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家橡樹1972
-
2 # 榮華之武器堂
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在蘇軍二戰戰役中佔有重要地位,談不上什麼被遺忘的戰役,只是以往蘇聯戰史寫的相對少一些。
這場戰役蘇軍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斯大林格勒反攻順利進行,防止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增援被圍德軍,蘇軍最高通弄率部決定在蘇軍斯大林格勒反攻同時,組織西方面軍和加里寧方面軍進攻勒熱夫突出部的德軍。戰役稱為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1942年11月20日-12月8日,蘇軍做好了進攻的準備工作。
按照蘇軍最高統帥部計劃,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應該共同努力於1943年1月1日前粉碎勒熱夫、瑟喬夫卡、奧列尼諾、別雷地域的敵軍集團。西方面軍應該在12月10日發起進攻,12月15日前攻佔瑟喬夫卡,12月20日前至少應有2個步兵師進入安德烈耶夫斯科耶,協同加里寧方面軍第41集團軍封鎖被圍之敵。該方面軍的第30集團軍應該在12月23日攻佔勒熱夫。
加里寧方面軍的第39和第22集團軍向奧列尼諾方向發展進攻,應該於12月16日進入該地域;方面軍部隊應該12月20日前佔領別雷。
進攻發起後,加里寧方面軍部隊進展順利,在別雷以南突破敵軍防禦,衝開1個20公里缺口,突入德軍縱深40公里,隨即向瑟喬夫卡方向前進。此時,西方面軍也應該突破敵軍防禦,向前推進和加里寧方面軍部隊會合,以便完成對德軍勒熱夫集團的合圍。不過,西方面軍未能突破德軍防禦。
為此,最高副統帥朱可夫專門去了西方面軍司令部。朱可夫到了科涅夫那裡之後,經過現場情況瞭解,認為繼續進行戰役已經不太合適,因為德軍已經判斷出了蘇軍進攻意圖。
而此時,加里寧方面軍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德軍側翼突擊切斷了蘇軍索羅馬京指揮的第1機械化軍與主力的聯絡。為了救援陷入合圍的機械化軍,蘇軍最高統帥部預備隊抽調了1個步兵軍協助部隊突圍。經過4天激戰,蘇軍被圍部隊終於得以突圍。該機械化軍損失重大,全軍1.2萬人損失8100人,而且全部的220輛坦克損失。
戰後朱可夫認為這次戰役失敗原因在於西方面軍主要突擊地段不利地形估計不足,保障突破敵軍防禦所需的坦克、火炮和迫擊炮以及飛機數量不足。
這次戰役,蘇軍戰時稱殲敵7.7萬人,毀獲敵軍坦克660輛、火炮和迫擊炮2091門和飛機200架。俄羅斯解密資料蘇軍此次戰役純減員70373人,傷病145301人。德軍戰時稱蘇軍損失50萬人和1700輛坦克,自己只損失4萬人
-
3 # 匹諾曹jun
1942年1月8日—4月30日的第一次勒熱夫-維亞濟馬進攻戰役(這是蘇軍角度的稱謂),雖然突破了德軍的防線,但是在莫德爾拼命的反擊之下,突破防線的蘇軍被德軍分割包圍,而蘇軍後續乏力,無法解救出被包圍的蘇軍的兩個集團軍。蘇軍的西方方面軍和加里寧方面軍總共傷亡了776889人,兩個方面軍基本被打殘了。
勒熱夫戰役圖之後德軍進行了一些列反擊,徹底前滅了蘇軍在戰線以南的殘部,比如德軍進行的“漢諾威行動”;之後德軍發動了“塞德里茨作戰”,到1942年7月底徹底消除了蘇軍別雷突出部,殲滅了蘇軍加里寧方面軍的第39集團軍與騎兵第11軍。
到1942年7月30日—8月23日,為了牽制中央集團軍群,阻止其南調增援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猛攻,俄華人再一次發動了第一次勒熱夫-瑟喬夫卡進攻戰役,損失慘重在德軍的彈性防禦面前只取得了很小的進展,沒能攻克勒熱夫城;隨後德軍發起了代號為“旋風作戰”的反擊行動,也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雙方還是處於膠著狀態。
緊接著,朱可夫指揮發動了1942年11月24日—12月16日的第二次勒熱夫-瑟喬夫卡進攻戰役 ,即著名的“火星作戰”,蘇軍又一次遭到重創沒有突破德軍的防線;雖然這次戰役蘇聯加里寧方面軍未能鞏固勝利果實,不過牽制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預備隊,使其不能南調支援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國第6集團軍,這時候第6集團軍正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為生存而戰。有關攻勢的情報由一個內務人民委員部的雙重間諜叫海涅的提供給納粹德國國防軍陸軍以作為分散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兵力的詭計,難道這是俄華人成功的一例“苦肉計?
但是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中央集團軍群在勒熱夫地區的兵力被幾乎抽調一空俄華人趁機在1942年11月24日至1943年1月20日發動了大盧基戰役,大盧基最後失陷,守軍全軍覆沒。
隨著俄華人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反攻,蘇軍趁機對中央集團軍群的南翼發動了小阿爾漢格爾斯克戰役和日茲德拉進攻戰役,由於德軍從勒熱夫地區逐步撤出了兵力來增援奧廖爾防線,所以俄華人的這兩次進攻都只前進了十數公里就停滯不前。
1943年3月2日—3月31日蘇軍發動了第二次勒熱夫-維亞濟馬進攻戰役,此時德軍已經無心戀戰,莫德爾策劃了著名的“水牛行動”,德軍分批逐步撤出了勒熱夫突出部,蘇軍沒有能夠抓住這次殲滅德軍的機會。
在長達1年零3個月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期間,蘇軍的傷亡達到了150萬人以上,比斯大林格勒還要損失慘重,但是因為俄華人抗擊打能力強,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此次戰役極大地牽制了德軍的兵力,為斯大林格勒的勝利提供了側翼的支援。
我在勒熱夫附近被殺
我從懸崖墜落
無窮無盡的深淵
在世界任何角落
你都無法找到
我軍服上的領章
到過勒熱夫之後,這位詩人因為心理創傷多年無法寫作。這是一首戰爭的恐怖之歌,是勒熱夫這個地方的永恆記憶
特瓦爾多夫斯基(1910-1971),蘇聯詩人和作家,Novy Mir雜誌的主編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被同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所掩蓋,但其對於整個東線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勒熱夫突出部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間接導致了第六集團軍的覆滅。同時,這場戰役蘇軍雖消耗了大量兵力,但對德軍技術人員與精銳士兵的打擊,對德軍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
4 #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不能說被遺忘,只不過在普通不關心軍事方面問題的人群裡沒人氣而已,在軍迷人群中,發生在四二年一月初到四三年三月底的勒熱夫戰役,可是關注重點中的重點。作為政治正確的宣傳方式,戰後一直到今天,無論東西方陣營,當年都是共同戰鬥,面對共同的法西斯敵人,那麼針對普通人群的宣傳,當然是選擇那些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勝利的戰鬥來宣傳,像熱勒夫戰役這樣,由盟軍主要參戰國蘇聯,功勳第一的朱可夫元帥指揮下,卻打的傷亡慘重,還沒有達成什麼戰術目的的敗仗,肯定不會大肆宣揚的。但是無論專業軍事人員,業餘軍事愛好者群體,在世界史、二戰史、軍史、戰史上,都不可能繞過熱勒夫戰役,朱可夫元帥這場走麥城之戰,也不具備對他本人功勳的根本影響。而德國方面這場戰役的指揮,莫德爾元帥,也因這場戰役中天才的戰術指揮,給世界戰爭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幅絢麗作品,我們去掉政治立場,單純從軍事角度看,莫德爾元帥的靈活指揮下,在這種大規模集團軍群作戰中,正面硬槓,依靠恰當的戰術,突而搶先主動出擊打擊沒有防禦準備的敵軍,時而大踏步後撤誘敵深入,大範圍切割包圍殲滅敵軍,時而又在某一個戰術要點死守,打亂敵軍各部分軍隊的預定進度計劃,給自己主動製造下一步的戰機。我們都知道,在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會隨著戰爭規模越大,難度越大,在雙方實力可以硬懟的情況下,幾十上百萬規模的戰爭,不計算一方兵敗如山倒的被追殲屠殺的情況,正面作戰時,戰爭必然是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消耗戰。而莫德爾之所以把熱勒夫打成自己的成名戰,就是在蘇聯有準備的先後向戰場投放超過三百萬兵力,由朱可夫這樣的名帥指揮下,主動朝兵力弱勢的德軍主動進攻的大戰役中,依靠以精銳勝平庸,以高超的戰術指揮手腕,利用自己不足對手一半的兵力,把熱勒夫戰役幾乎打成了對蘇聯的殲滅戰!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蘇聯朱可夫元帥在這一戰區主動發起過大的四個階段的攻勢,最後損失兵力一百五十萬。單純從熱勒夫戰役講,朱可夫確實輸的一敗塗地,不過就大戰略而言,這一戰也有對蘇聯有利的地方,其一是用這種近乎血肉長城的作戰方式,在這一方向上拖住了德軍,德軍相比蘇軍,損失是小很多,都不到蘇軍的一半,但幾十萬的損失對於德國來說卻也不輕,使之在這一方向上,暫時失去主動發動對蘇聯中心地區進攻的能力,其二就是把莫德爾拖在這一方向上,沒法南下支援斯大林格勒的保盧斯集團,以這個方向上的巨大犧牲,有力的支援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由於到這時,德國居然還沒有在國內進行總動員,所以也是從這時起,德國在東線的形勢開始急轉直下。但是無論怎麼說,蘇軍在熱勒夫敗走麥城的地,還是沒法洗的。
-
5 # 島主說事
為什麼說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被稱之為“被遺忘的戰爭”?這個問題主要是1942年的東線戰場,蘇德雙方注意力都重點放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上,實際上,從莫斯科戰役還沒結束就打響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是蘇德戰爭史上時間跨度第二、雙方損失重大和意義影響深遠的一場戰役。
首先,勒熱夫戰役歷時14個月,成為蘇德戰場時間跨度第二長的一次戰役。
對於德軍發動的閃擊戰來說,發生於1942年1月8日,結束於1943年3月下旬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對中央集團軍群的打擊是空前和影響深遠的。關於這場作戰,人們記憶深刻的是朱可夫發起的“火星行動”被莫德爾化解,從而留下軍旅生涯一大敗筆。實際上,“火星行動”只是勒熱夫整個戰役計劃中其中重要組成部分,與蘇軍總體損失相比,“火星行動”的損失也是可以理解的。
勒熱夫戰役之所以沒被重視,是因為這場戰役希特勒是用來打牽制作戰的。莫斯科戰役以後,德軍為了調整1942年的夏季作戰部署,也就是從閃擊戰遭遇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希特勒把重點放在南線爭奪戰略資源和高加索戰役上面,但對莫斯科方向的威脅又不能減緩,所以,德軍仍然在勒熱夫-瑟喬夫卡以及維亞濟馬一線部署了70個師的重兵,主要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繼續對莫斯科形成高壓態勢,讓蘇軍中線部隊既不能北上增援列寧格勒,也不能南下增援斯大林格勒戰場。
由於1942年成為東線戰場最關鍵的一年,蘇德雙方都把重點放在了戰略資源上面,客觀上講,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整個一年也就耗在勒熱夫方向不能動彈,而蘇軍又沒有主動向德軍發動進攻的實力,這就造成了這場戰鬥經常出現打打停停甚至相互觀望的態勢,便勒熱夫戰役成為繼列寧格勒戰役之後時間跨度排名第二的一場戰役。
其次,勒熱夫戰役雙方展開的是陣地戰拉鋸戰,蘇軍稱之為“絞肉機戰役”。
人們之所以說朱可夫在“火星行動”中遭遇滑鐵盧,就是說蘇軍在這場大戰中損失了76萬人的重大傷亡。實際上,這場戰役由於時間跨度長髮動戰役多,前後大戰役有4次,小戰役不計其數,除了“火星行動”付出重大傷亡外,其它戰役也傷亡巨大,第一次戰術行動,蘇軍就付出了近70萬人代價,只是沒有“火星行動”那麼出名罷了。
但在總結蘇德戰爭史上,蘇軍歷來就非常重視這場戰役,甚至在戰爭結束後,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都為此拍攝了多部電影,當人們質疑朱可夫這次指揮出現失誤的同時,是否考慮過蘇軍和斯大林為何對這場戰役讚譽有加呢?
莫斯科戰役後,莫德爾接替第9集團軍的指揮權,26萬人打得只剩下6萬多人,這也是莫德爾不敢發動進攻的重要原因。所以,當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時,希特勒寧可把僅有4個裝甲師預備隊派到勒熱夫,也不願補充給曼施坦因去救援保盧斯,就是看中了勒熱夫這個戰略要地的重要作用。
而蘇軍在這場戰役中之所以傷亡巨大,也是因為莫德爾靠僅有兩個裝甲師加上遞補的4個裝甲師共6個裝甲師的優勢,與前來作戰的蘇軍步兵展開了陣地戰和拉鋸戰,蘇軍的傷亡主要是與莫德爾的裝甲部隊作戰時付出的。這也是人們詬病朱可夫使用人海戰術打贏這場戰役的原因。
再次,把勒熱夫戰役稱為“被遺忘的戰爭”,是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掩蓋了它的光芒。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莫德爾在這場戰役贏得了“防禦大師”的美名,但朱可夫卻笑到了最後,1943年3月,莫德爾趁蘇軍不注意主動撤離了戰場,從此莫斯科再無德軍威脅的後顧之憂。從戰場大局上考慮,這才是斯大林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那麼,為什麼說勒熱夫戰役是“被遺忘的戰爭”呢?還是因為這場戰役打打停停、又不是閃擊戰為主,莫德爾採取的是積極防禦策略,蘇軍打的也是相互牽制的作戰,都是為配合南線斯大林格勒戰役展開的,所以,是斯大林格勒戰場湮沒了勒熱夫戰役的光芒。
應該說,德軍擬定“藍色計劃”的方案是非常完美的,也是很符合戰場要求的。按這個計劃初衷,德軍發起高加索戰役的同時,斯大林格勒戰役同時打響,而勒熱夫方向的戰鬥卻可牽制中線蘇軍不能南下增援,一旦德軍佔領了斯大林格勒,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就可北上與莫德爾第9集團軍,形成對莫斯科的夾擊態勢,那樣,德軍北有列寧格勒圍困之戰,中線繼續對莫斯科形成第二次打擊,南線佔有豐富的戰略資源,蘇德戰場形勢就完全可以向有利於德軍一方轉變。
只是德軍的計劃在1942年7月初被蘇軍和斯大林識破,7月17日斯大林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決心在斯大林格勒擺開戰場,這就讓德軍的“藍色計劃”失效了,蘇軍沒有按德軍的預想的那樣部署兵力,從而把斯大林格勒從次要位置一下子升格到主戰場,而斯大林秘密制訂的“天王星計劃”和“火星計劃”又讓德軍的作戰企圖變得無所適從,只能變主動為被動,整個戰場形勢都掌握在蘇軍手裡。
從上面分析看出,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本來是手好棋,德軍利用它既可以牽制蘇軍南下和北上,又可以對莫斯科形成二次打擊態勢。但蘇軍迅速識破了德軍的戰略企圖,斯大林格勒戰役打破了德軍的原有計劃,從蘇軍的部署看,“火星行動”只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策應之戰,打贏更好,把德軍攆出勒熱夫,解除對莫斯科的威脅,打不贏也能阻止中央集團軍群南下增援,其意義遠比付出重大傷亡重要得多,斯大林是在用勒熱夫戰役為南線作戰贏得時間,也起到了解除莫斯科威脅的一箭雙鵰作用。
回覆列表
莫斯科紅場上的朱可夫元帥銅像,朱可夫元帥在二戰時期的蘇聯軍隊當中可以用“戰神”來形容,但是“勒熱夫”戰役卻是朱可夫元帥少有的敗績之一,並且因為這次戰役蘇德雙方傷亡都過於慘重,沒打贏還戰死了許多人,所以蘇聯人即便是贏得了對德戰爭的勝利,也是不願意提及這次戰役的。
我們在蘇德戰爭的題材影片當中,比如說:《解放》這樣宏大的蘇德戰爭影片當中,聽到蘇軍指戰員喊出“不許後撤,後面就是莫斯科..”這句話…實際上是這句話有可能就出自“勒熱夫戰役”。
“勒熱夫戰役”發生在1942年1月8日→1943年3月22日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當時是德軍在1942年1月初進攻莫斯科的尾聲,德軍莫德爾上將指揮的第九集團軍位於進攻莫斯科方向的“中央集團軍群”側翼屬於戰略預備隊,當時交戰的蘇德雙方其他部隊已經精疲力竭了,這個時候的德軍第九集團軍正處於“勒熱夫突出部”位置,整體楔入了蘇軍防線內,雖說德軍在莫斯科城下已經敗退,但第九集團軍配合“中央集團軍群”其他部隊組織反攻就有可能再一次獲得“莫斯科會戰”的主動權,這對於莫斯科方向的蘇軍來說是重大威脅。
圖片當中綠圈內的PЖЕВ就是“勒熱夫突出部”,由於“勒熱夫突出部”的第九集團軍威脅太大,在莫斯科戰役還沒有結束時(1月20日結束)朱可夫元帥就集結了兩個方面軍,超過300萬兵力對“勒熱夫”的德軍發起了進攻。
從軍隊數量來說顯然是蘇軍人數佔優,但是從兵員素質來看蘇軍則處於劣勢,因為參戰的部隊大多是沒有經過戰爭洗禮的新兵,武器裝備方面也不佔優,與久經沙場的德軍相比,單兵作戰能力和裝備配合作戰能力都有很大的差距,同時朱可夫元帥也是急於求成、本來應該讓莫斯科戰役當中損失慘重的部隊休整至少一個月時間,以恢復體力和補充裝備,但是為了達到莫斯科會戰後乘勝追擊的目的,過早的發動戰役。
“勒熱夫戰役”一共四個階段,雖然每一階段蘇軍都投入了30~50萬人的部隊,但面對德國的以逸待勞一籌莫展,甚至被德軍誘敵深入,實施反包圍、反突擊消滅了幾個集團軍的兵力!在一年多的戰役時間裡蘇軍一共傷亡了超過150萬人也沒拿下勒熱夫,這也成為朱可夫元帥軍事生涯當中的唯一一次掌握優勢兵力條件下的指揮失敗。而朱可夫元帥的對手,莫德爾上將則是打破常規,能守則穩紮穩打,不能守則是誘敵深入,將一部分蘇軍先放進來再實施反包圍戰術,比如說:將蘇軍第33集團軍這樣的精銳部隊放進來,然後切斷與大部隊的聯絡後殲滅,就這樣莫德爾運用了靈活的戰術使蘇軍受到了重大的損失。
“勒熱夫戰役”戰役蘇軍受到了重大的損失,數量超過了德軍的2倍還多,屬於一次失敗的戰役,蘇德戰史當中諱莫如深,從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這個時間段出現了戰場空白,也就是“勒熱夫戰役”這一年多的時間,打敗了也沒啥好說的。“勒熱夫戰役紀念館”據說是今年就要開放了。
“勒熱夫戰役”雖然蘇軍失敗了,但這次戰役放到整個蘇德戰爭中為蘇軍贏得了寶貴時間卻是不可估量的,因為這次戰役沒有讓德軍組織力量再一次進攻莫斯科,把戰爭主動權牢牢的握在了自己手裡。
更主要的是這次戰役還影響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戰役當中參戰的德軍數量也有150萬人,而蘇軍不對“勒熱夫突出部”的德軍保持進攻態勢,那麼德軍第九集團軍有可能去增援正在進攻斯大林格勒(1942年7月17日開始)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 ,會讓守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軍壓力倍增,甚至有失敗的可能!
從戰略角度來說“勒熱夫戰役”蘇軍牽制了德軍,是給了參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蘇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拖住了至少50萬德軍南下增援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而蘇軍贏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也就成了蘇德的轉折點,進而贏得了二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