黨十餘人,自己最後也兵敗而死。

    縱觀整個中宗時代,武家人活得還是挺滋潤的。就是武三思倒臺,使武姓的人受了牽連,被殺了個七零八落。

    而這場劫難中也有兩個人倖免,一個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李旦剛即位沒多久他就死了。另一個叫武攸緒。

    他是被武則天坑死的那個堂兄弟武惟良的兒子。

    武則天在位時,武攸緒被封為郡王,然而此人為人低調,氣質清高不入俗流,很快便棄官歸隱嵩山了。

    李顯即位,召他為官,沒多久,他又辭官歸隱了。

    因此,等到武氏被李旦清算時,只有他挑不出是非。李旦專門下旨表揚了他一番。武攸緒平安生活,卒於69歲。

    總之,武則天死後,武氏家族成員很長一段時間活的還是挺舒坦的。這都得力於李顯的“寬容大度”。而李顯這樣做不外乎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自然是李顯的性格使然。他多年生活在母親權力的陰影之下,膽小怕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次,他也是為了保持朝廷中權力的平衡,防止張柬之、敬暉等人獨攬大權。

    再者,李顯雖然曾經被武則天奪去皇位,打發到外地,備受冷落。

    但武則天最終還是把他放到皇太子的位置上。

    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也是武周政權的核心成員,如果徹底否定武氏一族,其實也就否定了武則天和自己的合法地位。所以他不可能完全割斷自己與武氏家族的關係。

  • 16 # yuanKing

    武則天得到江山後,就開始壯大自己的勢力,把自己的那些親戚封為王,還想著把天下傳給自家人。可是,大臣發生了政變,李顯得到了皇位,武則天也於次年駕崩。

    有點奇怪的事,李顯並沒有把武家人滅門絕後,只是降了武家人的爵位,沒有奪取他們的權利。神龍三年,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最終失敗,武三思及其兒子武崇訓(安樂公主的丈夫)卻在政變中喪生,武家人的權利因此被削弱些。武家的處境雖不如當初唐中宗時風光,但仍時一隻強大的勢力,每個人都有很高的地位。

    景龍十年,李隆基發生政變,此次政變中,殺死了韋后、安樂公主等,武家成員也被牽連進來。這次政變後,武家人也只有當時太平公主的 夫婿武攸暨。先天二年,當了皇帝的李隆基殺死太平公主,以此瓦解太平公主的龐大政治勢力,武家人至此煙消殆盡。

  • 17 # yuanKing

    武則天得到江山後,就開始壯大自己的勢力,把自己的那些親戚封為王,還想著把天下傳給自家人。可是,大臣發生了政變,李顯得到了皇位,武則天也於次年駕崩。

    有點奇怪的事,李顯並沒有把武家人滅門絕後,只是降了武家人的爵位,沒有奪取他們的權利。神龍三年,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最終失敗,武三思及其兒子武崇訓(安樂公主的丈夫)卻在政變中喪生,武家人的權利因此被削弱些。武家的處境雖不如當初唐中宗時風光,但仍時一隻強大的勢力,每個人都有很高的地位。

    景龍十年,李隆基發生政變,此次政變中,殺死了韋后、安樂公主等,武家成員也被牽連進來。這次政變後,武家人也只有當時太平公主的 夫婿武攸暨。先天二年,當了皇帝的李隆基殺死太平公主,以此瓦解太平公主的龐大政治勢力,武家人至此煙消殆盡。

  • 18 # 大風起兮偶飛揚

    要說這個武氏家族,需從武則天這輩說起,武則天呢,有兩個異母哥哥,分別叫武元慶和武元爽,待她和她娘都不咋的,於是,武則天一當上皇后,就把這倆討厭的哥哥打發的遠遠的,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可能打發的地兒真是太遠太荒涼了,而古代條件又差,武元慶剛到地兒就一命嗚呼了。他弟武元爽比他好一點點,真的只是一點點啊。武元爽到屬地後還是活蹦亂跳的,武則天可能看不過眼,於是又給他換了個地兒,接著他也完蛋了。至此,武則天同輩份的親兄弟全部玩完。是不是有些冷血殘忍

    親兄弟完蛋了,那堂兄弟肯定也不能放過!武則天還有倆倒黴堂哥叫武惟良和武懷運,被武則天直接給陰謀死掉了。到底咋回事兒呢?原來當時李治喜歡上了武則天的親外甥女賀蘭氏,這就讓武則天很不爽,乾脆一石二鳥,在武惟良兄弟送給賀蘭氏的食物裡下了毒,這下不僅除掉了賀蘭氏,連礙眼的武惟良兄弟也沒了。不過被當作踏腳石也就算了,武則天還給這兄弟倆改了個姓,叫“蝮”,真是絕了!

    武則天死後武家日子初期還相當好過,依舊掌握大權,不比武則天時期差。一直到唐玄宗李隆基消滅太平公主執掌大權,武家人才基本被消滅殆盡,唐中宗李顯執政後,武家的武三思等人依舊掌握大權。相反張柬之為首的五名直接發動政變的大臣,不久後就被貶斥,最終被殺,到李旦當皇帝時,定武三思為反叛,清洗武氏集團。其中武悠緒曾經隱居,被請出來後又退隱山林。還被皇帝稱讚算是落得了善終。相比西漢諸呂的結居局,武氏家族幸運多了。

    武則天這麼討厭孃家,那她當上皇后之後,封給她爹武士矱的爵位周國公怎麼辦呢?武則天只當孃家沒人,把她親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過繼給了她爹,襲封周國公。賀蘭敏之又不太會辦事兒,後來就又惹惱了武則天,於是也完蛋了,

    而賀蘭敏之的死就是武家的轉機。賀蘭敏之死了,但親爹的爵位不能沒人繼承啊,於是武則天從流放地召回了她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襲封周國公。隨著武則天一步步的搶班奪權,武氏族人也都走到了高位,而等到武則天真正稱帝,這些大大小小的武家人便封了王

    前頭說過了武承嗣,是武則天二哥的兒子,他繼承了追封給自己親爹的爵位魏王,這位魏王一心想當皇太子,可是武則天不讓,最後甚至抑鬱而死。大兒子武延基襲了魏王,找死的惹惱了武則天,於是便“被自殺”了。武則天便令武承嗣的二兒子武延義襲爵。另一子武延秀封淮陽郡王。

    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是武則天大哥武元慶的兒子,繼承了追封給自己爹的爵位梁王。次子武崇訓封高陽郡王。武氏其他人就暫且不說了。

    等到李顯好不容易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要求廢除武家人的王爵,結果李顯對武家還挺有感情的,硬是不讓,僅僅降爵了事,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國公。

    武崇訓娶了安樂公主,結果後來安樂公主和武延秀好上了,等到武崇訓死了,安樂公主便嫁給了武延秀。大家都知道安樂公主十分之得寵,夫憑妻貴,武延秀跟著安樂,混得也著實滋潤。不過,等到安樂她親媽韋后被殺,這夫妻倆便也走到了盡頭。

    再說回武三思,這貨更了不得了,很得李顯的寵信,甚至把幫助李顯復位的敬暉等人都給貶斥了,還把從前被敬暉等打壓的親信又重新提拔了起來。可以說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權傾朝野,比武則天在位時也不差什麼了。當時的太子是李重俊,跟武三思和安樂公主都不對付,覺得自己地位不穩,便造反了,殺了武三思武崇訓及同黨十餘人,最後不幸兵敗而死。

    親兒子死了,李顯卻為武三思罷朝五日,又給武三思追封了梁王,武崇訓追封了魯王。安樂公主甚至還拿兄長李重俊的頭去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訓。終李顯一朝,武家人都活得挺滋潤。

    直到李旦即位,把武三思等人定為謀逆,武家人才倒了黴,被殺的七零八落。但是其中又有兩人很特殊。

    一個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李旦剛即位沒多久他就死了,死的很是時候再加上一個得力的老婆,這傢伙還被追封為定王。不過,太平公主一壞事兒,他的墳便也跟著遭殃了。而另一個人,“武攸緒”,才是個傳奇。他是被武則天坑死的武惟良的兒子,武則天在位時,武攸緒被封為郡王,不過人家很快便棄官歸隱嵩山了。等到李顯即位,召他為官,結果回來沒多久,人又客客氣氣的辭官歸隱了。於是,等到李旦朝武家人動手時,只有他還好好的,唐玄宗李隆基對隱居的武攸緒也很尊重,"令州縣數加存問,不令外人侵擾。甚至李旦還專門下旨表揚了他一番。開元十一年(723年],武攸緒病死,年69歲!是不是很厲害。

  • 19 # 大風起兮偶飛揚

    要說這個武氏家族,需從武則天這輩說起,武則天呢,有兩個異母哥哥,分別叫武元慶和武元爽,待她和她娘都不咋的,於是,武則天一當上皇后,就把這倆討厭的哥哥打發的遠遠的,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可能打發的地兒真是太遠太荒涼了,而古代條件又差,武元慶剛到地兒就一命嗚呼了。他弟武元爽比他好一點點,真的只是一點點啊。武元爽到屬地後還是活蹦亂跳的,武則天可能看不過眼,於是又給他換了個地兒,接著他也完蛋了。至此,武則天同輩份的親兄弟全部玩完。是不是有些冷血殘忍

    親兄弟完蛋了,那堂兄弟肯定也不能放過!武則天還有倆倒黴堂哥叫武惟良和武懷運,被武則天直接給陰謀死掉了。到底咋回事兒呢?原來當時李治喜歡上了武則天的親外甥女賀蘭氏,這就讓武則天很不爽,乾脆一石二鳥,在武惟良兄弟送給賀蘭氏的食物裡下了毒,這下不僅除掉了賀蘭氏,連礙眼的武惟良兄弟也沒了。不過被當作踏腳石也就算了,武則天還給這兄弟倆改了個姓,叫“蝮”,真是絕了!

    武則天死後武家日子初期還相當好過,依舊掌握大權,不比武則天時期差。一直到唐玄宗李隆基消滅太平公主執掌大權,武家人才基本被消滅殆盡,唐中宗李顯執政後,武家的武三思等人依舊掌握大權。相反張柬之為首的五名直接發動政變的大臣,不久後就被貶斥,最終被殺,到李旦當皇帝時,定武三思為反叛,清洗武氏集團。其中武悠緒曾經隱居,被請出來後又退隱山林。還被皇帝稱讚算是落得了善終。相比西漢諸呂的結居局,武氏家族幸運多了。

    武則天這麼討厭孃家,那她當上皇后之後,封給她爹武士矱的爵位周國公怎麼辦呢?武則天只當孃家沒人,把她親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過繼給了她爹,襲封周國公。賀蘭敏之又不太會辦事兒,後來就又惹惱了武則天,於是也完蛋了,

    而賀蘭敏之的死就是武家的轉機。賀蘭敏之死了,但親爹的爵位不能沒人繼承啊,於是武則天從流放地召回了她二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襲封周國公。隨著武則天一步步的搶班奪權,武氏族人也都走到了高位,而等到武則天真正稱帝,這些大大小小的武家人便封了王

    前頭說過了武承嗣,是武則天二哥的兒子,他繼承了追封給自己親爹的爵位魏王,這位魏王一心想當皇太子,可是武則天不讓,最後甚至抑鬱而死。大兒子武延基襲了魏王,找死的惹惱了武則天,於是便“被自殺”了。武則天便令武承嗣的二兒子武延義襲爵。另一子武延秀封淮陽郡王。

    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是武則天大哥武元慶的兒子,繼承了追封給自己爹的爵位梁王。次子武崇訓封高陽郡王。武氏其他人就暫且不說了。

    等到李顯好不容易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要求廢除武家人的王爵,結果李顯對武家還挺有感情的,硬是不讓,僅僅降爵了事,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國公。

    武崇訓娶了安樂公主,結果後來安樂公主和武延秀好上了,等到武崇訓死了,安樂公主便嫁給了武延秀。大家都知道安樂公主十分之得寵,夫憑妻貴,武延秀跟著安樂,混得也著實滋潤。不過,等到安樂她親媽韋后被殺,這夫妻倆便也走到了盡頭。

    再說回武三思,這貨更了不得了,很得李顯的寵信,甚至把幫助李顯復位的敬暉等人都給貶斥了,還把從前被敬暉等打壓的親信又重新提拔了起來。可以說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權傾朝野,比武則天在位時也不差什麼了。當時的太子是李重俊,跟武三思和安樂公主都不對付,覺得自己地位不穩,便造反了,殺了武三思武崇訓及同黨十餘人,最後不幸兵敗而死。

    親兒子死了,李顯卻為武三思罷朝五日,又給武三思追封了梁王,武崇訓追封了魯王。安樂公主甚至還拿兄長李重俊的頭去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訓。終李顯一朝,武家人都活得挺滋潤。

    直到李旦即位,把武三思等人定為謀逆,武家人才倒了黴,被殺的七零八落。但是其中又有兩人很特殊。

    一個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李旦剛即位沒多久他就死了,死的很是時候再加上一個得力的老婆,這傢伙還被追封為定王。不過,太平公主一壞事兒,他的墳便也跟著遭殃了。而另一個人,“武攸緒”,才是個傳奇。他是被武則天坑死的武惟良的兒子,武則天在位時,武攸緒被封為郡王,不過人家很快便棄官歸隱嵩山了。等到李顯即位,召他為官,結果回來沒多久,人又客客氣氣的辭官歸隱了。於是,等到李旦朝武家人動手時,只有他還好好的,唐玄宗李隆基對隱居的武攸緒也很尊重,"令州縣數加存問,不令外人侵擾。甚至李旦還專門下旨表揚了他一番。開元十一年(723年],武攸緒病死,年69歲!是不是很厲害。

  • 20 # 蒹葭蒼蒼2017

    在李唐復位後,武氏家族依然過了一段風風光光的日子,不過最後還是沒有逃脫趕盡殺絕的結局。只有武攸緒是個例外。

    唐中宗李顯在大臣張柬之,敬暉等人支援下發動神龍政變,執政後,武家的武三思等人依舊掌握大權。相反張柬之為首的五名直接發動政變的大臣,不久後就被武氏中的武三思等貶斥,最終被殺。

    神龍三年,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這次政變最終失敗。但武三思和其子武崇訓(安樂公主丈夫)在政變中被殺,武家勢力被削弱。

    後李隆基發動政變(得到太平公主支援),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安樂公主的新夫婿武家人武延秀等。此次武家人被牽連不少,勢力大減。

    這次政變後,太平公主勢力更加膨脹。太平公主夫婿是武家人武攸暨,也代表一定的武家勢力,武家人此時依舊有一定實力。

    先天二年,已經是皇帝的李隆基再次發動政變,誅殺勢力龐大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為武攸暨所生的兩個兒子被殺,武攸暨被挖墳掘墓。自此武家勢力基本消散殆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財務自由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