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希樸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David R. Hawkins分析了各類情感的能量等級,從最負面、傷身的情感,到最正面、滋潤的情感,所有情感裡面,排最低的最傷身的,竟然是羞愧。羞愧的能量級很危險地接近死亡,可能導致有有意識的自殺。按照弗洛伊德的定義,恥辱導致神經官能症。由於非常低的自尊,身心的健康受到傷害,也容易導致生理疾病。以恥辱為基礎的人格表現為害羞、退縮和內向。恥辱也常轉化為殘忍,犧牲者本身成為殘忍者。比如藍色大海的傳說裡面的馬大英,因為別人對他態度不好讓他很沒面子繼而感到憤怒,接著就殘忍了殺害了別人。恥辱的孩子對他人和動物會很野蠻。甚至可能發展成偏執狂和罪犯。另外一些以恥辱為基礎的人格變得過於完美和苛刻,易發強迫症並和缺乏寬容。典型的例子是道德極端主義分子,反射其自身潛意識的恥辱到他人身上,成為系列殺手懲罰他認為“不道德”的女人。

    在中國,我們更喜歡把“羞愧”稱為丟臉。怕丟臉大概是中國最大的一個文化特徵之一了吧,相信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聽過不少類似的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就知道給我丟臉。丟臉連線著我們的敏感和細緻,那時候我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還有諸如因為怕回答錯誤丟臉,而不敢舉手發言;因為擔心自己表現不好被大家嘲笑,結果在臺上真的忘詞了。開會的時候想上洗手間,擔心一起身就引來全體人員的注意,於是就一直憋著。

    怪不得古今中外經常有人羞愧而死……

  • 2 # 小崔不抑鬱

    首先闡明一點,心理學研究中很少用“最”來表述一種假設,除非是既定的事實(或研究中有高度操作化的定義),否則很難說什麼是“最”怎麼樣的。舉例而言,心理學家可以說小明是身高最高的,但很難說小明是最善良的,因為究竟如何定義善良才是合適的呢?

    在這個問題中,涉及兩個定義:羞愧是什麼?傷害是什麼?在一般語境下,羞愧可以簡單地等同於“羞恥感+愧疚感”,傷害如何去定義就需要看發表的心理學研究了。

    姑且不吹毛求疵。羞愧確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消極影響,錢銘怡教授的一些列對於“羞恥感(shame)”的研究表明,羞恥傾向與自尊有很高的負相關,說明易羞恥者對自我價值的評價更消極,自我接納的程度更低。

    錢銘怡教授發現,父母過多的拒絕與否認意味著對子女個人能力的否定和道德能力的懷疑,意味著失去父母的愛與尊重,這些正是個體產生羞恥感的重要來源。同時,父母的過度保護、干涉則削弱了子女獨立及權利意識的發展,使其傾向於退縮,羞於與外界接觸。一旦面對社會,無法應付,他們會因自己的無能而倍感羞恥、自卑、無助,對自我否認,他們因而也更易感到羞恥,從而影響整體心理健康。

    精神分析角度出發,羞愧擁有自我貶低(自我攻擊)的成分,適當的羞愧有益於個體的道德發展,但是過分的羞愧則會傷害個體的自尊,不利於心理健康。

  • 3 # 零分之壹

    一項重要發明,羞愧感遠強於憤怒。不走長篇正文,走心分析一下。

    首先,大多數人理解的大概都是憤怒傷身,人在暴怒時易導致身體的很多機能出現問題,運作不當,自易出現故障。

    但,憤怒往往是可以被髮洩的,當我們將憤怒發洩出來時,往往就會好的多。傷害亦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

    而羞愧感(羞恥、愧疚感)則更容易將問題隱藏,越羞愧越懷疑自己,越羞愧,這種情緒往往也很難排解,因為羞愧感讓人很難開口。

    像小時候讀的童話故事,一隻蛤蟆,咕咕的生氣,最後把自己炸裂

    其次,羞愧感也是對我們自身的一種否定,不信任。越感到羞愧,越對自己不信任,質疑,認為自己不夠好,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繼而真的做不好,對自己的否定更深一步。形成如此的惡性迴圈怪圈。

    很多人的成功都源於自己對自己謎一般的自信。

    越成功越成功。

    再次,人要臉,樹要皮。說明臉面對人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想真正擺脫羞愧,還是要多給自己一點兒相信,給自己多一份包容。

    於別人,儘量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與自我信任吧!你的一份不質疑,一份信任,可能是一個人好好活著的勇氣!

    以上。

  • 4 # 知我心理學

    其實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是:羞恥(shame)。我們能感知到的所有的不適,幾乎都來自於它。那麼,什麼是羞恥呢?

    它是一種由強烈的自我意識帶來的情緒,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判,是對自我價值的貶低。想想你的學生時代裡有沒有這種時刻,就是被你的老師或其他人當眾批評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差勁的人,非常羞恥,恨不得想找條地縫鑽進去?這就是羞恥感了。

    羞恥感會中斷人們那些正面的情緒,比如愉悅或者好奇感。羞恥感還有“掌控”其他情緒的能力:每當羞恥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變得警惕,對其他情緒的表達也會受到抑制。

    與大部分情緒不同,羞恥感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的,它一直都在我們體內。它也是最不容易被人們承認和釋放的情感,而是最隱秘的情感:我們悲傷或憤怒時都會有所表現,而感到羞恥時,我們卻會減少表達,不希望被他人覺察。

    其實,處於一定範圍內的羞恥感是正常的,但如果羞恥已經影響到一個人對自己是誰、自己價值多少的基本想法,它就是極其危險的,這已經是病理性羞恥了。你的每一次被人指責或者小小的失敗發生,這種病理性的羞恥感都會被反覆地體驗到。

    而且病理性羞恥有時也在關係中長期潛存。懷有病理性羞恥的人會認為自己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經常感到自己需要依賴他人之類,而因為這種認知中的“自己是不夠好的”意識存在,所以隱秘地、持續地感到羞恥。

    它們倆有3個主要的區別:

    1. 內疚關於行為,羞恥關於自己:

    內疚主要集中於某個行為,而羞恥集中於自己在他人眼裡的樣子,以及自己的存在是否有意義。

    2.在內疚狀態中的人能獲得比在羞恥狀態中更多的力量:

    內疚者是行為越界,雖然感覺自責,但仍保留對自己的控制感,也感到自己有傷害他人的力量。而羞恥者是自己批判自己,害怕自己失去與那些重要的他人之間的連結,這讓人感到虛弱。

    3. 內疚會表達,羞恥則偏向隱藏:

    內疚中的人,渴望被寬恕和諒解,有時會做一些補償性的舉動來降低自己的內疚感。因此內疚能激發一些行動,也更容易表達和被識別。

    羞恥則是指向自身的。羞恥會讓人抑制,它給人自卑感,剝奪一個人的力量感和自信心。人們想要隱藏羞恥感,不讓別人看見真實的自己。

    羞恥感很重,一般會有哪些表現?

    1.憤怒與暴力

    羞恥,是一切暴力最初、最本質的起因。憤怒和暴力都是對羞恥這種過於痛苦的感覺的應對策略。用憤怒這種看似強大有力的情緒,來遮蔽令人無力的羞恥感。為了應對羞恥,人們把內部對於自我的苛責,外化到了外界和他人身上,然後對外界和他人憤怒並加以暴力攻擊。這種感覺,要比純粹的羞恥感好忍受一些。尤其是,越自戀的人,在羞恥面前越脆弱,越可能表現出暴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羞恥感重的人在與另一半的相處中,會透過暴力手段來損傷另一半的自尊以獲得自己的自尊感。所以很多時候如果自己的伴侶經常憤怒或者暴力,可能本質上是ta的羞恥感的問題。

    2.有完美的幻想與受虐傾向

    病理性的羞恥會讓人感到虛弱,他們內心很容易有“只要我強大了就再也不會遭遇不幸了”之類的完美幻想,來對抗無力感。

    而這種完美的幻想在現實裡是不可能存在的。可正由於這種幻想無法實現,他們會因此再遭遇更多的羞恥和內疚,造成惡性迴圈。

    但這種幻想又很重要,他們由此能獲得一種感覺“我所遭遇的一切不幸是因為我做不到理想的自己”,他們還能因此感到自己對命運的掌控感,以及這世界的一種基本公正。這種感受雖然也是負面,卻也好過純粹的羞恥感。

    有一些病人在“認為自己應該是什麼樣”的幻想之下,形成了受虐傾向。在這種傾向作用下,被動忍受痛苦變成愉悅,焦慮變成興奮,憎惡變成了愛,分離變成融合,無助變成了力量,羞恥變成了最終勝利。一切的被動都變成了主動,人變得開始享受起這種受虐的錯覺。

    所以,羞恥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要與自己身上的羞恥相處更是一場耗時的戰役。我們的目標當然並非完全摒除羞恥感(這也不可能),而是把它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一定的頻率內,讓它不成為我們自我價值感的底色。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讀者感受到自己一些行為、思維背後隱秘存在的深層的情感,並開始理解這種情感。

    以上。

  • 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我們人類有很多種情緒:悲傷、憤怒、恐懼、嫉妒、焦慮、羞愧。

    前幾種情緒的當事人認為“是他人有錯(我依然值得被愛)”。

    悲傷了可以哭泣,憤怒了可以發脾氣,恐懼了可以抱著媽媽,嫉妒了可以發憤圖強證明自己,焦慮了可以採取行動,它們有看得見的渠道可以讓情緒流動起來。當情緒能夠流動,就有可能從負面轉變成能夠接受的好的東西,這幾種情形容易實現轉變。

    而羞愧的當事人認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我自己本身就不值得被愛)”。

    或許從五歲開始,他就開始想:“我是破碎的”、“我不夠好”、“我永遠無法成功”、“我有缺陷”、“我很糟糕”、“我不該來到這世界”、“我不配擁有美好”、“我不值得擁有感動”……這種情感可能纏繞一生,像黑洞一樣蠶食他的靈魂,卻不願、不能、不敢表達,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深深地壓抑和隱藏真實的自己,甚至攻擊自我,這是對人類心靈最大的傷害和消耗,將自己耗竭,從而導致悲劇性的結果。

    因此,羞愧是眾多情緒中對我們傷害最大的情緒。

    親愛的朋友,羞愧是我們每個人自身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其實很無辜。

    如果你正在經歷著這種情感,或你的朋友正在經歷這種情感,願你知道,願他知道,你(他)並不是唯一的一個有這種感受的人,這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類似的感受,如同電影《權利的遊戲》中的提利昂.蘭尼斯特。我們的生活未必會那麼劇烈,但可能兒時父母或親戚一句無心的話,進入幼小的、毫無抵禦能力的心靈,就足以造成你(他)多年以後的一種以為自己是醜小鴨的陰影,讓你(他)一直羞愧。而這是一種正常的情感。

    如果這種羞愧劇烈到影響你(他)對自己價值的判斷,甚至由此激發其它情緒,深陷痛苦而無法自拔,那麼它多與兒時的創傷有關。親愛的朋友,羞愧並不是你的錯,你已經受傷,更要認真對待,為自己主動求助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建議在心理諮詢師的專業輔導下,採用科學的方法療愈受傷的心靈,幫助自己渡過人生的風雨,彩虹可待。而不建議沉迷於酒精或藥物等。

    誰的人生沒有傷痛、誰的人生沒有過往,有時苦難暫時遮蔽了我們的眼睛,然後這世間沒有過不去的砍,只要你願意,苦難就會照亮前進的路,變成禮物--- 你值得擁有美好的一切!

  • 6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著名心理學家David R. Hawkins分析了各類情感的能量等級,從最負面、傷身的情感,到最正面、滋潤的情感,所有情感裡面,排最低的不是憤怒、悲傷、恐懼,而是羞愧!羞愧的能量級幾近死亡,它猶如意識的自殺行為。羞愧確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消極影響,錢銘怡教授的一些列對於“羞恥感(shame)”的研究表明,羞恥傾向與自尊有很高的負相關,說明易羞恥者對自我價值的評價更消極,自我接納的程度更低。 所以對我們的情緒傷害最大。

  • 7 # 暖心理

    首先,感謝題主提這樣一個非常價值的問題,能提出好的問題,其實本身就幫助我們更深的瞭解自己打開了一扇大門。在所有的情緒中,羞愧是人區別與於動物的一種情緒,人和動物都有喜怒悲恐的基本情緒,但動物沒有羞愧情緒,所以說,羞愧是我們人類發展出到高階功能,是促進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一種更高級別的情緒。不管什麼樣的情緒,都有他們各自的功能,只要適度,我們人就會活在一種流動的狀態中,整個人的心理能量是順暢的。同樣,適當的羞愧會讓我們更加的完善。如果羞愧情緒過於強烈,就會阻礙我們的發展。

    正常人都有羞愧感,這保證我自己不會做出很過分的事情。有很多罪犯之所以會犯罪,是因為他們內在缺乏這一重要的情緒功能,所以他們會為所欲為,對自己沒有任何約束,會毫無顧忌地侵犯別人的權利和利益,事後也沒有任何羞愧感,這是很可怕的事情,需要國家的法律來約束這部分人。

    當然,羞愧過度的話,對我們的傷害比起其他情緒來說,的確會更大,因為過度的羞愧,其實是對自己徹底的否定,這種自我的否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僅次於死亡。過度的羞恥,是一種病態的表現,這種過度的羞愧感,可能與自己最初基本境遇有關,比如有的孩子,在母腹中,就體會到了媽媽被家族排擠的恐懼情緒,媽媽的擔心與焦慮情緒與孩子是共生的,孩子就會在很小時候,體會到一種不被接納的情緒,就會形成一個自己是不好的基本信念。再加上後期父母對孩子有過多否定,總是挑孩子的錯,很少去肯定和欣賞孩子。這樣就鞏固了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我是不好的,並且為此而感到極端羞愧,嚴重的可能會引發自殺。

    如果我們感覺到羞愧感過於強烈,對自己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擾,就需要對自己進行心靈的療愈,找到適合自己的諮詢師,在關係中慢慢修復這部分。

  • 8 # 鵜鶘心理

    不同情緒之間是有所區別的,當我們感到憤怒、悲傷、害怕時,所感受到的情緒是針對我們之外的某些人或事。而有些情緒則帶有自我評價的色彩,經常被稱為“自我意識情緒”,比如羞愧、內疚、尷尬、自豪等。當我們在做了好事或者不好的事時會感受到這些情緒,即我們的情緒反應實際上是對我們自身行為的反應。

    就像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所提到的那樣,我們會認為憤怒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也會引發人際之間的衝突,這是結合我們的生活經驗所感覺到的。一般來說憤怒會與傷害或驅趕的願望相聯絡,它有時會導致具有攻擊性、傷害性的行為,但憤怒並不會影響到我們對自己的評價。

    而需要自我評價的情緒,如尷尬、羞愧和內疚有許多共同點,即都是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或都包含了這樣的想法:我們違反了某種道德規範或社會習俗,使得我們想以某種方式躲藏或放棄。如果要進一步區分,會看到尷尬似乎是在某人突然成為注意焦點時最常見;羞愧可能是在某人無法達到期望的情況下最常見;而內疚則是在某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時最常見。具體來說羞愧,當一件事令我們覺得自己很壞或沒有價值時,更容易感到羞愧。羞愧會包含著更多指向自身的負面評價,自我感覺糟糕,更容易將發生的負性結果歸結為普遍的、一貫的個人適應差的表現,而且是很難控制的。同時也可能還會強烈的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否定。研究證明,羞愧意味著對未來的控制感較低,以及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人。

    當對自己感覺糟糕、自我評價低、覺得失去控制時,會讓我們對自己失去信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配得到愛。“我是一個壞人”,這就是羞愧背後的核心想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羞愧相比憤怒,對我們自身造成的傷害更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唐篩沒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