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天會更好178083691

    以色列猶太人人也不聰明和全世界人一樣定在聰明和傻子之間縱觀全世界那個國家沒出國天才和傻子?——雖然猶太人出過愛因斯坦和材爾斯家族一個統治宇宙物理一個統治地球財富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屠殺了三百多萬猶太人是事實。所以結論證明:一、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二、三百多萬猶太人沒有一槍一炮跟希特勒對著幹,所以不值一提猶太人聰明還是傻蛋(想想三百多萬猶太人拿著槍炮跟希特勒對著幹不知道要乾死多少德華人)

  • 2 # 梅華龍

    1. 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有古代和現代兩個概念。

    古代部分,至少在部分學者眼裡又可以再分成兩個部分:以色列人(Israelites)和北方以色列人(Israeleans)。後面這個專有名詞,誠然即便在英文中也是很少見到的。在我這幾年的學習當中,只見過研究古代希伯來語語言學的一些學者,特別是G. Rensburg,在討論古代希伯來語北方方言的時候用過這個詞。

    以色列人(Israelites)的範圍其實很模糊。基本上,從公元前13世紀末開始根據考古資料在巴勒斯坦地區山區出現的新的陶器和聚落風格一般被歸於以色列人的出現。但那時候他們沒留下什麼文字資料,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人就是《聖經》舊約裡的以色列人呢?其實沒有辦法確認。外界資訊裡面有一些對我們瞭解以色列人的產生有一點的意義,最著名的是公元前十三世紀埃及梅內普塔法老的銘文,裡面曾經提到“以色列人被摧毀了,他們絕種了”之類的話,這是法老擊敗外族之後常用的套話,並不是說這一群人真的絕後了。

    後來,根據聖經舊約的記載,掃羅成為古代以色列第一任國王,後來大衛王建立統一王國,在其子所羅門的統治下其規模達到巔峰。所羅門死後以色列王國分裂。大衛來自以色列人的猶大部落。然而,關於“以色列統一王國”的直接歷史資料非常稀少。在公元前九世紀阿拉姆文的Tel Dan銘文中可能提到過“大衛王朝”這個字眼,除此之外,我們無法確認以色列統一王國,特別是所羅門國王,真的存在過。實際上,即便真提及大衛王朝,也無法證明在大衛這個國王存在的時候,南方和北方王國真的在政治上統一過(大衛王朝可能僅僅指南方猶大王國)。或許二者之間只有語言、文化和宗教上的聯絡。

    題外話:既然如此,現代以色列基於聖經當中最大化的領土訴求,實際上只有宗教經典的根據,而沒有確鑿無誤的歷史根據。

    北方以色列王華人(Israeleans)的歷史背景如下:

    根據聖經傳說,公元前十一世紀,所羅門王死後,北邊十個以色列人支派在耶羅波安的帶領下脫離了建都於耶路撒冷的“中央政府”,建立北國並仍稱以色列。公元前九世紀,北國國王暗利(Omri)遷新都撒瑪利亞(Samaria),從此北國又稱撒瑪利亞王國。摩押語的梅沙石碑裡面(Mesha Stele)也曾經提過以色列國王,而這時的以色列是指北方的以色列王國。這個王國在楔形文字資料裡也被稱為“暗利王朝”,如同上文所述大衛王朝。

    而南國僅剩下大衛家族從屬的猶大部落和掃羅王的便雅憫部落,史稱猶大王國,當今猶太人便認為自己是猶大王國後裔。

    現代以色列人 (Israelis)

    在四十年代末猶太復國主義者根據聯合國分治決議即將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的國家時,經過民意調查和政治精英的討論,最終將國名定為以色列。在歷史上,以色列、以色列民族(am israel)和猶太人都是猶太民族的自稱。將名稱定為以色列而非猶大、猶太,為現代以色列國後來索求更大的領土範圍無形中提供了更多的理由和藉口。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六七年戰爭到以色列埃及關係正常化期間,以色列曾經佔領西奈半島並且在西奈半島建設定居點——如果叫以色列,那麼過去以色列之子(Bnei Israel)停留過的土地,就都可以是以色列國的了——不僅僅是從地中海到約旦河,而可以是從西奈半島到兩河流域。

    2010年我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交換期間,在一門古代歷史課上,我的猶太老師曾經說道:“我不喜歡在課上提及個人政治觀點,但今天我想說,將國名定為以色列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老師是一位移民以色列的美國猶太人。

    現代以色列人就是這樣一個範疇,即現代以色列國的公民。嚴格地說,以色列公民不僅僅包含猶太人,還包括第一次戰爭被吞併的原本被指定為阿拉伯國家領土裡面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基督徒和穆斯林,這些人在經過初期的軍事管制之後,慢慢走上了融合之路。以色列後來向他們發放了公民權,雖然在以色列左翼政治活動家、學者和媒體人的眼中,阿拉伯人仍然受到系統性的排擠、懷疑和歧視。此外,現代以色列公民中還包括講阿拉伯語但並不自認為是穆斯林(甚至否認自己阿拉伯人身份)的德魯茲人(Druzim)。以色列駐華使館的武官就是一個德魯茲人。德魯茲人因為宗教原因,在巴勒斯坦地區與阿拉伯人長期不睦,和穆斯林關係尤為緊張,因此成為以色列“以夷制夷”的得力助手,在軍隊中影響力很大。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德魯茲人地位較高,就覺得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地位都高。

    2. 歷史上的撒瑪利亞人

    根據《聖經》傳說,古代以色列由十二個不同的支派組成: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亞設、以薩迦、西布倫、約瑟(分為以法蓮、瑪拿西)、便雅憫。《創世記》記載十二支派來源於以色列第三代先祖雅各(別名“以色列”)的十二個兒子,其中曾經在埃及身居高位的約瑟的兩個兒子都得以發展成獨立支派,因而支派總數實際是十三個。而根據《約書亞記》18:7,摩西的繼任者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征服迦南並分配土地之時,負責宗教事務的利未人並未獲得祖產而散居全境,因而最終在地理上以色列仍然由其餘十二個支派組成。

    後來的故事我們說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出現了講希伯來語的王國,不論統一王國是否一定出現過,在九世紀時我們可以確認北方出現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722/721年,亞述帝國國王薩爾貢二世完成了對撒瑪利亞的征服,並將其居民流放。由此誕生了著名的“消失的十支派”傳說。

    雖然飽經風霜,但撒瑪利亞人仍然存在。沒錯,撒瑪利亞人在中東是比所謂“亞述人”更小的族群,到現在,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兩個撒瑪利亞社群,人口共計不過八百人。

    從這個角度說,他們似乎是猶太人的近親了:北國後人撒瑪利亞,南國後人猶太,似乎既對稱有完美。但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首先,從聖經舊約開始,猶太人就拒絕承認撒瑪利亞人的是以色列人的後裔。聖經和後期的拉比猶太教(Rabbinic Judaism)則認為北方親族被亞述人流放之後已全然消失,如今的撒瑪利亞人不過是亞述遷移過來的外族後裔,也就是他們口中的“古他人”(Cutheans;Cutha是兩河流域城市)。在宗教上,有些猶太資料認為撒瑪利亞人本是偶像崇拜者,只是改宗猶太教之後才開始信耶和華,且一直不夠純正,關於撒瑪利亞人在基利心山上崇拜一隻鴿子的傳言也流傳了許久。

    不排除在亞述帝華人口遷移的政策之下,撒瑪利亞人的部分祖先肯定有兩河流域乃至其他地區的成分。但我們不要忘了,亞述帝國的人口遷移往往只注重社會上層。巴比倫帝國遷移猶太人的時候,遷走的也是貴族而已。如果說北方王國留下了一些中下層乃至上層居民,並與後來亞述帝國流放過來的外族人口融合形成了撒瑪利亞人,我們也不能說這些人和“以色列人”特別是“北方以色列人”沒有關係。至少這種關係恐怕不一定比經歷了兩千年流散的猶太人與古代猶大人的關係弱多少。在宗教上,猶太拉比文學中也多次承認後來的撒瑪利亞人的許多規矩合乎猶太律法。猶太律法著作《密西拿》更是規定撒瑪利亞人可以參與猶太餐後禱告(Zimmun),只是在《塔木德》及後期拉比律法中對撒瑪利亞人才更加嚴格起來。

    這樣看來,或許十支派的大部分成員並未離開北國故地,宗教上可能也沒有“離經叛道”。中東地區人口長期混居,而部分民族史前聯絡有相對密切,所謂現代基因科學,恐怕也是很難協助我們判斷撒瑪利亞人是不是古代以色列人的後代了。

    3. 今天的撒瑪利亞人

    撒瑪利亞人兩千年的留存及其在宗教、文學上的建樹,我們在此不贅述。我曾經在澎湃新聞上寫了一篇小文章

    http://www.thepaper.cn/baidu.jsp?contid=1360395

    在裡面我稍微詳細地介紹了撒瑪利亞人在這兩千年間的歷史。

    如果想了解今天的撒瑪利亞人,我們最好的方法除了讀書、查資料,就是去位於巴勒斯坦的傳統撒瑪利亞人社群去拜訪他們,聽他們自己講講自己的故事。我在2012年夏天第一次去了巴勒斯坦納布盧斯市的撒瑪利亞基利心山社群(Mt. Gerizim),今年十月又再次造訪。準確地說這個社群叫Kiryat Luza,據說在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Intifada)之後,撒瑪利亞人為了躲避暴力搬遷到了山上。然而,考慮到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早期的非暴力屬性(如第一年傷亡僅僅出現在巴勒斯坦人一邊,整體傷亡比也相當驚人),我們很難確定撒瑪利亞這個微不足道的社群在多大程度上會受到影響。恐怕有時間我必須再去一次,再聽經歷過那段時期的中老年人講一講當時的情況了。

    目前,撒瑪利亞人共有不到八百人,分佈於三個家族,其中大概有一半生活在基利心山上,另一邊生活在以色列境內。在山上,他們住的房子比較新,也比較寬敞。這個社群有自己的兒童設施和活動中心,還有一傢俬立博物館。撒瑪利亞文字隨處可見,這是一種基於古代希伯來字母的書寫體系,而現代的所謂希伯來語字母,實際上是阿拉姆文(Aramaic)方塊字母,在猶大地區,兩千年多年前就取代了真正的古希伯來字母。

    本人所攝:基利心山上的一家博物館。最上面的是撒瑪利亞字母寫的希伯來語,下一行是阿拉伯語,右下角是現代希伯來字母寫的希伯來語。

    此外,山上有一個國家公園,由以色列猶太人管理,是公產。上面有古代示劍(Shechem)城的遺址。這座山也是撒瑪利亞人的聖地,祭壇仍然可見。每年逾越節,撒瑪利亞的祭司會在山上將羊獻祭給他們的神。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這個就是祭壇本壇了,這裡是撒瑪利亞宗教裡面最神聖的地方,確實不太壯觀。

    現在巴勒斯坦西岸境內的撒瑪利亞人講阿拉伯語、希伯來語。母語和生活用語當然是阿拉伯語。

    猶太人經營的國家公園裡最壯觀的不是撒瑪利亞時期的景觀,而是拜占庭時期的這座教堂,地面基本完好,一些柱頭和牆基還都留著。

    今年再訪他們的社群,終於有機會進到了博物館和國家公園裡面。給我們講解的是撒瑪利亞現任大祭司的弟弟。一位熱情好客的民間學者。博物館裡面的古物真偽我不好辨別,但一些屬於他們社群自己的資料肯定是真品。他給我們講解了撒瑪利亞人——他們自稱“以色列之子”——的“歷史”。這種歷史不如說是一種傳說,起於聖經出埃及記傳說。他們自稱是約瑟後代的兩個部落和利未人(祭司)的後裔。

    大叔手裡拿的是撒瑪利亞聖經經卷。我曾經在五年前觀摩過他們的安息日儀式,很有趣。

    當時只有我們幾個中國遊客,這位大叔非常開心。知道華人都特地來看他們,他非常欣慰。他可能不瞭解我的專業背景以及對他們一貫的興趣,所以給我講了許多基本的知識。進入到問答環節,我問了他幾個問題:

    a.“撒瑪利亞人人口很少,你們如何處理?”

    他表示他們人口少是因為女孩太少,所以他們可以“引進”猶太女性,但猶太女性必須改宗為撒瑪利亞宗教的信徒,才能和撒瑪利亞男性結婚。目前已經有若干猶太改宗者生活在這一社群。

    b.“你們怎麼看猶太人?”

    “我們是古代以色列人的真正後裔,三千年來一直生活在這裡。我們的聖地不是耶路撒冷,而是這裡,基利心山。

    對此我補充一下(詳見我在澎湃上的那篇小文章),撒瑪利亞人信奉一神教,信耶和華,信某種救世主。但他們的聖經和猶太人的不同。首先他們的聖經只有摩西五經,沒有猶太聖經裡面的先知書和文集。摩西之後的歷史,只有中世紀時期用阿拉伯語寫成的歷代志,並不屬於宗教經典。

    c. “你們怎麼看巴以衝突?”

    我們有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三本護照;我們這裡是B區,往左邊走幾步就是A區,往右邊走幾步就是C區。我們是個很小的民族,我們只能祈禱,為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和這個地區的和平祈禱。

    補充: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約旦佔領約旦河西岸地區,因此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很多擁有約旦護照。1967年戰爭後,西岸被以色列佔領。由於以色列並不給巴勒斯坦大多數人(除了這些撒瑪利亞人)公民權,巴勒斯坦人保留約旦護照。後來巴勒斯坦在奧斯陸協議(Oslo I)簽署後也發行了自己的護照。

    至於A、B、C區的關係,請看我的另一個回答“巴勒斯坦現在是不是一個國家”:https://www.wukong.com/answer/6488758561533853965/?from=pcshare

    總結: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是什麼關係

    1. 如果二者真的都如自己聲稱的一樣分別是古代北方以色列王國和南方猶大王國的後裔——而經過兩千多年的變化加上猶太人的流散、改宗等原因,二者的身份認同可能都很難完全以所謂血統為基礎——但假如二者說的都是真的,那麼他們的關係有些像表親。他們的祖先講類似的語言;早期信仰相似,至少都信某一個神;政治上即便沒有真的統一過,也至少曾經關係緊密(北國更強大,曾經對猶大有一定的支配力);

    2. 歷史上直到今天,似乎撒瑪利亞人更少質疑猶大人的身份,只是強調二者信仰上的差別(如撒瑪利亞的“聖經”更短;如他們的聖地不是耶路撒冷的聖殿山而是基利心山,等等等等),但猶太人在早期一方面質疑他們的真實血統,說他們只是改宗者,但在宗教上似乎又慢慢認可了他們與自己的關係。

    3. 現在,有一些撒瑪利亞人是現代以色列國的公民;另一些住在故地的撒瑪利亞人,兼有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約旦的護照。由於巴勒斯坦國尚未取得事實上的完全獨立,公民權不完整,所以很難說他們是巴勒斯坦公民。但他們的居住地屬於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民事管轄的範圍。

  • 3 # 張律明

    猶太人是一個非凡的民族,他們向世界貢獻了一部輝煌的傑作“聖經”,他們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誕生了許多震撼世界人才,他們歷經了千辛萬苦,頑強地生存下來,他們流散在世界各地,儲存自己的民族傳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恩格斯認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屬閃米特族中的貝杜因人。眾所周知,貝杜因人就是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奴隸,但是不能就認為他們就是猶太人的祖先。在公元前7世紀初,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開始疏遠。

    猶太民族最崇拜的有三個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公元前1800年前,一支西閃米特族人由烏爾出發,越過幼發拉底河向他們部落中心哈蘭遷徙,亞伯拉罕在哈蘭誕生。亞伯拉罕擔任首領後,帶領全族在尼羅河三角洲和哈蘭以及迦南一帶遊牧,猶太人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我們祖先是遊蕩的哈蘭人。

    亞伯拉罕去世後,由他的長子以撒擔任猶太人首領。以撒去世,由他的弟弟雅各繼任。雅各有12個兒子,他們改變了遊牧民族的生活,開始以農耕為主,並發展出12個大部落。12個大部落渡過幼發拉底河,被阿拉伯人稱為“希伯萊人”,意思就是破破爛爛乞丐人。因為當時確實相當貧困,衣不蔽體渡過了幼發拉底河。但是,猶太人並沒有以此為羞恥,他們為了不忘記祖先,到現在都稱自己為“希伯萊人”。

    “以色列”的來歷有二種說法:一、公元前1220年,有一塊邁均奈普塔石碑上寫著:迦南遭滅亡,加沙被佔領,以色列被消滅,他的子孫全部被滅絕。其實,猶太人到現在還好好的活著。二、“聖經.創世紀”第三十二章二十九節記載:有一天晚上,雅各帶著他的二妻二妾和十一個孩子渡河,所有人都已渡過去了,雅各在後面,突然有一個人要打劫,於是雅各就與那人搏鬥。兩人一直搏鬥到天明,那人看到不能取勝,就說,你走吧。雅各回答,你不能走。那人說,你跟上帝派來的人搏鬥,你贏了,你的名字就叫“以色列”吧。趁雅各一愣,那人在雅各腿上一弄,雅各成了柺子。所以,猶太人到現在也不吃動物大腿筋,殺牛、羊時,將筋挑掉。(今天時間太晚,十二點十分了。如果有興趣,以後再與你們說猶太人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繡春刀·修羅戰場》與《繡春刀》有什麼聯絡?